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之交的马克思主义_马克思主义论文

世纪之交的马克思主义_马克思主义论文

世纪更迭中的马克思主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马克思主义论文,世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马克思主义自产生以来,在轰轰烈烈的运动和纷纷杂杂的论争中走过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然而,当今时代,新技术革命的浪潮猛烈地冲击、改变着传统社会;西方资本主义渡过了经济危机而走向“复苏”,马克思预言的资本主义丧钟仍未敲响,相反,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却被资本主义“不战而胜”……面对此种现象,不仅资产阶级理论家指责马克思主义,即使马克思主义内部,也产生了“极深的瓦解和混乱,各种各样的动摇”,甚至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全面“修正”。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又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热点。

一、既是一个世纪的更迭,又是一次严厉的检验。

廿世纪即将过去,新世纪即将来临,社会处在新旧世纪的更迭的过程中。世纪的更迭大体上有二种基本类型,一类是社会矛盾相对缓和,社会在世纪更迭中平稳过渡;一类是世纪的转折与新旧社会制度的更迭以及某一社会形态的交替同时发生,伴随着激烈的社会震荡,表现出多层次的历史转折。18到19世纪的转折,伴随着资本主义与封建制度的更替,19世纪到20世纪是资本主义由自由到垄断,从和平发展到即将进入无产阶级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激烈震荡;近几年,苏联解体、东欧剧变,风波不断,远未平息,既是社会主义世界性的低潮,又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崛起,这近3个世纪的更迭多属激烈震荡的多层次更替。 因此,要认识马克思主义在新世纪更迭中的历史命运,就必须详查马克思主义在19到20世纪以及20—21世纪更替中的具体情况与经验,以更好地认清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前景。

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又有许多惊人相似的地方。本世纪90年代,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与其在19世纪90年代有许多相似之处,使得马克思主义不得不面临严酷的形势,经受严峻的挑战,不得不力争新的转机、新的拓展、新的胜利以证明自身的价值与生命力。其相似之处表现在:

1.马克思主义在二个世纪90年代都遭受到二种相互呼应的思潮的夹攻。上世纪90年代,马克思主义遭受欧洲泛滥的沙文主义思潮以及无产阶级政党内的修正主义和机会主义的夹攻,夹攻的结果,使欧洲相当一部分国家的无产阶级政党兑化变质,导致党的分裂,并最终导致第二国际的破产;本世纪90年代,马克思主义面临资产阶级“和平演变”思潮(“没有硝烟”的沙文主义思潮)和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的联合围攻,这种围攻的结果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土崩瓦解和东欧社会主义剧变。二种思潮的影响不可低估。

2.二个世纪90年代马克思主义面临的严酷形势都有一个相似的历史背景,即资本主义和平发展的时期。列宁曾言资本主义和平发展时期,是资本主义思想庸俗化泛滥时期,也是马克思主义遭受百般歪曲、否定,是人们忘记阶级斗争的时期。在上世纪,这种庸俗化集中表现为伯恩施坦修正主义。本世纪自70—80年代开始,二大社会制度逐步由对抗转为对话,由隔绝到交往,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逐步出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彼此间矛盾缓和,经济逐步复苏,社会主义面临重重困难,由此产生对资本主义制度的顶礼膜拜以及由之产生的自我否定和自我践踏。如戈氏的“新思潮”和我国泛滥的“自由化”思潮,造成的影响十分恶劣。

3.在二个世纪的更迭中,马克思主义一方面面临严峻的形势。另一方面预示着新的转机。上世纪,资本主义发展时期一结束(1905年就迎来)革命高潮,经过12年奋斗,1917年十月革命成功,马克思主义获得巨大胜利,开辟了历史的新纪元;本世纪90年代,尽管社会主义处于低潮,革命不可能在较短的时期内产生并取得胜利,但社会主义中国改革的成功也正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价值与生命力,预言着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转机。

