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既有建筑适应新环境进行的改造策略论文_王彦杰

浅谈对既有建筑适应新环境进行的改造策略论文_王彦杰

王彦杰

中国建筑上海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上海 200062

摘要:建筑生命周期是建筑领域的重要概念,表现在建筑使用功能方面即包括对既有建筑的功能及性能需求进行周期性改造和更新,以适应不同环境的变化。本文仅对此方面称作建筑适应性改造,并对其改造策略进行简要分析——“建筑功能更新”与“能耗技术创新”的分析和探讨。这两种改造策略是通过采用一定的艺术处理方法对既有传统建筑在提倡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进行技术方面的改造方法,较为侧重于为建筑提供被动式能源和高效能设计;同时也是通过对国外有关方面研究结果的借鉴下,探索和研究适合我国城市中对既有建筑的改造工作,使其更加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和舒适性,并为打造环境友好型建筑及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关键词:建筑生命周期 建筑适应性改造 可持续发展 改造方法 改造工作

1 前言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有建筑学者针对建筑的某些特征提出了建筑生命周期理论,指出建筑具有两种周期性的要素如下:首先,建筑的本质是物质的流动,而物质的流动构成了不同的建筑阶段。物质的流动具有周期性,建筑阶段的循环也具有周期性。其次,建筑的阶段循环可以简单分为建筑准备、材料制造、建造阶段、建筑使用、建筑保养及修缮几个阶段。在此过程中,建筑所需要的物质材料都来源于自然界,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形成不同的建筑材料和建筑器械等,再通过对建筑工程的施工和建造,到建筑施工完毕,都是自然界的物质进行重新组装结合的过程。然后通过对建筑的日常使用,经历一段时间后,需要对建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修缮操作,直到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到期为止。对于无法再使用的建筑物,就要进行拆除,至此一个建筑物完全的生命周期就结束了。拆除的建筑物材料再次进入自然界完成物质循环,并被其他建筑工程开采,或用于其它建筑物建造,从而开始另一个建筑物的生命旅程。因此,为更加准确的阐明这个概念,一些建筑学者用“设计生命周期”的定义来表示对既有建筑物进行改造,意味着建筑物的第二次生命周期。

建筑生命周期的定义又引出了改造再利用的定义,旨在建筑物在其生命周期内发生一些功能上的变化,以用于不同的发展需求或环境需求等方面。在保留原有建筑特色的基础上对建筑物进行功能上的改变,使建筑物焕发了第二次生命,相当于增加了一个设计生命周期,满足了不同时期人们对建筑物功能的需求。

2 建筑功能更新——重在保存场所精神的艺术改造

2.1 定义

在这种改造策略中,改造的过程会充分尊重场所原有的特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保护和传承了传统文化,使得原有建筑物在改造过程中保持了连续性,并增加了新的功能,以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这种改造理念在西方国家非常流行,近些年也越来越受到我国建筑行业改造设计领域的重视和运用。

2.2 实例研究

2.2.1 巴西圣保罗市Pompeia工厂改造(建筑师:Lina Bo Bardi)

此改造项目是将圣保罗的一家废旧工厂进行更新和改造,变成以工人锻炼身体为主的体育中心,负责建筑改造项目的是一名巴西女性建筑师Lina Bo Bardi。从工厂原有特色的角度出发,这位设计师充分利用了厂房周围的附属建筑,将工厂固有的工业气息延续下来,为该体育中心抹上了一处重重的工业气息。工厂的改造回避了对劳动人民艰辛工作的体现,保留了人们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精神,利用极其巧妙的建筑手法使工人的精神面貌和工厂的文化底蕴展现的淋漓尽致,为劳动人民创造出美好的回忆和舒心的使用感受。

2.2.2 西班牙巴塞罗那当代艺术中心扩建改造(建筑师:Viaplana / Pinon)

此改造项目是对巴塞罗那当代艺术中心原有的U形传统庭院进行加建改造。原建筑及其庭院设计优美大方,装饰有精美的浮雕装饰。而新的改造目标是将原有的艺术中心进行扩建改造成为一个文化中心,并且根据新的功能需求增加一些门、厅等设计。建筑师Viaplana 和Pinon在经过充分考虑之后保留了艺术中心原有的U形庭院,使其庭院式的围合感得到延续,并且通过加建现代风格建筑巧妙的强化了这种视觉冲击感。

通过对庭院开口处建筑的特殊光学设计,增加了古老庭院的科技感,玻璃幕墙的视觉效果使庭院看起来像是一个围合的整体。游客甚至可以从玻璃幕墙高出庭院围墙的部分看到庭院里的其他场地,瞥见一抹白墙红瓦,从这一程度上间接地扩大了庭院的视觉空间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能耗技术创新——重在提高环境表现的技术改造

