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与展望:2013年我国成人教育理论研究综述——基于对2013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成人教育学刊》的统计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成人教育论文,学刊论文,统计分析论文,理论研究论文,报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国家、地方相关的法律、条文出台以及成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逐步推进,为成人教育相关领域研究的进一步开展指出了发展方向,同时也使得后者面临一系列挑战。对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成人教育学刊》这一国内公认的高质量期刊来讲,选取哪些文章代表成人教育研究、兼顾理论与极强现实指导意义的最新成果,不仅代表着本刊物的学术地位、学术价值,同时也是一项具有历史使命和时代发展责任的工作。从下文的分析可以看出,2013年的《成人教育学刊》在基于传统的基础上开始有所创新,通过对相关内容的分析,我们或许可以大体预测未来一年成人教育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
一、栏目设置与转载论文情况分析
2013年,《成人教育学刊》在总体上仍然延续了往年的办刊风格,但在栏目设置、源杂志、第一作者单位以及研究方法等方面仍有所变化,表现在:
1.栏目的设置情况
虽然与2012年相比,《成人教育学刊》的栏目数量有所增加,从14个栏目恢复至2011年的17个(见表一),但从全文转载文章数量看,则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逐渐由2011年的137篇到2012年的124篇,直至2013年的115篇,可见该期刊的转载质量、选题等方面要求的提高,同时也增加了成人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者获得权威期刊认可的难度。
各栏目设置数量与转载论文数量的最大变化是理论研究栏目跃居首位,终身教育栏目的位序也明显提高;另一个显著的变化是将《专题:学习型城市建设》设为专栏,这主要是近几年随着学习型城市的逐渐推进,人们开始反思这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总结相关的规律和特点,并尝试构建出有针对性的策略意见。
2.源杂志转载量的分析
凑巧的是,2013年《成人教育学刊》仍是从42种期刊中转载了高质量的论文,只是论文的数量有所减少,相比较三年来源杂志的转载量,2013年源杂志期刊的转载情况发生了较大变化,以往《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成都)、《中国远程教育》(北京)、《中国成人教育》(济南)、《成人教育》(哈尔滨)等四大期刊四分天下的局面被打破,虽然前两种期刊还维持前四名的位置,但是后两种期刊则被《职教论坛》(南昌)、《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保定)超越,尤其是《职教论坛》(南昌),在遭受2012年的滑铁卢之后,2013年奋起直追并取得骄人成绩,其杂志转载量位列众杂志之首。此外,《教育研究》(京)、《远程教育杂志》(杭州)2013年也得到了《成人教育学刊》的青睐,其中,《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京)、《职业技术教育》(长春)、《教育发展研究》(沪)也跻身前十名,一则说明《成人教育学刊》更加看重成人教育相关研究成果质量,另外,也说明成人教育的研究已经得到众多高级别刊物的肯定。
2013年转载量前四名的排名次序有所调整,但是转载量没有太大变化,2012年并列第一的《中国成人教育》(济南)、《成人教育》(哈尔滨)让位于《职教论坛》(南昌)、《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保定),2013年仅排名第六、第七;排名第三、第四名的《中国远程教育》(北京)和《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成都)今年互换了位置;变化较大的是《开放教育研究》(上海)2013年跻身前五名,而《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武汉)、《继续教育》(北京),二者从2012年排名五、六,今年跌落到十名开外(见表二)。一方面,说明排名前四位的源杂志一直坚守采稿的高质量,并能时刻把握或引导当今成人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前沿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各杂志之间竞争的激烈性。
3.源杂志论文优势明显
从源杂志转载文章所在的栏目看(见表三),相较前几年,2013年排名前十名的杂志被转载文章所在栏目的分布较为均匀,没有体现出较大的差异性。
4.源杂志所在地情况
从源杂志所在地看(见图一)②,排名前五名的分别是北京(22篇),南昌(13篇)、上海(11篇)、哈尔滨(9篇)、保定(9篇)、成都(9篇),其它转载量较高的源杂志所在地分别是武汉(8篇)、济南(7篇)、杭州(4篇)、沈阳(4篇)。北京依然维持其成人教育理论研究的前沿阵地的地位,其他区域的位序有了一定的变化,最为抢眼的是得益于《职教论坛》的高转载率而排名第二位的南昌,保定、武汉无论从转载量还是排名看,2013年的成绩较为喜人,最受冲击的是哈尔滨,从去年的22篇转载量,到2013年的9篇,排名也落后了几个名次。
