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军事基地思想初探_工农武装割据论文

毛泽东军事基地思想初探_工农武装割据论文

毛泽东军事大本营思想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大本营论文,思想论文,军事论文,毛泽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 毛泽东于1927 年12月提出了军事大本营思想。毛泽东所要建立的军事大本营不是指革命根据地,而是革命根据地的政治中心和军事基地。它是同军队和战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选择有利的地形地势是建立军事大本营的首要条件;良好的政治基础是建立军事大本营的根本保证。毛泽东的军事大本营思想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提供了重要前提,因此,它对形成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毛泽东 军事大本营思想 工农武装割据 农村革命根据地

毛泽东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提出在宁冈建立军事大本营的意见,并为此作了反复的论述和大量的实际工作。但是,对这一思想提出的背景,它的基本含义以及这一思想在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形成过程中的地位等问题,在党史学界几乎没有展开任何讨论。为促进对毛泽东这一思想的深入研究,笔者不揣浅陋,愿将自己的一些看法提供给学界同仁,以求赐教。

从目前发掘出来的史料来看,毛泽东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期就提出了关于建立军事大本营的意见。他在1928年5 月写给中央和江西省委的信中写道:“去年十二月前委会即有建议组织边界特委”在湘赣两省边界建立军事“大本营”的意见。“此理毛同志等业已累次呈明在案,由湘南特委转湖南省委转中央,多久未见奉准驳明。”〔1 〕同年6月, 湖南省委巡视员杜修经在给湖南省委的报告中也提到:“宁冈是一个多山的小县,……以此地为大本营的意见,泽东同志早有了,便有(建)边界特委组织的建议”〔2〕。由此可见, 毛泽东军事大本营思想提出的最早时间当在1927年12月底。后来,毛泽东在1928年6 月写给湘赣两省委并转中央的报告,7 月给湖南省委的报告中都提出了“以宁冈为大本营”〔3〕的主张, 并较为详尽地阐述了建立宁冈军事大本营的各种条件,使这一思想更为明确。由于毛泽东的军事大本营思想是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提出来的,这就很容易使人们把军事大本营的概念理解为就是革命根据地。事实上,这是一种误解。

首先,毛泽东的军事大本营思想和当时中共中央提出的“农民割据”和“农民革命的根据地”思想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为已组成的革命军队进行革命战争而建设的依托点,它要考虑地形地势,人民群众的发动程度,和党与革命组织的力量等条件;它还要考虑革命的高潮和低潮,革命战争的胜利和挫折等形势;以及考虑部队的休整和训练,物资、武器的装备和贮存等需要。显然,这些都是党在领导中国革命斗争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是适应中国革命战争特点来安排党的工作的表现。可见,毛泽东的军事大本营思想是在武装斗争这一本质问题上为他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提出和形成奠定了重要的基础。而当时中共中央提出的“农民割据”和“农民革命的根据地”是不以革命军队进行革命战争为出发点,它强调的是群众暴动,占据县城,全省或两三省配合夺取中心城市政权,实行一省或数省的首先胜利。它们基本上是发动广大农民群众进行暴动,夺取数县或一省数省政权的一种方式而不是作为斗争的依托。它只想到革命的高潮而不考虑低潮,只想进攻不想退却。总之,它是十月革命城市武装起义在中国的翻版。而对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来说,它们只是在形式上概念上有某种启发的意义,在实质上两者完全是背道而驰的。

