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孕妇对如何减轻分娩痛苦知之甚少(论文文献综述)
钟佳敏[1](2021)在《现代文学中的生育书写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重点考察现代文学中的生育书写,着力挖掘作家深藏于文字背后书写态度。自晚清鸦片战争后,西方的科技知识不断传入中国,不仅给中国人的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也让中国人对人体的结构和生命的形成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生育观念也由此发生了转变。“五四”过后,文学作品中有关生育书写的文字逐渐增多。对生育不同的描写方式,实际上展现的是作家的生命观,甚至是人生观。不仅如此,对生育的书写,也体现着作者个人对生活的态度。本文由绪论、正文、结语三个部分组成,从现代文学作品中书写生育的文字中透视出不同的生育态度。绪论部分整体梳理了从古代到清朝国门洞开后,生育观念发生的转变,点明对生育书写展开研究的意义。正文部分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论述在面临深重民族危机的清朝,知识分子是怎样一步步将女性的生育意义提升到关乎民族国家命运的高度的。以梁启超、康有为等人的着作和晚清科幻小说为重点分析文本。同时对女性在面临革命和生育的两难选择时的自我分裂进行研究。第二部分以“五四”时期知识分子大力倡导的妇女解放运动为背景,从生育对女性的束缚展开论述,分析新时期女性生育观念发生的细微变化。第三部分以现代文学作品中所描写的生育陋习和重男轻女等传统生育观念给女性生育带来的影响为出发点,揭露出女性在传统生育观念规训下的无权状态。结语部分对整篇文章所论述的生育现象进行了一个简要的总结,再次点明了核心观点,并对现代文学中生育书写的后续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意见或建议。
张欣桐[2](2020)在《初产妇分娩恐惧与内在力量对分娩意愿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初产妇分娩恐惧、内在力量与初产妇分娩意愿的现状;明确分娩恐惧、内在力量及分娩意愿的关系;探讨初产妇产前分娩意愿的影响因素,为提升初产妇分娩体验提供科学的依据,也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依据。方法:(1)本研究利用初产妇社会人口学特征调查表、分娩态度问卷(CAQ)、内在力量量表(ISS),通过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在威海两所三级甲等医院进行产检的初产妇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式调查,共发放问卷230份,回收问卷208份,其中有效问卷为201份,有效问卷率是87.4%。(2)收集的调查数据编码核对后录入SPSS17.0中文版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初产妇一般的一般人口学特征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初产妇分娩恐惧、内在力量水平采用均数、标准差等描述性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研究变量的单因素分析。分析分娩恐惧与内在力量对分娩意愿的影响,用Logistics回归分析分娩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1)初产妇分娩恐惧得分为(2.62±0.58)分,本研究中初产妇分娩恐惧处于中等水平,与年龄、婚姻状况、家庭月收入、医学背景、孕周、亲友分娩意愿态度及配偶分娩意愿态度等因素有关,各影响因素对分娩恐惧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初产妇内在力量得分为(5.00±0.56)分,各影响因素中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月收入、亲友分娩意愿态度及配偶分娩意愿态度对等因素对内在力量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研究对象分娩意愿的剖宫产组的分娩恐惧得分及各纬度均分显着高于自然分娩组,自然分娩组内在力量得分及各纬度均分显着高于剖宫产组。对分娩恐惧、内在力量与分娩意愿之间的关系做回归分析,组间差异均为显着(P<0.05)。(4)以分娩恐惧、内在力量为自变量,分娩意愿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s回归分析,分娩恐惧与内在力量会对分娩意愿产生不同影响,且差异具有显着性。结论:分娩恐惧与内在力量是初产妇分娩意愿的重要影响因素。分娩恐惧越高,初产妇的分娩意愿为剖宫产意愿越高;内在力量越强,初产妇剖宫产意愿越低。加强初产妇的内在力量水平,降低初产妇的分娩恐惧水平,对进一步降低初产妇剖宫产意愿有重要影响。医务人员应积极关注及评估初产妇的分娩恐惧及内在力量水平,通过有效的产前咨询与教育,指导初产妇产前学习正确的分娩相关知识,积极配合医务人员,正确处理面临分娩的各种心理因素,积极寻求帮助,完善初产妇社会支持系统,达到促进母婴健康的目的。
