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创新型翻译人才培养研究
莫 竞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 外语系,广东 江门 529000)
摘 要: 本文将结合“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语言服务业与高校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分析当前传统型翻译人才培养体系存在的共性问题与不足,并从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师资建设三方面提出建议,旨在培养新时代创新型翻译人才,进一步实现基于“一带一路”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关键词: “一带一路”;创新翻译人才;语言服务行业
一、“一带一路”为语言服务行业和高校发展带来的新机遇与新挑战
“一带一路”秉承共商、共享、共建三大原则,沿线覆盖逾60个国家,包括东亚、南亚、中东欧、北非等[1]。国与国之间要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语言相通是前提条件,也是根本基础:“语言是交际工具,任何基础建设、经贸交往都离不开语言沟通。”[2]随着沿线各国不同层面的交流与互助日益加深,国内翻译人才供不应求,带动了语言服务业蓬勃发展,也促进了高校实施一系列具有积极意义的新举措。
首先将两半柔性橡胶套分别胶接在两半支撑座内壁上,然后将4段波纹软管旋入两半支撑座上的落果端口,再将两半支撑座套在果树树冠以下距地面一定高度的主干上,再把两个紧固喉箍安装在支撑座的限位槽中,同时拧紧紧固喉箍,保证支撑座的位置,再安装固定喉箍保证支撑座上的落果端口位置正确。
二、传统型翻译类人才培养体系现状
目前,我国开设翻译专业的高校逾百所,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基本健全成熟。根据近年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的《中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报告》等系列白皮书,作为文化载体与思想材料的语言不仅是从历史继承而来的财富,且保持着与时代最为紧密的互动。基于此特性,传统的“语言+技能”翻译人才培养模式不足以应对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信息时代带来的挑战,高校的翻译人才培养存在以下共性问题。
(一)以语言教学与翻译技巧为主,缺乏学科专业性
翻译教学有别于以外语交际能力为培养目标的外语教学,其教学内容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建立在学生双语交际能力基础之上。以目前大部分高校开设的英语翻译专业为例,其课程设置基本围绕语言教学与翻译技巧进行,教师在课堂上主要通过句、段、篇等材料讲授中英互译技巧,缺乏跨学科跨专业的学习,部分课程将翻译与文学或商务等结合,这是远远不够的。“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交流活动往往涉及法律、农业、金融、科技、医疗等多方面,要求译员具备扎实的语言基本功与丰富的专业知识,若译员对行业背景知识知之甚少,就难以胜任“一带一路”涉及各领域各行业的繁杂的翻译工作。
(二)师资力量不足,应用型翻译师资紧缺
2007年,上海外国语大学举行了“专业翻译人才需求与培养”高峰论坛,与会者一致认为“目前制约我国翻译人才培养事业发展的最大瓶颈是师资”[3]。笔者查阅相关文献与调查报告,通过整理与比对,发现当今高校翻译师资队伍建设存在两大主要问题:师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导致整体师资队伍力量不足及应用型翻译师资缺口较大、教师的翻译实践水平有待提高。《中国翻译师资基本状况变化分析》一文指出,高校翻译教师中,真正获得翻译学博士学位的并不多,多数为语言学或文学博士[4],侧面反映出教师对翻译理论知识与相关策略技巧的掌握度不高。“打铁还需自身硬”,身为教师,自身专业知识不过硬,学生的所学所得必定极为有限。此外,《中国翻译师资基本状况变化分析》对来自10所高校约400名英语专业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约69%的学生在“我们的翻译老师有很强的翻译能力和实践经验”一项中选择了“一般”、“不太符合”或“完全不符合”,一定程度上表明目前大部分从事翻译教学工作的高校教师实践能力未能达标,缺乏与实际翻译行业接轨的能力。
三、培养创新型翻译类人才的建议
(一)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打造跨领域复合型翻译人才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肩负着教书育人、传播知识、塑造新人等时代重任,提高教育水平,师资是关键。师资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是培养创新型翻译人才的必要前提,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更是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因素。
她环顾屋子,抱起一个花瓶。花瓶是她当初带进豪宅的唯一,也是现在她想带出豪宅的唯一。她走出豪宅,一直走,一直走,一直走,一直走,她终忍不住回头。泪水在她回头的刹那喷溅而出,她做不到云淡风轻。
旅游业被誉为“朝阳产业”,商城县政府十分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因此,在制定旅游业发展战略时要依据本地实际,借鉴其他县域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
为加大复合型翻译人才的培养力度,部分高校已采取一系列举措,如创建“三重复合专业学习”人才培养模式的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该校为学生提供“主修专业”“双语种双学位”“辅修专业”三重复合专业的学习机会,学生具有主动权与选择权,可自主选择双学位专业和辅修专业的组合。2015年,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参加了北京市“贯通培养人才实验改革项目”,此项目实行“2+1+1+3”的七年贯通培养模式,参加该项目的学生在国内外学习外语、文化、通识教育、专业学科等课程,既能掌握语言、熟悉文化,又能学到各领域专业知识,有助于进一步提升自身专业知识水平与就业竞争力。
为进一步助推“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高校应积极开设科技翻译、物流翻译、建筑翻译、法律翻译等“外语+专业”的跨领域课程,将翻译技能与专业知识进行有机结合,通过纳入与战略相关的专业知识,达到“‘一带一路’进课堂”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既具备翻译理论知识,又具备跨领域、跨学科的翻译技能。
2.优化课程设置
