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策略
引言:建筑施工企业在建设项目工程管理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因各种各样影响因素而产生的风险,随着市场经济的日趋发展,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树立项目工程风险管理理念、强化风险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应对出现的风险,是建筑施工企业取得竞争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之一。
1、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基本概述
风险管理就是在识别、评价以及分析风险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管理技术及手段对工程项目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一定的预防及处理,尽可能的控制风险,使其向有利条件转化,并能在风险发生后及时采取主动的补救措施。对于建筑工程项目来说,风险管理的过程如下:①预测及识别风险。通过信息收集,分析出可能发生的风险,并对其可能性进行专家咨询以及寻求实验论证,将可能发生的风险记录在案。②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分析及评估。分析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危害性,评估其对工程项目的潜在影响,并按其危害大小列制风险清单。③根据所列的风险清单,针对不同危害程度的风险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
2、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风险的特点
2.1风险存在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风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并客观存在的,而且在建筑企业项目的寿命周期内,风险是无处不在的。对一个工程项目来说,风险存在于整个项目寿命周期中,比如设计阶段的风险、施工准备阶段的风险、施工阶段的风险等。
2.2风险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
建筑工程项目具有周期长、规模大、涉及范围广、风险因素数量多,且种类繁杂等特点,因此,导致项目在全寿命周期内面临的风险多种多样。大量风险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错综复杂,各风险因素之间同外界因素的交叉影响又使风险显示出多层次性。
2.3风险的偶然性和规律性
任何一个具体的风险都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的发生是偶然的、随机的,但通过对大量风险事故资料的观察和统计分析,就会发现明显的规律性。
2.4风险存在与发生的可变性
可变性是指建筑施工企业的各种风险在质和量上的变化,随着项目的进行,风险将得到控制,同时在项目的每一阶段都可能产生新的风险。
3、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的风险管理的策略分析
3.1分析与评价存在的风险
风险的识别离不开风险分析与评估,伴随着风险识别,进行不断的分析和对风险的正确认识评估,对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和影响、范围进行评价,利用从这些风险影响中得出总的建筑施工影响,从而更清晰的了解主要风险因素,最终达到促使项目管理人员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来降低风险危害、减少对项目的不良影响。这一过程足以量化风险的不确定性,来评价其潜在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加强合同的风险管理
利用建筑工程的“一次性”特征,选择科学的合同形式是有效降低工程合同风险的重要方式。例如:对于单位工程施工工期较短的情况,实际造价突破计划造价的可能性非常小,承担的风险也相应较小,因此可采用总价合同的报价方式,采用自留加风险控制策略;对与那些工程变化幅度大、风险两大的工程项目,应采用单价合同报价方式,采取风险转移策略,将工程变化的风险转移给甲方。对于无法预测的工程成本,不可贸然进行估价,否则将会造成较大的损失,只能采取成本加酬金合同,将工程风险全部转移给施工方。除此之外,加强索赔力度来预防遭受严重的风险损失,是承包商可选择的有利方案。
3.3优化资源配置,合理分配、转移风险
目前工程建设发展的紧迫任务是全面提高行业的发展质量,主要表现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对规模予以调整、对结构进行优化等方面。对此,企业可通过与业主搞好关系、加快专业市场的市场化进程,要让建设工程实体化,并积极渗透进入到其他领域当中去。不断发展自身规模经济,再通过探索和发展大规模经济的方式,将工程建设不断发展为资金、技术、人才密集型的综合性大产业。除此之外,我国工程建设的一大优势就是拥有明显的劳动力成本,为此我们可以进行专业分包、转移风险,将风险降到最低。选择合适的专业劳务分包企业,将专业性较强的工程分包给施工方,并加以严格管理与充分利用,将自身的优势全面发展出来,从而实现合同的风险转移。通过这种方式不但能使专业施工质量得以提高,还有利于整体工程质量的提高。
3.4加强信息化管理,对风险进行动态管理
由于在建筑项目生命周期的全过程中都存在着风险,因此应实行动态管理,并贯穿于施工企业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在实施过程中应清晰记录,手续齐全,一切问题无论大小都应明确的以书面形式记性记录,不得口头保证,从而体现出有效防范和风险化解的具体条款。在此基础上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在投标前对投标项目进行有效地研究,对施工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进行记载与评估,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风险作出及时的应对措施,并进行合理调整,树立全面、可靠、高效完善的数据基础资料系统。
3.5加强建筑施工企业风险防范意识
为了减少建筑施工企业风险就要求建筑企业负责人有较强的避险意识,较高的防险能力。同时要做好企业的风险预测,尽可能的把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透彻的分析,为企业实施风险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在建筑施工现场必须严格执行施工项目负责人制度,施工项目的负责人是整个建筑工程全面负责的管理者,为确保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就需要负责人具备较高的创新能力和较强的管理能力,在建筑工程施工期间对施工现场的任何意见必须要通过项目负责人的审核才能执行。在建筑工程施工期间,负责人要严格控制所有设备和材料的质量。在建筑工程竣工后,负责人要严格执行建筑工程的验收制度,做好隐蔽签证,不能事后补办签证手续,从而确保建筑施工单位的信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施工项目中风险是无处不在的,它们可能给施工项目带来时间,资源和金钱方面的潜在损失,在当前我国施工企业风险意识淡薄,风险制度滞后的情况下,本文提出的施工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的方法,对施工项目中的风险进行分类识别和分析控制,无疑对施工项目合理规避风险,减少损失,提高效益是有益的,这也有利于增强项目的抗风险能力,提高施工企业风险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简华晋.建筑企业施工项目的风险管理[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19).
[2]李琪,李学鹏.浅析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风险管理[J].科教导刊,2013,(06).
[3]闫辉.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的风险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0).
[4]祁世芳,贾月阳.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12,(03).
论文作者:蔡建兵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1
标签:风险论文; 工程项目论文; 建筑论文; 风险管理论文; 项目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因素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