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剧变后发展中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运动的特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剧变论文,资本主义论文,国家社会主义论文,苏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苏东剧变后发展中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受苏联东欧剧变的强烈冲击,加之国际上反共反社会主 义势力散布所谓的“共产主义失败论”,使亚非拉广大发展中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 运动遭受严重的挫折。不少国家的共产党内出现了思想混乱,一些党的党员纷纷脱党 , 有的党发生组织分裂,有的党改名易帜,有的党停止活动,有的党予以解散,真可 谓其 景惨烈。但发展中国家的社会主义运动在经历过一个动荡、混乱、分裂、滑坡的 时期之 后,逐渐稳定了下来,并在总的低潮中有局部复兴和发展的趋势。
1.苏东剧变后亚洲发展中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苏东剧变发生后,西亚多数共产党在困境中进行了认真的反思,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 后,基本上统一了思想,保存了力量,一些共产党在国内的政治地位和影响有所加强。 如塞浦路斯劳动人民进步党在1991年5月的全国议会选举中获得了56个议席中的18席, 成为第二大党。在1996年5月的大选中再获19个席位,仍保持第二大党的地位。到1998 年时,党员总数达18,000人[1](P225)。叙利亚共产党(巴格达什派)和叙利亚共产党( 费萨尔派)也已进入议会,并在政府中拥有一些职位。黎巴嫩共产党、以色列共产党也 在国内有一定影响。
在南亚,除了孟加拉国共产党因受苏东剧变的强烈冲击发生分裂外,大多数共产党在 经过反思和调整后不仅稳住了阵脚,而且还得到较快的发展。尼泊尔共产党(联合马列) 在1991年5月第二次全国大选中获得205个众议院议席中的69席,成为议会中最大的反 对 党。在1994年11月的中期选举中,尼共(联合马列)获得下院205个席位中的88席,获 得 组阁权并上台执政,这在整个亚洲还是第一次。之后,尼共又曾几度参政或执政。
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是亚洲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运动力量发展的典型代表。1992 年1月,印共(马)召开十四大,全党对社会主义充满必胜信念,一致表示将坚定不移地 坚持马列主义。大会通过的《政治决议》中指出,苏东剧变“使世界力量发生了有利于 帝国主义的变化”,但“共产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遭受的倒退不会持久”。1995年的 印 共(马)十五大、1998年的十六大、2002年的十七大都重申继续坚持马列主义,强调 马克 思主义仍是党的行动指南,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遭受的挫折不会持久,社会主义 仍具有 光明的前途。印共(马)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本国实际相结合,独立 自主地探 索适合印度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不断根据时代变化特点调整其内外政 策。正是由 于上述原因,印共(马)的力量得到了很快发展(见表1)。印共(马)所属的群 众组织也不 断发展壮大(见表2)。印共(马)是全国性的合法政党,积极参与历届大选, 在全国政局 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在1998年初举行的第12届人民院选举中,印共(马 )获得32席, 1997年在联邦院有17席。在地方议会选举中,印共(马)更是表现不凡。自 1977年6月以 来,以印共(马)为首的左翼阵线在拥有6,000多万人口的西孟加拉邦连续 6次赢得议会 多数席位,并连续执政长达26年之久。在资本主义制度的大框架内,一个 共产党的地方 政权能在有限的权力范围内连续稳定存在如此之久,这不仅在印度的历 史上绝无仅有, 就是在世界历史上也实属罕见。此外,印共(马)还在喀拉拉邦和特里 普拉邦等地长期或 多次执政。
表1 1991年以来印共(马)党员人数增长情况[2](P94)
年份1991 1994 1998 2001 2002
党员人数 579,666 631,171 717,645 796,073 814,408
表2 印共(马)所属群众组织人数增长情况[2](P95)
党的代表大会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
群众组织人数 28,779,569 32,378,121 37,345,535 40,594,829