5.第一作者所在单位的情况
在被转载的115篇论文中,其中独立作者的有61篇,两名及以上的作者的篇数为54篇,这一现象也延续了去年的特点。在这里依然只对第一作者的相关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发现,被转载论文作者依然具有学位或职称,除了两三名作者没有标识外,大部分研究者至少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或者讲师以上身份,其他均具有博士学位或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表明了该研究队伍的强大,从而保证了较高研究水平和研究视域。
从第一作者来源单位看,来自高校的论文数量高达107篇,说明高等学府仍旧是成人教育研究的主要阵地,其他教育研究机构、培训机构的数量仅为8篇。虽然从总数看,来自普通高校作者的文章转载量占绝对优势,普通高校、师范类院校以及广播电视类大学的比例仍然比较均衡,但是从单个院校类别看,各个学校的排名与被转载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表四可以看出,2013年普通高校中的宁波大学、温州大学表现抢眼,排名第一,而去年独占鳌头的清华大学2013年的转载量仅为2篇;华东师范大学转载量达到10篇,稳居榜首,超出北京师范大学7篇;上海开放大学为7篇,超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4篇。
6.研究方法情况分析
教育研究方法一般包括观察法、文献法、实证法、叙事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比较法、分析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等等。 从图二可以看出,2013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的论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分析法(69篇)、比较法(13篇)、实证法(12篇)、个案法(11篇)、文献法(5篇)、历史研究法(5篇)。从目前看,描述性、解释性的分析研究方法仍然是目前成人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此外,使用实证法、个案法的论文数量明显增多,说明成人教育逐步借鉴自然科学的研究的方法,力求研究目标、研究结论的准确性、科学性、有效性。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及主要观点
对2013年《成人教育学刊》所载内容进行梳理与评价,无法摆脱之前研究思维模式、框架的束缚,在探讨2013年成人教育发展过程所面临的问题及取得的经验等方面,继续沿用了以往的分类标准,包括:
(一)成人教育的相关理论研究
1.成人教育学科的相关研究
从历史渊源看,成人教育学存在于古希腊、中国和希伯来为代表的东西方不同文化形态中。不同风格的成人教育学不仅继承了不同地区文化传统,而且集中反映了不同地区成人教育的形态和特征,通过对成人教育学发展史的检讨与反思,有助于人们进一步认识和了解这门学科,包括成人教育学的概念和哲学在不同地区呈现不同的含义,面临着共同的挑战(何光全,第1期),而且,经历了20世纪以来的发展,目前成人教育学科发展亟待解决几个问题:学科的独立地位、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国际责任、与成人教育实践的关系以及学科队伍的建设等方面(侯怀银、吕慧,第9期)。或许融入教育学研究主流,使成人教育在研究手段、方法和模式方面尽快与教育学接轨,并形成自身的研究特色是出路(梁弛,第2期)。通过围绕成人教育学的基本假设、概念和命题的争论展开对成人教育的理论研究,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围绕成人教育学旷日持久的争论的重要意义在于,它不仅丰富了成人教育学的内涵,而且促进了成人教育的发展(何光全,第9期)。
2.成人教育相关概念的厘清
涉及教人成才,教人“成人”的使命,具体包括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独立人格、能够自由表达、批判怀疑且有创新意识的主体,其中,意义教育、学术素质教育和公民教育是落实成人教育“成人”理念的有效保障(张笑涛,第1期)。对成人教育相关概念的阐释也是分析、把握成人教育学发展的重要手段,就目前看,学界或政府层面就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区别与关系也处于混乱状态,因此,有必要对相关概念进行分析。成人教育是一个内涵与外延不断变化的动态概念,由于成人教育的知识背景、定义角度等各不相同,“成人教育”的定义难以取得共识,致使教育理论和实践应用出现了许多困难。对成人教育定义困难的深层原因是概念隐含着两方面的局限性:一是成人教育概念内涵存在不确定性,二是定义受时代特征的限制(龙汛恒,第9期),就继续教育来说,大学后在职人员继续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延伸和发展,是成人教育的最高层次,具有高层次性、实用性、多样性、短时性和终身性等基本特征(侯同运,第7期)。那么,什么是教学学术?为什么要重视教学学术?教学学术是从学术的角度探讨“知识传播和学习绩效以及改进教学实践”的原理与方法。教学学术对于全面理解学术的内涵、处理科研与教学的关系、强化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确保教学内涵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钟志贤,第1期)。