其次,毛泽东的军事大本营思想和他自己所说的湘赣边界割据也不是一回事。表面看来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受挫,为给部队寻找一个立脚点而上井冈山创建革命根据地的时候,和他要为中国革命建立一个军事大本营思想是一致的。当时秋收起义部队基本上活动在宁冈县及其周围,井冈山上的各处险要都在宁冈附近,部队可以随时撤到山上据险固守。所以两个提法,至少所囊括的地域范围没有显著差别。这就容易使人误解为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在宁冈建立军事大本营是一个意思了。其实两者是有区别的。军事大本营是指进行革命战争所需要的基地和依托,而革命根据地则主要指革命政权所管辖到的地域范围。所以即使是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建时的1928年2月, 当时中共湘赣边界特委尚未建立,有包括宁冈、永新、茶陵、遂川(以上都有了党的县委)、酃县和莲花(也开始建立党组织)等县,当然主要是革命军队影响所及的地域。“在宁冈、茶陵、遂川、永新,特别是遂川、永新二县,进行了很多次打倒豪绅、发动群众的游击暴动,成绩都还好。这个时期,土地革命还没有深入。政权机关称为工农兵政府。”〔4〕到了这一年的6月,这种区别就更明显了。毛泽东说:“六月二十三日龙源口(永新宁冈交界)一战,第四次击破江西敌人之后,我区(这时已建立了湘赣边界特委,可以正式称之为湘赣边界割据了——笔者)有宁冈、永新、莲花三个全县,吉安、安福各一小部,遂川北部,酃县东南部,是为边界全盛时期。在红色区域,土地大部分配了,小部在分配中,区乡政权普遍建立。宁冈、永新、莲花、遂川都有县政府,并成立了边界政府。 ”〔5〕而就军事大本营来说,毛泽东多次提到都只是指的宁冈一县,从来没有包括其他县份的意思。

再次,毛泽东所说的军事大本营也不是指他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中所提到的军事根据地。毛泽东在两篇文章当中都说到在边界割据地区有两个军事根据地,一个是井冈山的大小五井,另一个是九陇山。而毛泽东几次讲到军事大本营都只说是要建立在宁冈一个地方。即使从字面上看,大本营这个概念本身就有排他性,不可能在一块根据地里面建立两个大本营。同时,从地域范围来看,讲军事大本营只说是在宁冈一县,而井冈山的大小五井军事根据地“介于宁冈、酃县、遂川、永新四县之交。……四周……共计五百五十里”〔6〕,完全超出一县而地跨四县的范围。可以看出, 两者的区别在于军事大本营服从于革命战争的战略发展的需要,除了重视地势险要的条件外,还有个政治组织和人民发动状况的条件;而军事根据地则更多地考虑服从于具体作战中防御、休整部队的需要,所以主要是强调地势条件。当然这两者是有联系的,有良好的军事根据地,无疑是建设巩固的军事大本营的重要条件之一。

究竟什么是毛泽东所要建立的军事大本营呢?就是在革命军队割据地区内的一个坚强的政治中心和巩固的军事基地。从毛泽东于1928年六七月间两次给上级的报告中对军事大本营的充分论述来看,毛泽东所要建立的军事大本营大体上有如下特点:

(一)它是和军队与战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即是为了保存和发展革命军队进行胜利的或至少是不会完全失败的革命战争服务的。从1928年7月4日毛泽东的报告可以看出,建立军事大本营的目的是为了建立一个“胜固可以守,败亦可以跑,且敌人绝对无法把我围着”以免使军队处于“非常危险”〔7〕境地的巩固的军事基地。 为了强调建立这一军事基地的重要性,他还总结秋收起义失败的教训说,只有先求基础巩固了,才能避免在敌人攻来时遭致“如水洗河,一败涂地”〔8〕的命运。毛泽东的这一考虑完全是从中国革命的实际特点出发的。他在1938年11月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总结中,在谈到中国革命的特点时说:“在中国,主要的斗争形式是战争,而主要的组织形式是军队”〔9 〕。在井冈山根据地建立初期,他也说过:“边界的斗争,完全是军事的斗争,党和群众不得不一齐军事化。怎样对付敌人,怎样作战,成了日常生活的中心问题。所谓割据,必须是武装的。哪一处没有武装,或者武装不够,或者对付敌人的策略错了,地方就立即被敌人占去了。”〔10〕既然军队和战争的问题如此之严重,那么建立一个巩固的基地——军事大本营,以便使自己有一个回旋的余地而立于不败之地当然是不可避免的。