印度共产党是印度国内仅次于印共(马)的有影响的共产主义组织。印共能正确对待苏 东剧变,1992年召开的党的十五大表示要继续“信奉马列主义原则”,并“创造性地把 马列主义运用于印度的实际”。1995年的印共十六大、1998年的十七大、2002年的十 八 大都强调要坚持马列主义原则,要把马列主义与印度实际相结合。印共还强调要加 强与 印共(马)等左派组织的团结,建立广泛的左翼联盟。目前,印共和印共(马)在不 少问题 上能相互协调立场,采取联盟政策。印共还是印共(马)领导的西孟加拉邦、喀 拉拉邦等 邦政府的成员。苏东剧变以来,印共的力量不断得到加强,据1997年统计, 党员人数已 达56万,所属群众组织达680多万人[1](P126)。不过,近几年来由于种种 原因党员数量 增长较慢[2](P138—150)。
此外,斯里兰卡共产党也已进入议会,成为参政党。在1994年的大选中,斯里兰卡共 产党获得4个议席,1997年经递补后,议席增至5个。
2.苏东剧变后非洲发展中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非洲一些国家的共产党长期以来受苏联的影响,不能制定出真正符合本国实际的方针 政策,并在经济上依赖苏联和东欧国家的援助,苏东剧变不可避免地对它们造成了严重 冲击。但是,这也能促使非洲各国共产党对过去进行反思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经过 一段时间的调整,除了埃及共产党和苏丹共产党等由于未能获得合法地位一时难有发展 外,原有的大部分共产党在新的条件下获得了合法地位,其力量和影响都有所扩大。
南非共产党目前是非洲最有影响的社会主义政党。1990年2月,南非政府宣布解除党禁 ,南非共产党获得了合法地位。几十年反种族隔离的艰苦斗争环境使南非共产党得到 了 很好的磨炼,它经受住了苏东剧变的严峻考验,加之国内出现了较为宽松的政治环 境, 使其力量不断发展壮大。1991年的南非共产党八大、1995年的九大、1998年的十 大、20 02年的十一大都强调党对社会主义前途深信不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历史 的判断仍 然是强有力的理论武器。南非共产党在获得合法地位后,组织发展较快,党 员人数从几 千人增至8万多人,党的影响不断扩大,群众对党的热情持续高涨。南非共 产党的党员 素质较高,因为党在发展成员时遵循求质不求量的原则,不刻意同非国大 、工会大会争 夺成员。南非共产党是南非重要的参政党,在以非国大为首的三方联盟 中发挥着举足轻 重的作用。1994年4月,南非举行了该国有史以来第一次不分种族的大 选,在南非共产 党的积极支持下,非国大获得了胜利,并组建了以非国大、国民党和 因卡塔自由党为主 的民族团结政府。南非共产党获得50多个议席,其中斯洛沃等3人被 任命为内阁部长。 非国大的成员中有许多是共产党员,而领导层中有近三分之一是共 产党员。因此,南非 共产党对非国大在新政府中的政策走向具有巨大的影响力。1999 年6月,南非举行第二 次不分种族的大选,南非共产党对非国大的再次获胜同样贡献不 菲,南非共产党获得近 80个议席,其中6人被任命为内阁部长。南非共产党注意巩固和 扩大统一战线。南非共 产党认为,民族民主革命需要由非国大来领导,三方联盟是一 种战略联盟,将长期存在 ,其领导者只能是非国大。同时,南非共产党也注意团结国 内有进步倾向的组织和政党 ,将其纳入三方联盟的阵线中。例如,近年来在南非十分 活跃的南非非政府组织同盟(S ANCO)已成为三方联盟的重要盟友。即使对于以前革命斗 争时期的敌人因卡塔自由党, 南非共产党也主张要采取团结合作而不是对抗的态度, 使其成为朋友从而支持政府的立 场。南非共产党还开展了一些群众性斗争,如2000年 的“红十月运动”就是其中之一。 在这一运动中,南非共产党重点在金融领域开展了 斗争,斗争形式包括游行、示威以及 组织工人纠察队等。有4万多人参加了南非共产党 著名的“红色星期六”运动。南非共 产党通过斗争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一是党员人数 在短期内得到很大发展,自1998年以来 ,党员人数增长最快的时间是从2000年10月到2 001年(新增党员约4,000人)。二是使议 会通过了“家庭贷款及抵押公开法案”——迫 使银行向群众公开它们发放家庭贷款的方 式。三是使“社会再投资议案”得到公布, 除了其他一些目标外,该议案就是要规范那 些不合法行为并促使银行发放低利息住房 贷款[4]。南非共产党十一大指出:“我们在 金融领域开展有运动是自1990年解禁以来 南非共产党领导的最为成功的运动之一。”[4 ]南非共产党还准备通过动员工会深化在 金融领域的斗争,提出工人福利基金和养老基 金的管理及投资问题。南非共产党想使 这些基金有一定的回报,但也想使这些基金投放 在那些能够创造工作机会和促进社会 发展的领域[4]。
另外,留尼汪共产党等社会主义力量也得到较大的发展。留尼汪共产党是留尼汪主要 参政党之一,截止到1998年约有党员1万人(留尼汪是法国的海外省,在国防和外交方面 由法国政府统一管辖)[1](P524)。在1992年地区议会选举中,留尼汪共产党获得45个 议 席中的9个。在1998年地区议会选举中,留尼汪共产党占有全部47个省议席中的13席 , 成为拥有省议员最多的政党。摩洛哥进步与社会主义党是摩洛哥国内的参政党,在1 997 年11月全国立法会议选举中获全部325个议席中的9席。截止到1998年,摩洛哥进步 与社 会主义党约有党员总人数5万人[1](P518)。莱索托共产党也是本国有一定影响的 合法反 对党。
3.苏东剧变后拉丁美洲发展中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受苏东剧变的强烈冲击,拉美的社会主义运动在经历一段时间的激烈震荡之后渐趋稳 定,基本的队伍保存了下来,并有局部的复兴和发展。