高校需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以“一带一路”倡议发展的地域为依托,培养具备扎实的语言基本功、掌握某一特定领域专业知识、兼顾中国立场与国际视野、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复合型翻译人才。
(二)加快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整体师资水平
“一带一路”使市场对翻译人才的要求呈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高校必须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能适应新时期新常态下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外语+专业”、“外语+专业方向”或“外语+专业知识”人才培养新模式,为深化对外合作交流储备具有多领域知识的复合型翻译人才。
2.专业嫁接+校企合作,实现跨学科师资转型
1.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全面提高教师翻译实践能力
戴雷认为:“高校中目前负责翻译专业本科和翻译专业硕士的应用型师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翻译实践经验有限,知识老化,跟不上翻译行业最新发展,对相关翻译技术、项目管理流程等掌握不够,存在着学界与业界脱节的情况。”[5]若要改变现状,提高教师翻译实践能力是首要任务。一方面,高校可鼓励教师在保证不影响正常教学工作的情况下接手口笔译等兼职或副业,如为政府或企业等机构翻译文书、提供外事口译服务等,积累宝贵经验,不断提升翻译质量,并为课堂教学提供翻译实战案例;另一方面,高校可考虑将翻译作品或翻译成果纳入职称评审或工作绩效考核制度中,使之量化,对教师的理论与实践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弱化“唯论文论”,强调应用能力,不仅考查“学”,更测评“术”,提高教师参加翻译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4.税务局的信息化建设应继续加强。税务局应加强信息化建设,尽快普及个人通过微信、支付宝、网上电子税务局等途径代开发票,这样可以省去必须到税务局代开发票的麻烦,支付方凭借打印的电子发票即可进行税前扣除。
1.明确培养目标
“要想培养出复合型的学生,教师自身要首先成为复合型教师”[6],专业嫁接与校企合作则是改变翻译教师学科背景单一、培养跨领域跨学科复合型师资的有效途径。高校应积极与各行业协会联动,针对“一带一路”涉及的经贸、法律等领域,定期对翻译教师进行知识讲授与培训,设立严格的考察机制,杜绝“走过场”现象,要求教师学到实实在在的专业知识,并应用于翻译教学与实践中。通过专项师资培训,加深教师对相关领域的认知,进一步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为翻译教学储备专业过硬的复合型师资。
3.“走出去”“引进来”双管齐下,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教师是否具备国际化标准的视野、知识以及能力对培养国际化翻译人才至关重要。高校可根据资金情况设立海外研修项目经费管理委员会,对教师出境学习培训进行统一规划、管理与资助,积极鼓励教师申请出国(境)留学、访学或研修项目,探索国外教学理念并吸收其优秀做法和宝贵经验,进一步开拓与提升教师的国际化视野,从“本土国际化”走向“国际国际化”。此外,高校应关注“引进来”,从国外引进具有专业资格的外籍教师,为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其文化知识背景打下坚实基础,为“一带一路”的有效推进保驾护航。
四、结语
“一带一路”,人文先行,语言则是人文交流的载体与纽带。中国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关于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号召,必须先培养能满足国际化市场需求的高水平“语言+信息服务”复合型翻译人才。为此,高校开设语言或翻译专业时应以“一带一路”为导向与基准,根据自身优势与区域特点,设置精准的人才培养方案,不断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逐步完善师资队伍架构,提高师资质量与专业水平,培养满足多语种、多类型和多层次需求的翻译人才,从语言服务上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搭建沟通之桥,有效推动中国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形成,以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单核细胞增生李氏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VITEK生化鉴定卡购自法国梅里埃公司。MYP显色养基、培缓冲蛋白胨水、SC、HE、肠道增菌肉汤(2μg/ml新生霉素)、碱性蛋白胨水、TCBS、TSI|、SIM动力培养基和生化管由北京陆桥技术有限公司生产。沙门氏菌诊断血清由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标准菌株由甘肃省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科提供,均在有效期内。
参考文献
[1]高正.“一带一路”战略视域下外宣翻译策略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6):18-22.
[2]赵世举.“一带一路”建设的语言需求及服务对策[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36-42.
[3]何刚强.精艺谙道,循循善诱:翻译专业教师须具备三种功夫[J].外语界,2007(3):24-29.
[4]张瑞娥,陈德用.中国翻译师资基本状况变化分析[J].外语研究,2012(2):67-71.
[5]戴雷.翻译专业教师的翻译实践能力发展的瓶颈与对策[J].翻译界,2018(1):86-97,144.
[6]张法连.“一带一路”背景下法律翻译教学与人才培养问题探究[J].中国翻译,2018(2):32-36.
中图分类号: H059-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9640(2019)08-0117-02
doi: 10.3969/j.issn.1008-9640.2019.08.053
收稿日期: 2019-08-03
基金项目: 江门市科学技术局2018年度科技计划项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LED照明产品标准法规编译关键技术的研究”(项目编号:2018JC02007)。
作者简介: 莫竞(1985—),女,广东江门人,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翻译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责任编辑:张红雨)
标签:“一带一路”论文; 创新翻译人才论文; 语言服务行业论文;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