3.课程与教学的相关研究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发展,多元主义教育价值观等课程取向对成人教育课程建设影响很大,现在我国成人教育的课程建设呈现出实用性、民主与公平取向的特征,社区教育也是如此,其总体趋向是,课程建设采取分权为主、协调统整政策,课程设计采用多方参与基本方式,课程实施和评估更加科学规范(张志新、何爱霞,第8期);从课程内容看,由于移动学习已从探索阶段转入了如何真正对人们的学习、生活方式产生影响的阶段。当技术的支撑不再成为问题的时候,如何使移动学习课程更有效地应用于教育和培训,提高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成为重中之重,尤其在设计微型学习课程时,要为学习者设计,而不是为技术设计,在学习者的需求和技术手段发生冲突时,要站在学习者的角度,考虑学习者的使用环境、学习需求和经济能力等(顾凤佳,第12期)。与此同时,伴随着质的研究方法在国内受到广泛的关注,研究者开始从对质的研究方法的全面探讨进入到对其分支的具体探讨。作为特殊的学习环境安排,叙事课程是叙事语境、学习经验与教育目标的特定组合,集中反映着叙事思维、叙事学习与叙事教育等一系列基础观念。相对于逻辑—科学思维范式下出现的成人教育课程话语,叙事课程提供了一条新的探究路径(张永,第8期)。相对于叙事课程,叙事学习引入成人教育之中则是当今国际上新兴的一种成人学习理论,基于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我们可以从叙事学习的基本理论、经验和叙事之间的联系、叙事学习的表现形式以及叙事学习实践四个方面介绍成人学习,以期理解成人叙事学习的内涵(石若兰,第4期);从学习形式看,过去十年,移动学习已经从小规模研究发展成为大规模的全国性和国家性项目,影响其成效的因素包括:技术的可能获得性、机构的支持、互联网连接、与日常生活的融合和学习者对技术的拥有等。其面临的挑战包括:提高移动技术的可用性、设计适合于个人移动技术设备的非正式学习形式、评价户外和跨越不同地点的学习(迈克·沙普尔斯著,第9期);就学习群体看,农民工作为继续教育重要的生源资源之一,其参与学习的意愿对继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对当前开放大学的建设有着直接的影响,农民工参与继续教育学习的意愿受个体、家庭、职业和学习组织特征等因素的影响,其中年龄、文化程度、家庭规模、就业区域、工作单位稳定性等等因素对其影响显著(琚向红,第9期);如何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与衔接政策,需要从教育质量互信、教育资源共享、学习成果互认与互换、办学水平互评、办学效益互利等六个方面了解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未来走向,以期为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陈清洲,第3期)。
(二)成人教育管理的相关研究
1.政策与制度的相关解读
随着终身教育理念的深入,成人教育逐渐成为许多国家制定教育和人力资源政策的主要关注焦点之一,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许多国家成人教育政策发展呈现新的动态。例如,作为OECD的成员国,加拿大、丹麦、瑞士、西班牙和英国的成人教育政策在实施目标、改革方案、参与部门、财政支持、实施机构和政策评估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点和值得借鉴的地方(欧阳忠明、王燕子,第3期)。例如,英国在许多方面不断探索变革,特别是以“后学校教育和培训领域”为主的成人学习,逐步形成了一个全方位的政策框架,力争建立一个能为国民提供贯穿其一生的、平等的、质性的学习机会的全纳社会(欧阳忠明、肖菲,第11期)。但是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现行成人高等教育招生制度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制约了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需要改革现行成人高等教育的招生考试制度,建立一套适合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培养目标的人才选拔机制,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对于成人高等教育的新要求,推动成人高等教育自身的新发展(郑晓齐等,第2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继续教育从供给约束型向需求导向型的转型,建立高效继续教育招生新体制刻不容缓,为此,学历继续教育应实施从统一招录到注册入学,非学历继续教育实施从行政配给到招标配置转型(卢美芬等,第4期)。
2.成人教育政府职能与评估的相关研究
