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对特殊家庭子女教育的重要法宝论文_罗红萍

爱是对特殊家庭子女教育的重要法宝论文_罗红萍

摘要: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认为要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精美的雕塑需要六位雕塑家:家庭、学校、儿童所在的集体、儿童本人、书籍、偶然因素。从他的说法中可以看出,家庭被放在首位,可见家庭教育在整个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多么的重要,它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我校贵州省铜仁四小地处贵州铜仁市郊区,虽是万山新区的一所重点小学,但是由于地处城乡集合处,其中多数学生家庭背景及文化氛围、经济收入都不甚理想。拿我班学生来说吧,我班的问题学生中有不少属单亲、离异、重组家庭、外来务工家庭、留守家庭、寄养家庭。他们的家庭条件都比较困难 ,由于家长忙于生计,或是家长文化水平较低,对学生的家庭教育并不重视,导致亲情淡漠,家长与学生的沟通不畅。甚至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成长发展持漠然的态度,这些因素都造成特殊家庭学生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异常情况。这样的家庭就是特殊家庭,如何更好的对特殊家庭学生进行教育,是每个学校教育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因此,我和我校部分老师为此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研究探讨。

关键词:特殊家庭子女教育 关怀 赏识鼓励 尊重信任 理解宽容

在我从教三十多年的教育生涯中,遇到过各种各样特殊家庭的孩子:有父母离异的;有父母闹离异的;有单亲家庭的;有父母外出打工的;有寄养在亲戚朋友家的……这些家庭的孩子许多属于班上的问题学生,他们中有上课不听讲,课后不完成作业的;有性格孤僻不善与人交流的;有迟到不来上学的;有流连网吧沉溺网络游戏的……他们确实让教师和家长头疼,认为他们是朽木不可雕。然而,总所周知,被老师和家长视为“智力低下”的生物学家达尔文;小学成绩倒数第一的大诗人拜伦;还有“爱捣蛋”的发明家爱迪生不都用事实证明了朽木未必不可雕吗?虽然他们的成功原因各式各样,但是在我的从教经历中,我始终坚信:爱是教育的灵魂!特别是这些特殊家庭的学生,心灵的脆弱、感情的缺乏,需要老师更多的爱和呵护,我希望他们和其他同学一样能健康快乐地学习和生活。所以,我认为对特殊家庭子女的教育爱将是重要的法宝。

我曾教过一个叫小凯(化名)的孩子,他就是典型的特殊家庭的孩子,父亲是服刑人员,母亲外出打工,他和弟弟由年老多病的爷爷奶奶监管,小学二年级时转入我班,然而小小年纪却沉溺于电子游戏,每天带着读学前班的弟弟,拿着俩弟兄的早餐及午餐钱从家中出门,可是目的地却不是学校,而是游戏室。曾经还出现四天不回家的情况,那几天的时间,白天有钱就玩游戏,没钱就看别人玩游戏,晚上就在铜仁市中心的西门桥下的桥洞安身。作为班主任的我可说是想尽了办法,不来学校就去谢桥菜场附近游戏室一家一家地找,找不到就跑他家中蹲候,苦口婆心地说服教育。时间长了,他愿意来学校了,然而多数时候却是早早出门在游戏室把钱花完了才到校,中午就饿着肚子(那时候还没有营养午餐)。可是能在学校看到他我就高兴,见他俩兄弟挨饿就给他们买午餐;还经常帮他补习、辅导他完成作业;常常和他爷爷奶奶沟通,与他在温州打工的妈妈联系……终于,这块顽石被我捂热,他晓得努力了,成绩有了明显进步,甚至有一次科学考试还获得年级第一的好成绩。不光如此,性格也开朗了很多。最让我感动的是他还懂得了感恩,每年橙子成熟的季节,小小的他都会提来满满的一大袋橙子给办公室的老师们吃。看着这么一袋重量远远超出他承受能力的橙子,我热泪盈眶,因为这个孩子已经接过了爱的接力棒……

