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的自我概念及其对个体学习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其对论文,成人论文,个体论文,概念论文,自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对个体学习的探讨,主要关涉个体的学习动机、认知、情感和人格因素等。其中,智力的发展、个体的认知差异性、学习风格等方面的影响是儿童学习研究者聚焦的维度。相比之下,国外学者对成人个体学习的研究则重点关注其人格特性,尤其是自我概念发展的影响。如美国成人教育家诺尔斯在关于成人教育学的假设中提出,成人有成熟的自我概念并能指导自己的学习。[1]他们相信,区别成人与儿童的关键特征在于成人具有成熟的自我概念。成人在认知、能力差异上对个体学习的影响趋于减弱。相反,在维持学习行为动机、提高学习效能等方面,他们的自我概念在其学习中凸显出更深刻的功能。
一、个体的自我概念是人格结构的核心
自我概念属于个体人格范畴,是基本的人格结构成分。国内学者张春兴认为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各方面的知觉,它是一个多维度、有层次、有组织的结构,其中包括个体对自己的性格、能力、兴趣、欲望的了解,个人对他人和环境的关系,个人对处理事物的经验,以及对生活目标的认识与评价等。[2]自我概念是个体行为的动力、创造力以及人格形成的核心,它在反映经验的同时影响经验,个体可通过自我概念评价调整各种经验,成为一个自主的独立个体。[3]
自我概念作为个体人格发展的核心,对个体行为具有重要的定向和调节作用。[4]它为个体提供自我认同感和连续感,具有调节、维持和统一个体行为的机能,一方面帮助个体组织信息,另一方面具有很强的动机指引功能。埃里克森认为,自我概念的作用是建立人的自我认同感和满足人控制外部环境的需要,其基本功能就是建立和保持自我的认同感,以及通过调节保持个体自我的认同。[5]此外,作为一种核心人格成分,它的功能不仅局限于自身,同时与其他人格成分密切相关,比如自尊、自我价值感和自我效能感等。这是因为自我的结构是形成个体一切认知、情感和行为活动的基础。
二、对成人自我概念的基本假设
国外学者对成人个体成熟的自我概念并没有做过多的阐述。他们只是在对儿童依赖型的自我概念进行对比时提出:成人具有独立自主的、成熟的自我概念,他们希望作为一个具有独立个性的人参与一切活动。只能说,独立自主是成人自我概念表现出来的总体特征。那么,成熟的自我概念背后的隐喻是什么呢?下面从三个层面进行分析。
1.成熟的前提:自我觉察的深入
个体自我概念是否成熟的首要表现在于他能否深入地觉察、反省自己。当他们对于自身、他人和外部世界的认识超越了外在的感知,进而通过内省追寻真实的自我时,意味着开始形成成熟的自我概念。对于成人而言,过去丰富的经历为他们清晰认识自身的目标、兴趣、信念和价值提供了机会,为他们的认识和行动提供了可以参照的标准。他们努力地靠近自己的内心体验,澄清这些感觉所包含的复杂意义。
通达自我觉察的成人个体,具有维护自身独特性和以自我为中心的需求。他们通过独立的选择,引领自己、发现自己,对自身有着良好的理解。因此,内在意义的发掘进一步促使他们形成独立的认知、思维和行为倾向,同时,选择的自由也要求他们必须主动地承担起责任。相反,对自身的动机和行为缺乏内省的个体,往往是顺从者,服从于权威。囿于外在的标准会使得个体成为认识的客体,他们无法倾听自己内心真正的需要。他们的选择、行动可能只是迎合了外在的需要,自由的选择也无从谈起。显然,自我觉察的深入引导着成人个体自我概念的发展方向。
2.自我概念的整合:同一性的实现
个体到成年阶段,趋向一致的自我认同,是社会化过程中自我概念的发展任务。认同感意味着一种与其成长和发展相一致的自我存在感,即同一性的实现。它是个体从过去、现在的经历,以及将来的期望中获取关于自我整合的认识,是个体行为的发动力。
首先,同一性的实现有利于成人对自我角色的认同。对扮演着多元社会角色的成年个体而言,他们身处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对于角色的认同有利于他们顺利地履行角色任务。其次,同一性的实现有利于成人对发展目标的定位。成年个体在不同阶段往往面临着进行重新选择的情况。此时,同一性的实现有助于他们对自己的生活状态和追求有深入和稳定的理解,使得他们可能重新确立自身的期望和目标,以及从担负的社会责任中追求自我存在的意义。再次,同一性的实现使得成熟的个体处于一种有意义的而不是零散、茫然的状态。他们积极寻找对现实有实际意义和价值的目标与归属感,价值判断的标准就在于客体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主体发展的需要。[6]在发展任务的转换过程中,如果个体对已经发生的变化和可供选择的生活方式感到不知所措,则会体验到自我角色的混乱。这类同一性不足产生的原因在于个体缺乏充分的内部基础来做决定。[7]
3.积极的调控:经验的开放
成年个体积极的调控能力是自我概念成熟在行为层面上的表现。个体积极调节认识、观念和行为以经验的开放为前提。虽然心理成熟的个体具有相对稳定的价值尺度和人生观念,但是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和个体的发展必然要求他们开放经验。经验的世界不断充实、更新对自身的成长也是一个否定、再肯定的过程。从内部心理环境出发,个体接纳过去的自我以及形成未来的可能自我,保持了个体发展的连续性和一致性。