社区教育虽然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也面临着诸多困难,要实现其快速发展,政府行为在其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由于政府职能的缺失,影响着社区教育快速发展和其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政府应该从舆论导向、体制机制创新以及法规体系建设、资源整合、经费投入等方面加大力度(乐传永,第11期);社区教育虽然具有“教育属性”和“社会属性”两种本质特征,但目前在社区教育实践中往往重视其教育功能而对其社会功能的关注度明显薄弱,也缺乏社会效益的研究。社会效益评价是对社区教育活动所产生的社会效应的持续评价活动,其意义包括,推进构建完整的社区教育评价体系与促进社区教育工作,目前这种评价更多采用综合评价和质性研究的方法,呈现评价客体的多元性、评价内容的复杂性、评价主体的协同性、评价实施的全方位和持续性特点(杜幼文,第4期);荷兰开展的成人教育促进弱势群体社会融合成效评估,通过搭建理论框架、构建评估指标体系、编制评估量表等一系列活动,首创成人教育促进弱势群体社会融合成效评估工具——SIT工具,实现了成人教育与弱势群体社会融合的有力对接(徐君、杨晨,第11期);加拿大也采用了其评价工具“综合学习指标”以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和学会生存为框架,通过统计涵盖终身学习的17个指数,准确地了解加拿大在终身学习方面的进展、成效和不足,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第一个以统计学指标评价终身学习的极具使用价值的测量工具,对终身学习的开展和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郑彩华,第5期)。
(三)终身教育的相关研究
1.终身教育的发展研究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大战略任务的根本保证。要从战略高度进一步提高对终身学习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以终身学习理念为指导,加强和改进学校教育,大力发展继续教育,高度重视和推进教育信息化,切实加强学习型社区、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城市建设,全面开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新局面(郝克明、季明明,第4期);新世纪之后,我国终身教育发展出现了以下十大趋势发展定位:从低层次向高层次转移、学习需求从形式化向实质化转移、资源配置从集中化向分散化转移、组织形式从固定化向弹性化转移、课程标准从一般化向个性化转移、目标追求从知识获得向学会交往转移(王洪才,第12期)。
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的本质是制度创新,核心任务是建立一套鼓励终身学习、支持终身学习的制度,其中资历框架是最基础的制度,从国际经验看,建立资历框架也是破解当前我国终身教育制度瓶颈,切实推进我国终身教育实践的关键。因此,资历框架的建立应列为重点工程尽快开展,立法和质量保证是资历框架顺利实施的法律保障和制度保障(陈丽等,第11期)。其中,学习型城市是以城市学习者为中心,以终身教育体系和终生的服务体系为构架,以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共同体为基础,以形成终生学习文化为基本特征,能保障和满足社会成员学习基本权力和终生学习需求,从而促进城市成员全面发展和社会价值得以充分实现,是城市价值形态的新发展和城市品质的新高度。衡量学习型城市的质量和成效以及学习型城市建设发展的方向,必须依据科学性、先进性、特色性、现实性、简明性等五大原则,以学习型城市的内涵、基本特征、价值取向以及关键性形成要素为主要构建,来构建学习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叶忠海,第10期);终身教育、学习型城市构建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全民、全社会的终身学习目标。从实践层面看,我们也需要关注目前我国正在推进的学习型社会建设距离联合国的要求有多远,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明确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基本方向,我们当然也可以从教育基础的角度探讨“全民终身学习社会”的价值内涵,即社会在其终身目的上注重并促成了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所谓“全民终身学习”意味着每个社会成员能以自我教育、自主学习的方式实现自由全面发展,整个社会因成员的素养水平提升而呈现或正在呈现“公平、公正、和谐”的良好状态(杨小微,第11期)。从学习目的的视角看,终身学习已经从职业技能需要逐步上升到休闲兴趣的层次,这也是个体逐步追求自我实现的过程,从终身学习的模式看,我们可以依次分为:技能成长模式、补偿教育模式、市场导向模式、个人全面发展模式、闲暇导向模式(胡艺龄,第3期)。而要加强终身学习目标的实现,必须加强制度保障,非正规学习成果认证是其中的重要制度之一,要构建非正规教育学习成果认证体系,制定成果认证标准体系是关键,加强认证组织机构建设是基础,完善政策制度建设是保障(吴晓波,第5期)。我国当前已经实现了部分非正规学习成果的认证,已有的认证一般较为注重对个体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证明,主要形式有成人高等教育学历证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杨娟、苑大勇,第3期)。
