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论文_骆絮艳

浅谈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论文_骆絮艳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黎咀镇龙潭小学 骆絮艳

提高学生素质,重视学生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使得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心理健康的人具有正常的认知活动,能和别人和睦的相处,具有稳定乐观的情绪,乐于学习和工作,并且能在学习和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获得最大的成就。学生的心理发展充斥着矛盾,错综复杂,这给教育工作带来了困难,如果教育不得法,学生就会不接受教育,还会以他们的方式来反抗。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呢?

一、引导学生保持乐观稳定的情绪

在生活中,我们有开心的时候,也有难过的时候,这些都是不同情绪的表现。不同的情绪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同的。当他们高兴时,不论做什么事情都会称心如意,上课认真听讲,下课愉快玩耍,在家能和家人愉快相处。当他们伤心时,上课会提不起精神,课后不愿与别人玩,整天闷闷不乐。当他们愤怒时,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讨厌,有时连自己最心爱的东西都想毁坏。我们要结合实际,引导学生保持乐观稳定的情绪,学会做情绪的主人。让他们学会做任何事情都要冷静,引导他们“不要急,慢慢来”。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通过找他们谈心,让他们把心中的喜怒哀乐倾吐出来,在获得别人理解和鼓励之下,调节好情绪。也可以让他们做些有意义的事情,比如听音乐、大声歌唱、看笑话书等。

二、培养学生心理承受能力

现在的学生许多都是温室中长大的,没有经历过风霜,他们就像温室的花朵一样,意志薄弱,一遇到小事就会引起很强的挫折感,难以接受生活的变化,心理承受能力很低。

常言道:“自古英雄多磨难”。我们在平时的思想教育中,要多教育学生向张海迪,华罗庚等人物学习,学习张海迪身残志坚、奋发努力和华罗庚在逆境中奋起拼搏的精神。并结合实际让学生讨论班级里的一些现象,深化认识,增强学生的抗压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培养协调人际交往的能力

现在的学生大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不懂与他们相处,所以培养学生人际关系的协调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给学生上心理辅导课,先让几个学生表演情景剧,然后让其他同学来讨论,让他们掌握一些人际交往的知识,提高与他人交际的能力。创设心理教育情境,开展一些心理辅导的游戏,让学生在平时相处中学会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学会协调人际关系。通过课堂知识来渗透。在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课文就涉及到人际关系问题,我们老师可以联系实际来讲解课文,贯穿一些处理人际关系的知识。

四、创设相应的教育环境

要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成长,良好的环境是不可或缺的条件。因此,学校和家庭都必须根据这个特点为学生尽可能的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近几年来,我所带的班级,不少学生是家里的心肝宝贝,以自我为中心,意志薄弱,生活自理能力差,有强烈的依赖情绪。对此我经常张贴一些名言警句,名家名人艰苦奋斗的事迹来鼓励学生,教育他们将来要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好的生活。在班里,我提出“将心比心”的口号,让学生换位思考,让学生学会宽容别人,理解他人,让他们亲如姐妹,情同手足。

五、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

教育过程是漫长而艰难的,要取得一定的效果,除了理论上的教育,班主任还要根据实际,开展多种多样的集体活动。开展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甚至可以陶冶情操,让他们快乐成长。根据班级实际,我们可以举行“舞蹈、唱歌、朗诵、绘画、书法、球类、数学竞赛”等活动,学生根据各自的爱好报名参加,让每个学生都有自我表现,自我锻炼的机会,这些活动的开展还可以让学生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

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班主任应该因材施教,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对于后进生,给予更多的赞赏和鼓励,让他们找回自信心,激发奋发向上的潜能。对于经常违反纪律的学生,给予尊重、理解和宽容,不要采用生硬命令的口气教育学生,不主观臆断,不感情用事,多引导,少处罚,仔细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如果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心和爱护,他们就会把这种爱转化为动力,按照我们的要求去做,达到我们所需要的教育效果。

对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进行心理素质培养的方法、途径也是多种多样,作为教育工作者应时刻注意学生的心理情感变化,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为落实素质教育迈出关键的一步。

论文作者:骆絮艳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7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31

标签:;  ;  ;  ;  ;  ;  ;  ;  

浅谈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论文_骆絮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