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中医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论文_李冬梅,余良艳

广西桂平市中医医院骨一科 537200

【摘要】目的 探讨系统中医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在我科行髋关节置换术的8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护理;观察组进行系统中医护理,分别在术前和术后6个月收集资料。根据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和Burthe指数评分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中医护理能明显提高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系统;中医护理;髋关节置换术;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7-123-02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是解除髋关节疾患患者的疼痛、纠正畸形、恢复功能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1]。随着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日渐成熟以及老年人平均寿命的增加,赿来赿多的病人接受髋关节置换手术,但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只依赖在住院期间的治疗及护理是达不到预期的治疗效果,需要持之以恒保护和增进关节功能[2]。而且,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注意事项多,患者如果不依从健康指导或康复知识掌握不全,容易导致肢体功能障碍,假体关节松动,让人工关节提前报废[3],不能达到关节置换的目的。因此,如何提高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关节功能锻炼依从性及生活质量已成为护理人员关注的重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4月-2015年7月在我科住院并行髋关节置换术的84例患者。男40例,女44例;年龄46-93岁,平均年龄67.7岁,股骨颈骨折38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2例,髋关节骨性关节炎6例。所有病人既往均无精神疾患、智力障碍或认知障碍。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接受住院期间的骨科常规护理。

1.2.2 观察组采用系统中医护理 系统中医护理:包括情志调护及健康宣教、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应用、饮食调护、康复功能训练护理及家庭干预五个方面。

1.2.2.1情志调护及健康宣教 髋关节置换手术属于较大手术,手术本身创伤大,需动及皮肉筋骨,气血瘀滞,加之人工关节乃属异物,导致术后不同程度的疼痛、不适感以及日常活动能力下降,担心治疗时间长、预后差等。常会产生情绪焦虑、恐惧、烦躁和悲观消极现象,加重脏腑气血功能的失调,加重病情。而怒伤肝,忧思伤脾胃,皆会影响胃肠消化功能。对其心理、病情进行全面、详细评估,了解患者的身心状况,针对患者的复杂心理,因人因证施护,及时进行解释、安慰、疏导,提高患者心理承受能力,消除其对手术的担心及术后康复治疗的顾虑,保持良好的情志状态,使脏腑气血功能旺盛,促进康复。采用口头宣教、发放《髋关节置换患者健康教育手册》等方式向患者及家属进行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训练的意义、原则、方法及注意事项的宣教。使其了解疾病发生、发展、治疗、护理的全过程,以及他们配合治疗及护理的具体事项。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相关知识的认知度及健康信念。

1.2.2.2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应用 术后切口疼痛是常见的症状,疼痛影响患者的睡眠及患肢的功能锻炼。睡眠不足,易耗尽正气;昼息夜作,阴阳颠倒,削弱患者抵抗力和影响康复进程,易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便秘、褥疮、肺部感染等并发症。为了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夜寝质量及术后患肢的功能锻炼依丛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术后除给予患者常规止痛外,还给予耳穴埋豆及中药涂擦等中医特色的技术护理。耳穴埋豆:用王不留行籽耳穴贴贴敷于心、肝、肾、交感、皮质下及神门等穴位上,每次贴一侧耳穴,双侧耳穴轮流使用,1次/d,每日按揉刺激3—4次,每次1—2min。中药涂擦:术肢感觉恢复后将我科自制的中药药酒(中药药酒配方:红花、柴胡、甘草、生地、当归、枳实、赤芍、桃仁及川芎等多种中草药,用75%酒精泡制1个月备用)均匀的涂擦于髋部,距手术切口缘3cm,2次/d。中医特色技术应用的目的是镇痛、镇静,改善患者术后不适,增强患者康复信心,使患者对功能锻炼的态度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

1.2.2.3 饮食调护 术后多数患者由于代谢旺盛、消耗增加,为了促进伤口愈合和恢复机体功能,通过辩证分型,施以个体化整体饮食调护。与患者及家属共同制订饮食计划,给患者适当吃些蛋白质类食物,如鱼、鸡蛋、肉类等;补充足够的钙、磷及维生素等,使营养均衡合理而丰富。此外,根据不同的个体,有针对性的进行饮食调护。老年患者大多有骨质疏松,多吃些奶类、鱼、海产品、豆制品类,戒烟、戒酒,不饮咖啡等。习惯性便秘的患者多饮水、多进食蔬菜和新鲜水果,以调水道,排除糟粕。既增强患者的食欲,又可增强营养促进康复。

1.2.2.4住院期间康复功能训练护理 根据病症的不同阶段存在的问题制定康复训练计划表,遵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原则指导实施。患者手术后仰卧,两腿之间放一“T”型枕,患肢保持外展30○中立位,脚趾尖向上,患髋不能内收内旋,防止人工关节脱位;术后当天患肢感觉恢复且疼痛减轻后开始进行患肢股四头肌收缩活动及患踝关节屈伸活动;术后第1d起,根据病人精神和体力等具体状况,抬高床头半坐卧位坐起。半坐卧位,床头抬高不宜超过60○。术后第2-3d 用CPM机进行患髋、膝关节被动活动,2次/d,30min/次,屈髋由小到大(10-30○),动作缓慢,以不引起明显疼痛为度(屈髋角度不超过90○。);可坐至床边,坐床边斜靠背枕,双髋保持外展,大腿与躯干的夹角大于90○。翻身及搬动患者时,将髋关节连同患肢整体托起,两大腿之间垫一软枕,防止患髋内旋。术后第3-5d可以下床活动,下床的过程特别容易引起脱位,一定要有护士在旁协助指导。下床时,先双手支撑身体坐起,将患侧下肢移至床边,保持身体略向后倾和患侧下肢伸直及外展状态,慢慢转动身体,使双下肢移出床边,健肢先着地,然后抓住助行器或拐杖站起,双下肢对称分开约20-30cm,足尖朝前。禁止双下肢交叉。康复干预重点加强患肢在不负重情况下主动活动,进一步提高患肢肌力。

