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的总体构想
金 桥
(国防大学 政治学院,上海 200433)
摘 要: 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是适应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创新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增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性和感召力的重要保证。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指导,不断推进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和发展。文章以习近平新时代强军思想为根本指导,梳理了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发展的基本原则,在明确其创新发展内在机制的基础上,构建了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模型图,并对相关的关键节点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以期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强军目标;创新;总体构想
习近平主席指出:“军队要跟上中央步伐,以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坚决推进军队各项改革,为实现强军目标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机制保证。”[1]106改革创新是我军发展的强大动力,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建设也必须紧紧扭住改革创新这个关键,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积极开拓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建设的新局面。当今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模式方法的研究领域和应用领域日趋扩大,科学地建构模式、运用模式将会对指导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提供更加活跃的思维和更为广阔的视野。新的时代条件下,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发展必须紧紧扭住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这个中心,着眼形势和任务发展的现实需要,通过对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研究和探索,以科学的模式指导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不断提高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在不同情况、不同场域的应变能力和指导能力,切实提高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① 文中石刻字形均来自毛远明《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中华书局,2014年和臧克和《隋唐五代石刻字形表》,南方日报出版社,2011年,不再一一注明。
目的论认为在翻译活动中,翻译的目的都是重中之重的原则。在本节中,笔者将从时空限制、文化限制以及语篇限制三个方面进行展开,并试着分别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
一、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的基本原则
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必须立足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发展的现实需要,以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为牵引,对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运作过程和运行机制进行直观化的呈现。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有其特殊的存在属性,因此,在其创新发展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教育的政治主导性
军队作为国家的暴力机器,是统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基本支柱,军队总是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统治阶级的,是统治阶级基本意志的体现。因此,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发展也就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国家上层建筑的建设需要。作为共产党缔造的人民军队,其最大的政治性就是要体现党和国家的意志,把握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政治主导性就是要植根党和国家的意志,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创新理论在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发展中的基本指向作用,坚持以人为本、战斗力标准等基本原则。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并不存在什么价值中立或者别的什么价值指向,它必须是党和国家基本意志的体现,必须体现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必须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鲜明的价值取向。这种鲜明的政治导向性,使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及实施都具备明确的目的性,而整个模式的创新过程和运行过程也带有特定的目标指向性。当前,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发展就是要突出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以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为基本依据来确定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基本路径,从而更好地实现教育模式的创新发展。
(二)资源供给的有效性
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对军队思想政治教育运行过程中各个要素的科学排列和整合,是对军队思想政治教育运行过程的一个直观呈现。科学的教育模式支撑下的军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有效贴合军队建设的现实需求,教育模式的创新发展也旨在更好地指导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因此,必须准确把握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内涵和外延,充分理解和把握与其相关的概念,从而更好地指导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和发展。
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发展具有鲜明的目标导向性,旨在更好地解决“为谁做”“怎么做”以及“如何做得更好”等问题,从而更好地进行教育目标的选择、教育计划的制定和教育路径的规划。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发展的实质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相关构成要素和基本实践环节进行统筹规范与优化配置的过程,这个过程也使得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很强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从而能够更好地整合各方的教育资源。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实现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重要途径,是党在军队中进行理论武装和思想引导的重要桥梁,必须坚决遵守政治主导原则,依据党的决策方针部署对教育内容和教育计划进行科学的设计和规划,做到时刻与党同呼吸,共命脉。可以说,政治主导和决策部署这一环节是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发展的一个关键环节,党的创新理论也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理论基础,特别是强军目标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决定了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明确了教育的目标、内容和任务,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发展打下了基础。
