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论文_郑玉春,孙超君,谢素华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 福建漳州 363000)

【摘要】目的:分析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采用手术治疗食管癌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常规组使用常规的护理手段;实验组采用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结果:通过不同护理服务后,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均显著优于常规组,各项数据差异显著,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预防食管癌术后颈部吻合口瘘的护理效果显著,能够杜绝感染发生,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可能性,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食管癌;吻合口瘘;危险因素;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7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4-0035-02

Analysis of risk factors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anastomotic leakage after resection of esophageal carcinoma

Zheng Yuchun Sun Chaojun Xie Suhua. Zhangzhou Hospital affiliated to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Fujian Zhangzhou 363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isk factors of anastomotic leakage after esophageal cancer resection and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 Methods From February 2014 to March 2015, 60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cancer treated by surgery in our hospital were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routine group. The routine nursing care was used in the routine group and the evidence-based nursing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 vital sign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After different nursing services, the clinical nursing effect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routine group, the difference of the data was significant,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Evidence-based nursing in the prevention of esophageal anastomotic stoma after the nursing effect is remarkable, can prevent infection, reduce the possibility of anastomotic leakage,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Esophageal cancer; Anastomotic leakage; Risk factors; Nursing intervention

吻合口瘘当前临床中食管癌、贲门癌患者在手术治疗之后很容易发生的一种并发症[1],同时也是手术治疗后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近些年,许多研究认为通过行之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对此,本文以我院患者为例,探讨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高危因素,并探讨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总共选取60例临床表现无特殊性的患者。将6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每组患者30例。实验组患者中,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55至72岁,平均年龄(63.2±3.5)岁;实验组患者中,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52至70岁,平均年龄(61.2±4.0)岁。两组患者采用相同的治疗方式,所有患者均知情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的多项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研究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所有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即在治疗期间,依据医嘱所表明的药物以及护理进行治疗,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以及生命体征,并在患者病情出现变化时及时告知主治医师。

实验组采取基于对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危险因素进行改进之后的护理措施,其护理方式主要为以下几点:(1)健康教育:在患者入院之后,责任护士以及医师需要给予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全面了解患者以及家属的疾病史、家庭情况以及病情变化情况,并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使患者充分了解疾病的起因、危害以及经过治疗之后的康复情况,认识到治疗的有效性,使患者充分信任医疗手段;(2)心理护理:吻合瘘是食管癌术后最严重并发症,发生时容易产生恐惧、紧张等负面情绪。对此,护理人员需要给予患者有效的心理疏导,在进行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向患者以及家属讲解的吻合瘘相关内容,并说明多个成功治愈的案例,使患者清楚病情通过治疗之后能够完全治愈,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2];(3)手术护理:在手术之前,需要给予患者充分的心理疏导,创造舒适的环境,保障患者的有效睡眠。在手术之前告知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并提出相应的风险预防对策。在患者进行手术室之后,与患者进行亲密的沟通,获得患者的配合以及信任,消除患者心理的负面情绪,在患者情绪稳定之后,便可以开始手术;(4)针对性护理:术前、后均要加强营养补充,保证营养充足才能有利于吻合口愈合,加强拍背咳痰,防止发生肺炎引起高热。护理时动作要轻柔,保持胃减及胸腔等各种引流管的通畅,密切观察引流液色、量、性质及气味,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护理时应加强指导颈部避免过度伸屈,以减少颈部吻合的张力,鼓励早期下床活动,可促进胃肠蠕动及血液循环,减少胃液储留影响吻合口的愈合。

1.3 评判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后的实际生命体征,主要对比吻合口瘘发生几率、感染几率、营养状况。营养状况以评分形式对比,满分100分,记录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平均值。

1.4 统计学方法

对统计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对比

通过不同护理服务后,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均显著优于常规组,各项数据差异显著,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

通过分析发现,导致吻合口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吻合口张力过大。这一种状况的发生大多数在颈部吻合患者,主要是因为食管胃吻合口张力过大,其次是胃上提牵拉力过大而导致局部胃壁缺血;(2)吻合技术较差。因为吻合技术与操作方面的失误导致吻合口瘘发生在术后3天内;(3)吻合口区域血运不足。因为食管动脉血供阶段性,导致术中广泛游离后促使供血不足,从而形成缺血性坏死。对此,在临床中需要针对上述危险因素进行针对性护理,从而提高手术治疗安全性与价值。

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不同护理服务后,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均显著优于常规组,各项数据差异显著,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这一结果充分证明基于吻合口瘘危险因素的针对性分析,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最大程度预防吻合口瘘的发生。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在预防食管术后吻合口瘘的护理效果显著,能够极大程度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杜绝感染发生,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可能性,降低患者的身理、心理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表1 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对比(n)

 

【参考文献】

[1]陈传贵,于振涛,金庆文,等.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外科杂志,2015,53(7):518-521.

[2]邱东达.腹腔镜下治疗直肠癌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研究[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3(A02):1430-1431.

论文作者:郑玉春,孙超君,谢素华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7

标签:;  ;  ;  ;  ;  ;  ;  ;  

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论文_郑玉春,孙超君,谢素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