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对水环境的影响及水环境的综合整治措施探究论文_干一皋1,万博2,杨乐安3

城市化对水环境的影响及水环境的综合整治措施探究论文_干一皋1,万博2,杨乐安3

1.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海口分公司 海南省海口市 570100;

2.中山市环保产业有限公司 广东省中山市 528400;

3.四川西南交大土木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 广东省广州市 510000;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工业用水以及居民用水也不断的增加,此外,工业所排出的废水以及居民所排出的生活废水极大的污染了城市的水环境,长此以往必然会影响城市的发展,影响人们的居住环境。本文就城市化对水环境的影响及水环境的综合整治措施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城市化;水环境;整治措施;生态技术修复

一、城市化对水环境的影响分析

随着城市发展建设脚步的加快,水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于这种变化,具有双面性,主要表现在雨水径流以及水环境污染两方面,现对其一一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水环境人为破坏,用水资源紧张

城市化过程中,城市人口急剧的增加,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对水资源用量急剧增加,加剧了城市供水供需矛盾问题。城市建筑行业发展的加快,与水争地现象已成为水环境面临的严重问题,过度开发造成水体面积不断萎缩,给城市安全可靠用水埋下巨大隐患。

2、城市化对雨水径流的影响

城市化发展对雨水径流的影响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对城市降水的影响以及对地表径流的影响。对于城市将水的影响,其主要是城市的发展,由于城市的生产活动等诸多因素,导致城市局部气候环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直接改变了城市的降水条件。详细点说,城市的建设主要是地表建筑施工项目建设,城市高层建筑的出现,使得城市原有的辐射失去了平衡。与此同时,由于空气动力糙率的改变,使得空气的运动方向以及速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高层建筑的出现,导致强风进入城市之后,便迅速减弱,直接使得城市上空热湍流发生变化,如此一来,对城市上空的云量以及降水量具有重大影响。对于地表径流的影响,主要在于城市化的发展建设,使得城市中的树木、农作物以及草地的数量快速减少,同时由于城市道路建设使得地下水的入渗量减少,城市地表水不能进入地内情况下,地表径流量增加,使得城市极易发生洪涝,从而对城市经济造成了影响,不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城市污废水随意直排,水质污染严重

城市的发展主要是体现在工业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工业生产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均会产生大量的污废水,因没有得到合理处理而任意排放,使得城市水环境遭到严重污染。此外,对城市水环境污染的途径不仅仅是城市污水,还包括降水以及地表。具体说,在城市发展建设当中,需要进行大量工程项目施工建设,在此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悬浮颗粒、重金属、富营养化物质以及有毒有害物质,以上物质由于质轻,一般情况下,都会漂浮在空中,一旦遇到下雨天气,会随着降水落回城市地面以及地表当中。以上种种造成城市内河水水质污染十分严重,甚至出现发黑发臭、生态环境恶化等恶性循环,不仅直接影响居民安全用水,同时大大增加了城市水环境整治难度。

二、城市水环境的综合整治措施

1、污染源控制

一是对工业废水控制,政府部门积极治理工业重点行业的污染源排放,着力开展对纺织印染、化工、机针、电镀等行业的整治,促进上述企业向专业园区或区块集中集聚,做到集中管理、集中治理、达标排放;加大对沿河工业企业环境执法力度,开展多层次的执法检查,坚决打击超标排放和偷排行为;对违法排污企业一律在当地媒体上曝光公示,鼓励企业节水减污。二是加大截污控污设施建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按照截污范围,建立起完善的城市污水收集系统,改进合流制管道系统,建设城市发展所需的污水处理系统,提高集镇污水收集率,减少直排环境污水量,尽早实现集镇生活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加强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确保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三是城市雨水径流染治理,对于雨水径流分主要包括小区及机动车道初期雨水,构建低影响开发(LID)措施,通过构建分散、小型、多样化的绿色屋顶、下凹式绿地、透水路面等等,控制雨水径流的污染、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2、底泥疏浚

底泥是水生态系统中物质交换和能流循环的中枢,也是水域营养物质的储积库和特殊的缓冲载体,在水环境发生变化时,底泥中的营养盐和污染物会通过泥-水界面向上覆水体扩散,尤其是城市湖泊和河道,长期以来累积于沉积物中的氮磷和污染物的量往往很大,在外来污染源存在时,这些物质只是在某个季节或时期内会对水环境发挥作用,然而在其外来源全部切断后,则逐渐释放出来对水环境发生作用,包括增加上覆水体中的污染物含量和因表层底泥中有机物的好氧生物降解及厌氧消化产生的还原物质消耗水体溶解氧等,并且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维持对水环境的影响。因此,一般而言,疏浚污染底泥意味着将污染物从水域系统中清除出去,可以较大程度地削减底泥对上覆水体的污染贡献率,从而起到改善水环境质量的作用。因此,积极实施河道清淤是改善水环境的前提,也是提高河道排洪效果、扩大蓄水容量、美化河道周边环境的有效措施。

3、利用生态技术修复城市水环境

水生态修复技术是通过保护、种植、养殖、繁殖适宜在水中生长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改善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增加水体的自净能力,消除或减轻水体污染;生态修复区域在城镇和风景区附近,具有良好的景观作用,也具有美学价值,可以创造城市优美的水生态景观。

城区水环境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承担着城市防洪、排沥任务。城区水系污染种类众多,来源复杂,在采取截污措施控制河道点源污染前提下,还受到城市雨水管道系统形成的面源污染和大气降尘污染,一般污染程度较重,主要包括有机物、无机盐、重金属等,污染物排入水体的速度远大于水体的自净速度;因此,在确保城市防洪和排沥安全的情况下,采用生物滤坝、复合生态滤床、人工生物浮岛、水生植物栽植、水生动物投放、生物接触氧化、生态曝气等生物修复技术,逐步形成生物群落多样动态稳定、可自我调节的水系生态系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建立人—水—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4、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

水环境的污染更加剧了水资源的紧张,同时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危害人民身体健康。而经过净化处理的污水可以作为一种再生的水资源,具有量大、集中、水质和水量都较稳定的特点,能够用于农业、工业和市政用水。因此,城市污水的再生利用是节约及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有效途径;对于水资源严重短缺,寻求新水源,改善水环境,解决极度紧缺的水资源现状已迫在眉睫。把污水变成新的水源,实现污水资源化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5、提高人们的水环境保护意识

随着水污染的日益严重,使人们的生存环境受到了较大的威胁,如果任由水污染发展下去,那么就会导致子孙后代的生产环境变得较为恶劣。政府部门要加大水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由于水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必须从倡导广大民众积极行动起来,为水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政府各部门要组织相关治理措施和水环境保护知识的学习与培训,并在基层群众中大力推广,提高人们对水环境保护的意识,使人人都参与进来,这样才能够有效落实各项治理工作,才能有效地改善水环境。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有效推动了城市发展。城市建设使得水环境遭到严重的污染,不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城市环境部门有必要对城市化发展对水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具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从而采取有效措施,使得水环境污染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同时需要完善水资源利用、保护与治理的规章制度,降低城市发展对水环境的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成颖.城市化对水环境的影响及水环境的综合整治措施[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3,02:15-17.

[2]陈彤,任丽军.山东省城市化与水环境耦合协调模式分析[J].人民黄河,2013,06:75-79.

论文作者:干一皋1,万博2,杨乐安3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8

标签:;  ;  ;  ;  ;  ;  ;  ;  

城市化对水环境的影响及水环境的综合整治措施探究论文_干一皋1,万博2,杨乐安3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