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市东苑小学 丁旭雯 321000
摘要:近年来又有一大批优秀儿童舞蹈作品诞生,更是广为流传。但如今仍有很多儿童舞蹈创编中存在着误区:仅为填满音乐而编动作;动作衔接生硬;强制添加高难度技巧;队形变动与动作不和谐;缺乏印象深刻的亮点;作品主旨脱离孩子本体等。那么究竟什么是儿童舞蹈?如何体现儿童舞蹈特性?怎样确定儿童舞蹈题材,并塑造适合儿童的形象、动作?如何制作有起伏的背景音乐?又该如何将舞蹈美育的功能性灌入,使儿童身心得以健康成长?各种思考扑面而来,因此笔者从四个方面(舞蹈选材、舞蹈结构、背景音乐、编创原则)论述“如何编创专属孩子的儿童舞蹈”这一命题。
关键词:儿童舞蹈编创;舞蹈选材;舞蹈结构;编创原则
一、选择·儿童舞蹈题材
编创儿童舞蹈,应具备儿童特有的属性。因孩子的一言一行最能体现孩子本身特性,故儿童舞蹈的独特性可从以下几方面显现(见图一):儿童生活习惯喜好,平日爱玩的游戏,属于儿童的歌谣,儿童的心理活动,以及儿童的本能动作反应等。
(图 一)
在舞蹈创编中,舞蹈题材选择最为关键。只有在确立主题后,才能塑造舞蹈结构、制作背景音乐。对此笔者总结了六点“如何选择儿童舞蹈题材”的方法:
(1)提炼孩子的肢体动作作为创作素材;
编导需要具备对孩子行为观察、总结、提炼的能力,通过提炼孩子的肢体动作作为舞蹈创作的源泉。
例:曹尔瑞老师的作品《宝宝会走了》、《下雪了,真滑》通过此法,抓住宝宝学习走路时踉跄摔跤可爱的状态,在雪地上滑冰摔倒反反复复开心的姿态,并融入孩子可接受的技巧难度进行编创。以及《bia ji bia》更是对孩子在雨天欢喜踏水坑形态进行扩展编创。
(2)通过身边事物常态及变化模仿编创;
肢体的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的,逐渐往后才能实现情感的表达。目前优秀的儿童舞蹈作品中很多体裁都是选择模仿。
例:周旭光老师的《毛毛虫》、《乐在天边》,曹尔瑞老师的《小蚂蚁》、《金哲》。聋哑孩子饰演的《手舞四季》均根据身边事物常态及变化进行模仿编创。
(3)根据绘画、雕塑等进行联想式创作;
通过静态的一个画面,我们可以进行动态创作,再编入故事情节便可逐渐形成一支舞蹈。
(4)采取孩子心理层面的素材创造;
站在孩子心理角度进行创作,使舞者能通过舞蹈进行情感的抒发表达,甚至参与到作品的即兴编创中,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例:舞蹈作品《悄悄话》、《我可喜欢你》、《爸爸妈妈早点来接我》、《大书包》、《敬礼我的爸爸》等一系列通过孩子心理表述进行创作的作品,孩子们在演绎中更能真情流露。
(5)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作为素材;
舞蹈作为一种教育方式或者手段,编导可借用舞蹈自身这一媒介的特殊性引导受教育者,“通过身体运动体察自我,体察他人,理解人类的全部生命,建构起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情感链条”。[]笔者认为在孩童接触舞蹈成品作品时,教师就应进行引导,并在舞蹈编创中渗入教育意义的内容题材。
例:编创的《有了粮,真吉祥》隐喻民工子弟的生活态度,《和爸爸说说话》、《洗脚》、《孔融让梨》、《我的偶像》、《鸟鸟鸟》等优秀的舞蹈作品都是将亲子关系、传统美德、榜样学习、环境保护等具有教育意义的故事作为创作素材。
(6)根据民族、文化性的方向进行选材;
文化传承与传播应从小开始,更需借助具有美育功能的舞蹈这一媒介。编导需针对儿童,挑选合适的民族文化内容及角度。
例:《百子纳福》将中国文化纳入其中,《茶壶》、《报童》、《闪闪红星》将不同时代孩童状态进行展现,再是民族舞蹈如傣族、藏族、维族、蒙族、东北秧歌等,均是可采用的素材。
二、塑造·儿童舞蹈结构
舞蹈中的结构是编导精神创作的重要环节,它是编导确定主题思想后,在舞蹈内容和形式上的整体创意与安排。
(1)结构指引动作语言的发生。通过经典的主题动作,鲜明的体现舞蹈作品结构思想和发展脉络,更能给观者留以深刻印象。
(2)结构决定调度构图的呈现。调度构图的巧妙设计,可起到 “塑造人物形象”、“表达内心情感”、“营造舞蹈意境”、“增强艺术表现力”等作用。
(3)结构赋予情感表达的逻辑性。舞蹈的结构给了舞蹈语汇和情感表达一个言说的顺序和逻辑的安排,让感性的动作在理性的结构中流转,让观众在特定的情境下进行舞蹈审美。
三、制作·儿童舞蹈背景音乐
舞蹈是视觉和听觉的双重艺术,音乐在很大程度上可助舞蹈塑造人物形象、渲染情景氛围、表达作品思想、传递内心情感。编导将根据舞蹈结构对音乐进行合理的布局,音乐大体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引子 主题 发展 高潮 尾声
音乐和舞蹈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当选定的题材与舞蹈结构以及背景音乐完美结合时,这便是优秀的儿童舞蹈诞生之时。
四、遵循·儿童舞蹈编创原则
儿童舞蹈以儿童为主题,表现儿童生活内容、体现儿童心理特征,具备儿童动律、动作的儿童形体艺术,在创编中需把握四个原则:
1.直观性、模拟性原则
有意向的动作,大家可一目了然。如双手合实放至耳侧倒头,大家会联想到睡觉;飞翔的舞姿也较能产生共鸣,同时改变舞动的节奏、方向、发力点等,就可丰富内容,更好的传达作品中心思想。
2.简单化、重复性原则
给孩子的东西要简单,但给观众的心理不简单。在儿童舞蹈编创中,将动作队形等简单化,稍在孩子已有基础上增加挑战难度。动作的重复性,不仅可减轻孩子对动作的记忆量,还可使舞段具有主题性,不断巧妙重复,反而让观者记忆深刻。
4.即兴性、启发性原则
舞蹈作品中,孩子的即兴发挥才是真正的童真。现作品的创作理念中也融入对孩子身心发展的关注,故作品的启示性也开始成为编创的原则。
以上是笔者对儿童舞蹈如何编创的一些思考与总结,希望日后有更多儿童的专属舞蹈诞生,并使孩子真正通过平日训练和作品表演,实现舞者应具备的三个素养(1.具备完美的人格;2.具有舞蹈表现性的身体;3.具有舞蹈创造性的思维)。而我们这些舞蹈教育传播者们,更是团结起来,为儿童舞蹈编创继续献计献策!
论文作者:丁旭雯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8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8
标签:舞蹈论文; 儿童论文; 孩子论文; 作品论文; 动作论文; 结构论文; 编导论文; 《创新人才教育》2018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