姜春晓[3](2020)在《安徽省中小城市30岁以上二孩孕妇生育意愿及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了解安徽省中小城市30岁以上二孩孕妇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并分析不同生育意愿对孕妇心理健康所产生的影响,促进高龄孕妇身心健康,推动妇联及卫生健康委员会等部门出台相应政策保障高龄女性生育权。方法2018年4月~9月选取安徽省中小城市铜陵、淮南、六安等三个城市30岁以上的二孩孕妇648人,孕妇丈夫163人以及孕妇家人16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经过专家论证的二孩生育意愿及其身心健康状况调查问卷进行面对面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生育权相关信息,影响生育权和生育意愿的相关因素,总体幸福感量表(GWBS)等。数据采用?2检验、多重线性回归、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648名二孩孕妇,其中第一孩为男孩的有336名,第一孩为女孩的有312名,以及孕妇丈夫163名,孕妇家人16名。孕妇和丈夫愿意生育二孩的原因主要包括:“一个孩子太孤单”、“想要儿女双全”、“身体年龄尚可等”。结合访谈提纲发现对二孩性别的期待也会影响孕妇生育意愿。与第一孩为男孩的家庭相比,第一孩为女孩的,愿意生二孩的原因除以上原因外,还考虑“想生个男孩”因素。不愿意生二孩的,无论是孕妇还是丈夫,均考虑到“家庭经济负担”、“精力不足”和“年龄健康因素”。第一孩为女孩的丈夫认为自己最有权力决定生育的占37.68%,高于第一孩为男孩的丈夫所占比例26.6%。高龄女性生育权不能完全得到丈夫的认可,尤其是第一孩为女孩的高龄女性生育权得到丈夫认可度明显低于第一孩为男孩的高龄女性。第一孩为男孩的丈夫愿意遵从妻子生育意愿为98.93%,遵从长辈生育意愿为47.87%;第一孩为女孩的丈夫愿意遵从妻子生育意愿为89.86%,遵从长辈生育意愿为47.83%。第一孩为女孩的丈夫倾向于不愿遵从妻子的生育意愿。孕妇接受过生育权宣传的比例较低,知晓《妇女权益保障法》和女性生育权仅达50%左右。在心理健康方面,身体健康状况、职业和性别偏好都会产生一定影响。第一孩为男孩的孕妇,偏好女孩的在“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松弛与紧张(焦虑)”三个维度上得分低于性别无偏好的孕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第一孩为女孩的孕妇中,偏好男孩的孕妇在“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三个维度的得分低于性别无偏好的孕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第一孩为男孩的孕妇中,身体健康状况差的量表得分较低,“抑郁”和“痛苦”的可能性更大,且从事专业技术相关工作的孕妇“痛苦”的可能性更小(OR=0.12,95%CI:0.08~0.54)。第一孩为女孩的孕妇中,无性别偏好组得分在61-72层面危险度低于偏好男孩组,即“痛苦”的可能性更小(OR=0.73,95%CI:0.53~0.99),性别偏好是危险因素而第一孩为男孩的孕妇在不同性别偏好对心理健康都无影响。结论安徽省中小城市二孩孕妇生育意愿存在不自主现象,容易受他人意愿的影响,且部分孕妇由于年龄、身体及经济状况等因素并不愿意生育二孩,同时性别偏好也对生育意愿产生影响,且第一孩为女孩的孕妇对男孩的偏好造成其不良心理健康结局。为保障女性二孩生育意愿,促进性别平等,减少女性心理健康问题,卫生健康委员会等部门应出台相应政策,进一步保障女性生育权益,尤其是家中第一孩为女孩的女性,保护她们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杨金宝[4](2018)在《团体心理干预对孕妇怀孕压力及分娩自我效能的影响研究 ——以上海某医院孕妇学校60位孕妇为例》文中研究指明21世纪以来,随着国家的发展进步,我们由发展经济到关心自身健康,进入了人人享有保健的新时代,妊娠期女性的身心健康已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妊娠期对于女性来说,常伴随着种种生理、心理以及社会关系的变化,妊娠期女性难免出现一些心理压力如焦虑、恐惧、紧张等,并可能因为缺乏分娩经验,会不知如何应对分娩,对即将到来的分娩事件产生抗拒心理。基于此,社会工作者联合医院、家庭,运用社会工作特有的方法对孕妇妊娠期的心理压力和分娩应对问题进行干预是有必要的。本文以上海市某妇婴保健院孕妇学校为研究地点,在孕妇学校进行了一般情况调查,最终以参与孕妇学校“妈咪宝贝帮”健康支持服务项目的30名孕妇作为主要干预对象,并设1:1对照组不进行干预。根据社会工作专业理论制定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将30名孕妇分成两组,各进行三次时长为45分钟的小组活动,包括“孕妈初相识”、“未来宝宝”、“感恩生命,感谢相遇”三个主题,从情绪控制与表达、探索自我、寻求支持、建立自信四个维度对孕妇进行了团体心理干预。