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开发应注重地方知识的吸收_校本课程论文

校本课程开发应注重地方知识的吸收_校本课程论文

校本课程开发应重视吸纳本土知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本土论文,校本课程论文,重视论文,知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校本课程开发应重视吸纳本土知识

校本课程是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在对学生的需求进行系统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当地社区的本土知识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自行编制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所谓本土知识,是本土人民在自己长期的生活和发展过程中所自主生产、享用和传递的知识体系,是本土人民日常生活合法化的基础,是凝聚本土社会的力量源泉,它们的存在是人类知识多样性的确证,蕴涵着千百年来本土人民世代积累的智慧。例如传统医学、民俗学等涉及的知识就属于本土知识,这些本土知识是深深根植于学生生活的知识,是学生切实体验到的知识,对于学生理解系统的科学知识,更好适应本土社会生活,服务和建设本土社会,是极其需要的。对于解决本土问题来说,本土知识是一种极为有效的知识,是本土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独立自主发展的重要条件,本土知识构成了本土社会文化传统的核心,在本土社会各个方面的建设中都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因此,本土知识在学生的知识学习中应占有重要的位置。

长期以来,在基础教育中,我们只强调学生在学校学习学科中的科学知识,学习国家统编教材,学生解决本土问题的知识和能力显得很缺乏。如有这样一句顺口溜:“种田不如老子,经商不如嫂子,挑担不如妹子”,它形象地反映了大一统的课程设置存在着缺乏地方适应性、缺乏与未来职业相联系的缺憾。在这种课程培养下的学生,需经历一个相当长的、甚至相当痛苦的适应过程,才能在自己从小长大的土地上生存下来。尤其对家住农村的学生,在完成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业后,还必须经历向父辈、同辈学习农业技术和农村生活技巧的过程,才能适应农业生产劳动和农村实际生活。这种情况,使许多家庭对学校教育不太满意,而学生对学校生活也存在“厌倦”情绪,甚至出现“辍学”,这也是基础教育在农村吸引力不强,“普九”工作在农村进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这种大一统课程和教材在农村基础教育中暴露出的弊病,在少数民族地区,更是严重存在。缺乏本地的地理、交通知识,对本地的历史文化、民情风俗等人文资源知之甚少,乡土情结淡漠,影响了本地区的学生参加本土建设的积极性。因此,在当前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中,重视本土知识资源在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中的作用,积极地将本土知识纳入其中,以此推动和改善学生的学习,使他们熟知自己本土的智慧,积极地保存、保护、发展和利用本土知识,将来更好地为本土社会的发展服务。

二、如何开发包含本土知识的校本课程

从世界范围来看,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已有近10年的经验,在我国也有几年的经验积累,许多致力于本土教育的专家们对此也有诸多的论述。参照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架构,我们认为,开发这种包含本土知识的校本课程可以有下列几种思路:

第一,改革原有的以科学知识为核心的学科课程,在课程内容编排时凸显本土社会生产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境域。原有的以科学知识为核心、以统编教材为蓝本的学科课程不可能照顾到各地对本土知识的需要,而校本课程在内容编排时凸显了本土社会生产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境域,它可以弥补国家课程与统编教材的不足。突出本土知识对当地相关问题的思考和回答,以便于给学生一个比较宽广的视野和对各种知识体系进行比较、鉴别的机会,增强他们对于每一种知识体系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独特价值和固有缺陷的认识,特别是要增强他们对于本土知识解决本土问题时独特价值与固有缺陷的认识。例如,20世纪90年代汤加共和国的“生物学”课程改革就很注重将本土的生物学知识纳入进去,力图改革殖民地时代以来生物学课程的内容及其结构。因为学校课程中涉及到的一些生物种类汤加本土社会没有,而汤加本土社会中有的且十分重要的生物种类,学校课程中又没有,而且学校课程中生物分类标准和方法与汤加本土实际使用的分类标准和方法根本不一致。因此,新的课程改革方案试图将这两种不同的生物学知识体系并行排列,以便使学生们在掌握西方生物学知识的同时也了解和认识本土的生物学知识(注: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361.)。汤加共和国的“生物学”课程改革,对我国开发包含本土知识的校本课程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第二,发展独立的以本土知识学习和研究为主的“校本课程”,以区别于以知识学习和研究为主的“国家课程”。这种思路不再将本土性知识“纳入”到现代学科课程体系中去,而是将其开发为单独的课程系列,以改变本土学校与实际生活相脱离和实际生活委身于学科知识标准的现象。为了满足学生的社会生活需要,可以教他们学习本土的社会学知识;为了满足学生的审美需要,可以教他们一些本土的艺术知识;为了满足学生了解家乡的需要,可以教他们一些本土的地理知识、植物知识、动物知识、天气知识;为了满足学生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需要,可以教他们一些本土的生产知识等等。例如,湖州市环球小学开发出以城镇小学绿色消费启蒙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校本课程,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绿色商品知识、绿色消费知识、环保知识和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知识的学习,使同学们认识到要在自己每天的家庭生活中为创造“绿色浙江”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保文化进一份力,使学生的社会参与积极性提高,保护环境的观念深入人心(注:周盛敏,王春英.城镇小学绿色消费启蒙教育研究[J].小学教育科研论坛.2003,(7-8).)。目前,有很多学校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结合本土知识的校本课程的开发,如宁波市北仑区高塘中心小学以剪纸教学为校本课程,长春市吴凇小学以书法与篆刻为校本课程,天津市津南区实验小学以礼仪与思品为校本课程,烟台市长岛县第二实验小学以科技活动传统项目为校本课程,咸宁市实验小学以趣味识字为校本课程等,这些校本课程的开发都极具特色。这些校本课程的知识不是由课程专家和一般意义上的科学家们提供的,而是由本土人民提供的。因此,这些知识的编排也不单纯是由课程专家和心理学家来决定的,而是由学生、学生家长和本课程教师为主,围绕着一些实际的生活和生产问题展开,让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并在教学活动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做的水平。

