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长安实验中学 广东 东莞 523000)
摘要:整合思品课程资源,通过班级文化的熏染促进学生的“品行塑造、自主成长”是一种创新实践。通过营造氛围、主题渗透、感悟浸润、自主管理,使学生的品行在氛围中熏陶,活动中浸润,感悟中领悟,承担中内化,文化引领让品德教育更柔软。
关键词: 班级文化 德育 熏染 渗透 浸润 内化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个班集体其实就是一个团队,班主任是整个班级前行的引路人,是学生学习生活、品德形成的精神导师,也是班级发展规划的设计师和实施者。什么样的班主任带出什么样的学生,什么样的班级规划成就什么样的班集体。所以,班主任的能力和素养,班级规划的科学有效非常重要。
笔者认为,一份科学有效的班级发展规划,一定要满足三个条件:基于科学的教育理念,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遵循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本人就自己担任初一年级一个班的班主任工作历程,在此分享我正在实施的《“班级文化引领学生自主成长”发展规划》的制定、实施和反思。
一、“班级发展规划’制定的依据
1.基于科学的教育理念。伦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体验,从而获得感悟,并内化为自己的道德信念和情感之后形成的。这一过程,是一种熏染,而不是一种传授和教导。建构主义理论认为:道德品质是离不开行为的,离开了活动,优良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是无法形成的。西方大教育家家杜威强调“学校道德的三位一体”。认为即通过学校生活、教材和教法、社会实践进行道德教育,使“学校社会化”“教材社会化”“儿童社会化”,强调将道德教育与社会相联系。强调学生直接参加社会生活进行道德训练。这些教育思想和理念为我的班级发展规划提供了理论支撑。
c2.基于学生成长的需要。在规划制定之前,我与孩子们共同观赏了一段充满童趣的教育视频《淡定的鸭妈妈》。视频反映的是“鸭妈妈”带领一群小鸭子上台阶:鸭妈妈自始至终没有“拉”、“牵”、“推”、“抱”任何一只小鸭子,只是在台阶上不断通过来回走动地“示范”、前后徘徊地“引领”、不离不弃地“陪伴”、淡定从容地“激励”,最后所有的小鸭子都爬上了台阶,快乐地跟着鸭妈妈前行。看完这段视频,我让学生谈对视频的观后感,从不同的表达中经我发现,95%的学生很赞赏鸭妈妈“淡定”不慌乱的态度、“引领”不包办的风范、“陪伴”不放弃的爱心、“赏识”又“激励”的智慧。有学生说:“有一种爱叫做放手”、“一个集体有种向上的力量会带动大家战胜困难前行!”“鸭妈妈的淡定和放手,让小鸭子锻炼了自主成长的本领。”学生的认知能力、成长的需要,成为我制定班级发展规划的现实依据。
3.基于品德形成的规律。世间万物都有其运行的内在规律,学生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的形成也有其特有的运行轨道。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成才是培育而不是打造,成长是一个过程而不能拔苗助长。品德教育要“服务于人的生命成长的需要”,品行的养成一定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个性发展需要,不同年龄段要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成长期待。“德育以生活为基础”,生活是德育的源泉,遵循学生品德形成的规律成为班级发展规划制定的原则。
二、“班级发展规划”的宗旨与内容
基于以上的分析,针对初中一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思想品德教育的要求以及课程设置目标我制定了“班级文化引领学生自主成长”的班级发展规划,具体规划如下:
总 宗 旨:整合思想品德课程资源,丰富班级文化内容,提升班级文化教育内涵,通过班级文化的熏染促进学生的“品行塑造、自主成长”。
发展目标:通过对七年级思想品德课程资源与班级文化的整合实践研究,将思想品德课程对初一学生的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公民的要求渗透班级发展规划中,培养初一学生应该具备的心理品质、道德品质、学习品质和学业素养,增强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促使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成长、自我发展,具体目标如下:
“班级文化引领学生自主成长”发展规划的具体内
三、“班级发展规划”的实施策略
要将以上班级发展规划落到实处,必须有科学的治班理念和和有效的实践策略:
(一)治班理念:初一的孩子来,稚气尚存,还是儿童,所以带班理念一定要与孩子们的心理发展特点、品德形成规律相匹配,基于初一学生的成长需要,我的治班理念是:“陪伴引领、赏识激励、春风化雨、育人无痕”
“陪伴引领”:不是时时刻刻的身影跟随,而是一种精神的渗透伴随。让学生明确自己目前应该培养的心理品德、道德品质、学习品质和学业素养发展目标,自觉遵守班规校规,养成自觉、自主、自立的品质。“赏识激励”: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品质、道德品质、学习品质和学业素养培育的过程中,主要采用“赏识”、“激励”的手段,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激发学生内在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和自尊,悦纳自己、超越自己,养成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心理品质。“春风化雨”,将德育要求渗透似的“随风潜入”、 通过营造一定的气氛,极其自然的通过间接、暗示或迂回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和感悟,并使其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在潜移默化中完成教育目的,达到“润物无声”、“育人无痕”。
