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探讨_共产党员先进性论文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探讨_共产党员先进性论文

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探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共产党员论文,先进性论文,长效机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党员作为党肌体组织的细胞和行为主体,党员的先进性是党的先进性的基础和体现,党的先进性必须要以党员个体的先进性作为基础,最终要靠党员的先进性来体现。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形成思想教育与制度保障相结合,组织严格管理与个人自觉相结合,集中教育与常抓不懈相结合的党员经常性教育管理制度规范;如何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将有效之策转化为经常之举,将成功的经验转化为制度规范,既是先进性教育活动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巩固和长期发挥先进性教育成果作用的客观要求。因此,党建工作的当务之急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健全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性机制,建立起科学规范有效的先进性制度体系。

一、建立健全学习教育制度,探索提高党员综合素质的长效机制

当前,党员队伍中新党员人数显著增加,老党员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和新环境考验的情况下,要使广大党员思想政治觉悟高于一般群众,业务能力高于一般群众,工作业绩高于一般群众,必须建立健全持之以恒、行之有效的党员学习教育机制。学习教育机制应该围绕增强执政党意识、提高执政能力,坚持思想政治、业务能力、道德文化并重,在学习内容、学习计划、学习方式、考评制度等方面突出时代性,增强针对性,体现实效性,将学习教育制度落实在党内日常各项活动之中。

首先,加强党员学习教育的载体建设。与时俱进、富有创新的教育方式是建立健全学习机制重要载体,是提高对党员干部的吸引力,提升党组织的影响力,保证党员长效机制得以运行的有效抓手。要让广大党员干部能够不断地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先锋意识,必须制定中长期党员学习制度和集中轮训等制度,营造终身学习的组织环境,促使党员学习教育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手段设计和运用科学化、多样化的新载体,围绕不同行业、不同文化层次的党员需要,丰富和深化党建工作的传统载体,在内容和形式等方面与时俱进、注重实效,把学习教育和自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增强党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提升学习教育机制的针对性、实效性,让学习教育真正能够解疑释惑、学以致用。

其次,建立健全党员集中教育与个人学习相结合的制度。按照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要求,健全集中教育与个人学习制度是提升党员素质有效途径。党员集中教育应该以“坚定方向、结合实际”为原则,以“务求实效”为目标,健全党员集中教育制度,建立党员集中学习档案,采取专题辅导、大会交流和领导干部上党课等方式,做到学习时间、内容、人员、效果“四落实”,将政治理论、方针政策内化为党员个体的思想认识和行为习惯。党员个人学习具有极强的自觉性、针对性,这要求必须建立适合不同社会阶层、不同行业特点、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知识结构,能激发党员个体学习内动力的制度。在学习内容上,既要突出学习经济、法律、科技等领域的知识,更要探索对党员进行各种业务技能的学习和培训。在学习方式上,应该采取党员机动灵活的形式,如岗位竞技、业务考核、演讲答辩、心得交流等方式,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打破枯燥、呆板、沉闷的局面,将学习教育贯穿于党组织的各项活动中,营造党内乐于学习、善于学习、终身学习的文化氛围。

再次,建立健全党员学习教育的约束机制。党员学习教育机制是否具有成效和实效,关键在于每位党员能否把先进性体现在日常工作实践中,真正做到“平常时期能看得出来,关键时刻能站得出来,完成任务时能把群众带动起来,危难时刻能豁得出来”。为此,需要认真落实支部党员大会、支委会、党小组学习制度,定期对党员进行民主测评,加强对集中学习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逐步健全和完善党员集中学习的考评、约束制度。把党员参加学习的情况作为党员评议的重要依据;把学习掌握理论特别是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况,作为评价考核和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切实改变一些地方和部门“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多与学少一个样,学深与学浅一个样”的状况。

二、建立健全进步激励制度,探索发挥党员作用的长效机制

建立健全党员激励机制是充分调动广大党员保持先进性和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要动力。长期以来,正是由于缺乏党员进步激励机制,导致了部分党员缺乏工作的激情和创新的动力,产生了“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先进与后进一个样”的消极观念,出现了“能省则省、能拖就拖、消极应对、敷衍了事”懈怠情况。因此,根据新时期党员标准和先进性教育的具体要求,建立健全以考核、评比、奖惩为主要内容的党员进步激励机制,对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党组织肌体的生机活力,营造奋勇争先、共赢共进的党内氛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建立健全党员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评估机制。科学合理的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评估机制,应该以党员先进性具体要求为参照标准,以党支部为单位,结合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岗位工作实际,科学确立党员履行岗位职责和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目标管理内容,赋予每个党员相应的岗位职责,明确相应的责任,建立合理可行的具体目标,将党员参加党内活动、联系群众、提出合理化建议等情况加以细化和量化,通过定期开展优秀党员评比活动,定期向党员本人反馈考核结果,督促党员积极履行义务,促进各项指标的落实,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评议党员、党内表彰、典型宣传和处理不合格党员的重要依据。