3.1 定义

可持续性发展是现代建筑遵循的主要发展准则,由此产生的另一种改造策略,即把环境表现作为改造的重点,着重考虑建筑改造对于建筑未来的发展影响。

所谓重在提高环境表现的技术改造,指的就是用可持续性发展技术来进行建筑物的改造过程,使其改造后更加符合环境变化的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建筑物新的功能。

通过此种改造策略,建筑物在被赋予新功能的同时,保证了对环境的友好传承和良性发展。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对现有的建筑进行可持续性改造,最大程度上降低此过程带来的环境污染、能源消耗、材料浪费等不利于节能环保问题的发生概率,同时这种方式从最大程度上还能节约建筑改造的资源和成本。

3.2 实例研究

3.2.1 西班牙巴塞罗那斗牛场改造(理查德罗杰斯事务所)

改造原则:充分尊重原有的建筑特点,充分利用最新的建筑科技,对建筑物进行修复性改造,并使其成为新的地标性建筑。

改造手段:通过对原有建筑破损部位进行修缮与改造,增强这些部位在改造之后的视觉表现力,使其具有强烈的感官冲击效果。

此改造项目是在巴塞罗那一座斗牛场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一些合理的设计改造使其成为当地一座新的休闲娱乐商业中心。由于被改造建筑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特色,其自身特征非常鲜明,且在长期斗牛运动的使用中逐渐破败直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停止使用。理查德罗杰斯事务所在改造过程中充分保留了斗牛场原有的特征,同时又创造了一个更加开放的环境。通过增加一些新建筑,使原来的斗牛场焕然一新,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建筑师别出心裁地在原有建筑立面上设计了一个金属飞碟,作为提供餐饮和观景平台的“空中广场”。建筑的结构体系大部分采用外包金属薄板的木质材料且拥有较强的循环利用性,再结合建筑底层的小型广场和地铁站的设计,为古老建筑平添了不少现代感。

3.2.2 香港大学艾略特堂侧翼改造(刘少瑜,生态建筑顾问)

香港大学卢嘉德堂、艾略特堂和梅堂(Lugard Hall,Eliot Hall and May Hall)是分别建于1913、1914和1915年的建筑,最初用作香港大学学生宿舍。在经历了抗日战争的岁月,三座楼都经历了一定的改造,被用作医用等用途。针对战争中对建筑的破坏进行了战后修复工作,直到1966年重新成为香港大学的学生宿舍,其中卢嘉德堂在1992年由于过于破败被拆除。

艾略特堂在2001年进行了又一次的改造设计,学校投资300万港元将这个香港大学历史悠久的宿舍改造成为学校的新闻媒体中心,作为香港大学绿色工程的组成部分。艾略特堂建筑特色鲜明,由钢筋混凝土结构建设而成,黑色屋面瓦,红色面砖墙,整个建筑偏英伦风格,有爱德华式建筑的味道。负责艾略特堂改造的团队是香港大学建筑系的刘少瑜教授及其团队,在参考了大量建筑物改造案例的基础上,对艾略特堂东侧的新闻媒体中心进行了生态化的改造,充分体现了建筑可持续利用的特点。同时在对既有建筑地理环境进行充分考察的基础上,制定了适合可持续性发展的改造方案和技术。

4 总结

随着城市化发展的进程,越来越多的既有建筑即将进入被历史淘汰或更新改造的阶段,这对于城市中数目庞大的建筑群体而言是一个新的发展机会,相当于从另外的角度和程度方面增加其生命周期。在高速发展的新型科技的运用下,对既有建筑进行功能和环境方面的改造和创新设计,不仅可以减少建造新建筑的建设成本和资源浪费,并且还能最大程度的减少环境污染。

我国正处于科技和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同时在城市建筑行业发展的浪潮中更多的是新型建筑的开发与建设,一定程度上却忽视了对大量既有建筑的改造建设工作,然而现阶段正是老建筑进行改造建设的最佳时机。因此,我们要加强对既有建筑更新改造的可行性认知,通过典型和成功的建筑改造项目实例,向公众积极宣传既有建筑功能更新和技术创新的思想理念,配合城市建设发展规划策略,为我国城市发展的现代化目标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刘少瑜,杨峰. 旧建筑适应性改造的两种策略:建筑功能更新与能耗技术创新[J]. 建筑学报,2007(6):60-65.

[2]鞠海凤. 旧建筑适应性改造的两种策略——建筑功能更新与能耗技术创新[J]. 环球人文地理,2014(10):77-77.

[3]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 绿色建筑和低能耗建筑示范工程:公共建筑技术创新与实践[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论文作者:王彦杰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模拟》2019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

标签:;  ;  ;  ;  ;  ;  ;  ;  

浅谈对既有建筑适应新环境进行的改造策略论文_王彦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