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员风暴——“地王”失算,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地王论文,风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颇具有领导地位的房地产商碧桂园在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中受到严重影响,全年销售额175亿元,虽比2007年的销售额增加了10.7%,但距离预计的目标320亿元差距巨大,在压缩成本的压力之下,陷入了裁员“传闻”的旋涡
2008年岁末,一篇题为《碧桂园,一家彻头彻尾的黑心企业?》(或为《员工称碧桂园裁员史上最无耻》)的网文被多家网站广泛转载。网文历数了世界经济寒冬到来时碧桂园对待员工的“七大罪状”,引爆了网络对碧桂园的声讨。
网文列举的“罪状”包括“逼员工自己辞职”、“拖延员工转正的时间”、降薪逼退员工,等等。据知情人介绍,网文自2008年11月见诸网络之后,迅速带动了一批自谓碧桂园员工的人纷纷上网爆料,声称沈阳碧桂园、广州凤凰城、碧桂园设计院等单位从2008年岁末就开始不断裁员,有的裁员规模达到了30%~40%,裁员的方法基本上是不直接解雇,而是通过调离岗位、降低工资、放长假,甚至挑动员工孤立某些人,逼迫员工自己辞职。
作为中国最具领导地位的房地产商之一,当金融风暴席卷而来、房地产普遍陷入不景气之时,碧桂园又突然遭遇前“员工”的网络袭击,背后的真相究竟如何?
“到碧桂园就业还不如不就业”
2009年2月初,记者试图联系网文的作者,但第一次对该网文进行证实性报道的《每日经济新闻》驻深圳记者吴华告知记者,该作者接受她采访时已经改口,说自己要过几天安稳日子。另有知情人称,该网文作者后来做了某媒体的房地产记者,正好负责该媒体与碧桂园的合作。
虽然找不到网文的作者,但记者从别的渠道获得的信息显示,碧桂园不仅被指裁员,而且被指采取了规避法律的方式,让员工自行离开,一来逃避外界的指责,二来减少因裁员而支付的赔偿金。
记者到广州采访时,曾致电广州增城市、番禺区、花都区劳动局劳动监察科,除了增城市劳动监察科说曾于2008年接到凤凰城保安的讨薪申请以外,别的部门均宣称没有接到相关投诉。记者根据广州114查号台的推荐,找到法律帮助热线——李博士时,对方则告知,他曾多次接到碧桂园被辞退员工的电话咨询,但没有谁找他代理和碧桂园的纠纷。
2月9日,碧桂园广州凤凰城一名保安对记者透露,凤凰城走了许多大学生,“公司已经很长时间不招人了,现在我们人手不够,工作特别紧张”。一名销售人员接受记者采访时则显得非常敏感,但她仍然证实了公司的确裁过人。
顺德北窖镇三桂村碧桂园集团总部,当记者以一名看房者的身份询问一名销售员时,该销售员声称,碧桂园总部没有裁员的情况,别的地方是否裁员,他不太清楚。他告诉记者,碧桂园总部最近推出了新楼盘,春节期间卖出去70多套,2月上旬又卖出去14套,没有裁员的道理。
苏昶(应本人要求,化名)是一名为碧桂园工作了三年的工程师,是自动离开碧桂园的。他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碧桂园裁员是真实的,沈阳碧桂园、广州凤凰城和碧桂园设计院的裁员幅度都很大,原因主要是资金链紧张。“最有标志性意义的事情,就是碧桂园开始拖欠工程款。过去碧桂园支付工程款很及时,只要现场工程师和几个管理人员签字,工程队就可以拿到工程款,但现在需要经过21个关卡,每个关卡给你拖上三五天,几个月就过去了。2008年应付的一些工程款到现在还没有给。”
另一名现已离开碧桂园的员工普云峰(自称不愿找麻烦,要求化名)的最大感受是:“到碧桂园就业还不如不就业。”他告诉记者:“我们部门大约50个人,过年前后一共走了十二三个人,许多人是被逼走的,比如单方面降薪、异地调动,等等。降薪只是通过内部网发一个邮件,工资就降下来了,没有工资条。异地调动一般是以下列方式进行的,如果你是顺德人,就把你派到安徽去,你不去就说你不服从安排。我们许多同事走的时候工资没领到一半。走的多数是2007年和2008年新进入公司的所谓储备的人才,我知道的就有投资部、工程部、设计部、售楼部、酒店、物业等部门。”
