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中医医院检验科 广东梅州 514011)
【摘要】目的 分析患者输血前五项的检测结果,了解患者在输血前是否已感染此类传染性疾病,并探讨输血前五项检测重要意义。方法 2785例患者输血前检测:采用ELISA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及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采用快速免疫胶体金试条及ELISA方法检测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HIV1/2);梅毒(TP)检测由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RPR)及梅毒螺旋体抗体(TPPA)联合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用速率法检测。 结果 HBsAg阳性295例,占10.6%;抗-HCV阳性27例,占1.0%;抗-HIV1/2阳性3例,占0.1%;梅毒螺旋体抗体(TPPA)单项阳性为30人,占1.1%;ALT>40共328人,占11.8%。结论 患者输血前五项的检测,对了解患者输血前的感染状况,加强医务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预防和减少因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输血前 五项检测 阳性
【中图分类号】R44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4-0010-02
Detection of parameters of five infectious diseases of 2785 patients before transfusion
Liang Wenbin
Clinical Laboratory of Meizhou Municipal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eizhou Guangdong 514011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esults of parameters of five infectious diseases before transfusion, learn whether the patient has been infected before transfusion and explore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detection of five infectious diseases before transfusion. Methods 2785 patients were enrolled before transfusion. The ELISA was employed to measure the levels of 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gen (HBsAg) and antibodies to hepatitis C virus (anti-HCV). The level of anti-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anti-HIV1/2) was measured by rapid immune colloidal gold test strip and ELISA method. The antibody to pallidum was used with regain diagnostic tests (RPR) and Serodia Treponema pallidum particle agglutination (TP-PA). The rate method was used to detect level of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 Results There were 295 patients of HBsAg positive (1.06%), 27 of anti-HCV positive (1.0%), 3 of anti-HIV1/2 positive (0.1%) and 30 of TP-PA positive (1.1%). The ALT of 328 patients was above 40, accounting for 11.8%. Conclusions The detection of five infectious diseases before transfusion can help learn the infection status before transfusion and strengthen the awareness of self-protection of medical personnel with the benefits of preventing and reducing medical disputes.
【Key Words】Before transfusion Parameters of five infectious diseases Positive
输血作为一种重要的临床治疗手段,自应用于临床来,挽救了不计其数患者的生命。相对应的,输血也伴随着危险,除因配血差错或输血反应造成患者伤亡外,因输血传染疾病也时常发生,造成患者更大的痛苦,由此而引发医疗纠纷。因此,对患者输血前是否已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应明确了解,这对划清疾病传播责任,提高医务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减少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具有重要意义。现对我院3年来,2785例输血患者输血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HIV1/2)、梅毒(T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检测结果统计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2011年1月—2013年12月,共3年来本院输血者输血前抽取的血液标本,共计2785例。其中男性1750人,女性1035人,年龄在12—95岁之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方法
1.2.1 HBsAg检测 采用双抗体夹心法(ELISA),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操作;阳性结判定:样品A值≥临界值。试剂盒由北京万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抗-HCV检测 采用ELISA法,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操作;阳性结果判定:S/COV≥1.0,试剂盒由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抗-HIV1/2初筛 1.采用ELISA法, 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操作,阳性结果判定:样品A值≥临界值;试剂盒由珠海丽珠试剂股份有限公司生产。2. 采用胶体金法, 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操作, 阳性结果判定:规定时间内对照线与检测线均出现;试剂盒由英科新创(厦门)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如以上两种筛查方法均阳性,送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确认。
