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毛泽东的一则批示说起论文

从毛泽东的一则批示说起论文

从毛泽东的一则批示说起

□蔡建军

1951年5月14日,军委总政治部给毛主席呈上一份《转六八军镇反总结报告》。该报告长达10页,4000余字。毛主席阅后做了批示:“退肖华:此件太长,不要转发。以后凡太长而无甚必要者,不要转发。毛泽东。”这一批示,不仅体现了毛主席对改变文风的严肃态度,也对今天切实为基层减负大有裨益。

纵观历史,古今前贤更替,成者,无不是从简约、朴实、新鲜、说到做到开始;败者,无不是由繁文缛节、空话连篇、欺上瞒下、空洞无物发端。早在1500年前,文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就提出“六义”,即“情深而不诡,风清而不杂,事新而不诞,义直而不回,体约而不芜,文丽而不淫 ”,所言无外乎倡导真实、新鲜、明晰、简练、朴实的文风,本质还是文风问题。

“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就一个政党而言,倡导什么文风,就会有什么党风。我们党历来重视文风,讲究务实。1942年延安整风,毛泽东历数党八股的“八大罪状”,其中一条就是“不负责任”,是“幼稚的、低级的、庸俗的、不用脑筋的形式主义的方法”,对党八股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批判。

但时至今日,不良文风在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身上并未销声匿迹。“高”“大”“全”的思维窠臼仍然存在,“长”“空”“假”的文风时有抬头。有的叠床架屋、层层阐述,繁冗堆砌、空洞无物;有的闭门造车、东拼西凑,甚至“习惯性”抄袭;有的不是结合实际贯彻落实,而是照抄照转,上下一边“粗”。凡此种种,差错频出、贻笑大方,无不反映“四风”为害之甚!

改进文风的标准是什么?其实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给了我们答案——“辞达而已矣”。事实上,“辞达”更需借助灵动、清澈、珠落玉盘的语言。诸葛亮的《出师表》是给皇上的奏章,典型的公文,但用平实生动的语言,吐尽老臣之心,最后一句“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情难自已,喷涌而出,千百年犹余音绕梁。毛泽东的“老三篇”——《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和《愚公移山》,“文约而事丰”。可谓读鸿文不厌其长,诵袖章不觉其短,让人豁然开朗、茅塞顿开。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彭德怀给军委发过一封著名的电报:“饥无食、寒无衣。”寥寥六字,字字千钧。精短简练到如此境界,确实是一种难得的本领,也是一种应倡导的文风。

李波:东川红土地,在上世纪70年代,还被原始森林覆盖,并没有今天的红土地风景。1975年我从东川市到新田公社水坪子生产队插队做知青,主要活动在大水井、松毛棚、新田村、阳光集一带。那时候,在这里就能看到很多成片的原始森林,森林里有青松、杉松和灌木。直径超过1米的大树很多,过去植被特别好,覆盖率应该有80%左右,走进森林里5米以外看不见人。森林里有麂子、狐狸等多种野生动物。那时候的村子,在森林边,也有耕地,但面积小很多。

提倡“短、实、新”的文风,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要求。以笔者之见,只言片语也可以掷地有声,三五百字亦能打动人心。问题越尖锐,文章就越实,起的作用就会越大。《论语》都是一则则短小精悍的语录,表达的道理和意蕴却非常深厚。邓小平的“白猫黑猫”“摸着石头过河”等,皆是最朴素的言语,阐述的却是最深刻的道理。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世用者,一章无补。抓住了时代的矛盾,反映了社会的需求,体现了人民的呼声,让人有读的渴望,能看到希望,能品出期望,才是绝好的文章,方能流传而不朽。

文章贵短,自古然之。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学》仅1052字。儒家经典《中庸》含标点符号也只有4281字。《老子》仅有五千言,由短章袖体缀成。毛泽东为人民英雄纪念碑起草的碑文,只有114个字,却反映了一部中国近代史。

“简约是智慧的灵魂,冗长是肤浅的藻饰。”以“简”为先,就要在追求简短、简练、简洁上下功夫。简短,即要言简意赅、直抒胸臆,不讲起承转合、穿靴戴帽,不添无用花絮,短小精悍不拖泥带水;简练,即要挤干“水分”,捞出“干货”,一锤敲在锣心上,言之有物无虚辞浮藻;简洁,即要少说以前说过的话,多写大众的话,多写奏效的话。

《政府会计制度》从会计基础、会计要素、会计核算、报表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创新,这对高等学校实施 《政府会计制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了确保新旧会计制度顺利过渡,在首次执行《政府会计制度》时高等学校应该根据本校实际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明确目标,落实责任,确保认识到位、组织到位、人员到位、工作到位。除此之外,笔者认为高等学校还应重点做好如下几点工作。另外,此处本文所阐述高等学校首次执行《政府会计制度》均是以年初建立新账为基础。

如此看来,文风反映着领导干部的作风和学风,领导干部的作风和学风决定并影响着文风与党风。改进文风不能就文风说文风,必须与转作风、正学风一起抓。这样就不愁文章减不下来,会议短不下来,也不愁内容不深刻、影响不深远。

一是新闻真实性受到挑战。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传播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客观、真实、公正。公民记者的出现给我们带来了记者新模式,他们彼此之间的壁垒被打破。每个受众都可以成为事件的传播者。现在,“公民记者”作为社会建设的一分子,他们对于更好地实践自身权利有了更高的诉求和愿望。面对公民记者带来的网络监督,相较于传统的记者型主持人,公民记者的专业性和职业性均达不到要求,因此不乏会出现为了“蹭热度”吸引眼球的假新闻。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机关事务管理局)

标签:;  ;  ;  ;  ;  ;  ;  

从毛泽东的一则批示说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