针对前员工的指控,碧桂园总裁助理、公关部经理周宁予以了坚决的否认。她告诉记者:“目前集团没有一个正式的文件、报告说要裁员,杨主席的任何一次讲话也都没有裁员的内容,碧桂园十年来从没有主动裁掉任何一个人。一些人可能是工作能力的原因,或者是找到了更好的发展机会,自己离开了碧桂园。”
不过,周宁又说:“我们的一些人员,是2007年底根据2008年的销售目标做的储备。2008年下半年房市低迷,我们不知道低迷的境况会持续多长时间,就必须从开发、销售等各个环节上控制成本,降低风险。碧桂园实行的是项目公司制,各部门根据销售情况和市场反应对人员进行调整,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不过都只是局部性的调整,公司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要求。”
地王的压力
2007年,碧桂园因为储地事件而引起舆论的高度关注,被誉为中国最大的“地主”。
另据碧桂园公开的资料显示,2008年,碧桂园的销售目标提高到了320亿元,相应人员招了近3000人,员工总数从2007年12月31日的27839人增加到2008年6月30日的30621人。
但是,2008年下半年,世界经济突然进入了拐点,中国房市随之进入了调整期,地方政府开始宏观调控,亦背离了碧桂园的预期。截至2008年6月30日,碧桂园的销售额达69.32亿元,比2007年同期的54.48亿元增加了27.3%,但房屋销售面积由2007年同期的93.5万平方米下降到了86.5万平方米,销售额的增长实际上是因为房价由2007年的每平方米5824元增加到2008年的每平方米8012元所致,实际上是销量下降的。
周宁告诉记者,2008年底,碧桂园只完成了175亿元的销售任务,比2007年递增了10.7%,但和碧桂园原定的320亿元的销售目标相比,相差甚远。与销量下降形成对照的,是销售推广的成本和行政开支的大幅度增加。根据碧桂园2008年中报,2008年上半年,宣传推广费用为2.19亿元,比2007年的1.58亿元增加了38.7%;行政费用开支则由2007年上半年的3.02亿元增加到约5.57亿元,同期工资支出就由1.31亿元增加到1.53亿元。
另外,碧桂园在股市上的表现亦很不好。碧桂园的股票从2008年4月8日冲到了最高点每股7.6港元之后,就一路狂跌,到10月28日,因两名跟随创始人杨国强的创业元老杨贰珠和欧学铭巨额抛售而跌到1.1港元的历史最低点。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12月将碧桂园的长期企业信贷评级由投资级的最低级别“BBB-”首次降至“BB+”,成为不值得投资的“垃圾股”。
危机远未就此为止。2008年2月,为偿还中银香港一笔18.3亿港元的短期贷款,碧桂园被迫与美林银行签订了一份“股份掉期协议”,发行5亿美元的可换股债券。该协议规定,2013年前,碧桂园的股价如果高于7港元,美林银行就把多出来的部分补贴给碧桂园,如果股价低于该数字,碧桂园就将差价补给美林,协议的最高标的是19.5亿港元。此协议已经让碧桂园2008年上半年亏损了4.43亿元。
工程师苏昶(化名)说,位于湖南张家界的碧桂园五星级酒店原计划2008年5月底开工,可是至今仍未开工,主要问题就是资金链紧张。记者从碧桂园的官方通讯上看到,张家界酒店栏后,一直标注的是“待开发”。
但周宁对此予以了否认,她给出的说法是,碧桂园现在许多项目面临战略调整,“根据我们所掌握的信息,有的地方房市下降很厉害,我们必须谨慎地做出调整。不是说不建了,而是什么时候建的问题。”她同时介绍说,碧桂园总裁崔健波的思路是进行调整,加强管理;碧桂园创始人、董事局主席杨国强的要求是降低成本。
愤怒的工程师
“碧桂园是一个黑恶势力团伙,他们不仅裁了我,还找人打我。”2月6日,当记者见到身在重庆的范绍祥时,他的情绪明显有些激动,“我是碧桂园最优秀的工程师之一,但它至今不给我解除劳动关系,让我找不到工作,只能给别人打短工,挣一天,吃一天。我请的律师不为我说话,我实在没有办法,只有将官司打到最高法院去。”
范绍祥今年44岁,四川广安人,2006年7月应聘到碧桂园集团,职务是工程部经理,工资是8500元。经过10天的培训后,他被派往南沙的碧桂园工地任专业工程师。同年9月,碧桂园内部发生“政变”,工程管理部撤销,他被调往碧桂园所属的广东省腾越建筑公司担任质安员。两个月后,他又被调往碧桂园长沙威尼斯城担任业主方现场工程师。