诸如此事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对这些特殊家庭的孩子,爱的方式许许多多……

细致入微的关怀是爱 。我有一个学生,是个女孩子,叫小雅(化名),属单亲家庭的孩子,甚至从三年级开始就常常独自一人在家,因为她的母亲外出打工,一两个月才回来一次。遇到这样的学生作为班主任的我在屡次劝说她妈妈回来无结果的情况下,只得担起了部分家长的责任,幸而她家离我家不远,因而家访成了常态。傍晚去看看她是否按时吃饭;周末去看看她在家没有;夏天去看看她母亲为她准备的食物有没有变质;冬天去看看取暖电器安全不……从三年级接这班到小学毕业的这三年里,我到她家教她做过饭、炒过菜、收拾过屋子、打扫过卫生……更多的时候是干脆接来我家吃住。这样无微不至的关心不光局限于她的生活,更表现在辅导她的学习、疏导她的心理健康等方面。令人欣慰的是,老师对她的关心与爱护拨动了她的心弦,孩子特别懂事,学习勤奋,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性格活泼开朗,唱歌、舞蹈、绘画样样优秀 。作为她的班主任及语文老师,我很骄傲,她的优秀无疑是她努力的结果,但是,我自认为也与我的付出、我对她细致入微的关怀分不开。

赏识鼓励是爱。赏识鼓励是使人不断奋进的动力,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一个学生如果能得到家长、老师学生的赏识和鼓励,就会充满自信、克服缺点、往我们期待的方向发展。我班学生高琪琪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这个孩子从小就寄养在她姨奶奶家,父母杳无音信,奶奶在外打工。她可说是典型的问题学生,她几乎不做家庭作业,不管你用怎样的办法批评教育,她是软硬不吃,仍然是我行我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这次课题研究中,我对她特别的关注,通过家访、走访隔壁邻居、与其谈心等多种渠道的了解,知道孩子在家常常帮姨奶奶做家务、干农活、带弟弟、周末甚至去菜市场卖菜。不过有时间她常常阅读课外书籍,阅读面广,与同龄孩子相比懂得更多课外知识。因而,对她我采取了赏识鼓励为主的教育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寻找机会让她展现自我:一次口语交际课上她分享了她卖菜的经过和收获;一次“鸡蛋在盐水中会浮在水面上”的实验中,她分享了课外阅读的“死海不死”的相关知识;在学习《蝙蝠和雷达》一文后,她能列举许多仿生学的例子,有大家熟知的,也有大家不知的,比如她告诉同学们科研人员通过研究变色龙的变色本领,为部队研制出了不少军事伪装装备,还绘声绘色地讲述变色龙变色不光与周围环境有关,还跟温度和它的心情有关等等知识……在她一次次滔滔不绝的讲述中,老师赞许的、同学们欣赏羡慕的目光让她变得越来越自信。她感受到老师对她的肯定这份不一样的爱,因此,她变得越来越听老师的话,逐渐的改正了不完成家庭作业的缺点,向着老师期待的方向发展。

尊重信任更是一种爱。在这方面我的体会颇深,为人师者一定要充分尊重学生人格,采用平等民主的方式与学生交流,这样做的老师自然会得到学生的尊重,很多事情就会迎刃而解。我曾教过一名叫小迪(化名)的学生,母亲远嫁浙江,父亲在工地上不幸死亡,家中困难,沾染了一些不良习气,一次在校外的小卖部,有同学亲眼目睹他拿了低年级学生小甜的钱包,校长知道后把他叫到办公室批评教育,不管怎样询问他都不承认,没办法校长搜了他的衣服、书包,就是没找到钱包。我到校后,校长把他交给了我,并说明了情况。这孩子我清楚,虽顽劣可心地善良。曾经有一次我与学生家长沟通时受了委屈,他看到我发红的眼眶后回到座位上哭了起来,我问他为啥哭?他居然说看到老师难过忍不住就哭。这一次,我没有给他讲更多的大道理,首先询问他吃早餐没有?是不是饿了?其次问他遇到什么困难了吗?当他否定了这些原因后,我再问他为什么要拿小甜的钱呢?让他设身处地的想想,如果这是小甜的早餐钱,没了她会饿肚子;如果这是小甜买学习用品的钱,没了她会被老师批评。然后,我告诉他最让老师痛心的是他明明知道这样做是错的却不承认,不想改。没有教育好他我觉得很失败,特别难受……最后,我告诉他,我们是来接受教育的,犯了错、有缺点是正常的,老师知道他是个善良的孩子,一定愿意改正错误,也一定能改正这个坏习惯。我的话讲完后他想了一会儿,就告诉了我钱包的去处,原来他把钱包从校园里的围墙边扔到了外边的草丛里。那天还下着大雨,我和他打着雨伞来到校园外的草丛中捡回了那个钱包。这件事给我留下的印象是那么深刻,这些问题学生并非是天生的坏孩子,他们的心灵中也存在着善良和勇气,存在着义气和担当,作为教育工作者,尊重和信任就是开启他们心扉的钥匙,聪明的教师就常常用这把金钥匙成功地开启了学生的心灵之窗。

