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基结构承载着房屋建筑工程上部结构全部重量,对其强度与稳定性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这就决定了地基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性。随着建筑工程规模的不断加大,工程自重在不断增加,为提高工程施工效果,需要针对实际情况来做好对地基施工技术的研究,争取不断提高其稳固性,避免施工后出现承载力不足结构沉降,影响房屋建筑工程安全性。本文在确定房屋建筑地基施工技术要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
关键词:房屋建筑;地基施工;施工技术
地基作为房屋建筑工程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程整体建设效果,决定了房屋工程上部结构抗灾性能与抗沉降性能。如果地基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很容易在后期使用过程中出现沉降问题,降低工程使用安全性。想要提高房屋建筑工程地基施工技术管理效果,需要针对实际情况,对不同技术进行分析,确定管理要点,从不同环节出发,争取不断提高技术实施有效性,确保地基施工质量满足专业施工要求。
一、地基施工技术特点
1.多发性
基于房屋建筑工程地基结构施工现状进行分析,受各方面因素影响,经常会出现各类质量问题。尤其是我国地基施工体系并不完善,部分技术在应用上合理性比较低,再加上管理不当,很容易出现质量问题[1]。一旦施工技术实施不合理,在后期很容易出现沉降等问题,不但会降低工程结构安全性,严重的甚至还会造成重大人身财产损失。
2.复杂性
复杂性主要是指地基工程施工时受地质水文条件影响大,尤其是我国地域比较辽阔,不同地区地质环境不同,地形基础具有多变性。因此,工程施工技术的选择与应用必须要基于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尤其是对于特殊地质环境,如盐碱地,除了要选择合适的施工技术外,还应提前编制好相关管理预案,确保工程施工可以正常进行。
3.潜在性
从工程施工质量角度进行分析,潜在性特点即工程施工后未及时发现的隐患,或者是发现后还未采取措施进行处理,最终形成质量问题并造成损失。地基工程施工受各方面因素影响较大,如果施工人员专业技能不够,或者是责任心偏低,对存在的质量问题视而不见,均会影响工程施工效果。
二、地基施工技术
1.传统施工技术
1.1粉喷桩与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施工技术
粉喷桩与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施工技术是房屋建筑地基工程常见施工方式,能够很大程度上来提高地基结构固结能力[2]。施工时通过粉喷桩或者水泥粉煤灰碎石处理的方式,将材料与原始地基土形成复合地基,来提高地基土的固结能力。其中,对于粉喷桩施工技术来说,可以有效提高地基结构稳定性,而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技术的应用,可以最大程度上降低对地基结构的影响,提高地基施工的有效性。正式施工时可以将两者结合,但是要注意桩结构自身所能承受的最大强度,以免技术控制不当而出现质量问题。
1.2碎石桩施工技术
碎石桩技术为房屋建筑工程地基施工最基础的加固方式,以碎石为主要材料,将其加工成符合地基建设而要求的加固桩,常见的有砂桩、碎石桩、渣土桩等组成的复合地基。实际施工时,需要在土层中对碎石桩进行一系列的处理,来达到排水固结的效果。利用机械冲击力来将砂石桩击碎,利用冲击力将击碎的砂石送入到护土层中,形成严实的碎石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新型施工技术
2.1粉煤灰吹填技术
此技术在施工时,主要是通过提高冲填土固结速率,来提高地基结构稳定性,同时还可以在确保施工质量的同时,合理控制工程施工成本。施工时需要将粉煤灰与原始地基土进行均匀拌合,然后进行固结充填,最终达到工程施工效果。
2.2IFCO强制固结技术
应用此种技术来对地基结构进行处理,可以最大程度上来提高地基土的固结效率。对房屋建筑工程进行施工时,必须要做好地基土的排水固结处理,排水将地基中砂墙全部连接起来,通过数量较多的砂墙来形成一个贯通的整体[3]。处理后不仅可以提高地基结构强度,同时因为施工工艺简单,可以更好的解放劳动力,实现各类资源最大的应用效果。
2.3DDC灰土挤密技术
此种技术的应用目的,主要是提高房屋工程地基结构的承载性能,对地基沉陷问题进行优化。为达到理想施工效果,可以在桩间添加适量的土壤,来对地基土进行固定,来形成复合地基。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时刻做好对地基土状态的监测,针对实际情况随时来对施工技术与方案进行调整,争取不断提高工程施工效果。
三、房屋建筑地基施工技术优化实例分析
1.工程概述
以某高层住宅建筑工程为例,采取措施来不断提高工程地基结构施工效果。本工程为框架结构12层,下设置架空层,层高为2.2m,上层层高均为3.0m,工程施工场地土层结构自上而下一次为填土、淤泥、粉质粘土、含泥中粗砂以及砂质粘土等。
2.施工技术
2.1基础选型
基础结构连接建筑工程与地基结构的主要部分,将建筑物竖向体系传来的荷载传递给地基结构。如果地基结构承载能力不足,基础分部方式与竖向结构分部方式相同,即可以选择用独立基础的方式施工。而对于地基土比较软弱的部分,并且建筑工程楼层多,则应选择用筏形基础,能够与地基结构由充分的接触面,与独立基础相比稳定性更强,但是相应的成本也更高。
2.2基础施工
第一,工艺选择。地基土为淤泥的情况,并且上层土层比较薄时,应尽量避免在施工时对淤泥或者于泥土扰动采取措施;如果为建筑物垃圾废料或者冲填土的情况,必须要对其进行专门处理后才可以将其作为持力层。地基施工技术的选择,需要对工程地基情况进行充分分析,以及周围环境条件、材料供应以及气候元素等,从技术与经济角度进行分析后进行确定[4]。
第二,技术施工。正式施工时需要对地基结构局部进行刚度与强度的提升处理,提高建筑物对地基不均匀变形的适应能力。并且在施工后还需要进行变形测试,为后续的施工活动提供数据支持。常用的地基施工技术有换填基层法、砂石桩法、强夯法、水泥土搅拌法、振冲法以及夯实水泥土桩法等。其中,为确保整个工程施工活动的正常进行,还应在施工前结合实际情况编制合理的施工方案,对工程地质水文条件进行分析,结合建筑工程形式与功能建设需求,对地基结构荷载能力与分布情况做好综合研究,以提高工程施工效果为目的,选择最为合适的施工技术。
第三,加筋处理。主要是对于散粒料土质时,因其抗拉能力低,不能满足工程地基结构施工要求,在施工时必须要进行加筋处理,来对其受力形式进行完善。
结束语
地基结构为建筑工程重要部分,为降低其施工问题对建筑建设效果的影响,需要针对其特点,来确定施工技术管理要点,编制合理的施工方案,合理选择施工技术与工艺,从多个环节进行优化管理,争取不断提高工程建设综合效果。
参考文献:
[1]郝鑫.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地基施工技术研究[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9,37(03):154-156.
[2]郝婧.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地基处理技术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19,46(02):91-92.
[3]周厚冈.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分析[J].居业,2018(12):89-90.
[4]鲁永强.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地基施工技术研究[J].四川水泥,2018(11):138.
论文作者:王彪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8
标签:地基论文; 结构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碎石论文; 工程施工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效果论文; 《建筑细部》2018年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