分别向干预组和对照组发放《怀孕压力量表》、《简化中文版分娩自我效能量表》进行前后测,最终结果显示,对照组干预前后PSRS平均得分分别为(77.0±17.1),(79.2±18.2);干预组干预前后PSRS平均得分分别为(82.5±20.6),(71.2±16.8),表明本次团体心理辅导干预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效的;干预后,对照组分娩自我效能差值小于干预组,说明干预组升高的幅度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5);干预组干预前后配对P=0.000(P<0.05),这说明干预组干预效果显着提高孕妇分娩自我效能得分,也即团体心理辅导对减轻孕妇怀孕压力,提高孕妇分娩自我效能有一定效果。最后本研究建议,从社会、家庭、自我等层面为孕妇身心健康做出努力。
郭亚花[5](2018)在《硬膜外麻醉镇痛分娩对母儿影响的Meta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及目的: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硬膜外麻醉镇痛分娩也在不断地为广大孕妇所接受,但是有报道说硬膜外麻醉镇痛分娩可能会延长产程时间,同时也增加了阴道分娩过程中的仪器助产率,硬膜外麻醉镇痛分娩还降低了一部分社会因素的剖宫产率。硬膜外麻醉镇痛分娩是否会降低因疼痛引起的恐惧、产程延长、胎儿窘迫等一系列因素造成的剖宫产率,以及对产后出血及新生Apgar评分是否有影响,这些问题一直以来都存在争议,并引起了相当多的关注。本文收集了在国内外已经发表的关于硬膜外麻醉镇痛分娩对第二产程、剖宫产率、产后出血及新生儿Apgar评分影响的一些相关研究,系统分析了硬膜外麻醉镇痛分娩对第二产程、剖宫产率、产后出血及新生儿Apgar评分的影响,验证硬膜外麻醉镇痛分娩对这些因素的影响,从而对硬膜外麻醉镇痛分娩的广泛推广及应用提供一定的临床指导性意义。方法:通过电脑对Pub Med、Cochrane图书馆、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KNI)、万方等数据库进行检索,并手工检索所有计算机不能检索到的研究报告及会议内容,纳入最初的研究中。检索时限控制到2017年10月份。由2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相关资料并进行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中最终纳入研究共24篇。所纳入的各项研究中大部分为回顾性研究,只有极少数是前瞻性研究且均存在空白对照组,其中包括第二产程的研究有18项,研究剖宫产率的有19项,产后出血的有8项,有关新生儿Apgar评分的有16项。各项纳入研究的Meta分析结果提示:与正常分娩组进行比较,硬膜外麻醉镇痛分娩组对第二产程的影响(MD=-1.16,95%CI-4.85-2.52,P=0.54>0.05);硬膜外麻醉镇痛分娩可能对国外的剖宫产率的影响(MD=0.81,95%CI0.59-1.11,P=0.19>0.05),硬膜外麻醉镇痛分娩对国内剖宫产率的影响(MD=0.5,95%CI0.37-0.67,P<0.00001);硬膜外麻醉镇痛分娩对产后出血的影响(MD=0.03,95%CI-2.61-2.66,P=0.98>0.05);硬膜外麻醉镇痛分娩对新生儿Apgar评分<7分,即新生儿窒息率的影响(OR=0.80,95%CI0.65-0.99,P=0.04<0.05)。结论:1.硬膜外麻醉镇痛分娩与正常阴道分娩相比较,硬膜外麻醉镇痛分娩对第二产程无影响。2.硬膜外麻醉镇痛分娩与正常阴道分娩相比较,硬膜外麻醉镇痛分娩对国外的剖宫产率无影响;硬膜外麻醉镇痛分娩会明显降低国内剖宫产率。3.硬膜外麻醉镇痛分娩与正常阴道分娩相比较,硬膜外麻醉镇痛分娩对产后出血无影响。4.硬膜外麻醉镇痛分娩与正常阴道分娩相比较,硬膜外麻醉镇痛分娩降低了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有利于提高新生儿的Apgar评分。
邓灵燕[6](2017)在《孕足月不同周期乳房按摩对宫颈成熟、产程、泌乳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观察孕足月不同周期乳房按摩对宫颈成熟度、产程、泌乳的影响,探讨乳房按摩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寻找对乳房进行干预的合适时间。方法:将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来青海省人民医院常规产检的孕足月初产妇105例随机分成2个观察组和1个常规组共3个组(每组各35例)。常规组孕妇来我院进行定期孕期的产检、母乳宣教及进行产后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施行由我院专人指导的乳房按摩,从孕37w开始施行乳房按摩直至分娩为观察1组,从孕38w开始按摩直至分娩为观察2组。观察三组临产后宫颈成熟度(bishop评分)、总产程、分娩孕周、自然宫缩情况、剖宫产率、产前血清泌乳素值、初次泌乳时间。结果:(1)三组孕妇在宫颈成熟方面的比较,临产时的宫颈评分由高到低依次为观察1组(8.14±1.76)、观察2组(7.20±1.47)、常规组(5.66±1.60),各组组间比较有意义(P<0.05)。