其次,建立健全赏罚分明的党员奖惩制度。建立健全赏罚分明的奖惩制度是激发党员先进性的关键环节。对广大党员而言,要强调党员讲奉献精神、不能斤斤计较个人的得失,但作为体制性的制度和机制而言,不能不讲公正,不能不讲赏罚。赏罚分明的奖惩制度根本目的就是要在党内弘扬正气,激发党员干部奋发有为的进取意识。因此,必须坚持物质奖励和荣誉激励并重的原则,对圆满完成责任目标的党员通过表彰给予精神与物质奖励,为优秀党员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增强他们的荣誉感;对未完成责任目标的党员给予压力,促使他们在本职岗位上作出更大的贡献。从而激发广大党员的竞争意识,增强优秀党员和优秀干部的对广大党员和干部的吸引力。

再次,建立健全“能者上、庸者让、劣者下”用人激励机制。当前,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选人用人机制。通过个人自荐、组织推荐、资格审查、竞争演讲、党组织考查等程序,逐步完善党内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制度、公开选拔制度,让想干事的党员有机会脱颖而出、让能干事的党员有舞台参与党内事务和社会事务,把优秀党员与干部的任免、提拔结合起来,营造奋发向上的良好氛围,真正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优秀党员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进一步完善党员干部考核、评议制度、引咎辞职和罢免制度,把碌碌无为、政绩平庸、丧失先进性的及时调整下来,把群众公认原则引入干部管理体系,让那些群众反映大、意见多、满意度低的干部受到批评甚至被降职、撤职,以赏罚分明来鼓励先进、鞭策后进,扩大优秀党员的社会影响力,营造“能者上、庸者让、劣者下”的用人导向。

三、建立健全权利保障制度,探索党员责任落实的长效机制

发展党内民主,保障党员权利,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保证。在党组织内部必须确立党员的主体地位,努力发展党内民主,拓宽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渠道,切实保障党员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让党员充分知晓党内情况,参与讨论和决定党内问题,切实保障党员提不同意见不受压制,党员检举揭发违纪问题不受报复,营造一种既有党内民主,又是宽松舒畅的和谐氛围。

首先,建立健全党员权利保障机制。按照《党章》规定,党员义务和权利是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相辅相成的,正确行使党员权利是参与党内事务、发挥党员作用的有力保证。从现实情况看,一些党员不注意行使自己的权利,甚至随意放弃自己的党员权利,不少基层党组织只重视党员履行义务,往往侧重于对党员提要求、定责任,却忽视了党员权利的保障,遇到大事不商量,有关情况不通报,造成党员缺乏责任感和自豪感,感受不到组织上的温暖,也影响了党员积极性的正常发挥。因此,要认真落实《党章》和《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制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实施细则》,切实保障党员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畅通党内信息沟通反馈渠道,保证党员的合理化意见建议能得到及时反映、认真落实;要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大力推行党务、政务公开,凡属党组织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都应组织广大党员进行讨论,充分听取和吸收党员的意见和建议,努力为党员发挥先进性搭建平台,创造条件。

其次,建立健全党内民主参与机制。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只有党内民主得到有效的发扬,党员才能体现作为党员的价值。作为一名党员,只有树立民主意识,才能提出民主要求,才会有保持先进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各级党组织应该把培养和提高党员民主参与意识作为一项重要任务,通过各种有效方式和途径,帮助广大党员树立党员权利观念、党内平等观念和民主参与观念,通过建立健全充分反映党员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和程序,从制度上保障党员充分行使民主监督的权利,保障党员切实享有党章规定的批评权、检举权、申诉权和控告权等权利,使党员能够在明确自己权利的基础上,妥善处理党的组织和党员个人、领导干部和普通党员的关系,牢固树立民主集中制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意识。

再次,建立健全党内帮扶互助保障机制。针对部分党员由于自身身体状况导致的大病就医、因病致贫的情况,或者由于企业改制、下岗待业、子女入学等客观条件导致经济拮据、生活困难的现实状况,需要尽快建立党内帮扶互助保障机制,如上级党组织与下级党组织,党员领导干部与普通党员,经济、技术、能力“富裕”型党员与老弱病残“发展滞后型”党员的“一对一”或“一对二”帮扶互助制度,使生活困难的党员能及时得到组织帮助,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以改变党内困难党员群体想发挥作用却又无能为力的现状,进而,增强困难党员的安全感和归宿感,激发他们对参与党内生活光荣感和责任感,为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提供不竭的动力源。

四、建立健全行为约束制度,探索党员拒腐防变的长效机制

用党章以及各种党内规章制度严格规范和约束党员的行为,这是保持党员先进性最根本依据和最重要的要求。必须通过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规范党政机构设置,形成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措施得力的约束机制,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必须建立党员定期向党组织报告工作、党员定期向所在单位的党员群众通报思想和工作、党员行为定期向社会公示等监督体系,把党员行为置于党组织和社会的严密监督之下,在党内外形成一种良性互动的行为约束环境和舆论监督氛围。

