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无创机械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病;意识障碍Ⅱ型呼吸衰竭;临床效果
临床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病伴有意识障碍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在治疗期间,以往主要选择有创机械通气疗法治疗,但是因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等系列因素的影响,无创机械通气方法获得广泛应用[1]。本次研究将确定最佳方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病伴有意识障碍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治疗,以此说明无创机械通气方法应用可行性。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05月收治的72例慢性阻塞性肺病伴有意识障碍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组;对照组(36例):男25例,女11例;年龄分布范围为43岁~81岁,平均年龄为(67.82±5.49)岁;患者平均病程为(9.63±2.76)年;观察组(36例):男27例,女9例;年龄分布范围为45岁~83岁,平均年龄为(67.85±5.52)岁;患者平均病程为(9.69±2.77)年;此次研究均获得伦理委员会同意批准,对于知情同意书,所有慢性阻塞性肺病伴有意识障碍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以及家属均完成签署;对两组慢性阻塞性肺病伴有意识障碍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性别、年龄以及病程对比,结果呈现出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慢性阻塞性肺病伴有意识障碍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在进入医院后,首先于平喘、化痰以及镇咳几方面展开综合治疗。完成后,研究治疗方法期间,对照组:选择有创机械通气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选择无创通气方法进行治疗;对于对照组,通过气管插管于临床完成有创机械通气治疗。采用A/C模式展开,调整潮气量为6mL/kg~8mL/kg,之后对患者动脉血气指标变化加以观察,对系列参数进行调整[2];对于观察组,实施无创通气治疗期间,采用S/T模式展开,控制呼气压、吸气压以及备用呼吸频率分别为4cmH2O、7cmH2O以及15次/min,依据患者的病情状况,对氧气吸入速度合理调整[3-4]。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慢性阻塞性肺病伴有意识障碍Ⅱ型呼吸衰竭患者Pac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水平、PaO2(动脉血氧分压)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所有慢性阻塞性肺病伴有意识障碍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治疗结果展开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PacO2水平、PaO2水平)组间对比以形式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对比以%形式进行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PacO2水平、PaO2水平对比
同对照组慢性阻塞性肺病伴有意识障碍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对比,观察组获得明显改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慢性阻塞性肺病伴有意识障碍Ⅱ型呼吸衰竭患者PacO2水平、PaO2水平临床对比 (mmHg,)
2.2 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同对照组慢性阻塞性肺病伴有意识障碍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33.33%)对比,观察组(5.56%)获得明显降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慢性阻塞性肺病伴有意识障碍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对比 (例)
3、讨论
临床医师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病伴有意识障碍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选择无创机械通气方法进行治疗,其对于患者肺泡内部通气量增加、呼吸道阻力降低以及呼吸疲劳的缓解可以做出充分保证,此外,能够将气管插管带来的疼痛感有效避免,从而防止呈现出系列呼吸机相关并发症的现象[5]。
综上所述,临床医师选择无创机械通气方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病伴有意识障碍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治疗,对于动脉血气指标改善以及治疗安全性提高可以做出充分保证,从而促进慢性阻塞性肺病伴有意识障碍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病情康复。
【参考文献】
[1]董晓辉,何海云.B型脑钠肽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30):33-35+38.
[2]何传周.无创序贯机械通气与有创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中的应用[J].安徽医学,2013,34(09):1319-1320.
[3]肖庆.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124例治疗研究[J].中外医疗,2013,32(16):100-101.
[4]豪必图.28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Ⅱ型呼吸衰竭合并中重度营养不良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分析[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2,44(01):96-97.
[5]罗先海,陈万.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伴意识障碍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J].西部医学,2011,23(01):59-61.
论文作者:王建光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20年第0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5
标签:肺病论文; 患者论文; 呼吸论文; 障碍论文; 阻塞性论文; 意识论文; 机械论文; 《医师在线》2020年第0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