(2)三组间的产程时间由短到长的顺序为观察1组(8.01±3.75)h、观察2组(10.24±4.30)h、常规组(13.33±3.65)h,三组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显着性。(3)三组分娩孕周比较,观察组早于常规组(P<0.05)。(4)三组发动自然宫缩率的比较(P<0.05),观察1组(80%)高于常规组(51.4%),差异有显着性。(5)三组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结局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6)三组血清泌乳素值比较(P<0.05),观察1组(215.86±54.29)ng/ml、观察2组(205.8±57.25)ng/ml均高于常规组(165.4±54.03)ng/ml(P<0.05)。(7)初次泌乳时间比较(P<0.05),观察1组(8.29±3.64)h和观察2组(8.93±3.98)h均比常规组(14.19±4.28)h短(P<0.05)。结论:1.乳房按摩可促宫颈成熟、促进发动自然规律宫缩、缩短产程、促进泌乳,安全、有效,值得推广。2.妊娠37周开始施行乳房按摩在促宫颈成熟、缩短产程方面效果更好,建议37周开始干预。
虞洁文[7](2017)在《20世纪50年代南京地区妇幼保健工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妇女是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婴幼儿是国家生命力所在,"妇女的健康不仅仅只是某一人群的健康问题,它涉及到计划生育、人口控制、未来人口健康及社会经济发展等重大问题"。①因此妇婴群体的健康历来都是各届政府所关注的问题。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妇幼保健工作是国家建设的首要任务之一,也是新生政权首次与普通大众接触的事件之一,对于考察20世纪50年代政治环境下政令上行下效的弹性空间具备一定的研究价值。而传统史学观下的着述,难以突破"精英史观"和"宏大叙事"的论述模式,难以客观全面地展现底层群众真实的生活图景。关于建国初期妇幼保健工作的研究大多停留于文本政策的描述与分析,缺乏细致深入的社会实践的考察与评估。因而读者对基层妇幼保健工作的实际情况知之甚少。本文将以20世纪50年代南京地区妇幼保健工作开展的历史进程为着眼点,以档案资料、地方志汇编为第一手资料,以通史类着作、报刊资料为补充,参考相关论文、专着研究的成果,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和数据统计方法,依据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综合运用历史学和社会学的相关理论,考察20世纪50年代南京地区妇幼保健工作开展的具体情况,分析不同时期妇幼保健工作所呈现出来的阶段性特征,综合评析在妇幼保健网建设过程中的得与失,以及妇幼保健网建设对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本文将分三个章节来阐述相关问题。第一章主要介绍20世纪50年代南京地区妇幼保健工作的源起。本章从三个方面入手,探讨南京地区妇幼保健工作开展的历史基础。(一)南京作为中华民国的首都,曾较早地开展过妇幼保健工作,有一定的历史基础和工作经验。(二)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在各根据地也出台过一系列关注妇女权益和妇婴健康的政策。20世纪50年代南京市及周边郊县所开展的一系列妇幼保健工作,在不同程度上延续了中共根据地时期的妇婴政策。(三)苏联作为社会主义阵营"老大哥",在这个方面的政策和实践对20世纪50年代中国妇幼保健工作的开展起到示范作用,有些做法被直接照搬过来。此外,作者通过对全国严峻的生育现状、人口结构和劳动力需求的国情分析研究,探讨开展妇幼保健工作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第二章主要探讨的是20世纪50年代南京地区妇幼保健工作的具体开展情况。本章作为主体部分,分三节展开论述。第一节首先详细介绍了解放前后南京地区妇幼保健工作的现状,通过对医疗资源情况、生育现状的数据分析,呈现了20世纪50年代南京地区妇幼保健工作的实施基础和开展妇幼保健工作的紧迫性。其次根据20世纪50年代妇幼保健工作渐次开展的实际情况,从总体上将这个时期的相关工作划分为两大阶段,并概述了两个阶段不同的指导思想和工作侧重。第二节具体阐述了 1949年5月—1952年南京地区妇幼保健工作开展的情况。文中提到,为领导地区妇幼保健工作的顺利开展,市、区、县政府建立了三级卫生行政机构。与此同时,接管和增设各级医疗专业机构工作也不断跟进,使市级、区级、县级都有专业性的医疗机构开展具体工作。这个阶段的重点工作大多与临床医学有关。具体包括(一)通过密集的专业技术培训,确保一线接生人员破除迷信,摒弃陋习,用新法接生逐步取代传统接生法。(二)从城区大中医院抽调专业人员组成流动工作队,深入郊县开展宣教工作,指导农村地区妇幼保健工作。(三)大力推广精神性无痛分娩技术,减轻产妇的分娩痛苦。第三节具体阐述了1952年—1959年南京地区妇幼保健工作开展的具体情况。这一阶段是南京地区妇幼保健工作集中发展阶段,工作侧重在预防医学层面,重视工作的综合性和整体性。