(二) 实践策略:
1.文化熏染,让每面墙说话。
通过班级环境文化营造氛围。把班级发展规划中要培育的心理、道德、学习目标蕴含其中,熏陶、教育学生,比如: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张贴在墙上,并利用班会课进行讲解,让学生知道其完整内容并明确作为初一的学生该做什么;再如:将“与你同行的人比你要到达的地方更重要。”“好习惯成就好未来,好品德铸就好人生”作为班级格言张贴于最明显处,让全班同学知道,“团结友爱,互助前行”、“习惯养成、品行塑造”是班级重要的价值追求和发展目标;又如:在班级开设“阅读栏”、“数理角”“藏经阁”“展示天地”等栏目,定期更换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数理能力、表达能力等,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2.主题渗透,在活动中受教。
品德教育一定要渗透到活动中,将班级发展规划中的教育目标渗透到主题活动中,是行之有效的德育实践策略。如:为增强班集体凝聚力开展的“班级文明发展规划”设计活动;为增强自信、挖掘潜能的“我的未来不是梦”潜能展示活动;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奋力达标开展的“亲情伴我迎期考,我拼期考为感恩”的学业达标活动;为培养学生爱生活、亲自然的品质开展的“我与春天有个约会亲子活动”;为促使学生养成诚信品质进行的“无人监考”实验;为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开展的“寻找身边的正能量”征文、漫画征集活动……这些活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认知特点,能使学生在在活动中受到感染,得到教育。
3.感悟浸润,在写作中领悟。
一种品德、价值观要走进学生的心灵,写作是一种有效的内化方式。按照班级发展规划培育目标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思品课程要求开发一系列德育周记主题:“寄宿生活让我不再依赖”(自立);“我在军训中成长”(自强);“做学习的管理者”(自主);“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自尊);“唱响自信之歌”(自信);“授人玫瑰,手留余香”(友爱);“爱国从唱好国歌做起”(爱国);“对人守信、对事负责”(诚信)“真情告白,写给爸妈”(感恩);“郑重承诺,写给自己”(自爱);“吾爱吾师,写给老师”(尊师)……让学生静下来思考,伏下去写作,通过写作、思考,触动心灵、感悟品德、价值观的内涵,达到心灵的认同、肯定。
4.自主管理,在责任中内化
本人认为:自主管理就是在班级中给学生机会和条件,让他们主动承担责任,成为管理班级的主人,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主学习、自我成长。将“自主教育”渗透在“责任”里,培养学生的“自主”品质,教育效果突出。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组建尽责实干的核心班委。采取学生民主选举班委会,班委会民主选举班长的做法。班长组织班委会,制定班干部工作的责任目标和职权范围,由全班同学讨论通过。班干部在开展工作中,由全班同学负责监督和评价,班主任做班干部的坚强后盾。
第二,健全值周班长的“轮流执政”。一个班级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班干部组织,可这个组织不能是静止不变,这样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发展,应为每个学生提供当干部的锻炼机会。值周班长经民主推选产生,每五位同学自由组合,负责一周班级的日常事务。为每位同学提供了参与班级自我管理的机会和条件,锻炼了每位同学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和主人翁意识。
第三,形成周末班委的自主总结。 核心班委会每周自行开一次短会,总结一周同学们的表现,共同探讨更好的管理方法,选出一周最有领导力的值周班长,成为下届核心班委的候选人。
第四,坚持“三分秋色”的特色班会。“三分秋色”班会课是:班干部作主讲,班主任做点评,同学们作反思。每周五根据集体研讨推选一个班干部,负责下周班会课,周末完成“自主班会”课件,周日回来与班主任、班委共同商讨,推选班干部上台主讲,班主任进行小结和点评, 最后提出班级的核心问题与同学们共同反思商讨。
成长比成绩重要、引领比催生有力、熏染比灌输有品、用心比用力有效。经过一年的文化引领实践,孩子们在自律中成熟、在自主中成长,褪去青涩、保留纯真;摆脱依赖,走向自立;告别孤独,走向团结;理想的种子在心中慢慢发芽,正义的力量已在班里渐渐生根……这样的教育成效让我深深感受到“文化引领让德育更柔软,更有效。”
参考文献:
[1] 朱小蔓.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思想品德课程发展的时代背景和教育动因.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4—5.
[2]《我的教育信条》(1897)、《学校与社会》(1899)、《儿童与课程》(1902) 杜 威
论文作者:邱莎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0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8
标签:班级论文; 学生论文; 发展规划论文; 自主论文; 品德论文; 班委论文; 文化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0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