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城建开发设计院有限公司 510620
在国家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大环境下,积极的对装配式建筑成本进行分析总 结具有深远意义。装配式建筑具有“技术决定经济性”的特点,不同的设计会产生不同的造价成本,甚至技术构造方案、施工方法的差异,成本也相差很悬殊。主要是成本组成中的“人材机”,只有材料价格相对固定,其余因素的变化会很大。结合本人经验,根据多个装配式建筑方案的成本测算,分析如下:
1、装配式建筑成本分析:
1.1经统计数据显示,抗震设防等级为6~8度、预制率15~35%的装配式混凝土项目的增量成本约为100~350元/m2。影响装配式结构增量成本的四大要素(构件价差、结构设计增量、施工措施、专项设计费)。结构增量成本的范围是30~80元/m2,施工措施增量成本的范围在30~50元/m2,专项设计费的市场价格大概10~20元/m2。
1.2 PC构件价格差异较大,主要跟各地区产能供给、构件复杂程度、标准化规模、运输距离、工期等因素有关。一般PC构件市场价在2500-4000元/m3,楼板、楼梯构件价格较低,墙柱、凸窗构件价格较高。而安装费的市场价格受地区性因素影响更大,当前市场价格一般为600~800元/m3,主要是现场安装人工费和材料费,不包含塔吊费用。PC构件的综合单价分析和主要费用构成,详见下图:
2、装配式建筑成本管控要点:
与传统设计相比,装配式住宅有一体化设计需求,各专业间互为条件,相互制约,通过配合最大限度发挥PC技术的优势。主要从以下几点控制成本:
(一)设计方面
1、项目应根据产品定位、成本限额、预制率等因素来制定适合本项目实际情况的建筑方案。
2、构件重量需要控制,塔吊的选择要合理。如超重的话,影响塔吊的型号,必然会使成本增加。
3、合理的构件拆分和节点设计方案,可降低构件成本,减少施工时间,进一步降低土建综合成本。
4、连接节点简单化、安装施工简单化,是成本可控和品质提升的关键。
5、合理选择运输距离近的厂商,减少运输成本。
6、总图、户型的标准化设计,是PC工程成本控制的关键。
7、对户型、立面、门窗等部品做标准化研发,可使构件设计标准化、模具数量最少化,则能降低模具摊销成本。
8、设计院、生产厂家、施工单位的专业化以及甲方对于产业链的调研和整合能力对于设计阶段的成本管控也具有重要意义。
(二)进度方面
1、理论上来讲,PC施工采用无外架,穿插作业,能节约工期。即使PC施工采用外脚手架,但拆除时间也快,结构封顶后25天左右也可拆除(仅做完打胶、拆保护纸、极少量涂料后拆)。但与传统现浇工程相比,PC生产在前期招标采购、PC图纸深化制作生产图、模具设计加工及安装等阶段占用较多时间,因此项目一旦决定采用PC生产,就应该制定专项计划,避免因因计划不足引起窝工,导致工期索赔及费用索赔。
2、进度计划成本敏感点:项目应根据本项目特点制定合理的进度策划,对关键节点严格把控,建立跨专业沟通小组,解决相关技术问题。在确保施工质量与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缩短工期,节约时间成本,将PC生产节约工期的优势充分体现。
(三)质量方面
1、PC构件在生产制作、出厂运输、卸货、吊装、安装、验收等各个环节均应严格监控,避免其他质量隐患出现,确保实现减少后期返修和投诉等成本支出。
2、质量成本敏感点:运输车辆要有足够承载力,既能满足使用要求,又不浪费;存在质量问题构件一律不准装车,以免退场,造成工期与经济损失;垂直运输要重视塔吊选择,塔吊位置合理布置,PC构件堆放应在塔吊工作范围内,满足施工要求的同时做到不浪费;PC吊装设备、工具均采用定型化,确保使用设备或工具质量;现场吊装人员均接受专业培训,合格后方可操作。
(四)安全方面
安全管控的关键环节包括深化设计的安全性、可实施性以及设计交底,包括施工方案中施工吊装设备、吊具的计算,包括构件安装时人员、风险点、支撑拆除、临边洞口、高空作业、灌浆作业等安全管控;包括特殊工况如特殊构件安装、特殊天气、特殊场地的安全管控。安全与成本是矛盾统一的关系,安全无小事,项目部应加强动态过程安全管理,及时发现和纠正安全违章和隐患,督促检查PC吊装施工全过程,确保安全。