这一阶段新增了省级卫生行政管理机构,调整了市县两级卫生行政管理机构,使各级卫生行政机构能更好地开展工作。与此同时,各级医疗专业机构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与充实,妇幼保健类医疗机构数量逐步增加,规模进一步扩大,服务范围进一步延伸。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涉及加强接生队伍管理、进一步普及新法接生、巩固充实妇幼保健网、开展妇科病普查普治、立法保护劳动妇女健康、加强孕期保健、产前检查、产后检查和哺乳期保健等。第三章的主要内容是评析20世纪50年代南京地区妇幼保健工作的成绩和不足。论文指出,当时取得的成绩是毋庸置疑的。覆盖城乡的三级妇幼保健网的建立,新法接生的普及,妇婴死亡率的大幅度降低,劳动妇女群体健康状况的显着改善、医疗工作者业务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及城乡医疗卫生条件的逐步改善等,都充分显示了这一阶段的工作绩效。但是由于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这一阶段的相关工作与预期目标还存在显着差距。其具体表现包括:(一)由于此前长期的战乱破坏,经济凋敝,当时国家财力十分有限,20世纪50年代南京地区妇幼保健工作的开展缺乏国家财政的有力支持。这必然严重地影响到相关工作的深度、广度和速度。(二)为了弥补资金和资源等方面的短板,这项工作不得不主要借助社会动员和群众运动的方式开展,结果导致"敷衍了事"和"假、大、空"现象普遍存在。(三)后期随着工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广大妇女纷纷加入劳动大军。在紧迫的经济建设任务面前,妇女保健工作在各级政府议事日程上的重要性不断降低,结果导致许多妇幼保健措施成为摆设。
蒋勤俭[8](2015)在《敦煌文学中的産育民俗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藏经洞出土的敦煌文学写卷描绘了一幅幅中古时期敦煌民间妇女产育生活的场景,对妇女产、育子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描写。这些写卷的发现,以文学形式填补了中古妇女产育生活的资料空白。学界多侧重从民俗学、史学角度进行研究,将敦煌文学所表现的产育现象作为相关研究的论证资料,尚未从敦煌文学文本解读入手,全面系统地勾勒民众生育、教育、养育孩子成人的过程。本文细读《太子成道经》、 《父母恩重经讲经文》、 《报慈母十恩德》以及王梵志诗等作品,分析其中的产育民俗生活现象,如求子、怀孕、产子、哺育、抚养、看护、教育、为儿女健康、安危祈福等,并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同时,本文从文学文本入手,结合民俗、医药、占卜、考古、历史、佛教等文献资料以及敦煌壁画、绢画等实物图像重现了一幅幅中古敦煌人们产儿、育儿的民俗生活图景。在论及中原、敦煌两地皆存在的产育民俗时,本文试图将二地风俗进行比较,以图凸显敦煌产育民俗的特色,如洗三和洗儿风俗、小儿游戏种类等。在细读文本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些文学作品多与佛教存在密切的关系。讲经文、歌辞等所表现的佛教十恩德主题正是通过歌颂母亲产儿、育儿过程来渲染父母恩德,尤其是母恩,从而劝导行孝。十恩德按照妇女怀孕、产子、抚养成人的顺序逐一歌颂,每一恩德正是产育生活的主要场景的描写和重现,可谓为研究产育生活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资料。敦煌文学之所以大量表现此类题材,遣与敦煌文学产自民间平民百姓之手,作为佛教推行教义、阐释教理等辅助手段息息相关。总体说来,遣与敦煌文学、佛教以及民俗生活三者相辅相成的共生关系有关。不仅如此,敦煌文学作品遗流露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讲唱痕迹,这和敦煌文学创作群体、传播者以及消费者的文化程度有关。正是以上诸多因素,促成了敦煌文学浓墨重彩地表现妇女怀子、生子、养子、育子一幕幕生活场景的壮观局面。这是中国文学史上从未出现过的详尽描写妇女怀孕、生产生活题材的现象,具有颇为重要的文学、文化意义。
宫青[9](2015)在《无痛分娩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无痛分娩能有效的降低剖宫产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的剖宫产指征变化的临床资料,发现无痛分娩时降低因社会因素剖宫产的有效措施。结果:随着社会发展,剖宫产指征变化及剖宫产率上升。结论:无痛分娩的开展,有利于减少因社会因素而行的剖宫产,从而降低剖宫产率。
