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学校体育教学大纲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_纲要论文

日本学校体育教学大纲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_纲要论文

日本学校体育教学纲要对我国基础体育教学改革的启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改革论文,日本论文,纲要论文,启发论文,体育教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我国基础体育教学改革的现状

       我国真正意义上的体育教学起步较晚,早期的教学强调以体育教师为主导,有统一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为特征。“增强学生体质”一直以来被视为体育教学的终极目标,这固然对增强学生运动能力,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起到一定作用,但存在着对学生个性化培养的不足、缺乏对学生运动意识的强化等问题。后期随着全面发展、竞技体育、素质教育、快乐体育等体育教育思想的活跃,越来越多的学者对体育教学内容提出质疑,指出应更好发挥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将素质教育融入到学生的全面发展过程中去。因此,简单地将增强学生体质视为基础体育教学目标显然不适合时代发展和社会建设对体育教学的需求。目前,体育教学改革全面深化,国内学者对体育教学的研究的态势可谓是百家争鸣。2001年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就明确指出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基础体育教学改革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1]。基础体育教学在教材编写、课程理念、课程内容、课程评估等多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体育试点教学改革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1 体育教学改革成果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3大基本要求之一,是学科知识理论、教学目的和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规律的综合,体育教材纲要是学校体育教学的基本概要。从1956年至今,我国共指导颁布了7部体育教学大纲,并涌现出大批优秀的科研论文、专著,对体育教学改革和发展实践提供了大量的参考。体育教学的目标逐渐由强身健体转为终身体育,育人与德、智、美等全面发展。现行的教学大纲则强调“健康第一”和素质教育思想的结合,要求学生提高身体机能,教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知识和运动技巧,素质教育提倡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使体育课程目标具有全面性,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健康的生活行为,促进学生形成体育锻炼意识和健康的生活方式[2]。

       教学内容改变以往单一的形式,教学课本内容不断充实丰富,许多城市中的学校开设了舞蹈、武术、瑜伽、跆拳道等多种运动项目。教学模式上更加注重社会实践和学生参与,呈现出一对一,一对多等多种教学模式并存。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需求的特点,结合学校体育教学模式和社会实践,促进健康和运动相结合,传统体育项目结合,以更加轻松、愉悦的方式完成体育教学。

       1.2 体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学校教学中忽视或轻视体育教学,尤其是农村偏远小学,教师、教材及教学场所设备等资源匮乏,体育教学改革缺乏理论和实践指导,现行的教材缺乏灵活性难以与现实需求相符。其次,作为教育实践主体的体育教师是教育者,更是变革者,对教育活动的有决定性影响。体育教师尤其是乡村学校体育教师的自身体育素养和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等是制约和影响学校体育改革结果的重要因素。再加上现行的应试教育体制,体育教学只注重暂时体育效果,以学生为中心、健康为指导的体育学科特征难以得到彰显。“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体育实践能力”等大纲内容很大程度上都流于形式。

       教学内容的生活性、趣味性是启发学生运动兴趣的关键。我国现行的体育教材内容围绕竞技运动项目为主,从体育学科的专业视角出发,竞技运动项目难度较大,动作复杂,并对学生身体体质具有极高的要求。基础体育教学课程改革中强化学生竞技类项目训练往往给学生造成严重的学习压力,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运动激情和增强学生运动的主动性,反而适得其反地抑制了学生发挥个性化的运动天赋,阻碍体育教学的深化进行。基础体育教学应该结合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体健康,启发运动兴趣为主。竞技运动项目虽然有助于学生运动能力的提升,但是却使大部分学生望而生畏[3]。

       2 日本学校体育指导纲要的优势

       我国与日本因地域差异、文化观念、生活习惯等多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而在学校基础体育教学大纲的编制上、执行上体现出了不同的国别特征。但鉴于日本在中小学生体育教学、学生体质等方面显著的研究成果,国内外学者对不同国家的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进行了大量的比较研究。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因受到美国先进健康教育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高度重视中小学生的体育教学和体质发展研究,并将体育科学的内容视为是学校体育和健康保健的结合,注重理论与实践并重。日本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提出“快乐体育”,将游戏和运动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是体育教学中的一大特色。将教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运动技巧,提高学生运动兴趣,全面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视为主要的教学任务。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常采用启发式教学、小群体教学、对比教学等多样教育方式,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并充分发挥老师的指导作用,同时重视体育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师生交流[4]。