(三)效果评估的可行性
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发展必然建立在一定的现实基础之上,也就是所谓的问题意识。只有以强烈的问题意识为基本导向,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发现的问题,才能找准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发展的突破口。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发展需求、军队建设需求、官兵教育需求等各种现实需求因素不断交织,对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和新的要求,迫切要求军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自我革新和实现自我发展,从而更好地合上时代发展的节拍。党的十九大以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军队建设发展提出了新的使命和任务。因此,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发展必须立足于军队建设的现实需求,以服务现实、开拓创新的精神积极探索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发展的基本规律,聚焦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聚焦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和突出矛盾,探索和解答新的理论课题和实践课题。面对层出不穷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有效总结成功的经验,积极借鉴失败的教训,对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作出合理的理论阐释、提出有效的解决路径。
根据文献[16],单场景下确定的无功优化方案通常不是满足全局最优方案,而全场景下所得方案是满足各场景约束的整体最优方案。因此,在全场景下用风机输出有功的期望值P近似代替风机出力不确定性。风电机组在全场景下有功输出期望值P为
(四)教育格局的开放性
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需要建立一个开放的格局,尽可能地吸收借鉴相关的有益经验,这就对教育模式的建设提出了开放性的发展要求。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相关要素及其相应的结构组成也日趋复杂多变,客观上也要求建立和形成全方位、立体式、多维度的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体系,促成党、政、军、民等要素协调共建的生动局面,整合家庭、军队、社会等各方力量,形成教育发展的合力,切实把军内军外、网上网下统筹起来,充分发挥军事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哲学等多学科的学科优势,积极构建全方位、宽领域、军民融合的思想政治教育生动局面。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必须体现开放的教育理念,积极融合大政工理念、网络政工理念等相关理念,通过对相关构成要素进行统筹配置、对新兴教育载体和教育方法进行合理利用开发,努力构建出具有系统性、科学性、集成性的教育模式,尽可能地满足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的科学性、多样性和综合化等发展需求,切实有效提高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和感召力。
古诗文的创造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们都有一定的历史寓意,或许是在一个特定的历史环境或许是要纪念某人某物。因此,教师在讲解古诗词的时候,应该提前对古诗文的创作背景做详细了解,了解当时的背景,发生了什么事情,作者写这篇古诗文的寓意是什么。这些事情都应该一清二楚,尤其是在讲解某一典故或者英雄事迹的时候,更应该要对此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并在讲解过程中引入传统文化,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领悟能力。
二、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的内在机制
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发展旨在进一步强化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在军队建设中的地位,更好地服务于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是指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自觉遵循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与党的政治要求、军队使命任务、官兵现实需求相适应的规律,积极研究新情况、适应新形势、服务新使命,在确保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和军队战斗力提高的基础上,实现官兵全面发展和促进军队建设发展的过程。[2]103-106基于马克思主义立场的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是从根本上反映官兵需求和军队建设的实践活动,是党的创新理论得以在军队落地生根的重要路径,也是实现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重要保证。马克思主义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的内在机制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为我们进一步将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积极因素内化为军队建设的实践力量提供了路径指导。
政治机关和政治干部是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内容以及相关规章制度的主要研究者和运用者。政治机关和政治干部作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主体,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时刻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自己。对官兵进行思想教育的基本前提,就是自己首先要做到真学、真懂、真信。其次,要对官兵生活训练中的问题和情况做到充分掌握,融入官兵生活和训练的每时每刻,用最富感染力的亲身实践去了解官兵的所思所想,奔着军队建设的现实问题和官兵的活思想去,扎扎实实将思想政治教育贯注到官兵的头脑中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政治机关和政治干部作为教育各要素之间的重要衔接,是提升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性和感召力的关键一环,必须要加以锤炼和塑造。
三、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建构的核心要素
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在军队具体实践基础上,教育主体与教育对象之间进行交互作用的精神活动过程。因此,教育主体和教育对象是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发展中最基本的构成要素。但是,随着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发展,教育主体与教育对象之间的界限已经变得并不是那么清晰了,教育主体可以是施教者,反过来教育主体也可以是受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而言,这一论断也是同样成立的。也就是说,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主体和教育对象之间是一个交互作用的过程,教育主体和教育对象根据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任务等的变化,彼此之间可以随时进行角色转换。“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要盯着人做工作,不能见物不见人。脱离了人,政治工作就空对空了。”[3]72思想政治教育说到底是要做人(官兵)的工作,教育的主体和客体是教育得以实施和落实的基本支撑力量,因此,教育的主体和教育的客体也是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建构中最重要的核心变量。从军队建设的任务和角色的作用差异性来看,中国共产党是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顶层设计者,政治机关、政治干部队伍和广大基层官兵共同构成了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中国共产党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这一上层建筑具体的设计者,是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基本任务的发起者和统领者。中国共产党虽然不是思想政治教育具体政策的直接布施者,但党的大政、方针和政策却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最根本的方向指南。“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4]20必须坚持用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武装全体官兵,为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军队提供最坚强的思想堡垒。