(二)选择良好的地形地势是建立军事大本营的首要条件。在领导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为给起义部队找到一个落脚点,即建立军事大本营,就开始注意选择良好的地形地势了。1927年10月3日, 毛泽东在宁冈县古城主持召开前委扩大会议着重讨论“安家”和开展游击活动时,就曾考虑到地形地势问题,认为井冈山地区的地形地势比较好。前面提到的湖南省委巡视员杜修经,在1928年6 月写给湖南省委的报告中曾提到正因为“宁冈是一个多山的小县,有一座大山,围绕这山的有永新、遂川、酃县、茶陵、莲花五县,宁冈是中心,易守难攻”〔11〕。所以,早在1927年底毛泽东就有了以此为军事大本营的意见。同一个月的16日毛泽东在写给湘赣省委的报告中也说到以宁冈为大本营的第一个理由就是“此间系罗霄山脉中段,地势极好,易守难攻”〔12〕。这是从坚持革命斗争保存革命力量的角度来说的。而从扩大革命影响,战胜敌人,发展革命力量来说,也需要考虑地形地势的问题。如1928年7 月4 日毛泽东在给湖南省委的报告中就提到“宁冈能成为我军事大本营者,即在山势既大且险,路通两省”〔13〕。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里进行的中国革命,长时期都处于敌强我弱的战争状态之中,在这种情况下,要想保存、积蓄和发展革命力量,而不在残酷的战争中被强大的敌人所消灭,地形地势当然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因为“弱军要战胜强军,是不能不讲求阵地这个条件的”〔14〕。

(三)良好的政治条件是建立军事大本营的根本保证。 毛泽东在1928年6月16日写给湘赣省委的报告中, 在讲到以宁冈为大本营的三条理由中的第二条讲的就是政治条件。他说:“党在此间是由无组织进为有组织,民众比较有基础(赤卫队、赤色游击队组织了)。”〔15〕在7月4日的报告中也提到了党和群众这个政治条件。 在毛泽东于1928 年11月写给中共中央的报告当中,在谈到工农武装割据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条件的时候,除了“中国有买办豪绅阶级间的不断的分裂和战争”这个根本条件外,在还需要具备的五个条件中的前两个条件就是“(1 )有很好的群众;(2)有很好的党”〔16〕,都是属于政治条件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报告中毛泽东特别强调了“在地方工作方面(分配土地,建立政权,发展党,组织地方武装)最忌把人力分得四散,而不注意建立中心区域的坚实基础”〔17〕。这个中心区域,就是指军事大本营,当然就更需要具备上述政治条件了。这里的党,实际上是体现了无产阶级对广大农民的领导的问题;这里的群众,包括分配土地、建立政权和地方武装,实际是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和武装群众,去进行人民战争的问题。有了无产阶级的领导,又有了高度觉悟的、组织起来和武装起来的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以及直接参加,那么党领导的革命军队所进行的真正是人民的战争就立于不败之地。

探究毛泽东军事大本营思想的基本内涵,对进一步理解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过程,对全面评价毛泽东同志在大革命失败后,为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所做出的杰出贡献,无疑是有益的。

毛泽东军事大本营思想的提出,是他正确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强调重视军队和重视革命战争思想合乎逻辑的发展。大革命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共产党放弃了对于武装斗争的领导。对这一教训,毛泽东认识是比较早的和比较深刻的。早在1927年6月24日, 在讨论马日事变后的形势时,他即指出:“马日事变是上海事件的继续,……强调各县工农武装一律迅速集中,不要分散,要用武力来对付反动军队,以枪杆子对付枪杆子,不要再徘徊观望”〔18〕。同年7月4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讨论农协策略时,毛泽东发言说:有两条路:(1 )上山,(2)投入军队中去。“上山可造成军事势力的基础”, “不保存武力则将来一到事变我们即无办法”〔19〕。在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明确指出:秋收暴动非有军事不可,党要非常注意军事问题,“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20〕。在这里,毛泽东所强调的武装斗争,是指革命战争,而不是指群众暴动;他所说的“枪杆子”就是军队,而不是进行暴动的农民。它与外国革命中那种群众暴动是有区别的。当然不是说群众的武装暴动不是武装斗争,而是说在中国的情况下军队和战争才是更重要的革命形式,离开它们革命就不能生存更谈不上发展。 8月18日,毛泽东在湖南省委会议讨论秋收暴动时,把这一思想说得更明确了。他指出:秋收暴动的发展是要夺取政权,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要发动暴动和夺取政权,没有军事武装单靠农民力量是不行的。“我们党从前的错误,就是忽略了军事,现在应以百分之六十的精力注意军事运动,实行在枪杆上夺取政权,建设政权。”〔21〕因此,当秋收起义一失利,毛泽东能够立即率领部队上山不是偶然的。又经过短暂的在井冈山建立根据地的斗争实践,就认识到要保存和发展革命武装力量,必须“求基础巩固”。于是,他提出了“为军事建立大本营”〔22〕的思想。