巴西共产党的力量发展是拉美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典型代表。苏东剧变发生后,巴西 共产党经过短暂的观察和思考,继续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原 则,响亮宣告自己和广大劳动者站在一起,继续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奋斗。1992年2 月,巴西共产党召开了八大,阿马佐纳斯向大会所做的《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生 活 在人类革命斗争的最困难和最英勇的时期。我们为改变世界面貌而取得过胜利,也 遭受 过代价昂贵的失败。然而,我们现在仍然要坚定不移地继续沿着马克思、恩格斯 、列宁 和千百万共产党人、劳动者所开创的历史道路前进。我们是这支战斗部队的接 班人。巴 西共产党鼓动与宣传书记R·卢斯托萨在《特别报告》中提出,社会主义是巴 西人民自 由和进步的惟一希望,而资本主义则否定劳动者的权利、安定和未来。巴西 需要向社会 主义前进,巴西共产党从现在起就为科学社会主义在巴西的实现而奋斗。 在以后的历次代表大会上,巴西共产党都强调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南,坚持党的基 本原则,坚持为共产主义奋斗的目标。由于巴西共产党坚持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其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党员人数在1990年时为9万人,到1993年时发展到11万人,到200 0年发展到25万人,这些党员分布在全国27个省(包括首都巴西利亚)的1,500个支部中[ 5]。目前,巴西共产党是拉美第二大共产党(仅次于执政的古巴共产党)。巴西共产党注 意实行统一战线政策,苏东剧变以来,巴西共产党摒弃过去排斥左派的错误做法,强调 党应当重视同左派的联合,应巩固左派的团结并扩大其影响。2002年10月,在巴西共产 党等左派的共同支持下,卢拉获得大选胜利,就任巴西新总统。巴西共产党还积极参与 议会选举,自从1992年参加大选以来,巴西共产党在联邦议会最少时有5名众议员,最 多时达10名。在1998年10月大选中,巴西共产党共获7个众议员和4个候补众议员席位, 2000年6月又有1名候补议员转正。另外巴西共产党在多数州和市拥有议席。由于巴西共 产党已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合法政党,因此拥有比较广泛的群众组织。它有一个比较活跃 的青年组织——“社会主义青年联盟”,有一个全国性的妇女组织——巴西妇女联盟, 控制着拥有120万会员的全国大学生联合会。巴西中学生联合会也在巴西共产党的领导 下开展活动。巴西共产党还领导着600多个基层工会,并深刻影响着巴西三大工会之一 的劳动者统一工会。
另外,委内瑞拉激进事业党一度曾有相当的发展,在1993年的大选中获得21%的选票, 只因后来党内发生分歧和争权,力量才减弱。乌拉圭共产党虽因分裂而力量遭到削弱 , 但它和其他左翼势力结成的广泛阵线在1994年大选中则获得30%以上的选票。乌共还 领 导着全国最大的工会组织——全国工人大会,有会员50多万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 6% 。还有一些党处于参政或地方执政的地位,如哥伦比亚共产党在1991年10月的议会 选举 中获得近7万张选票,占有5个议席和3个省长、24个市、镇长职位。瓜德罗普共产 党、 马提尼克共产党和秘鲁共产党(团结)等也还保留了一些全国、州、市议席和州市 长职位 。此外,拉美几乎所有共产党都参加了由巴西工党倡导建立的“圣保罗论坛” 。该论坛 自1990年成立以来举行过多次会议,已成为拉美地区力量最大、影响最广的 政治运动, 各共产党充分利用该论坛来扩大自己的影响,这无疑促进了拉美社会主义 运动的发展。
二、发展中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特点
1.不屈不挠,坚守社会主义阵地
尽管苏东剧变给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社会主义运动造成了严重的冲击,然而多数 国家的共产党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在重重困难面前并不灰心丧气,而是对未来充满信 心,坚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和原则。认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人民没有前途, 人 民的全部希望和美好的未来只能通过社会主义来实现;同时也认为,社会主义是一 个长 期、复杂和艰难的历程,不会一帆风顺。如叙共——费萨尔派新党纲指出,只有 经过几 个长期的过渡阶段,通过实现广泛的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并摆脱落后,才 能实现社 会主义。多数国家的共产党仍然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认为马克思主 义基本原理 仍然是指导共产党人的强有力的理论武器。