       21世纪时代大背景下对培养人才生存能力的需求不断提升。自2005年起,日本对其教育课程基准进行了修订。2008年颁布了中小学学习指导纲要,并从2011年4月开始全面实施。该纲要贯彻“重视并实现终身保持增进健康、丰富运动生活。视学生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作为体育的指导目标。另外,还需重视将所学内容运用到现实生活,现实社会中,根据与学校方面的衔接和学生生长发育的阶段整理指导内容,明确内容的体系化”的基本方针。可见,通过适当的运动经验和对健康和安全的认识,日本新一轮的体育教学改革将继续改善健康,改善体质,培养快乐、乐观的生活态度,并以此为体育教学目标。学习基本的身体运动能力,重在培养学生终身热爱运动的资质和能力,促进学生心灵和身体和谐一体,重视切身的健康与安全的相互联系,充分拓展了现代健康和安全的内涵。日本学校体育教学纲要明示了涉及学校体育教学的改革方向,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2.1 教学纲要内化“生存能力”的理念

       充分融合了体育教学与健康保健领域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转化为对健康、安全领域的指导。针对学生阶段性的身心发育特征,促使学生掌握基础运动知识,培养学生获取基本运动技能,强调并实现终身体育增进健康。根据各学校阶段性的教学目标、内容,指导学生通过具体的实践,理解健康的生活、身体的发育、伤害防护、心理健康及疾病预防的基本内容。重视体验性的理解和反复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判断能力、表现能力等。同时指出语言能力是学习活动的基础,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培养学生丰富的心灵和健康的体魄,丰富运动生活。教学的目的是对人的塑造,运动教学源于生活实践,也在生活实践中不断得到提升。体育教学基于体育学科的专业特性,注重身体素质的训练,又跳出学科的禁锢,冲击学生的生存发展素养的终极教学目标。

       2.2 结合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综合考虑小学、中学、高中等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生长发育,在培养学生对运动感兴趣的同时明确规定各年级指导内容,明确内容的体系化。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学生的生活习惯、学习压力等都具有系统化的保健内容。各年级教育过程中,不管是田径类、器械类、球类运动项目都针对学生对运动的能力、适应性、兴趣等情况,增强运动课程的弹性。如“身体伸展运动”适用于两个年级学生,低年级内容由身体放松运动和多样动作的运动游戏组成;高年级则更具多样性,并能应用于家庭生活实践。健康概念和课程内容的明确,将各年级学生的身心生长发育与健康、生活习惯与疾病预防、保健医疗制度的运用、健康和环境、伤害防护、安全教育等方面内容进行修改。特别是对小学低年级,指导他们懂得运动促进健康的正确方法。

       2.3 注重团队合作教学

       21世纪是人才竞争与国际合作的时代,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日本的体育教学纲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教学纲要明确指出,各年级各领域适当开展集体行动。此外,游戏与运动项目融合是日本体育教学的重要特征之一,大部分游戏活动或运动项目需要多人共同参与,要求学生从运动中感悟团队合作教学的意义和价值,接纳同学的优缺点,整合团队力量,完成教学任务。有秩序、高效率的共同游戏方式不仅有利于启发学生智力,更有助于团队小组的配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不同的体育教学模式都打上了国家和时代发展的烙印,尽管以现代的眼光来看,传统体育教学存在着很多的局限性,借鉴日本体育教学的传统优势和经验,如何结合我国国情取长补短,针对现行的体育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如何促进我国体育教学改革多元化和生动化,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灵活性,不断反思总结终将受益匪浅。