2.学分银行的相关研究
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现阶段处于教育民主化、大众化、终身化的大背景下,学习者对文凭、知识、人生追求、自我完善等需要同时共存。传统的成人教育人才培养制度过于刚性,难以适应当前学习者需求的复杂状况。“建立学分银行”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重要任务,通过学分积累、转换和认证,促进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与衔接,构成学分银行的特征和优势,对于学习型城市建设和终身教育体系构建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那么,我国学分银行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现状如何?目前在理论探究方面逐步从国外经验借鉴逐步转向本土理论研究,包括学分银行的理论内核、功能定位、组成要素、运行机制、管理模式与构建策略(汤诗华等,第10期);从实践层面看,上海、北京等地区已经展开了关于“学分银行”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但是也只是局限在传统体制之中,因此,有必要积极借鉴国外成功的“学分银行”制度和弹性学习模式,包括在此过程中保证课程质量、体制弹性、法律约束、以服务于民为宗旨(邱萍、张蕊,第2期);建设学分银行必须满足四大基本条件与原则:必须经过教育部或其他相关政府部门的授权,必须是一个具有“第三方”身份的独立机构,必须具有一定的资质,必须具有法律授权(孙冬喆,第3期)。其实施策略包括,构建分层分类的管理制度、高效的实施机构、立体化的运行模式、科学的学分体系、完备的服务体系、有效的管理体系;加强几个保障:政策保障、组织保障、经费保障、资源保障等等(陈晶晶、陈龙根,第11期)。
三、成人教育未来的研究趋势
1.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渐受认可
从研究方法看,虽然分析法仍然是成人教育领域所使用最多的研究方法,但是从近几年的统计可以看出,目前成人教育逐渐向实证方法倾斜,更多的学者开始尝试使用多元化的研究方法,除了单纯的思辨外,个案法、统计分析法、叙事法、访谈法等等都成为研究过程中所常用的方式,这也可以看出研究者方法论意识与水平的提高。实证研究方法也将是今后研究者所更为倾向使用的重要工具之一。
2.价值取向:实践导向类仍是关注重点
从价值取向看,2013年的选题仍然延续了往年的研究特点,即“少谈主义,多谈问题”的倾向,从理论研究开始让位于对解决社会实践问题的追求,即使编排在“理论研究”一栏中的相关论文,也多是就成人教育实践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展开反思,如《成人自我导向学习支持性因素研究》(晁秋红等,第11期)、《教师学习与专业发展的新审视:成人学习的视域》(苏红,第8期)等等;而单纯思辨的文章则相对来说数量有萎缩之势。一方面是成人教育学科专业特点所致,另一方面也是成人教育发展到特定阶段的必然结果,这一取向特点预计今后将会持续一段时间。
3.研究内容:多元化趋势明显
虽然2013年《成人教育学刊》栏目设置有所增加,但是文章转载量不增反减,相关研究选题、内容比较分散,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很难统一划分。包括成人教育学相关文化研究、企业大学的战略发展、开放大学的质量研究、继续教育的劳动力市场研究、农民工满意度的相关研究等选题都有所涉及,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目前成人教育研究出现了学术争鸣、百花齐放的现象。但是,如果缺乏某种程度上的统一的、集中性的研究题目,难免使得成人教育研究仍然停留在散兵游勇的状态,无法形成较为有影响的研究成果,这无疑也是目前相关研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4.研究重点:学分银行与学习型城市建设将掀起新的研究热潮
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所提出的“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互换,拓宽终身学习通道”的精神,无疑学分银行的研究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的重点。而且随着我国城市国际化建设的展开,学习型城市、学习化社会建设等相关问题也都被提上了议事日程。事实上,这些从2013年《成人教育学刊》的转载情况也可以看出端倪,学分银行的相关研究论文已达到十余篇。构建学习型城市的相关主题达到四五篇。伴随着相关理论的引导、相关实践活动的逐步深入展开,这两大主题将会是众多研究者所关注的重点。
注释:
①原《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更名为《当代继续教育》。
②此图中所涉及的源杂志不仅包括列入表二和表三排行榜的杂志,也包括未进入排行榜的杂志及其被转载文章的总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