地方课程与时俱进,践行本土课程资源论文_李聚好

地方课程与时俱进,践行本土课程资源论文_李聚好

李聚好 青岛市黄岛区六汪中心小学 266419

地方课程又称地方本位课程,是指地方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国家课程政策,以国家课程标准为基础,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课程观念的指导下,根据地方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水平及其对人才的特殊要求,充分利用地方课程资源而开发、设计、实施的课程。它是不同地方对国家课程的补充,反映了地方和社区对学生素质发展的基本要求,具有鲜明的地域色彩。对于地方课程的地方本位,可以从三方面理解:一是服务于地方,二是立足于地方,三是归属于地方。

地方课程与学科课程最大的不同还在于它超越了学科课程的逻辑体系,提倡与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紧密联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操作、探究能力,在体验中培养学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产生服务家乡、建设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一特点在教材编写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地方课程教材中有相当多的内容安排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调查、走访、搜集信息、参观访问、动手制作等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来充实教学过程。因此,教师在实施过程中一定要运用好实践体验策略,充分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突出地方课程的教学特点。

地方课程是一种独立的课程形态,它超越了学科课程的逻辑体系,是一门集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与自主性于一体的课程,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提倡与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紧密联系。地方课程建设应充分利用当地教育资源,反映地方文化,满足本地学生发展需要,坚持“面向本土、来自本土、服务本土”,充分体现地方特色和课程内容的先进性。

在教学活动中,我市的地校课程重点突出海洋经济、海洋文化、海洋旅游,培养了学生知家乡、爱家乡的情怀。教材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工具,也是学生开展活动可利用的资源,既体现了地方的特色,也符合新课程的标准。

地方课程的目的就在于各地充分挖掘自身的课程资源,有效地把它们整合起来,形成地域性的、有较高教育价值的内容,以适当的形式和方法作用于学生身上,体现出“教有特色,学有特点”。地方课程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与课程活动相关的诸多方面。

地方课程,其主旨在于调动地方在课程实施、管理和开发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地方在这些方面的能力和水平,实现课程决策民主化。

从课程性质看:地方与学校课程同样具备以上特性,但相对于综合实践活动来说,地方与学校课程虽领域广泛,但就某所学校而言,其专业性、技术性更强。

从课程设置、开发与管理看:地方课程是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国家课程管理政策和本地实际情况,规划地方课程,单独制订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使用的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是由国家指导、地方开发与管理、学校实施的课程。

从课程设置、开发与管理看:我省的地方课程是在民族文化、生命教育、自然探究和社会探究四个学习领域的框架内,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设置必修地方课程,包括安全教育、环境教育、传统文化和人生规划指导等四个系列,形成了必修地方课程和选修地方课程相结合的地方课程体系。

我深深地感触到:各校可根据自身条件尤其是学校资源优势,探索出符合本校学生特点的课程体系及与之适应的课程内容、管理模式、评价方式等,开发核心主题的活动项目。要有计划地开发一定数量的学校课程,内容有特色,符合学校与学生实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一、优化地方课程资源,关注课程整体发展

1.学校配备了比较稳定的多学科结合的指导教师团队,成立了地方与学校课程教研组。组长由教务处中层领导担任,便于协调全校课程安排。至少配备1-2名专职地方与学校课程教师,负责全校地方与学校课程计划和实施方案的制订、管理和评价措施、指导开展活动等工作。

2.学校把每位地方与学校课程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列入考核目标,确保课程的真正落实。

3.拓宽实践活动阵地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地方课程中的教学内容大多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但并不意味着为学生所熟知。为使学生对熟悉的更加熟知,把学到的知识广泛应用于生活和实践,老师及时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与社会大课堂紧密联系起来。平时开展的小调查、小采访、小体验等,就是引导学生在应用中加深知识理解,在应用中体验学习乐趣,在应用中搜集更多信息。

4.课时、内容的整合。“地校课程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其具体内容由地方和学校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要求自主开发或选用,地校课程的课时可自主使用,与学科结合在一起使用,可以分散安排,也可以集中安排。” “学校课程的开发不编教材”、“学校课程设置的课时数不超过地方课程”。

5.内容选择体现地方性。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高度重视对地方特色资源的挖掘和利用,重点做好课前预习指导工作,引导学生按照提示的目标走向社会、走进社区,在广泛的调查、访问、观察、实践中了解第一手资料,努力使课堂教学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显得充实灵动。我们根据地方特色,结合本校学生学情,广开思路,深入发掘学科及校内丰富的课程资源,如教材、教学、前沿科学等素材性资源,学校图书馆、阅览室、音像资料等条件性资源。地方课程对地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既方便学生搜集资料,还有条件去参观、调查和访问,密切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关心社会,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能力。在灵活选择课程资源内容上,教师遵循“有主有次,有增有删,有详有略,有深有浅”的教学策略,努力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构建更完整、更具操作性的地方课程实施框架,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课程教材体系。

6.目标制定体现有序性。在地方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中,我们根据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有全面的发展。在制订目标时,特别关注目标的多元化,“三维”既不能独领风骚,也不能齐头并进,要寻求有机结合,把握重点维度。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要求教学目标的制定具有一定弹性,注意适应个别差异。教学目标层层递进,体现了连续性和有序化,搭建起循序渐进发展的空间。

7.学校加强了课程评价工作的研究,遵循课程评价的多元性、整体性、过程性,从课程实施效果、教师工作质量、学生素质发展三个层面建立了评价机制。将学生地方与学校课程学习情况列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促进该课程在实施中产生积极的导向作用,确保该课程的生命力。加强地方对课程开发与管理的督导、评价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地方课程的开发与管理将成为各级地方教育部门的一项经常性工作,而且,地方课程之于国家课程目标实现的重要性亦将日益显露出来,各地在这方面的积极性会不断提高。为此,必须加强督导和评价工作,使地方课程的开发与管理能够在科学、民主、法制的轨道上健康发展。

二、创新实践是地方课程开发的生命

传统教育将学生禁锢在校园里、课堂上和书本中,扼制了学生拓展知识的欲望,缩小了学生创新实践的空间。地方课程应充分利用地方社区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为学生提供尝试走向自然和社会的时间、空间。通过探讨、知识学习与实践体验、感知生活,让学生走进大自然,体验社会生活的酸、甜、苦、辣,培养创新精神,感受现代科技的进步,从而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地方课程开发的主力军是教师,地方课程能否顺利开发与教师对课程开发的认识、有效组织的综合能力及与学校、社会、课程研究专家的合作能力,课程开发的经验积累、总结、反思等能力息息相关。没有全新的课程设计理念,就没有地方课程的开发;但空有课程设计理念,缺乏课程开发能力的支撑,开发地方课程将寸步难行。教师必须树立科学求实、开拓创新的态度,积极自主地开发本地课程。地方课程研究与开发的过程,也是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科研和课程开发能力的过程。地方课程开发要求教师遵循“观察——开发——实施——反思——再开发”的螺旋式上升规律,在不断的反思和再开发中,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课程的开发水平及专业能力。

论文作者:李聚好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2月总第18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3

标签:;  ;  ;  ;  ;  ;  ;  ;  

地方课程与时俱进,践行本土课程资源论文_李聚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