3装配式建筑成本测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1 方案设计阶段(估算)
需要知道项目定位标准、建筑面积、建筑总高度、装配率、预计拆分部位、外墙是否采用爬升式脚手架,编制价格部分,需考虑定额信息价与市场价综合运用,才能编制出符合市场实际情况的成本。
3.2 初设及施工图阶段(编制概、预算)
1、熟悉相关装配式知识,掌握装配率、预制率的计算方法。
2、如采用BIM设计,需掌握Revit模型装换为广联达模型(主要是土建模型,后面可能也有钢筋模型)的方法,并了解Revit模型和广联达模型之间的扣减规则的差异。
3、软件计量计价需要注意事项:
1)预制构件建模时采用单独的名称,颜色也跟其他现浇构件不同。
2)预制方案的剪力墙建模时不需要再计取抹灰挂网。
3)预制墙体内墙面不需计算抹灰,预制楼梯楼不需计算地面抹灰
4)装配式建筑中的现浇构件模板除反坎构件外均采用铝模(反坎采用木模)
5)装配式建筑中只有楼梯、砼墙预制构件需要做嵌缝、打胶。
6)预制构件的单价都是以每立方米为标准的,为出厂价格,一般包含运输费。
7)明确外立面采用滑升式脚手架还是无外墙脚手架。
8)注意塔吊吨位的选择需满足最重预制构件的吊装需求。
9)一般需要计取总包服务费及预制构件运输及堆放场地而增加的措施费用。
4、几点建议
4.1发展装配式建筑事关企业和行业的转型升级,是重要的战略问题,需要组建得力的综合性团队进行专门研究。人员团队应该专业齐全,且充分融合,否则就会走入“盲人摸象”的误区。
4.2目前国内的装配式建筑设计存在大量的不合理性,主要是对规范理解不够,部分规范和图集存在大量技术缺陷,一些所谓“成熟”的设计误导了后来者,这些设计存在大量的可优化空间。技术学习通过借鉴、参考是最快的,但是一定要经过思考,否则“照搬照抄”只能是前人走了弯路,你还会走更多的弯路。目前国内装配式建筑造价普遍比传统现浇要高10~30%,与国内外成熟的经验相去甚远,主要就是因为国内大多数设计师缺乏学习能力,不能正确理解各种技术的优缺点,这与缺乏学习借鉴的机会有关。例如构造节点决定了生产工艺和施工方法,但国内设计和施工几乎成为两个“平行而不相交”的行业,设计人员基本不熟悉施工,更不熟悉构件生产施工,无法正确设计构造节点,往往是在规范和标准图上“抄袭”一个节点,而标准图集本身就是“抄袭”了某些项目的设计,而事后恰恰证明这些设计是“不成熟的”、甚至是错误的(因为生产施工困难、造价很高),这也就造成了装配式建筑造价普遍偏高的局面。
4.3加强与产业链上下游的交流和沟通,建立相对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才能在实际项目中做到“技术前移、管理前置、重视细节”,用最优化的技术方案保证项目的经济性(快好省)。目前国内装配式建筑人才匮乏,和传统建筑项目相比,供求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只有建立起良好的上下游合作关系,外部有技术经验的人员才有可能在前期介入到项目策划之中。
4.4革新管理方式,充分发挥设计施工总承包或EPC承包模式的优势,减少上下游或设计、生产、施工之间的利益博弈,转变为同向利益关系,提升建筑的经济性。传统建筑中设计和施工之间往往配合不到位,损失的成本超过5%,装配式建筑更加没有返工的机会,还按传统的管理方式损失更加巨大。
4.5从全局把控技术经济型。如果按照传统的项目管理,往往把“最低价中标”奉为法宝,目光只关注到“材料价格、人工价格”,而忽视了“提升效率”的价值和意义,这正是装配式建筑的经济性优势,只有建设单位从全局的角度才能反映出来,设计、生产、施工单位自身是“算”不出来的。例如:穿插施工所带来的工期缩短,可以提前销售、交付,除了节省人员成本外,同时会带来财务成本的下降,这已经超出了工程造价的范畴。
论文作者:于建斌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30
标签:成本论文; 构件论文; 建筑论文; 塔吊论文; 项目论文; 工期论文; 技术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