从马克思主义出发,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反映的是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其运行动向的一种理论化和具体化的表现形式,是教育主体和教育对象之间进行教育互动并影响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实践过程。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的内在机制,简单来说,就是教育主体对教育对象进行教育、引导和互动以实现思想解放和军队发展的方式和过程。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的内在机制较为清晰地回答了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什么、模式是怎么产生的、由谁在运行模式、怎么去运行模式、模式有什么作用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总而言之,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现实背景、决策部署、核心要素、运行机理、评价反馈等五个环节是模式创新内在机制的主要构成维度。
广大官兵是思想政治教育最直接、最客观的感应者和参与者。军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官兵往往是最直接的受教育者,是教育最为广泛的参与者。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最大程度上就是为服务广大官兵而存在的。广大官兵一方面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塑造和建立自己的“三观”。另一方面,官兵的现实需求和教育困境反过来又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内容的设计。因此,必须切实使思想政治教育源于官兵,忠于官兵,用于官兵,坚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武装官兵,发挥广大官兵为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总体建构
由于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发展是一个系统性程度很高的过程。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具体实践路径和实施过程则是影响教育效果发挥的关键一环。在明确了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容、任务和方向等基本要素的基础上,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建构的重点就落在了实践路径的选择上,而路径的选择和实施的过程亦是教育主体和教育对象之间相互产生作用的过程。一方面,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路径选择过程就是教育主体将自己所掌握的教育理念、教育内容以教育对象较为容易接受的方式和方法传递给广大官兵的过程。另一方面,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路径选择通过相关渠道将教育对象对教育作用过程本身的认知情况,以及教育对象对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机制等具体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等反馈给教育主体[5]214-218。这样,在教育路径的作用下,通过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的互动进一步实现教育模式的优化和发展。
图1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模型
(一)现实基础
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效果评估的可行性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由于文章旨在建构一个综合性的教育模式,因此,涉及教育效果的评估也就显得十分繁杂,必须充分考虑效果评估的可行性。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效果评估渗透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科学评估教育效果就要在我们构建的模式框架下,按照相应的原则和具体的方法确立评估的具体标准。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产生效果的过程是一个难以量化的多元函数,与其他教育内容效果比较,突出地表现出其模糊性特征。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研究以期为提高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提供相关参考。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效果评估实质上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又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我们先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过程中抽象出教育模式,再将抽象出来的教育模式付诸实践,使之更好地指导教育实践。因此,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效果的评估既要有一个全局的、宏观的层面的考量,也要有具体的、针对性的应用,既要评估模式产生作用的机制和过程,也要考虑模式产生作用的实际效果,以检验这一模式对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实质性作用。
(二)理论基础
“3+1”模式的实施关键是校企双方合作的过程管理,在培养计划、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教学等环节的制订过程中可以邀请企业同行共同参加,这既有利于企业对人才培养全过程及需要配合的实习有个预先了解也能够让企业将执业能力培养要求渗透到校内培养环节中。学生在企业工程训练过程中了解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收集工程实践中的一些案例并应用已有的理论加以分析、遴选自己的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并训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设计可以同时受学校导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指导。
(三)实践路径
在遵循基本原则,理解内在机制的基础上,笔者建构出如下图的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模型图(见图1),这一模型图并不是针对具体某种情境下的操作模式,而是涵盖了教育模式运行过程中主要因素的操作流程。习近平主席多次指出,要积极推进政治工作运行模式的创新发展。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的目标,就是要构建一个适应各种任务、各种条件的综合教育模式,而这一模式的建构就需要从模式的各个具体环节入手做出调整和应对。新的时代条件下,单一的教育模式已经很难满足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只有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模式的优长,构建一个综合化的教育模式,才能更好地适应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现实需求。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无论是何种教育模式,其运行过程始终都不能回避这一模型图中所涵盖的这几个基础性环节,把握好教育模式建构发展的几个主要关节点,并将其运用和细化到具体的教育模式操作过程中,是寻求教育模式创新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本文对于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研究,旨在通过对教育模式具体运行环节的分析和研究,以此来推进教育模式整体的创新发展。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作为一个综合性的科学体系,其本身就具有较为清晰的层次性和结构性,笔者根据所建构的教育模式的模型图,对该模型图中的主要节点进行一个简单的说明。
(四)评价反馈