1.2.2.5家庭干预 出院时与患者及家属共同制订继续康复训练计划。由护士通过电话或微信随访、门诊复查、登门随访等形式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功能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预防并发症的指导。出院后2周内,每周电话或微信随访在2次,登门随访1次;2周后,每2周电话或微信随访在1次,每2个月登门随访1次,跟进训练,解答疑问。出院后1个、3个月、6个月到院复查1次,根据复查的情况,对进一步的锻炼及注意事项进行针对性的指导,系统连续性干预半年收集资料。康复指导内容:以不引起疼痛为度,术后第6-8周加强股四头肌等张练习及髋关节伸展、屈髋练习,屈髋不超过90○,指导患者扶拐下地,部分负重步行,2-3次/d,20-30min/次,行走时保持身体平衡,取东西时,避免身体过渡旋转;术后第12-16周加强髋关节功能锻炼,指导患者正确穿脱鞋袜、如厕、坐车、上下楼梯等;术后第24周,指导髋关节内收内旋训练。严格遵医嘱限制负重至必要时间,当髋关节无疼痛及明显跛行时方可弃拐。

1.3 评价标准

1.3.1 依从性标准分3级:(1)完全依从,能够主动按照护士指导保质保量完成每日康复训练计划,康复效果佳;(2)部分依从,只有在护士督促时才进行康复训练,或偶尔进行康复训练,有时动作缺少,有时次数缺少,康复效果一般;(3)不依从,拒绝按照护士指导进行康复训练,康复效果差。

1.3.2 两组患者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4],在术前1d、术后2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采用标准评分进行疗效评价,主要包括疼痛、步态、功能、行走距离、行走辅助器、是否有畸形及活动范围,得分90-100分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可,70分以下为差。采用Barthel[5] 指数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包括个人卫生、大小便控制、洗澡、穿脱衣裤、入厕、进食、移位、上下楼梯、行走等10个方面,用0-15分表示,0分为最差,15分最好,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建立数据库。计量资料以( )表示,采用t检验判断,计数资料比较用 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观察指标比较见表1、表2和表3

3讨论

3.1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髋关节疾患终末治疗的有效方法,手术操作复杂,术后康复往往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术后肢体功能恢复一般需要6-12个月[6],并且多数患者在术后两周内出院。因此,出院后继续保持系统中医护理对关节功能锻炼很重要。由表1和表2两组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及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疗效比较显示,经过系统中医护理,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好;而对照组在出院后髋关节功能无系统中医护理康复干预,患者及家属因惧怕疼痛、摔倒、假体脱位减少康复锻炼次数和运动量,甚至出现长期卧床导致压疮、关节僵硬、废用综合征等情况,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结果说明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系统中医护理比对照组髋关节功能恢复好。

3.2中医特色技术的机理与优势:手术后因经脉血溢于外,留于肌肤之中,导致气滞血瘀,脉道不通,而耳穴埋豆治疗能通过经络达到调和气血,疏通经脉,理气止痛的作用。中药涂擦所用的药酒是由多种中草药经精心泡制而成,局部涂擦后,药物直接渗透入机体组织后,减少组织液的堆积,防止血肿,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起到散瘀消肿、活血止痛的作用,有利于髋关节功能的康复。由表1和表2两组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及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疗效比较显示,结果说明观察组采用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对提高患者康复功能锻炼依从性及患髋关节Harris方面均比对照组好。

3.3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是衡量人生活质量的有效指标,主动合理的功能锻炼比药物更有利于康复。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期间,护理人员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护理干预,使患者了解疾病及其康复的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健康信念,让患者的依从性高,自觉采纳有利于健康的康复行为。出院后医护人员深入到患者家庭,了解患者的关节活动情况,制定下一个康复锻炼的计划,并指导督促实施,具有中医特色的系统护理干预得以延续,使患肢髋关节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提高,由表3 Barthel指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观察组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系统中医护理比对照组的生活质量好。

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创伤、髋关节病的发病率越来越多,而且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随着骨科医疗技术的发展,许多高龄患者的手术禁忌证被突破,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人越来越多。术后康复不仅与疾病本身和手术操作有关,还与患者的信心、精神状态及对康复治疗配合程度密切相关。在术后康复中,遵循个体化、渐进性、全面性三个原则,尤其是要以中医的整体观为指导。因此,系统中医护理贯穿在住院治疗和家庭康复护理全过程,对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 蕾,高 娜,李桂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及健康教育,中华护理杂志[J],2011,17(27):3298.

[2] 余美芳.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的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5):21-22.

[3] 成东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整体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4):46-47.

[4] Harris WH. Traumutic arthritis of the hip after dislocation and ace-tabular fractures:treatmenl by mold arthroplasy.An end-resudy using a new method of result evaluation[J] .J Bone Joint Surg,1969,51(4):737-755.

[5] 周维金,孙启良主编.瘫痪康复评定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6-50,120-121.

[6] 王丽芳,护理干预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7):25-26.

论文作者:李冬梅,余良艳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7

标签:;  ;  ;  ;  ;  ;  ;  ;  

系统中医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论文_李冬梅,余良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