2.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共产党长期以来深受苏联的影响,照搬苏联模式,没能独立 自主地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苏东剧变在对它们产生严重的冲击的同时, 也促使它们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坚决摒弃过去脱离本国实际、一味抄袭苏联经验的错 误 做法,开始独立自主地探索符合本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如在1990年3月,哥 斯 达黎加、萨尔瓦多、多米尼加和阿根廷等5国共产党召开会议,对过去抄袭苏联经验 的 教条做法进行了自我批评,强调今后要采取“明确的独立立场”,根据各国的特点 、需 要和历史传统,独立制定自己的政策。1992年和1993年,拉美20多个共产党先后 两次在 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召开建党经验讨论会,对过去由于追随苏共而出现的脱离实 际、脱离 群众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强调各国共产党应从实际出发,独立思考,走自己 的路,不照 抄照搬别国的经验。亚非拉其他多数共产党也强调要走独立自主的道路, 认为社会主义 并没有固定统一的模式,应承认社会主义具有多样性,应依据各自国家 的实际情况探索 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如:黎巴嫩共产党提出要建设“具有 黎巴嫩特色的社会 主义”,智利共产党提出要建设“有拉美特色的社会主义”和“参 与性的社会主义”, 巴西共产党提出要建设“有巴西特色的社会主义”,南非共产党 提出争取“建设具有南 非模式的社会主义”。
3.自觉地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制定党的理论和政策
苏东剧变后,各国共产党都不同程度地调整了政策,摒弃了过去教条式对待马克思主 义的错误做法。如在斗争策略问题上,强调多样化原则,注重运用议会斗争等合法斗争 方式,同时也不放弃武装斗争;在阶级基础问题上,不再只是把从事体力劳动的中下 层 雇佣劳动者作为自己的主要阶级基础,而是把从事体力劳动和从事脑力劳动的两类 雇佣 劳动者都作为自己的主要阶级基础;在经济上,不赞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也 反对私 有化运动,主张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实行混合制经济;在政治上, 主张政权 应具有广泛的民主性,应有广大群众的参与,有的党还接受多元化和多党制 ;在国际问 题上,认为资本主义仍然具有一定的生命力,实力很强大,并未到穷途末 路,各国共产 党的斗争仍然任重道远,同时又反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推行的新自由 主义政策,主张 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4.摒弃过去自我孤立的错误做法,实行统一战线政策
过去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共产党往往自视为本国革命的先锋,以意识形态划线,排斥其 他政治力量,从而孤立了自己,使自己故步自封,难以获得发展。苏东剧变后,各国共 产党都调整了政策,积极发展同其他政党特别是左翼政党的关系,建立各种形式的联 合 阵地。如南亚各共产党大都提出加强共产主义各派的团结,建立广泛的左翼联盟。 印共 和印共(马)都表示要通过联合行动和加强两党在各级协调委员会的对话来消除分 歧。尼 泊尔共产党(联合马列)对尼大会党和其他民族民主党也采取灵活政策,表示愿 同各政党 合作,采取协商一致的方针,并同民族民主党共同组成了联合政府。拉美各 国共产党积 极采取建立选举阵线等方式同其他进步政党和政治力量进行联合,扩大自 己的影响。如 阿根廷共产党在国内与十多个政党组织建立起协商对话机制,乌拉圭共 产党是本国“广 泛阵线”的积极参加者。再如巴西共产党同其他左派政党在选举中的 联合。特别要指出 的是,由巴西工党等倡导建立的“圣保罗论坛”,其成员除包括几 乎所有的拉美共产党 外,还有各种意识形态的左翼政党,如工党、各派社会党、左翼 民族主义势力以及左翼 宗教势力,等等。
5.摒弃权力高度集中的党内体制,健全党内民主
过去亚非拉各国共产党的权力普遍比较集中,一些党的权力甚至集中在个别领导人手 中,党内缺乏民主气氛,弊端丛生。苏东剧变促使各党从苏共的垮台中吸取经验教训, 加强自身建设。一些党更换了领导人,老一辈的领导人让位给年轻一代的领导人。如 担 任哥伦比亚共产党总书记达45年之久的希·维埃拉和担任秘鲁共产党(团结)总书记3 0多 年的毫·德尔普拉多都把领导岗位让给了年轻一代。2001年12月,巴西共产党主席 若昂 ·阿马佐纳斯辞去党主席职务,由雷纳托·拉贝罗接替。有的党为了避免权力过 分集中 的弊端,还把党的总书记一职改设为党的主席,或既设党的总书记又设党的主 席。还有 不少党针对以往党内生活的弊端,对党的领导人的任期、党的领导机构的运 行机制、党 对群众组织进行领导的方式及党内如何对待不同意见等方面都做出了新的 规定,力求完 善党内民主,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方法。
标签:国家社会主义论文; 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巴西总统论文; 苏东论文; 巴西经济论文; 巴西历史论文; 拉美国家论文; 资本主义社会论文; 南非经济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