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之我谈论文_孟宪珍 朱培华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之我谈论文_孟宪珍 朱培华

山东省昌邑市第一中学 261300

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积极参与化学课堂活动,我在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方法上合理分配布局,巧妙设计构思,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温故、联想、求同、存异、理解和发散,提高了思维能力,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一、吃透教材,巩固“双基”,创设问题情境

教科书的知识是所有考察内容知识衍生的基础,因此要善于利用教材,巩固“双基”,求同存异。创设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例如,气体摩尔体积的定义是: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有的体积叫作气体摩尔体积。从字面上很难理解其中隐含的深义,因此笔者启发学生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思考:气体摩尔体积对固体和液体是否也适用?占有的体积是多大?物质的体积跟什么因素有关?标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是22.4 L/mol,那么其他状态下是多少?只有标况下才有气体摩尔体积吗?学生逐一思考,抽象的理论有了实质的再现。采用发散的思维方法,多层次、多角度地分析,才能去粗存精,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归纳总结,形成知识网络

系统记忆,形成知识网络,是高中阶段必要且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在解题过程中要善于总结、归纳、联想,找出同类习题的解法,相似题型的累积可以发现知识点的变通与应对方法。

例如,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时,可以通过“元素→单质→氧化物(氢化物)以及水化物→存在、性质、用途”等为主线来学习。对于具体的某一种物质的学习,可以通过“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为主线进行思考掌握。同时,可通过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将元素化合物知识组建成完整的知识网络,找出规律,加强记忆。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结成网,串成线,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并多角度、多途径地思考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目的。

三、“一题多变”和“一题多解”

知识的应用是无限的,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理清各知识点的关联,精选质量好的习题来进行发散思维的培养,从而拓宽学生思路,克服思维的单向性和平面性,促进思维的迁移。

比如实验室制Cl2时,提出以下问题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反应中浓盐酸体现了什么性质?可否用浓盐酸与实验室制O2的残渣制取Cl2?如何得到纯净、干燥的Cl2?以H2、O2及Cl2的制备为例总结出气体的发生装置有哪些?如何鉴别盐酸和氯水?“一题多变”的发散思维培养可以拓宽学生思路,便于深刻理解知识的本质,从而提高学习兴趣,使思维和智力得到升华。

再如鉴别Na2CO3、NaCl、NaBr、KI,要求学生根据四种物质的特性设计不同的方案,选出几种不同的鉴别方案进行实验探究、鉴别,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不同方案的设计,学生开阔了思维,实现了多种途径解决同一个实际问题的目标,分析推理能力得到了充分的训练。

三、开展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可通过实验,引导学生由直观现象上升到抽象思维。

例如,在钠的化学性质教学中,先做钠与水反应的实验,学生观察到钠浮在水面上,四处游动,并发出响声,火焰黄色的。启发学生思考反应本质,设问:钠可否从CuSO4溶液中置换出Cu?学生实验验证发现得到的并非是铜,而是Cu(OH)2沉淀。新旧知识的尖锐矛盾摆在学生面前,诱发学生去思考探索,学生的发散思维也由此展开,分析推理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通过判断推理获得真知:Na先与水反应生成NaOH,NaOH再与CuSO4反应生成Cu(OH)2,而不是直接置换出铜。

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第二课堂是主课堂教学有益的、必要的补充,它弥补了教材的不足、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比如从植物的花、叶、根中提取花青素,制成酸碱指示剂;通过测定卷烟中一些有害成分,了解卷烟的危害等等。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发明创造,如用注射器、输液管、废药瓶制成可控性固、液发生器,用蜡烛、铁丝制成甲烷、乙烯的球棍模型,用土豆和铁钉制成电池等。通过这些富有创意的探索实验,学生的个性特长、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发挥,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与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发散性思维。 

总之,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方法和机会很多,如果经常训练,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大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不断地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论文作者:孟宪珍 朱培华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5年12月总第17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2

标签:;  ;  ;  ;  ;  ;  ;  ;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之我谈论文_孟宪珍 朱培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