二、历史的多层次转折与马克思主义复杂而微妙的命运

马克思主义近150年的发展历史都处在历史的多层次转折过程中, 她的历史命运与工人运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败密切相联、息息相关。因此,应从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来研究其理论发展及历史命运。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可分为前后二个70年。第一个70年是从1847年到1917年,社会主义经历了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群众运动的实践。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的命运与工人运动的命运休戚与共。其主要活动舞台在欧洲,面临及解决的主要课题分二段,前50年,回答资本主义向何处去;人类社会向何处去;无产阶级向何处去。后20年,是前三个课题的拓展和深化。理论的视角已由发达国家转到不发达国家。经济文化不发达国家的工人运动向何处去;这些国家的民主革命向何处去;民主革命转为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向何处去;革命胜利后,能否建成社会主义等问题成为主要课题。列宁及其战友对这些问题做了回答,并迎接了革命的高潮,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一球两制、一球联系制约的新格局,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上的高潮,从而也证实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无限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第二个70年是从1917年至今,其理论的视野已从欧洲扩展到全世界,其发展分前30年和后40年,主要课题分为二组。一组为年青的社会主义共和国在资本主义的颠覆、破坏和围攻下能否坚持下去,社会主义孤岛是否会被资本主义的汪洋大海所淹没;在资本主义经济文化不发达基础上及资本主义压力下,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等问题。列宁对这些问题做了初步回答,斯大林则进一步做了回答。另一组课题为:亚洲的民族、民主运动向何处去;殖民地附属国在帝国主义链条上如何冲破成功;在薄弱的基础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等。斯大林对此做了部分解答;进一步的解答由中国共产党完成了。这种理论上的科学探究及实践的伟大成功,使马克思主义影响到全球。但革命胜利后,也留下了许多阴影,特别是社会主义建设问题,面临许多复杂的社会关系、新老问题陈杂,课题十分复杂,加之无产阶级政党由于自身的成熟问题而带来的失误,尤其是苏联东欧的剧变,使马克思主义的命运陷入复杂而微妙的境地。纵观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每一次转折的历史关头,必然带来理论上的繁荣,也必然带来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发展事业的高潮,但目前国际工人运动的状况及社会主义世界性低潮,无疑使马克思主义命运的复杂化和微妙性进一步加剧。

三、马克思主义所指引的社会发展的方向依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在人类思想史上从没有一种理论像马克思主义一样威力那么大,影响这样持久,也没有一种学说像马克思主义那样遭受那么多的攻击和非难。由于当今资本主义的调整、发展的假象和腐朽的思想意识的渗透,使相当一部分人思维模糊,对马克思主义理解流入庸俗化;由于马克思主义指引下的社会主义多是在较落后、较不发达的地区和国家进行,因此不可避免的存在与资本主义相对而言的时差及工作中的失误,由此产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危机和非难,出现马克思主义的失效论,转轨论、平等派论以及各种改头换面的被“修正”的马克思主义派等。无论哪种论调,归结于一点,就在于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是历史的筛选,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价值。有这些论调的人,只能说明其政治上的短视和理论上的弱视。这是因为:

1.新世纪的更迭以及资本主义对生产关系的调整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的社会性质,只要生产资料私有制作为社会的构成基础不变,它就永远无法、也不可能消除由之而决定的社会基本矛盾,无法消除和解决由之带来的不可避免的经济危机。这一方面说明资本主义不是人类历史上“最完美”和“最后的”形式,同时其本身也蕴含了促使自身转化的内在因素,因此,资本主义还要被更高的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所代替是历史的必然。

2.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不仅不能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发展,相反,却使二者发生了发展中的背离。不仅资本家自身精神扭曲、颓废,而且广大劳动群众的精神世界也“片面地畸形的发展了。”因此,二者只有在整个社会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才能得到同步发展,才能实现每个人“自由的全面的发展”。

3.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打破了地区的封锁与孤立,整个世界构成了彼此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许多关于人类生存的问题及一国发展问题,已跨出了区域界限,成为全球问题。对于全球问题,不是资本主义自身就可以解决的,这只有在公有制基础上,在利益完全一致的基础上,即全球一村的共产主义社会才能从根本上得到统筹、合理的解决。

萨特说“只要资本主义没有灭亡,马克思主义就不会过时,而且还有兴旺发达的时期”。的确,历史永远不会徘徊不前,历史的辩证法充分证明,将资本主义设想成一劳永逸的社会制度,不仅理论上是荒谬的,而且在实际上是不现实的。同样,把社会主义设想成不需经过一点挫折和曲折,也不是辩证的。尽管马克思主义在目前遭到挫折,社会主义处于低潮,但这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的停滞和马克思主义命运的终结,实际上,低潮中涌动着暗流,各国无产阶级政党正在总结反思,凝聚力量,以迎接新的革命高潮的来临。并且,社会主义中国改革取得的巨大成就及理论上的建树,又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焕发了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发展的辩证法将充分证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性和科学价值。

标签:;  ;  ;  ;  ;  ;  ;  

世纪之交的马克思主义_马克思主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