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介绍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典型特征,主要有人文性、实用性、哲学性等。我们提出了要体现传统文化的达意,用好传统建筑元素的艺术形态,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等传统文化因素在设计中的运用方式。建筑设计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学习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精髓,学会正确理解和运用传统文化因素,推动建筑业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现代建筑设计;运用;传统建筑;设计元素
一、前言
时代的发展使得我国文化传统历史越来越悠久,然而我国的民间建筑却正在逐步地失去本有的文化内涵,变得标准而统一。时间久了,不少设计师意识到了我国建筑业的这一问题,开始重视民族文化传统,促进了民族建筑中文化内涵的传承和发展。但无可厚非的是传统民族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运用中,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和不便。因此,了解传统民族建筑文化内涵,吸取其文化精髓,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在传统的基础上实现文化新发展和新突破。
二、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典型特征
1.人文性
中国建筑崇尚“以人为本”,讲究适宜,在西方国家,建筑是人们遮风挡雨的地方,也是保护灵魂之地,人们从早期的崇拜高山大漠到崇拜各种自然神。建筑高大空旷并赋予神性,传统建筑中一开始就以建造各种神庙为主。而在中国,开始是崇拜祖先,后来是崇拜族长、君王、帝王等,而且在中国古代,神权从来都是依附、从属于皇权的。这就决定了中国历代建筑是人的居所,而非神的居所。即使是后来的宗教建筑也是这样。非神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也是其核心之一。历来,中国人都非常注重把人和现实生活寄托于理想的现实世界。中国传统建筑考虑“人”在其中的感受,更重于“物”本身的自我表现。这种“以人为本”的创作方法有着其深厚的文化渊源这里所说的人文性是指对人性、人伦、人格均全面加以尊重和关怀,而其最终目的则是为人服务,这也正是现代建筑理论所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
2.实用性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讲究实用性,重视“三位一体”,追求结构、艺术和功能的三重效果,实现建筑与自然和谐共处,尺度合理,组合巧妙,意境独特。在中国古代建筑体系中,无论何种建筑类型,都注重建筑艺术与功能相统一,善于把握功能与观赏空间、功能与观赏尺度、功能与观赏序列的一致性,并通过室内外结构、构造、色彩、装修、家具、陈设、工艺品及美术作品等有机结合,达到所要表现的艺术效果和空间意境,如帝王宫殿的威严、民居的亲切、园林建筑的恬静等。同时,中国传统建筑体系在建筑形象上也呈现出清晰的结构逻辑。首先,会针对不同功能的建筑类型采用不同的木构架结构形式,从而利用不同的结构形式又会形成庑殿、歇山、攒尖和单檐、重檐等不同的屋顶造型,从而影响单体建筑的外观形象。其次,结构形式及其构件不仅会遵循内在的力学法则,而其中一些如斗栱之类的结构构件还会产生装饰性的作用。
3.哲学性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天人合一”的文化观念,在建筑方面,推崇以文化而非形式和力量来表现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和一”被描绘为人类最理想的生存状态,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宇宙精神、生命意识、自然观念、环境思想、审美心理的集中反映。“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对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起到了深远的、不可替代的影响,是中国传统建筑设计理念的集中体现。一方面,它将封建伦理关系放大到天命的高度,从而更好地进行阶级统治;另一方面,它所体现的崇尚自然与返朴归真的审美情趣也广泛体现在建筑之中,追求建筑景观的布置疏密有致、张弛得体,与自然环境相融合——这种融合不仅是形态上的共生,更是心灵与自然之间共鸣,从而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在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天人和一”既是哲学的尺度,也是美学的尺度,更包括了人的主观能动的构筑和创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传统文化因素在设计中的运用方式
1.体现传统文化的达意