       3 我国中小学体育改革的反思

       教学纲要是指导我国体育教学改革的行动指南,国家现行的体育教学改革纲要重点突出“素质教育,健康第一”的教育观念,对于全面深化我国体育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契机。鉴于我国体育教学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影响,我国基础体育教学改革存在缺乏教材灵活性、教学课程内容竞技性、学生运动主动性等问题,这些因素显然严重影响我国教学改革的全面推进和教学目标的实现。笔者通过解构日本现行的体育教学纲要的优势,针对我国体育教学改革的现状,提出以下建议。

       3.1 转变教学观念,拓展“健康第一”内涵

       借鉴日本体育教学纲要内涵:将体育教育和健康保健相结合,并对学生运动类型和运动伤害预防等提出全面系统的指导。体育教学的目标不在于关注学生的体育成绩,而是提出了时代发展对健康人才生存能力的要求。增强学生体质、丰富学生心灵,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生长发育弹性开展体育课程,注重体育运动融入学生生活并实现终身体育等对我国体育教学改革具有较大的借鉴。健康观念、体育观念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我国体育教学中应加快体育观念的转变,尤其是我国农村边远地区。教学课程改革必须把握教学“健康第一”的目标内涵,即既能满足中小学生的运动参与需求,提高运动基本技能,又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及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等多维度相适应[5],将健康宣教与体育保健相结合,拓宽体育学科专业范畴,既能保持专业的独特性,也能体现大学科时代的综合性。因此,务必遵循身心发育的阶段规律,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兴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基础教学改革的基本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3.2 活化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大的老师,体育教学内容以竞技类运动项目为主,严重抑制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课时的有限和体育项目的多样性之间、课程设置单一性和教材缺乏灵活性与发挥学生的个性之间矛盾不可避免。教学改革过程中应配合学生经验式教学,将理论与现实结合,一方面开设统一基础课程,另一方面根据学生生长发育的特征及兴趣爱好,由学生自主选择多样式的运动内容,注重中小学生对常规运动项目的基本技能、基础知识以及运动技巧的熟练掌握,进而树立学生的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观念。在教学改革中,体育老师学会课程内容的灵活性,对不同体格特征的学生实行弹性的运动训练。在低年级组中可增加一些与课程项目相关的游戏与小组活动相结合,如团队赛跑、三人组或五人组篮球比赛等内容,降低运动的技术难度,简化活动的比赛方式,高年级组可以增加一些艺术性强、活动量大的运动项目,如舞蹈、体操、足球等。活化教学内容不等于学生的自由散漫活动,而是开展更具学生年龄特征和兴趣爱好的灵活多样的运动项目,增加体育课程的趣味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空间,不断满足中小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运动水平层面上对体育教学的需求。

       3.3 优化教学方法,科学评价教学成果

       中国应试化教育强调学生的学习成绩,尤其是体育成绩纳入升学考试考核范围以后,学生家长和老师更多关注的是如何避免体育成绩“拖后腿”。只有真正加强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才能使学生主动的参与体育锻炼。传统的应试教育和体育教学方式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时代必须有所变更和优化[6]。活化教学方式可以从教与学两方面入手,增加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时间,加强师生之间联系交流;充分利用现代的信息化技术和体育设备,扩宽信息传播渠道,加快信息传播速度;教学评价中减低学习成绩的单一评分标准,强调学生体育观、运动意识、运动基本技能及运动实践的协调发展[7]。

       受制于我国传统的教学观念和应试教育方法,我国一系列的体育教学改革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借鉴日本现行的体育教学纲要,提出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指导学生掌握基本运动知识、运动技能,开展更具学生各年龄阶段的特征的多样式教学内容,突出学生个性特征,调动学生的体育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关注学生运动意识的培养[8]。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扩展“健康第一”的内涵,注重体育教学与健康意识宣讲相结合[9],从社会适应、身体素质、学习能力等多维度评价教学改革成果,赋予体育教学传统优势与时代需求的全新面貌,推动我国体育教学的全面深化发展[10]。

标签:;  ;  ;  

日本学校体育教学大纲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_纲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