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研究进展论文_常超

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研究进展论文_常超

汨罗市李家塅中心医院 湖南岳阳 414499

摘要:慢性胃炎,属中医的“胃脘痛”、“胃痞”范畴。其病机错综复杂,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病程长,迁延不愈,因此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很大。中医运用独具特色的辨证论治,采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临床疗效显著,显示出良好的前景。

关键词:中医;慢性胃炎;研究发展

1 概述

1.1 慢性胃炎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中医中药治疗慢性胃炎得到广泛认可和关注,各地均开展了相关的临床研究,越来越多的行之有效的经方、验方及协定方药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理想的疗效。但是由于各个医家对于本病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则治法到常用方药上的见解不一,导致了在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实践中,仍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如缺乏统一的疾病诊断标准、尚无明确的中医证候分型标准,疗效判定标准也不一致等等[1]。

1.2 慢性胃炎的中医药研究进展及优势所在

1.2.1慢性胃炎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目前,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与饮食、情志因素、感受邪气、脾胃虚弱等有关。潘秀珍,杨春波认为[2]:饮食不节、劳倦所伤是导致慢性胃炎发生的最常见病因。故胃阴匾乏与腺体萎缩的病理变化,在某种条件下有因果关系,临床表现为口干舌燥,舌红少苔或无苔等。

1.2.2 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的优势

目前,西医治疗慢性胃炎的方法很多,但其疗效不令人满意,且多复发。结合本病的临床特点,参照中医学中“胃脘痛”的治疗经验,运用中药汤剂或中成药进行治疗,临床上有较好的疗效。可以控制病情,缓解症状,增强体质,减少慢性胃炎的发生。患者应尽可能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选服中药。如果患者选择自己购买中成药,也应学会辨别证型,挑选对症的药物进行治疗。如李佃贵用益气活血和胃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52例,同时采用西药(以泌剂加促胃动力药)治疗30例对照,结果:经上述方法治疗3疗程后,治疗组显效26例,有效2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038%;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1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3.33%。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伊(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3]。

2 不同角度的论证研究进展

2.1 中药治疗

2.1.1 辨证分型治疗

董璐璐,李严[4]将60例慢性胃炎患者分为脾胃湿热、胃阴不足、肝胃郁热、瘀阻胃络4型,52例西药对照组予奥美拉唑静脉滴注治疗,结果,治疗组在治疗效果方面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80.8%,在胃镜下炎症恢复情况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为71.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1.2 经方辩证加减治疗

段飞茹,成金枝等[5]用加减半夏泻心汤为基本方,治疗脾虚湿热型慢性胃炎患者60例,结果显示: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加减半夏泻心汤治疗脾虚湿热型胃炎具有较好疗效。

2.1.3 自拟方加减治疗

魏建中认为[6]脾胃为中焦气机升降之枢纽,多种因素皆可导致慢性胃炎的发生,他认为,本病的病理改变不外“浊”与“虚”,故在治疗上采用健脾助运、化浊补虚之法,自拟方(党参、茯苓、黄芩、白术、赤白芍、佛手、枳壳、谷麦芽、煅瓦楞、生甘草)治疗98例慢性胃炎患者,取得较好疗效。表明温中化瘀、理气止痛之方药在治疗脾胃虚寒兼夹瘀滞所致胃脘痛方面疗效甚佳。

2.2 非药物治疗

2.2.1 药竹罐法

李花玲等[7]通过在双侧足三里、胃俞、脾俞、章门、中脘等穴位应用具有温中健脾、和胃止痛功效的药竹罐治疗56例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并设对照组56例,予奥美拉唑、胶体果胶铋等西药口服,结果显示:药竹罐组在疗效比较及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方面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性,说明药竹罐疗法在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方面疗效突出,且经济实惠、无毒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2.2.2 电针与隔姜灸结合法

陈文莉用散寒止痛的方法采用电针双侧天枢、内关、足三里配合隔姜灸上脘、中脘、下脘治疗68例寒邪客胃型胃痛患者,结果显示:临床治愈48例、好转1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5%,表明电针对缓解胃脘疼痛、上腹胀满等症状具可观疗效,再结合发挥生姜和艾灸的双重功用的隔姜灸使散寒止痛的作用直达病所,临床疗效显著[8]。

3 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近年来对慢性胃炎研究的不断增多、认识的不断深入,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和关注。在临床慢性胃炎的治疗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特别是将中医的辨证论治与胃镜下黏膜病理相结合的方式,对临床的疗效评价和指导用药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医剂型的多样化、内服外用的相辅相成,重视情志、饮食与心理的治疗等都为中医的优势之所在[9]。因此建议能够尽快确立统一的辨证分型及疗效评价标准,而且也应做到在临床调研结束以后的随访,以便对远期疗效做出监控和评价,以更好的指导临床实践。

参考文献:

[1]刘启泉,李佃贵,张纨,王志坤,张晓利.慢性胃炎从浊毒论治[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03).

[2]潘秀珍,杨春波.慢性胃炎辨证论治为主治疗134例初步总结[J].福建中医药.1981(06).

[3]李佃贵.慢性胃炎几种不典型见症的辨治[J].新中医.1987(04).

[4]董璐璐,李严.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治疗[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55.

[5]段飞茹,成金枝,黄雅慧,等.疏肝理气法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01):116-117.

[6]魏建中.“慢性胃炎”辨证分型[J].新疆中医药杂志,2013,28(01):85-86.

[7]李花玲.单兆伟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举要[J].江苏中医药,2011,43(3):17-18.

[8]陈文莉.慢性胃炎中医辨治七法[J].湖北中医杂志,2012,24(3):20.

[9]张学斌,刘丰,余绍源,等.益胃饮治疗慢性胃炎(胃阴不足及气阴不足证)60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3,38(9):41-42.

论文作者:常超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3

标签:;  ;  ;  ;  ;  ;  ;  ;  

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研究进展论文_常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