毛泽东关于建立军事大本营的思想及其实践对土地革命战争初期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巩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八七会议后,各地区的共产党人,按照中共中央的部署,分别在湘鄂赣粤等省发动了秋收起义,创建了工农革命军,开展了游击战争,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数量上大于我军数倍的敌人前来“围剿”是不可避免的。这就要求我们冷静地分析形势,退到敌人统治的薄弱地区,而且要建立坚实的政治军事基础,即军事大本营,才能打破敌人的围攻,建立起巩固的革命根据地,以达到坚持和发展中国革命的目的。可是,这时共产国际却要求中国党的工作以城市为中心。中共中央盲目地贯彻这一精神,批评两湖省委“主观上只号召农暴而不要城市”〔23〕。在具体部署上,1928年6月, 要求湖南省委从平岳沿湘赣边通湘粤大道为全省暴动布置干线,推进全省四个中心的工作。而湖南省委也教条式地指示红四军立即向湘南发展,开始革命的进攻。对于上级的这些错误指示,毛泽东进行了抵制。他列举六条理由说明红四军主力不应开往湘南,而应坚持在边界建立以宁冈为大本营的巩固的革命根据地。指出:“过去全国暴动,各地曾蓬勃一时,一旦敌人反攻,则如水洗河,一败涂地”,原因就是“不求基础巩固,只求声势浩大”的结果。〔24〕革命实践的发展证明,在已经建立了割据的地区内,只有建立起中心区域的坚实基础即军事大本营的情况下,这一割据才能巩固和发展,否则即站不住脚,所谓坚持和发展中国革命也必是一句空话。

毛泽东军事大本营思想所体现出来的重视军队重视革命战争的思想是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从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构架来看,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这一理论的核心和基础。而毛泽东关于军事大本营思想又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提供了一个重要前提。毛泽东极力主张建立军事大本营,是从为革命保存和发展武装力量,更有效地进行根据地斗争出发的。说明他已经正确地认识到中国革命离不开军队和革命战争这个特点,是他对于大革命、秋收起义、井冈山斗争经验的总结。他在八七会议前后为湘南起义和湖南秋收起义制定计划时所提出的建议中,都坚持必须有相当数量的正式军事力量作为武装起义的中坚或骨干,就是这一认识的早期表现。毫无疑问,只有认识了军队和革命战争的重要性,才能产生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也可以说,军队和革命战争是工农武装割据的核心和实质。正如毛泽东指出的:“建立根据地的基本条件,是要有一个抗日的武装部队,并使用这个部队去战胜敌人,发动民众,所以建立根据地的问题首先就是武装部队问题。”〔25〕这和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指出的“所谓割据,必须是武装的”思想是一致的。显然,做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核心的军队和革命战争问题,当然是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从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实践来看,除了党的领导、土地革命等重要内容之外,它的实现主要是靠了创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并且通过不断建设和发展起来一支真正是人民的军队,打破反革命军队“围剿”的反复的革命战争中实现的。毛泽东关于建立军事大本营的思想,尽管还存在一些不够完善和科学之处,但是却鲜明地表现了中国革命形式的基本特征。从这一点来看,正确理解毛泽东关于建立军事大本营的思想,对于深入理解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实质和特征是有重要意义的。

注释:

〔1〕《江西省委转来毛泽东同志的信》,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江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0页。

〔2〕〔11〕《杜修经向中共湖南省委的报告》,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第18页。

〔3〕〔12〕〔15〕〔18〕〔19〕〔20〕〔2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上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44、204、 205、208、210页。

〔4〕〔5〕〔6〕〔10〕〔14〕〔16〕〔17〕《毛泽东选集》第1卷,1991年第2版,第58~59、61~62、68、63、207、57、58页。

〔7〕〔8〕〔13〕〔22〕〔24〕《中共湘赣边特委和红四军军委向中共湖南省委的报告》,《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第48页。

〔9〕〔25〕《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543、423页。

〔23〕《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关于共产国际决议的通告》, 1928年4月30日。

标签:;  ;  ;  ;  ;  ;  ;  ;  ;  ;  ;  ;  ;  

毛泽东军事基地思想初探_工农武装割据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