“最开始到长沙时,出于对工作的热情,不管有没有加班费,每天夜以继日地工作,后来顶头上司告诉我,要注意休息,晚上和节假日加班要经过批准。”范对记者说,开始他还认为是上司对他好,心里感到暖融融的,“但问题就出在不许我们加班上”。
范绍祥介绍,按照一般程序,工程队施工需要有甲方工程师的验收和签字才可以领到工程款,但当时长沙威尼斯项目的签字权却不在他们手中,现场工程师即使发现了问题,工程队仍然可以不理他们。“2006年12月,监理公司的工程师发现了我辖区内的工程建造有问题,勒令停工整改,再到后来发现碧桂园掌握签字权的人和工程队有秘密交易,我才明白不让我们加班的含义。”范绍祥如是说。
记者了解到,范绍祥此后很快被调离该工地,负责长沙碧桂园学校,而发现了碧桂园长沙威尼斯项目问题的监理员亦同时被调走。“碧桂园学校的工作是一项让我自豪的工作,我做得很好,杨老板很满意”。
2007年10月,范被调到重庆碧桂园,负责人田野安排他负责碧桂园酒店、别墅区施工现场的管理施工,具体工作是负责场地平整、土石方挖运、堆放、管理高层区、熟悉图纸并准备图纸会审等。“田野曾经答应我到重庆工资待遇不变。我刚到重庆就和田野等人看图纸,每天讨论工程的前景,那几天非常快乐。”
10月20日,又一次发工资的日子,范绍祥发现自己的工资卡内的工资数量仅有3234.41元,“和他们开始给我的承诺不一样,我向田野反映,田野说你不要怪我,是总部的意思”。从此以后,重庆方面重要的工作越来越少安排给他。
为了工资的事,范绍祥找过重庆碧桂园文员王志良。王说当时的说法是:“以前发工资是直接打到你的卡上,现在要你先签个字,要传真到总部,他们才把工资打过来”。于是,他就签了字。
12月25日,范看到工资到账了,但12月26日,田野打电话给他,说以后没工资了。他当时提出:“你如果觉得我不行,就解除劳动关系,该补偿的补偿。”但田野没有同意,说即使他不走,仍然没有工资。他找到总部,总部仍然不跟他谈。
“开始到碧桂园的时候,我要求的工资是年薪18万元,后来与人力资源部谈的是月薪8500元。到了南沙以后,每个月发到卡上的是7000多元。后来到了长沙,只领到了6000多元。到重庆以后,工资一下子降到3000多元,与他们对我的承诺相差很远。”范绍祥说,他开始没有关注工资问题,“可他们不跟我解除劳动关系,我就找不到工作,不得不较真”。
范绍祥介绍,离开碧桂园后,他到另外一家知名房地产公司找工作,谈好的工资是8000多元,但对方知道他曾在碧桂园工作后,就告诉他,碧桂园是国内房地产的龙头企业,为了避免日后产生纠纷,希望他能提供与碧桂园解除劳动关系的协议书,就可以工作。谈好的工作就此告吹。
2008年8月和9月,长寿区劳动仲裁庭两次开庭审理范绍祥的案件。第二次庭审时,碧桂园提交了一份解除劳动关系协议书的复印件。但范绍祥发现,那份复印的协议书显示碧桂园与范绍祥2007年10月21日已经解除了劳动关系,而日期竟然是王志良让他签字的12月22日。
他还发现,自己签名的上方,有三个能够连成一条直线的墨迹,好似贴上去的痕迹,而且自己的签名是用电脑扫描放大之后贴上去的,“范”字草头的横笔居然呈锯齿形。他认为碧桂园伪造了自己的签名,要求进行笔迹鉴定。重庆法正鉴定事务所的鉴定结论是,协议上的签名是他的亲笔签名。他认为鉴定结论很荒谬。
范给记者出示了两次看到的不同的“解除劳动关系协议书”,很明显是不同的版本。范绍祥解释说,第一次看到的协议书是针式打印机打印,有两行字没有打印清楚,自己的签名有锯齿状痕迹;送检的样本则很明显是激光打印机打印,签名处的字笔画比较流畅,没有锯齿状痕迹,而“重庆碧桂园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公章所盖的位置亦不相同。
2008年9月,重庆长寿区的仲裁结果出炉,结论是,范绍祥的申请超过了仲裁时效。“非常荒谬。我发现利益受侵害的第三天就到劳动局去申请仲裁,他们给我拖了差不多一年,还说我超过了仲裁时效,究竟是谁的问题呢?”他很快向重庆市长寿区法院起诉。
记者随后拨打了田野的电话,但被告知已停机。拨打重庆碧桂园的电话,没有找到田野。周宁声称,范绍祥能力有问题,人品也有问题。但一名曾在长沙与范绍祥共事的工程师告诉记者:“范工人不错,就是性格直爽了一点。”
范绍祥至今仍行走在诉讼的路上。
标签:广州碧桂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