努尔扎达·托呼塔尔汗[10](2014)在《临产时期孕产妇的心理分析及对策》文中提出"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对于每一位妇女来讲都是一段艰难的历程。孕妇始终承受着身体变化的负担及种种心理上的压力。而产痛的到来,会使孕妇焦虑、紧张及恐惧的心理达到高峰。根据孕妇此时不同的心态,本科对75例不同类型心理状态的孕产妇进行心理治疗,使其顺利完成分娩过程。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分娩的75例健康孕妇,年龄在2338岁之间,孕期在3742周,胎次位13胎。2孕产妇的心态分析根据临床观察及参考有关资料,本科将孕妇典型的心理变现分为四类,即紧张恐惧、烦躁易怒、消极沉闷及主观接受,并对与其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①紧张恐惧,此类心理
二、孕妇对如何减轻分娩痛苦知之甚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孕妇对如何减轻分娩痛苦知之甚少(论文提纲范文)
(1)现代文学中的生育书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现状 |
1.1.1 围绕优生节育观念展开的论述 |
1.1.2 关于生育体验的研究 |
1.1.3 关于“母性书写”的研究 |
1.2 选题原因、研究意义及思路 |
1.2.1 选题原因 |
1.2.2 研究意义 |
1.2.3 研究思路 |
2 民族国家话语下的生育 |
2.1 生育:由“家”到“国” |
2.2 革命与母职的博弈 |
2.2.1 革命对母职的遮蔽 |
2.2.2 革命和母职的二项对立 |
2.3 生育疼痛对革命意志的冲击 |
3 妇女解放思潮下的生育 |
3.1 生育与女性个体独立 |
3.1.1 生育对女性自我主体性的剥夺 |
3.1.2 对母性自决的追求 |
3.2 生育与女性的“性” |
3.2.1 打破性禁忌的坚冰 |
3.2.2 生育与性爱分离的可能性 |
3.3 对生育神话的颠覆与解构 |
4 社会习俗话语规约下的生育 |
4.1 严重的性别偏好 |
4.2 生育禁忌 |
4.3 “异类者”的生育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初产妇分娩恐惧与内在力量对分娩意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主要概念 |
1.5 文献回顾 |
1.6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
2.1 研究设计 |
2.2 研究对象 |
2.3 研究工具 |
2.4 资料收集 |
2.5 资料分析 |
2.6 质量控制 |
2.7 伦理学问题 |
2.8 技术路线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3.1 初产妇社会人口学特征 |
3.2 初产妇分娩恐惧 |
3.3 初产妇内在力量 |
3.4 初产妇分娩意愿的影响因素 |
第四章 讨论 |
4.1 初产妇群体特征 |
4.2 初产妇分娩恐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
4.3 初产妇内在力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
4.4 初产妇分娩意愿的影响因素的分析 |
4.5 降低初产妇剖宫产意愿的策略 |
第五章 结论 |
5.1 主要结论 |
5.2 创新性 |
5.3 局限性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录B: 相关论文(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C: 调查问卷 |
(3)安徽省中小城市30岁以上二孩孕妇生育意愿及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设计 |
2.2 研究对象 |
2.3 研究方法 |
2.4 质量控制 |
2.5 伦理学问题 |
2.6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
3 结果 |
3.1 定量调查结果 |
3.2 定性访谈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综述 二孩生育意愿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4)团体心理干预对孕妇怀孕压力及分娩自我效能的影响研究 ——以上海某医院孕妇学校60位孕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动机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问题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问题 |
1.3 名词释义 |
1.3.1 孕妇怀孕压力 |
1.3.2 分娩自我效能感 |
1.3.3 团体心理辅导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妊娠期孕妇怀孕压力 |
2.1.1 怀孕压力的表现状况 |
2.1.2 怀孕压力的影响因素 |
2.1.3 怀孕压力的干预现状 |
2.2 妊娠期孕妇分娩自我效能感 |
2.2.1 分娩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 |
2.2.2 分娩自我效能感的功能优势 |
2.2.3 分娩自我效能感的干预现状 |
2.3 妊娠期孕妇团体心理辅导 |