理解宽容学生何尝不是爱?理解宽容学生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而且对学生的理解宽容可以构建一种和谐宽松的育人环境,能让每个学生充分的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期望,因而在学校快乐地生活和学习。我班学生小罗的作业常常字迹潦草、敷衍了事,特别是日记和作文更是三言两语,为此我还专门把他请到办公室陪着他一起完成作业,和他交流谈心,当询问他在外打工的父母情况时,我看见了他流下了眼泪…… 问其原因,原来是他爸爸在外长期打工负重造成了腰椎间盘突出,目前腰都直不起来了,从这一颗颗的泪水中我看到了孩子的孝心,看到了他的悔恨和内疚。我理解了他,并且原谅了他的错误。但是,我告诉他,对父母最大的孝顺就是好好学习和生活,坏习惯必须改,老师将陪着他一起改。当天,我还陪他补写了周记《爸爸,我想对您说》,文章写得情真意切,第二天,我把这篇周记作为范文在班上展示,得到了同学们的好评。本该受到批评的他因为老师的理解和宽容居然收获了一次小小的成功,这对于小罗来讲意义非凡。理解宽容不是纵容,它是一种美德,体现了老师的博大胸襟,在宽容中学生会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真切的关心和爱护。因此,让我们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宽容,让孩子在理解宽容中体会爱、感受爱、学会爱。

此外,严格的要求,正确的引导,适当的惩戒等等都可以是爱。只要是发自内心地爱学生,无论怎样的表达方式都可以为我们借鉴和运用。苏霍姆林斯基还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面对这些特殊家庭的子女,我们工作的立足点是帮助他们成长、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因此,我们更要用爱充分地去感染他们,要持之以恒地用一颗爱心给学生以熏陶。关注每一位孩子,理解每一位孩子,让每一位孩子都能做最好的自己。让他们体会到爱的温暖并将爱传递开去,那么每一个孩子都会是一抹灿烂的阳光。每一个孩子都会有施展才华的天地。只要我们用博大的胸怀和无私的爱心去拥抱这些特殊家庭中单纯而敏感的孩子。在点滴处求进步,细微处见真情,“润物细无声”地关怀,定会迎来万紫千红的美丽境界!

参考文献[1]迟凤梅. 帮孩子找回那份缺失的爱——浅谈农村小学特殊家庭子女的教育[J]. 新课程(小学)(6):95.

[2]李忠梅. 把爱的种子植入孩子心田\r——特殊家庭子女教育方法探微[J]. 基础教育论坛(综合版), 2019, 000(007):73-75.

[3]张川徽, 陈艳武. 论《爱弥儿》家庭伦理观对当代子女教育的启示[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2):86-89.

[4]张研. 关于小学阶段特殊家庭子女的教育研究[J].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5):27-29.

[5]黄洁萍. 值得关注的特殊家庭的子女教育——下岗和重组家庭子女的心理分析与个案处理报告[J]. 家庭教育, 2002(Z1):9-11.

论文作者:罗红萍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9月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

标签:;  ;  ;  ;  ;  ;  ;  ;  

爱是对特殊家庭子女教育的重要法宝论文_罗红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