建筑是文化的反映,传统建筑设计是中华民俗文化的载体,能够保存传统民俗文化,促进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一个地区的民俗特色。相关设计师在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建筑文化时,要在具备丰富的文化底蕴的前提下对传统元素中的“形”加以利用,广泛调研现存的或是记载在文献中的经典建筑,在充分了解当地风土民情和人民生活习惯的前提下赋予新时代建筑装饰新的内涵,使传统元素在不断地创新和运用中具备更加旺盛的生命力。比如梅州围龙屋就体现了文化的达意。该围龙屋造型模式与天地人“三合一”宇宙模式重合,同圆心重合,核心天井(内太极或天池)是太极阴阳思维模式的仿造。“这种造型反映了梅州客家先民企图通过住宅的造型与自然界沟通合一的动机,实质上与当今营造尊重自然、回归自然、与生态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和谐人居环境同宗共源。
2.用好传统建筑元素的艺术形态
身处现代,想要更好地设计建筑,就需要不断地提高自身文化修养,正确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把握建筑文化的精髓,同时在现代建筑理念中很好地融入这些传统元素,达到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通常在应用过程中,主要有重台使用、异位使用以及引借使用等。引借使用是一项高级的传统元素的运用形式,是将我国的传统建筑元素进行提炼和重新解读,对这些元素进行重新排列和加工,提取其中的精华部分作为建筑在创造的精神养料。引借是后现代建筑设计发展中的典型应用方式,并积极运用创新化的思维实现现代建筑理念的长久发展,如我国现代著名的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先生在设计南京博物馆时大量借鉴了传统的建筑元素,并将西方现代化的建筑风格融入其中,使得整个建筑呈现出东西合璧的艺术表现力。易位,顾名思义就是将传统建筑元素中的基本单元拆分扩散,再重新排列或是进行艺术加工,进而形成有效的组织序列,再将这些组织序列应用于建筑设计的实际中。
3.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建筑文化
中国是一个历史丰富的文化古国,悠久的民族文化是我国当之无愧的瑰宝,其中民族建筑文化对我国建筑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作为设计师和开发人员应该考虑久远,不被眼前利益蒙蔽,了解设计和建立一个良好的建筑会为企业和设计师带来的深远意义。尤其是作为设计师,必须要认真学习我国传统文化,真正理解我国传统文化在建筑中的文化内涵,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在设计中,形意结合,而不是空有其外壳。
设计师应该将传统民族建筑中优秀适宜的元素结合运用到现代建筑设计中,在这一问题上,设计师应当承继“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设计理念,将其中优秀适宜的部分与现代建筑设计理念更好的结合运用。
在建筑材料上,加大研究代替传统民族建筑中一些不适宜材料的力度,减少传统民族建筑在设计中的一些局限性,提高其优越性,最大程度的在现代建筑设计运用中灵活实用。
四、结语
传统建筑文化是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并保存下来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和重要部分。在新时期建筑观念发展背景下,传统建筑文化内涵具有了不同的文化意义,本文在现实的基础上对中国传统建筑设计元素的类型、作用以及表现意义等进行了重点介绍,主动探究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建筑文化的差异与联系,寻找使二者相融合的方法。此外,建筑设计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学习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精髓,学会正确理解和运用传统文化因素,推动建筑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邹坤.阐述现代建筑设计中传统建筑元素的运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19):752.
[2]蒋春辉.如何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运用传统建筑元素[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21):947-947.
[3]张丽平.传统建筑装饰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9):842-842.
[4]刘成林.现代建筑设计中传统建筑语言的传承与交融[D].山东大学,2015.
[5]户小宇.现代建筑设计中传统建筑装饰元素的运用分析[J].江西建材,2017,(4):18-19.
[6]李跃雯.浅析传统建筑与现代园林建筑设计的融合[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7,(13):127-128.
[7]白文博.现代建筑设计与传统建筑设计的融合略论[J].城市建筑,2015,(30):2-2,4.
论文作者:宋吉晓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6
标签:建筑论文; 传统论文; 文化论文; 建筑设计论文; 元素论文; 中国传统论文; 传统文化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