在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发展的过程中,要在充分掌握既有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建立和完善相关的评价机制和反馈机制。更重要的是,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评价和反馈机制,不应该简单地局限于提供教育的评定结果,而应该切实将目光转向对官兵学习行为的监督、对官兵学习过程的调节和对教育过程和结果的评估相结合的立体式评价反馈机制上。评价和反馈机制的建立就是旨在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切切实实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难题反馈给教育主体和教育对象,要突破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以教育的最后结果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和主要指标的做法,把广大官兵在教育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对各种教育资源的掌握和利用情况、在教育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接受情况和应激情况以及官兵在教育过程中互动作用情况等都纳入其中,从而促使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在全域、全时都能做出积极的调整和改变。因此,要将过程性评价反馈机制和后置性评价反馈机制有机结合,逐步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收集机制、信息分析机制和信息反馈机制,将教育评价和反馈的程序机制贯穿于教育的整个过程,切实提高教育实施的效能和官兵学习的绩效。
五、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基本认识
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过程中的资源供给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对不同环境、不同任务以及不同军(兵)种的教育保障作用上。首先,这种资源供给的有效性突出表现在对不同情境下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统筹协调上。在空间上,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广泛存在于教育、训练、演习等各项活动中,而且还超越军营的空间局限渗透到了官兵日常生活、学习的点点滴滴;在时间上,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不局限于课堂,同时还贯穿训练、生活、演练等全域时间。这种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交叉融合性,要求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建设必须融入军队发展建设的方方面面,保证教育资源供给的持续和稳定。其次,这种供给的有效性还体现在教育实施途径和手段的多样性上。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通过军队课堂教育(集中授课)这个主阵地进行,而且还充分借助军营文化、信息网络、军营环境等多种方法、多种渠道实施融合式的综合教育。归根到底,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发展必须最大可能地克服不同军(兵)种、不同任务场所、不同级别(年龄)等不同环境、不同层次的人员在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选择上表现出来的差异性,在求同存异中把准心聚焦于军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和目的的同一性上,尽可能覆盖到不同类型、不同层级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领域。
4.执法人员的综合素养有待提高。作为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的直接责任人,执法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法治素养直接决定了“谁执法谁普法”的工作实效。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对一线的执法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专业要过硬,更要有良好的法治素养。调研中发现,部分执法人员专业业务过硬,但法治素养较弱,运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不够强,在面对群众释法说理上存在一定的短板。
(一)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一种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之上的科学指南
新的时代条件下,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始终与时代同步,立足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现实需求,与官兵思想同频共振,把握官兵的多样化需求,才能发挥最佳效益。创新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就是为了更好地满足新形势下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发展需求,更好地服务于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更好地服务于官兵的成长成才需要,更好地服务于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建设。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发展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根本指导,以党的军事指导理论和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与方法为依据,在认真研究官兵的态度转换、情感诉求和价值观倾向的基础上,充分把握广大官兵在教育过程中的学习特点和接受规律,并借鉴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与实践方法,通过一系列周密的决策与部署而形成的科学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体系。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旨在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个最可供参考的科学指南。必须树立科学的观点,要保证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理论的科学性与路径选择的正确性,明确正确的发展方向、制定正确的教育策略、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与此同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坚持一切从军队建设的实际和官兵的现实需求出发,坚持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始终把解决官兵最关心的现实问题、满足军队发展的现实需要作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的基本着力点。
(二)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指导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综合性理论体系
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作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操作运行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对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进行计划性调节、集成化处理与最优化配置的过程,其运行过程使“模式”本身成为一个融合了基础理论、决策部署、基本路径和评价反馈等主要因素的集合体,使其本身就带有明显的集成性、整体性和系统性等基本特性。因此,我们必须用系统的、全面的观点看待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发展的相关问题,准确把握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集成性、整体性与综合性等相关属性。既要准确理解和把握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各结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耦合及制约关系,又要正确把握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建构中各个环节之间存在的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作用关系。要深刻认识到教育模式之于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实践指导、优势集成与资源配置的重要作用,充分把握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决策、部署、运行、评价、反馈”等五个基本环节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通过对各个环节之间的协调运作,更好地激发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整体性能的集聚和教育作用的发挥。