2.3.1 团体心理辅导的功能优势 |
2.3.2 团体心理辅导的干预现状 |
第3章 研究方法 |
3.1 研究方法的选取 |
3.2 研究参与者 |
3.3 研究工具 |
3.3.1 测量工具 |
3.3.2 研究程序 |
3.4 研究资料的分析方法 |
3.5 研究品质的保证 |
3.5.1 研究伦理的确保 |
3.5.2 内在效度的提升 |
3.5.3 外在效度的增进 |
3.6 研究的实施过程 |
3.7 团体心理辅导小组设计思路 |
第4章 研究发现与讨论 |
4.1 研究发现 |
4.1.1 研究对象的基本人口学资料 |
4.1.2 不同人口学特征下怀孕压力和分娩自我效能得分比较 |
4.1.3 孕妇妊娠期怀孕压力干预前后比较分析 |
4.1.4 孕妇妊娠期分娩自我效能干预前后比较分析 |
4.2 研究讨论 |
4.2.1 被测孕妇怀孕压力及分娩自我效能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
4.2.2 团体心理辅导干预对被测孕妇怀孕压力的影响分析 |
4.2.3 团体心理辅导干预对被测孕妇分娩自我效能的影响分析 |
第5章 研究建议 |
5.1 社会层面 |
5.1.1 完善生育保障制度,切实关注女性身心健康 |
5.1.2 发挥团体辅导优势,普及社区卫生指导建设 |
5.2 家庭层面 |
5.2.1 营造良好家庭氛围,增强孕期情感支持 |
5.2.2 开展家属宣教工作,建立有效亲友网络 |
5.3 自我层面 |
5.3.1 理性面对生理变化,保持积极妊娠心态 |
5.3.2 坚持孕期自我保健,实现有效人际沟通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妊娠妇女一般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二 怀孕压力量表 |
附录三 简化中文版分娩自我效能量表 |
致谢 |
(5)硬膜外麻醉镇痛分娩对母儿影响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对照表 |
第1章 绪论 |
1.1 硬膜外麻醉镇痛分娩的应用 |
1.2 对Meta分析的认识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2.1 纳入与排除标准 |
2.1.1 试验类型 |
2.1.2 纳入标准 |
2.1.3 排除标准 |
2.1.4 分组 |
2.1.5 结局指标 |
2.2 文献检索及资料提取 |
2.2.1 检索范围 |
2.2.2 检索策略 |
2.2.3 文献筛选 |
2.2.4 资料提取 |
2.3 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 |
2.4 统计分析 |
第3章 结果 |
3.1 临床研究的特点 |
3.2 硬膜外麻醉镇痛分娩对第二产程的影响 |
3.2.1 发表偏倚的评价 |
3.3 硬膜外麻醉镇痛分娩对剖宫产率的影响 |
3.4 硬膜外麻醉镇痛分娩对产后出血的影响 |
3.5 硬膜外麻醉镇痛分娩对新生儿Apgar评分的影响 |
第4章 讨论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6)孕足月不同周期乳房按摩对宫颈成熟、产程、泌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内容 |
2.2 临床资料 |
2.3 研究方法 |
2.4 观察指标 |
2.5 统计分析 |
2.6 质量控制 |
第3章 结果 |
3.1 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
3.2 三组孕妇宫颈评分比较 |
3.3 分娩孕周及总产程比较 |
3.4 三组孕妇发动自然规律宫缩率及剖宫产率对比 |
3.5 三组新生儿结局比较 |
3.6 血清泌乳素(PRL)、初次泌乳时间的比较 |
第4章 讨论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7)20世纪50年代南京地区妇幼保健工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源起及意义 |
二、学术史回顾 |
三、研究区域与时间界定 |
四、研究方法与本文思路 |
第一章 20世纪50年代南京地区妇幼保健工作的源起 |
一、历史基础 |
二、中共妇女政策的延续 |
三、苏联模式的影响 |
四、现实需要 |
第二章 南京市妇幼保健工作具体开展情况 |
第一节 建国前后妇幼保健工作现状 |
第二节 初步开展阶段:1949年5月——1952年 |
一、建立卫生行政机构 |
二、接管增设卫生医疗机构 |
三、具体工作开展情况 |
第三节 集中建设阶段:1953年——1959年 |
一、整顿卫生行政机构 |
二、重组医疗卫生机构 |
三、具体工作开展情况 |
第三章 南京市妇幼保健工作开展情况评析 |
第一节 经济基础薄弱,后备力不足 |
一、政府经费受限 |
二、城乡发展不均 |
第二节 协助政府职能泛化,服务生产革命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敦煌文学中的産育民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研究对象、范围及概念 |
(二) 选题缘由 |
(三) 敦煌文学与民俗、佛教之间的关系 |
1. 敦煌文学与民俗 |