梅毒检测 1.同时检测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RPR)及梅毒螺旋体抗体(TPPA),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操作,阳性结果判定按试剂盒判定标准报告;试剂盒分别由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和富士瑞必欧株式会社生产。
ALT检测 采用速率法检测,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操作,阳性结果判定:>40U/L;试剂盒由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1.3 仪器 ALT检测使用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HBsAg、抗-HCV、抗-HIV1/2检测使用全自动RT—3100洗板机及RT—6000酶标仪。
2 结果
表1 2785例患者HBsAg、抗-HCV、抗-HIV1/2、梅毒检测、ALT>40U/L阳性率
检测项目2011年
阳性2012年
阳性2013年
阳性总阳性
人数阳性率
HBsAg95例99例101例295例10.6%
抗-HCV7例9例11例27例1.0%
抗-HIV1/2无无3例3例0.1%
梅毒检测6例10例14例30例1.1%
ALT98例110例120例328例11.8%
注:梅毒螺旋体抗体(TPPA)主要是用于确证试验,不能判定治疗效果,一旦患有梅毒,这一试验将终身阳性。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RPR)常用于临床筛选及判定治疗的效果。梅毒结果以梅毒螺旋体抗体(TPPA)检测为准。
表1显示2785例患者ALT>40U/L、HBsAg、抗-HCV、抗-HIV1/2、梅毒检测阳性率。其中抗-HIV1/2两种初筛方法均阳性人数3人,经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确认为阳性结果;梅毒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TPPA)单项阳性为30人, 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RPR)单项阳性为25人,梅毒螺旋体抗体(TPPA)与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RPR)均为阳性为26人。经临床证实,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RPR)2例阳性是类风湿患者,为假阳性。4人为既往感染者,2人为梅毒感染一期未能检出。
3 讨论
众所周知,输血能够治病救人,但输血安全问题,一直是医疗卫生系统长期探讨和需解决的问题,随着法律、法规的完善,《献血法》、《血站管理办法》等制度的颁布和实施,献血者筛检得到加强,血液的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但是由于病毒都存在“窗口期”,病毒的变异,检测试剂的灵敏度和筛检人员存在的操作失误与差错等因素,都可能造成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发生。为避免由此引起的血源性感染而造成院内感染和医疗纠纷,开展输血前五项的检测必不可少。
我国是乙型肝炎感染率较高的国家之一,乙肝疫苗的广泛应用, 乙型肝炎患者近年略有下降,但其经感染后,病毒转阴非常困难,多数转为慢性肝炎,并会破坏肝细胞,造成ALT升高,肝硬化、肝癌等。丙肝的重要传播途径就是输血,是一种极难治愈的疾病,造成对肝的损害更严重于乙肝。ALT是反映肝脏损害的常用指标,在肝脏病毒的潜伏期或窗口期时,多升高,但其是非特异性指标,患者有心血管疾病、骨骼肌疾病、外伤、用药等都可引起ALT升高,可为临床医生诊断提供参考依据。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日益开放和吸毒人员的增多,梅毒、艾滋病流行进入一个快速增长期,特别是我省经济发达地区,梅毒、艾滋病感染率更高,造成的危害非常大。
2011-2013年,在每年输血患者人数基本持平的情况下,由表1可看出,2011-2013年2785例输血者输血前HBsAg阳性率为10.6%,每年的阳性人数基本持平;丙肝阳性率为1.0%,3年来逐年有所增高;ALT是非特异性指标,阳性率为10.6%,其中HBsAg阳性和丙肝阳性输血者分别有30例和3例增高(ALT>40U/L);梅毒、抗-HIV1/2阳性率分别为1.1%和0.1%,每年的增长速度较高。值得注意的是抗-HIV1/2阳性,2011-2012未发现1例,2013年出现3例;除ALT外,输血者HBsAg、丙肝、梅毒、抗-HIV1/2总阳率性为12.8%,说明占一成多人数的输血者在输血前就感染了乙肝、丙肝、梅毒,或者HIV。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如果输血前没有进行此类项目检查,不了解患者输血前的感染状况,病人出院后如果检查到此类传染性疾病,必将责任推到医院,而引起医源性感染医患纠纷。并且医护人员在不知情的状况下为患者进行过各种检查、治疗、护理等高危医疗活动,承担了很大的医疗风险。输血者多为外科手术中用血,在术中、注射、穿刺、抽血、清洗和处理医疗器械时常有锐器的损伤,被损伤或暴露的皮肤黏膜接触到污物时完全有可能被感染。文献报道,我国医务人员血清HBsAg阳性率是普通人群的3倍~6倍,这说明医务人员的防范意识还不够,医务工作者的职业感染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输血前五项的检查,能够及时发现阳性患者,加强医护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医护人员在医疗过程中注意操作规范,减少医疗损伤,并对不同病毒感染及时采取相对应措施。这也要求我们检验人员,在对患者标本的检测工作中更加认真负责,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
总之,患者进行输血前五项的检测,对了解患者的感染状况,加强医务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预防和减少因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M].618-647.
[2] 王鸿利.实验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27-230.
[3]林甲进,朱碎永,张英等.输血前患者血液病毒标志物检测的临床价值[J].临床输血与检测,2002,2(2):48.
论文作者:梁文彬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4年第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5-5
标签:阳性论文; 梅毒论文; 患者论文; 抗体论文; 螺旋体论文; 试剂盒论文; 病毒论文; 《医药前沿》2014年第4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