(三)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以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现实需求为研究对象
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将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现实需求作为基本的研究对象,强调从军队建设、官兵需求和社会需要三个现实维度出发,进行教育理念、教育资源、教育内容、教育途径的系统整合与规划利用,注重理论创新与实践操作的有机结合,对教育实施的整个过程进行及时的调控和优化,更好地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系统性、综合性特点决定了我们必须运用系统研究的方法,并以此为基础将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教育与实践过程及相关构成要素作为统一的整体进行研究,通过对教育计划的系统设计和对教育实践过程的合理规划,对各类教育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整合和优化,强化官兵之间互动协作和进行信息反馈调控的有效机制。随着军队教育实践和研究的发展,传统的“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载体—受教育者”的简单模式已经不再能有效地适应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需要,特别是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等要素的加入,要求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更富信息化和智能化,“教育者—教育信息—现代教育载体—教育信息—受教育者”[6]110-115的结构模式正逐步在军队中得到运用。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发展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不断研究新情况和新问题,更新教育观念,丰富教育内容,拓展教育资源的利用范围,切实使教育模式的创新与运用同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最现实的问题和最迫切的需求合上节拍。
(四)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为提高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效能提供有力支撑
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具有自身完整体系的科学,有着自己的理论基础、运行特点和基本规律。随着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适应新情况,针对新问题,探索新方法,特别是要有效地运用信息网络、大数据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的时代内涵,探索新的实践形式,更好地提升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和感召力。必须看到,受限于传统课堂教学给定的时空环境,当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面对信息网络技术带来的挑战时,其功能和作用就显得不再突出,其教育主导地位也逐渐削弱,尤其是信息网络技术给官兵的学习实践带来的时空的分离和不断重聚,让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正在走向所谓的“在时间上持续终身、在空间上无处不在的学习”[7]33-38这一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境界。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在运行过程中要切实有效分析广大官兵的基本思想状况及其现实需要,立足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实际及相关教育载体、教育途径、教育条件等现实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确定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的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及教育方法,选择合适的教育路径,精心施教并能够适时予以评估调节,为广大官兵提供最优化的教育环境,切实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五)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为思想政治教育与军队建设的整合提供指导
“互联网是当前宣传思想工作的主阵地”[8]325,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和扎实的信息技术能力,只有充分掌握和有效运用信息化技术和手段,才能更好地适应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的需求。在进行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与军队建设的适配整合过程中,既要克服对“模式”的偏见,也要准确把握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脉搏。一种模式不会适用于所有教育情境,也不可能适用于所有教育情境,而教育模式的创新发展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军队思想政治建设,因而要紧跟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发展需要进行不断的完善。必须保证教育模式与教育场景的适配性,要遵循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与军队建设之间整合的科学规律。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实际上是为更好地实现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与强军目标建设、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之间的耦合提供了一个通用的“模板”,要根据教育的现实需要进行教育模式的调整和适配,从而使广大官兵获得更深的认知深度、更真切的学理认同、更广的认知范围和更真切的情感体验。
参考文献:
[1]习主席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读本[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4.
[2]林开云.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内涵解读[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2(5):103-106.
[3]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习主席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读本[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6.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5]胡巍,臧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基本解读[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214-218.
[6]刘庆标.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技术的理论模型及其建构原则[J].中国电化教育,2013(1):110-115.
[7]郑旭东,余青兰,严莉.赛博学习:学习科学创新发展的新战略支点[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1(4):33-38.
[8]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中图分类号: D64;E22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7-4767(2019)05-0098-07
[DOI] 10.19810/j.issn.1007-4767.2019.05.017
收稿日期: 2019-07-26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聚焦强军目标创新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14BKS098)
作者简介: 金桥(1990-),男,浙江东阳人。讲师,法学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梅 林]
标签: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论文; 强军目标论文; 创新论文; 总体构想论文; 国防大学政治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