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课堂教学的现状与创新_创设教学情境论文

生物课堂教学的现状与创新_创设教学情境论文

生物学课堂教学情境及其创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课堂教学论文,情境论文,生物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新课程的实践当中,许多教师对情境的认识比较模糊,不能有效地创设教学情境,从而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生物课程标准》确立了三维课程目标体系,而且重点突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对于这一重要目标的达成,它离不开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过程,而学生积极的体验,是需要适当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引出和培育的,它不可能在知识的灌输中,更不可能在题海战术中形成与产生。由此,要富有成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学生认知结构的有效建构,创设适宜的学习情境是关键的环节。

1 深刻领悟教学情境的内涵

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环境,是教学的具体情境的认知逻辑、情感、行为、社会和发展历程等方面背景的综合体。它不同于教学系统外的宏观的“环境”,是一种通过选择、创造构建的“微环境”,是知识获得、理解及应用的文化背景的缩影,学生所学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新课程实施中不少教师对情境教学领悟存在如下两个方面的误区:一是把情境等同于上课开头的导入。情境设计往往在教学活动展开之前进行,因而有人误以为,设计情境就是在新课程教学之前利用有关的实验、故事、问题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已成为教师们在进行课堂预设时所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因此想尽各种方法创设一个丰富多彩的导入情境。例如一位教师在上第一堂课时,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整堂课用了近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观看我国生物资源以及珍稀动、植物资源保护的多媒体课件,学生通过观看确实都很兴奋,情绪高昂,然而在随后的学习中,教师却一讲到底,没有创设让学生参与的机会,学生刚被激起的求知欲望随即被扼杀。其实,课堂教学情境不应当只存在于课堂教学伊始,而应当充满课堂教学的整个时空,只要有学习活动进行,就有相应的学习情境,它应当是多维度、全方位的;二是把“场景”等同于“情境”。“场景”更多地是指活动主体置身于其间的物质的、外在的、客观存在的对象,是一种物理意义上的存在,是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教学背景。“情境”则更多地关注活动主体所拥有的心理的、内在的、主体的体验。因此只有当场景切入学生的经验系统,与学生的心理发生同“生物学”相关的互动时,场景就进入到教学所需要创设的情境之中。例如有位教师在上“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一课时,在导入环节,讲了一个关于动物在森林大聚会的童话故事,故事讲得很引人入胜,大约用了6分多钟,然后导入新课。从表面上看,这一故事很有感染力,确实吸引住了学生,但从深层理解,这是想象中的场面,与现实生活不相符,充其量只能算作一个生动有趣的“场景”,它难以激发起学生内心深处的学习动机。在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常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创设情境,其实这是在“取悦、讨好”学生,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相反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即把“场景”当作“情境”。所以,不难发现,我们的教师曾经创设的很多“情境”往往还停留于“场景”的层面上。这种类似背景的“情境”是很难诱导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与关注的。

2 深刻领悟情境在教学中的作用

儿童自身知识的习得是儿童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学习获取知识的过程,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后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为此“情境”创设普遍受到教师的重视与关注。教学情境在生物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大致体现如下四个方面:第一,有利于学生循着知识产生的脉络去准确地把握学习内容。在去情境化的教学中,学生接触的是教材中呈现的结论性知识,学生很难知晓知识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以及如何得来的,这就给学生理解所学内容带来了障碍,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例如细胞的发现过程,曾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历程,而且是通过几代科学家共同努力才得出现在的结论,然而教材限于篇幅,不可能像写小说那样把其研究发现的历程详细编写到教材中,呈现在学生面前只能是结论式的陈述性知识。但教师为帮助学生理解把握,可以把细胞的研究发现史作为一个教学情境来设置,学生从中会受到许多启迪,能加速学生对细胞相关知识的内化过程。第二,教学情境有利于帮助学生顺利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作为人的学习生理过程,一般是从感受外来刺激开始,将外来刺激信号转换为神经冲动传入各级不同的中枢,一方面形成该刺激信号所能引起的本能活动,另一方面把信号贮存在更高级的中枢。如果贮存的信号与原贮存或新来的信号发生联系,并经过一定的反复可使新旧信号之间形成新的中枢,进而产生新活动。如若同存的信号与原贮存或新来的信号所依存的情境有关联时,这种联系将更为迅速而牢固。第三,一定的教学情境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比较强烈的情感共鸣,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因为教学情境把抽象的知识转变成有血有肉的生活事件,而生活事件中包含有一定的情感因素。生物学课程改革,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所选内容大多数都与学生的生活实践有关联,从另一个角度讲,许多内容都是学生在生活实践中的所见所闻,有的甚至是亲自所经历的生物学现象或事件,这其中的每一种现象或事件都是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生物学,在想和做的作用下,可达到“我他同一,物情同一”的境界。学生会情不自禁地将自己的情感移入到知识当中。第四,一定的教学情境能增加课堂的亲和力。教材中呈现的知识更多的是去情境化的,教师要把有关的知识快速有效地内化为学生的知识,必须想方设法创造一个个“亲、智、趣”的教学情境,在“亲、智、趣”的情境中学习,可以消除学生与环境之间存在的“距离感”及学习者与知识间的“鸿沟”,并促进儿童以最佳的情绪状态,主动投入、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建构过程中,这样学生全身心地沉浸其中,通过自身的感悟、体验、操作,从而得到充分的发展。