2. 敦煌文学和佛教 |
(四) 研究综述 |
(五) 研究目的及总体构想 |
(六) 资料运用及研究方法 |
一 敦煌文学对产育民俗描写的作品概况及其文学特点 |
(一) 涉及产育民俗的敦煌文学作品概况 |
1. 韵散夹杂类 |
2. 韵文类 |
3. 散文类 |
附录表一:表现妇女产育民俗的主要敦煌文学写卷情况一览表 |
(二) 描写妇女产育生活的敦煌文学作品所具有的特色 |
1. 佛教色彩浓郁 |
2. 讲唱色彩浓重 |
3. 生活气息浓厚 |
二 求子场景及求子民俗 |
(一) 《太子成道经》及《叶净能诗》所描写的求子情景 |
1. 《太子成道经》等变文所描写的净饭王夫妇求子情景 |
2.《叶净能诗》所表现的求子情景 |
(二) 《太子成道经》所流露出的求子民俗 |
1. 求子时间及地点 |
2. 祭祀之神及祭物 |
3. 预测胎儿性别与转女为男 |
三 孕期生活及民俗禁忌 |
(一) 孕期艰辛与胎教思想 |
1. 《父母恩重经讲经文》 (一)等所表现的孕期艰辛 |
2. 讲经文所流露出的胎教思想及孕妇精神压力 |
(二) 胎儿发育及孕期禁忌 |
1. 《炉山远公话》所描写的胎儿发育情形 |
2. 孕妇妊娠饮食宜忌 |
3. 其他禁忌 |
四 分娩情景及产子风俗 |
(一) 分娩情形在敦煌变文、歌辞中的表现 |
1. 《报慈母十恩德》、《父母恩重赞》等歌辞咏叹分娩之苦 |
2. 《父母恩重经讲经文》 (一)等变文铺排表现分娩之苦 |
(二) 产图的运用与坐产分娩 |
1. 王梵志诗《悲喜相缠绕》中的产图及其相关习俗 |
2. 《太子成道经》等讲经、变文中的坐产分娩 |
(三) 难月文等所表现的难月祈福及救产措施 |
1. 难月文所表现的产前祈福情形 |
2. 敦煌文献中的救产措施 |
(四) 产亡情况与洗儿、满月习俗 |
1. 敦煌愿文所表现的产亡情形 |
2. 敦煌讲经文、变文中的洗儿习俗 |
3. 《九想观诗》及愿文等所表现的满月习俗 |
五 孩童时期的哺育与守护 |
(一) 襁褓幼儿衣、食、行、眠诸方面的护理 |
1. 《父母恩重经讲经文》 (一)等对诸恩德的表现 |
2. “咽苦吐甘”、“血乳喂养”等诸恩德的佛教色彩 |
(二) 讲经文、诗文等中的婴童嬉戏及看护 |
(三) 《父母恩重经讲经文》等所表现的孩童病中护理 |
1. 母忧儿病情形 |
2. “寻医卜问”等所蕴含的医药民俗 |
(四) 葬儿习俗及丧子之痛 |
1. 《父母怜男女》等所呈现的葬儿习俗 |
2.斋愿文所记载的父母丧子之痛 |
六 家教、远行及婚嫁情景 |
(一) 父母对子女的教育 |
1. 父母教子重要性及教子场景 |
2. 男、女不同的教育内容 |
(二) 儿行母忧及祈福情景 |
1. 《父母恩重经讲经文》 (一)等所呈现的儿行母忧情景 |
2. 斋愿文等所表现的设斋为游子祈福情景 |
(三) 父母操持儿女婚事 |
1. 婚龄及择偶观 |
2. 歌辞、礼佛文等所宣扬的婚娉杀生造恶业恩 |
结语 |
(一) 敦煌文学大量描写妇女产育生活的原因 |
1. 佛教盛行、传播的激发 |
2. 上层社会妇女的闲暇活动 |
(二) 儒、道、佛思想在唐宋敦煌地区的流传及影响 |
1. 儒、道、释在唐宋敦煌地区的流传情况 |
2. 佛教对传统文化的迎合 |
(三) 描写产育生活的敦煌文学作品所具有的价值 |
1. 在中国文学史上所具有的价值 |
2. 在中国民俗史上所具有的价值 |
3. 在妇女生活史上所具有的价值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10)临产时期孕产妇的心理分析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一般资料 |
2孕产妇的心态分析 |
3临产期孕妇的心理需要 |
4心理护理对策 |
四、孕妇对如何减轻分娩痛苦知之甚少(论文参考文献)
- [1]现代文学中的生育书写研究[D]. 钟佳敏.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2]初产妇分娩恐惧与内在力量对分娩意愿的影响[D]. 张欣桐. 延边大学, 2020(05)
- [3]安徽省中小城市30岁以上二孩孕妇生育意愿及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 姜春晓.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4]团体心理干预对孕妇怀孕压力及分娩自我效能的影响研究 ——以上海某医院孕妇学校60位孕妇为例[D]. 杨金宝. 上海师范大学, 2018(09)
- [5]硬膜外麻醉镇痛分娩对母儿影响的Meta分析[D]. 郭亚花. 吉林大学, 2018(01)
- [6]孕足月不同周期乳房按摩对宫颈成熟、产程、泌乳的影响[D]. 邓灵燕. 青海大学, 2017(11)
- [7]20世纪50年代南京地区妇幼保健工作研究[D]. 虞洁文. 南京大学, 2017(08)
- [8]敦煌文学中的産育民俗研究[D]. 蒋勤俭. 云南大学, 2015(05)
- [9]无痛分娩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 宫青.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04)
- [10]临产时期孕产妇的心理分析及对策[J]. 努尔扎达·托呼塔尔汗. 中国实用医药, 20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