第三,开展一些与本土知识有关的课外活动,使青少年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实际生活中通过多种形式学习本土知识。长期以来,中小学课程设计把学生固定在“科学世界”中,缺乏对学生“生活世界”的关照,以特殊的课外活动方式为主的校本课程则能弥补这种不足,使学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由于这类课程的开发可以由学校乃至教师本人来完成,所以适宜于以“校本课程”的形式出现,并可纳入到学校的整个课程计划之中,以便加强学校与本土社会的联系。例如,哈尔滨市经纬小学利用校本课程给学生创设社会实践的机会,带领学生走进他们平日里熟悉而不熟知的领域:参观消防中队后,学生的安全意识增强;参观了统一企业和可口可乐公司后学生的竞争意识增强;游二环路和百年老街,学生对家乡的建设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参观融府康年酒店后,学生懂得了礼仪的重要性(注:张桥,魏永生,李琳.任个性张扬任童心闪亮[J].黑龙江教育,2002,(11).)。该校的课外社会实践活动,体现了本土知识对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的重要作用,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同时使学生得到锻炼,自身素质得到提高,各方面的能力也得到培养,这种与本土社会和本土知识有关的学校所特有的实践活动,成为了一所学校影响学生、培养学生的重要的校本课程。

三、要充分认识以本土知识为主的校本课程开发的复杂性

在我国,由于本土知识正在被纳入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因此有人担心这种“包含本土知识的课程”是否会降低教育质量?是否会遭到学生和家长的抵制?我们认为,尽管由于缺乏充分的经验和理论支持,开发这类课程会有不小的难度,但是,在我国实施这样的课程改革,打通“本土知识”与“科学知识”之间的界限,让学生学会以一种批判的眼光不断从本土知识和科学知识中汲取精神营养,从而使学生理解知识的多样性,那么,学生就会成为一个热爱学习的人,并且能够不断消除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学生与家长、知识与实践之间的隔阂和对立,切实提高他们的实际生活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独立自主的精神。

校本课程开发需要依据学校自身的特点和条件来进行。任何一所学校都是具体的、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它所具有的复杂性是其它学校的经验不能说明的,是一般理论不能充分诠释的。只有深入到学校的具体场景,了解其具体的运行机制、人际关系、各种制度的特点和条件,才能找到开发好校本课程的具体“处方”。一些学校经费不足,资源缺乏,这就需要在自主开发校本课程的同时,克服“校自为本”的自我封闭,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相互引进、相互交流,在借鉴中不断完善。现实中正是由于缺乏交流和引进,加上一些学校开发校本课程的指导思想不明确,看不到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性意义,因而只把校本课程开发当作临时完成的任务来对待,仅把校本课程作为选修课或活动课来开设。正因为此,我国多年来一直倡导的乡土课程(乡土教材),在实践中就推行不够,效果甚微。

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教师的热情和智慧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条件。我国目前中小学教师的整体水平还较低,加之受升学指挥棒的影响,教师还难于一下子彻底改变应试教育条件下的知识观、学生观和课程观,其课程意识和观念还比较淡薄与落后,缺乏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教师充分利用本土知识和本校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还比较有限。学校应该创造条件,帮助教师切实转变以往的知识观和课程观,提高教师努力学习、收集和研究本土知识的热情以及充分利用本土知识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这应是校本课程开发需要重视的重要条件与途径。

因此,尽管我们要强调本土知识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作用,同时也应充分认识到,由于校本资源的缺乏、高考的升学压力、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的“矛盾”,以及教师的观念和水平等方面的原因,以本土知识为主的校本课程开发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认识到这种复杂性,有助于我们以正确的观念和科学的态度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切实有效地把本土知识整合到校本课程之中去,使校本课程真正重视并包含本土知识的构建。

标签:;  ;  ;  

校本课程开发应注重地方知识的吸收_校本课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