首先,健全和完善党内组织生活机制。严格党内组织生活是加强党员日常管理的主要途径,党员必须定期参加组织生活会,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会、政治学习日等各项活动,并认真负责地向党组织汇报自己的思想和工作情况,这是党组织了解掌握党员情况的一条途径,也是党员接受党组织监督的一种有效方式。按照《党章》规定,每个党员不论职务高低,必须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内外群众的监督。不允许有任何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接受党内外群众监督的特殊党员。党员如果没有正当理由,连续6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就被认为是自行脱党。因此,必须严格执行上述有关规章制度,把党员干部定期参加党内组织生活作为一项制度来进一步强化、细化,对党员的组织生活和民主生活会进行严格监督,把参加党内组织生活与个人工作情况和表现有机结合起来,纳入对每个党员干部的考评序列。

其次,健全和完善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根据党章和党员先进性的要求,结合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采取党内外相结合的办法,以支部为单位,每年组织对党员的民主评议,表彰优秀党员,处置不合格党员,促使党员修正错误,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在具体操作层面上,应该在广泛征求党员意见的基础上召开支部组织生活会,组织党员深入开展情况通报、互相谈心、党性分析和批评与自我批评。党支部要综合各方面情况,提出对每个党员的评议意见,对不完全符合条件的党员,要加强教育转化,督促整改,对经教育不改的,要严肃处置。

再次,健全和完善党内监督制约机制。健全和完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重点是加强对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要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和离任审计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坚持重大问题集体讨论决定,健全和完善常委会向全委会、全委会向党代会负责、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的制度;进一步加强党内监督,明确权力授受关系,完善党委内部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建立完善严格的责任制,制定对严重失职、重大决策严重失误、用人失察失误以及发生重大责任事故等进行责任追究的具体办法;进一步拓展监督渠道,把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专门机关监督和群众监督、自下而上监督和自上而下监督结合起来,加大监督力度,提高监督效能,切实加强对权力运行各个环节的监督。

五、建立健全自我纯洁制度,探索党员进出口的长效机制

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保持党员队伍的生机与活力,增强党员队伍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既需要不断补充党员队伍的新鲜血液,又需要建立起一种存优汰劣、畅通有序、良性互动的党员队伍管理机制。尽管党章对于发展党员的原则、方法步骤以及对不合格的党员的处理有明确的规定,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总是会出现一些不符合党员标准的人混入党内或是不合格党员滞留在党内难以得到有效清除的情况。因此,确保发展党员制度的严格执行,健全发展党员制度,建立能进能出、吐故纳新、自我纯洁、保持活力的党员队伍管理“进出口”机制是构建党员先进性最为关键的基础性工作。

首先,健全和规范党员的“进口”机制。为了提高党员队伍的素质、改善党员队伍的组成结构、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质量,需要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管理和培养,严把党员的“进口关”。在党员发展上,把坚持标准作为前提,把保证质量作为关键,全面考察发展对象的思想政治素质,考察发展对象入党的真正动机和目的,考察发展对象的实际贡献、工作成绩和综合素质,及时把真正符合党员条件的各行各业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员队伍中来。当前,尤其需要进一步规范发展党员的工作制度,建立健全推荐制度、谈话制度、培训制度、公示制度、票决制度、宣誓制度、转正制度、考核制度、追究制度等一系列党员发展质量保障制度,确保发展工作的规范化,确保把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吸收到党内来。

其次,健全和规范党员的“出口”机制。当前,影响党员队伍战斗力、凝聚力增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党内“出口”不畅,一些不合格党员仍然滞留在党内,严重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健全和规范党员的“出口”机制就是要对不合格党员或者按照“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做好教育转化工作;或者按照“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对那些已经完全背离党的宗旨要求的党员及时地进行查处和清理,使党员队伍始终保持健康的新陈代谢状态,形成党员队伍能进能出、吐故纳新、保持活力的机制。对此,应该尽快建立客观、公正、规范、稳妥的党员评议机制,制定《处置不合格党员的暂行规定》,规范不合格党员的处置程序,对哪些群众威信低下、不参加组织生活、不按时交纳党费、不完成组织交给的工作、不起党员作用、违法乱纪的不合格党员给予相应的组织处理。对不合格又不愿意改正的党员应劝其退党,劝而不退则予以除名;对不合格但愿意改正的党员应采取限期改正的办法,继续帮助、教育并按党员标准严格要求;对本人要求退党的,按照“入党自愿,退党自由”的原则,给予批准。只有把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贯穿于党员管理工作中,作为党员队伍发展和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并使之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正常化轨道,才能更好地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保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先进性。

标签:;  ;  ;  ;  ;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探讨_共产党员先进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