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念下的道路结构优化设计方式分析论文_钟明

海绵城市理念下的道路结构优化设计方式分析论文_钟明

身份证号码:45042119920702XXXX 广西梧州 543000

摘要:针对现代城市发展出现的一系列环境问题,我国提出了海绵城市的构想,即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尊重自然发展规律,坚持人和自然和谐生存。市政道路是城市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为此,文章在阐述海绵城市内涵以及该理念下的道路结构设计意义和原理的基础上,具体分析海绵城市理念下的道路结构优化设计方式,旨在更好的促进海绵城市建设。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道路结构;优化设计;方式

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逐渐加强,国家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也在环境治理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尤其是对于海绵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极为重视,海绵城市的新理念无疑对于城市排水问题提供新思路,但是在海绵城市的探索之路仍存在许多不可忽视的障碍。要想有效的将城市发展与水生态平衡结合起来,我国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与政策方面研究,让其成为城市治水利器。本文针对“海绵城市”的技术与实际应用方面展开研究与分析。

1 海绵城市理念下的道路结构设计意义

社会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进一步凸显出城市的作用,在城市的快速发展下不可避免的对当地自然环境产生影响。城市建设中出现的灰色基础设施会破坏当地植被,增加不透水的可能,加剧地表水和地下水连通的中断,进而引发径流污染、内涝,不利于城市的长远发展,严重的还会危害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和财产安全。在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下,怎样缓解水资源浪费、生态资源损坏、水污染问题成为相关人员需要思考和解决的关键。

2 海绵城市理念下的道路结构优化设计方式

2.1 路基排水设计

首先需要的就是路基排水设计的科学合理性。因此,市政部门需要针对当地的地基进行勘测与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决定排水设计的结构与规模。路基最主要的功能便是透水性能,大多采取晾晒和碾压路段来通透地基缝隙,如果通透性还是很差,便可以采取换填方法疏松空隙。针对土质较软的情况,通过堆载预压手段来达到可以施工的土质标准。如果土质较干,而进行施工需要含水量较好的路基,则可以考虑设计开通排水沟来增大储水功能,通过在纵横交错的排水沟可以使土壤及时蓄水,提高土壤含水量,维持雨水系统的可循环程度。针对于储水必然需要排水设计,通过路基建设排水泵,有效缓解城市内涝,维持人工系统的平衡。

2.2 路面及结构内部排水设计

路面宽窄程度与路面排水的结构设计有着密切的联系,并直接影响着排水效果。路面的宽广是定向因素,不能轻易改变,所以市政部门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不同的设计决策,确保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针对于宽广的路面,应考虑在其左右外边开发适度宽度的雨水口,它可以缩短雨水在地表停留时间,使其能及时排水,不会如同普通地面积水过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并且,可以同时在道路两旁相隔相同距离设置集水井口,提高排水的速率,减轻雨水对于路面的冲击。反之,如果路面较窄,则需要考虑路面单坡排水,通过安装的横向管道及时排水。海绵城市的路面需要较好的通透性,但是如果路面出现裂缝较大的情况,对于排水反而是严重的阻碍,会使雨水更深的渗入到地面成为积水。所以市政部门需要系统地考虑现状并做出预防措施,首先考虑到混凝土等材质问题,预防裂缝的出现,同时可以扩散排水面积,将积水引入道路两旁还有基层地面排水之中,避免雨水的冲击对路面造成更严重的伤害。除了路面质地问题,同时还应该注重路面结构,路面的坡度影响着排水的效果,相关人员需要进行实地勘测并且科学计算好路面合适的坡度,将排水效率最大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 车道设计

城市道路的车道面层主要以沥青结构为主,渗水性、透水性较差,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支持下可以选择透水沥青路面,从而在缓解地表径流污染、内涝、热岛效应的同时有效补充地下水#透水沥青路面主要是指透水沥青面层、透水性能良好、空隙率符合要求的基层、土基和底基,从而能够保证道路的强度、耐久性,将下渗的土基内部排水及时排除,达到有效控制地表径流的目的。车道设计具体分为机动车车道设计和非机动车车道设计。第一,机动车车道设计。在城市化规模的扩大下,路表硬化现象严重,由此使得机动车的渗水性变差,在较多雨水汇集的时候地表水也会大量汇集,出现积水,严重影响道路交通#为了缓解这种情况,需要在海绵城市理念的指导下提升机动车车道渗水性,通过使用非渗水性材料保障路面基层的强度要求,并通过在路面面层上使用透水沥青混凝土材料来提升路面的渗水性。第二,非机动车的车道设计。非机动车车道,特别是人行道的车道设计要在坚持海绵城市理念的基础上,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扩大景观绿化面积,通过绿化植物防止出现雨水溢出的现象。道路人行道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人行荷载低的特点,应用透水性良好的人行道板铺设道路,并将碎石层作为道路的基本垫层,将道路机动车道路基边坡以防水土工布包裹,以减少人行道下渗雨水对机动车道路基工作的干扰。

2.4 设计绿化带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我国城市绿化带工程的展开流程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雨季时节的降雨量庞大,必须要做好对雨水的渗透过滤工作,使雨水能得到充分的过滤,确保雨水的洁净度,以此实现对雨水的二次利用。在给排水设计过程中,可以在指定位置铺设植被,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生态自然供水;(2)路滑带的建设,有利于城市对雨水的收集,通过对渗水性能优秀的材料应用,能够引导雨水在流动过程中准确流向绿化带地段;(3)绿化带建设过程中,结合对实际情况的分析来设计导流设施,以此保证雨水的流入更具有规律性。另外,还应该严格把握雨水入口设置的位置,确保雨水流入绿化带,实现配水补给的效用。

3 构建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注意问题

第一点是要做到对城市公共基本设施以及竣工验收和设施建设达到市政有关要求。第二点在城市内设立相应的立交桥和一些警告系统以此免去危害公共安全。第三点是运用市政道路时,要积极对其实行修补,降低发生路面破损的事情,预防损害交通。第四点时建设高效率的排水系统,并且要连接城市下水系统,使之形成健全的水循环系统,方便市政排水。第五点依据有关的请求,为其提升设施进水率,一定要整理好进水口设置间的间距,将放冲刷设施配置在进水口。第六点是积极采用防渗措施,预防雨水下渗伤害路面,于此同时达到相应的规定要求。

结语:综上所述,将海绵理念应用到城市道路规划中能够有效减少径流污染、补充地表径流,但是从实际操作情况来看,海绵理念在城市道路规划的应用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需要相关人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加强对雨水资源利用的优化分析,打造雨水利用系统,缓解路面径流压力,避免出现城市内涝问题。

参考文献:

[1] 刘闪军.市政排水设计中融入海绵城市理念应用实践[J].市政工程,2017(36):164-165.

[2] 杨芸.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实践[J].区域发展,2017(15):25-26.

[3] 姬建华.刍议海绵城市理念下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J].门窗,2017(08):150.

[4] 王富华.基于海绵城市理念引导的市政规划方法探讨[J].建设科技,2016.

[5] 苏修善.浅谈基于海绵型建筑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范方法探讨[J].建设科技,2017.

论文作者:钟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6

标签:;  ;  ;  ;  ;  ;  ;  ;  

海绵城市理念下的道路结构优化设计方式分析论文_钟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