3 深刻领悟情境创设的方法

一个有效的教学情境,不仅应该包含着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知识内容,帮助学生建构起良好的认知结构,而且蕴涵着促进学生非智力品质发展的情感内容和实践内容。因此掌握情境创设的基本方法,科学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尤显重要。

3.1 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创设情境生物学是从生产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所以与生产实践联系非常紧密,可以讲生活当中处处有生物学及生物学现象,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这些生物学现象或事件作为情境创设的素材。然而这些素材仅仅是教学情境的原初形态,在创设情境时,必须对这些素材进行遴选与提炼,当然在遴选与提炼的过程中,必须以知识教学的内在需要以及保持素材的真实性为前提。例如,在农村经常看到这样一些现象或事件:①由于过度捕杀青蛙、枪杀鸟类、滥捕各种蛇类以及大量使用农药,导致虫害、鼠害增多,农作物受损情况越来越严重,其品质也受到影响,环境越来越恶劣。②在农村对多数农作物的播种期都选在春暖花开的时节进行。③目前,农村为有效利用人畜粪便,纷纷建起了沼气池,沼气用来照明、作燃料,沼气残渣及残液作肥料,改善了环境,建构了生态农业等等。在讲授“生态平衡”这一概念时,可利用上述第一个生物学现象创设如下情境:学校为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提高科学研究素养,组织几个学生组成一个课题研究小组,就“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展开了调查。假期中的一天,他们首先到农贸市场对出售青蛙及蛇的情况进行调查,经初步观察统计,每天将有30多公斤的青蛙和十几条蛇类被出售,假如每公斤按12只青蛙计算,每天就有几百只青蛙在地球上消失,如果大到一个县、一个市……又该有多少青蛙、蛇被捕杀,其数量是相当惊人的。由于大量的青蛙、蛇、鸟类被捕杀,虫害、鼠类大量繁殖,农作物受损情况越来越严重,农业成本也不断上升。从上述现象中,我们能发现什么问题?……由于教学情境具有真实性,能引起学生对生物学高度的关注和兴趣,并能促使学生始终怀着极大的兴趣主动地进行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3.2 利用问题探究创设教学情境 适宜的情境一般总是跟实际问题的解决联系在一起,因此利用问题探究来设置教学情境,也是一种有效方法。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而有效的问题情境是关键,其中实验就是一种特殊的人工创置的较为真实的情境,学生可以模拟科学家进行科学发现,研究解决问题,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成为真正的知识建构者。例如,为探究环境因素对蚯蚓生活的影响,有位学生设计了下面的实验:取两个大小一样的广口瓶,贴上甲、乙标签。在甲瓶中放入湿润的肥沃土壤,在乙瓶中放入经烘干的肥沃土壤,然后在甲、乙两瓶中同时各放入5条大小及生活状况相同的蚯蚓。根据实验提出如下问题①哪一瓶中的蚯蚓蠕动逐渐减弱,一段时间后就不动了?②这一实验说明环境中的哪一个因素影响了蚯蚓的生活?(要求学生课后完成实验并做好观察记录)作为教育者最重要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习并建立起主动角色。学生通过亲自体验,在体验中产生兴奋,情境愈真实,学生的兴奋就愈强烈。

3.3 利用生物科学与社会的融合点创设教学情境实践证明,只有当学习内容跟其形成、运用的社会和自然情境相结合时,有意义学习才可能发生,所学的知识才易于迁移到其他情境中再应用。生物学跟社会的生产、生命、环境等现代科学前沿问题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现代社会离不开生物学。《生物课程标准》十分突出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地位和作用,教材中也蕴含有大量的相关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活动。因此联系与生物技术紧密相关的社会问题,设计相应的教学情境,也是一种常见方法。例如,①在进行“爱护植被、绿化祖国”一课的教学时,先让学生就自己居住地周围的植被展开调查,针对学生的调查创设教学情境;②在进行“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一课的教学时,可采取让学生搜集濒危动物的相关资料,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创设教学情境等等。

情境教学与去情境化的教学相比,最大优势在于:情境教学由于重视情境的创置,把知识与具体真实的情境联系了起来,把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结合了起来。为此,课堂有了生命,学生在充满了人性化、生活化的课堂中也就成为了知识的积极建构者。

标签:;  ;  ;  

生物课堂教学的现状与创新_创设教学情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