成熟的个体信任自己的功能,相信自身的经验能够提供最有价值的信息和反馈,于是他们评价的重点在于个体内部。他们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监控,通过反馈信息以帮助有机体调整行为和反应,对经验时刻保持着开放的接纳状态。另外,经验的开放使个体对自我保持有较高的评价,这可能有利于他们提升自我价值感、自尊等情感的体验。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经验,成熟的个体能够自然地去接纳,对他们而言,挫折和失败是成长的途径。这种平衡的自我情感体现在他们尊重自己决定的同时也能接纳事情的结果。
三、成人的自我概念对个体学习的影响
1.独立自主的需求调动个体内在的学习动机
当成人个体在不断努力地寻找自己的定位,感知自己的目标、兴趣、信念和价值观时,强烈的独立自主感随之产生。独立自主的需求赋予个体足够的自制力,促使其深入内省并做出抉择,因此个体内在的学习动机才有可能得到激发。而这种内在的力量是自我觉察的结果,是以对自我的认识为基础的。
与儿童群体不同,成人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更有自我的主张。[8]他们基于有效解决实际生活、实践工作中的问题和任务,以及提升自我的价值而参与学习。[9]诺尔斯的成人教育学认为,当学习者为了更有效地完成生活中某一方面的事物而产生了做某件事的需要时,他们就会为学习做好准备,产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传统教育中教授儿童的知识、学习方式并不适合成人学习者。脱离成人个体的经验、忽视他们的需求,与他们独立自主的需求是相冲突的。
从这个层面上讲,自我导向学习是符合成人独立自主需求的学习形态。作为个体主动引发学习过程的自我导向学习,它假设个体是独特的存在,有选择的自由并对自己的自由行为负有责任。在自我导向学习过程中,鉴于深入的自我觉察使成人学习者有诊断、认知学习需要和目标的可能,他们能够自行地、至少能够直接参与制订学习计划。因此,它强烈地激发了个体的学习欲望和动机。
2.自我接纳的状态提升学习个体的学习效能
当成人在社会化过程中,自我认同得到发展、完善时,他们对自我的评价往往积极且不偏不倚,达到了较高的自我接纳程度。由于个体经验的不同,成人个体的个别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愈来愈大。但是,他们理解自己的潜力所在,也同样能够接纳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由自我接纳而产生的积极情绪体验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个体的自尊、自信和自我效能感等人格特质,体现在学习行为上,则提升了个体的学习效能。
自我接纳的个体能够理解在不同的情境中,不同的个体可能持有不同的或相反的观念、价值取向。于是,他们同样希望其个人经历、理解能够获得别人的尊重和接纳。对别人的接纳实质上是自我接纳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因为它允许不同的个体能够真诚地按照自身内在的想法表达出来。自我接纳、彼此尊重会让学习者体验到安全、有能力和被接纳。当学习气氛是鼓励学习者以自己社会文化的意识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时,学习者就能建构自己的知识,而且觉得自己能掌控学习。[10]相反,在充满威胁或羞辱的环境中,个体可能掩盖真正的自我,学习效能也将受挫。因此,学习活动应使成人个体能够在获得成功机会的同时经历矛盾与冲突,鼓励他们主动地接纳自我。
3.个体积极的调控促成学习目标的实现
达钦渥德和梅伦把成人参与学习障碍分为讯息的、心理的、情境的和机构的因素。其中,心理因素,即个人所持信念、价值和态度对参与学习活动的影响是深层次的原因。除了外在支持条件的改善,个体积极的调控是保证成人个体实现学习目标的条件和基础。
成人个体有追求成长和自我实现的动机。这些动机具有刺激成人进行学习的功能,但却常因受到条件的限制而有所消退。随着发展任务与发展阶段的需要,成人为有效因应成人实际生活情境,他们随时保持着进行学习的准备状态。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多元角色与承担多重责任的成人个体交织着焦虑与矛盾的情感。许多不参与学习的成人指出,他们不想参加学习的原因是学习会增加他们的压力或引起紧张焦虑,例如担忧自己的学习能力,害怕学不好、无法胜任,对学校教育经验的恐惧等等。然而,成人历经了人生过程中各种生理、心理与社会阶段,从一阶段转换至另一阶段的过程,正好提供先前经验的分析与重新整调。[11]积极的调控可以使他们开放经验,重新获得鼓励和建立信心,找到方向感和归属感。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无论遇到哪种类型的障碍,他们都能自觉地去调节、适应。
标签:自我概念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