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异理论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运用——《莲文化的魅力》综合性学习设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综合性论文,语文论文,理论论文,魅力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设计思想】 本设计尝试运用变异理论来指导《莲文化的魅力》这一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变异理论是由瑞典课堂教学研究专家马飞龙(Ference Marton)提出的一种学习理论。变异理论认为,为使学生掌握某个事物的含义及特点,就必须注意这个事物与其他事物的不同点,并且要认识到这个事物在哪个方面与其他事物存在不同,同时需要学生对照其余未发生变化的方面识别出这种差异。变异理论符合教学规律,具有良好的教学操作性,适合语文教师掌握与应用。 变异理论的教学操作性体现在“分离—对比—类合—联系”教学模式上: 1.运用分离手法,能准确把握莲文化的关键特点。 所谓“分离”手法,就是在诸多变化和干扰因素中,将注意力集中于莲文化的核心维度上。对于教师来说,就是在诸多莲文化知识中找到其关键特点。 莲文化的核心包括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自然属性。在一千万年以前,中国大地上就已经有了莲,莲是最早生长在地球上的被子植物之一。莲子和莲藕可以食用,莲心和莲叶可以入药,莲浑身都是“宝”。第二个层面是社会属性。莲是一种君子人格的表现。 2.运用对比手法,能有效促进学生的自主感悟。 对比指的是通过设置不同的特征值来关注某一个事物、概念或现象在某个维度上不同值或特征的变化。也就是把一些事物和现象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的思维过程。对比可以帮助学生把握易错、易混概念的本质,强化基本概念;可以帮助学生克服消极思维定式,排除负迁移;有利于实现知识的正迁移,帮助学生获得新知;通过多种方式的对比练习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多次运用对比手法,能让学生在观察、辨析中很好地得到自主感悟。 在学习活动中,师生可以在学习《爱莲说》的基础上,将莲文化与牡丹文化等进行对比,使学生对莲文化的独特魅力有更深入的理解,实现自主感悟。 3.运用类合手法,能灵动拓展学生的知识空间。 类合手法为归纳思维创造了条件。在学习时,让学生面对多种变化,对其中不变的维度加以关注与概括。它适用于“变中求同”的教学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特意引入菊文化知识这一变量,菊文化与莲文化在文化特质上有诸多不同,但教师引导学生变中求同,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空间,又提升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4.运用联系手法,能有效完善学生的知识整体架构。 学生构建知识的过程有两种:概念同化和概念形成。概念形成一般要经历感知具体对象、尝试建立表象、抽象本质属性、符号表征、概念内化五个阶段。概念同化一般要经历唤起认知结构中的相关概念、进一步抽象形成新概念、分离新概念的关键属性、运用并强化概念理解四个阶段。教师合理地运用联系手法,能沟通学生头脑中的新旧知识,有效实现概念同化。 学生对自己所处的地域文化耳熟能详,头脑中早已建构了地域文化架构。教师在设计中只要将地域文化与莲文化勾连起来,就能完善学生的知识整体架构。 【活动目标】 1.了解莲文化知识。 2.收集、朗读、背诵有关莲的诗文,提高对这类作品的理解、欣赏能力。 3.熟悉“分离—对比—类合—联系”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筛选、对比、归纳信息的能力、互相协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活动过程】 (PPT展示中国历史各阶段文物上的莲花图案,使学生直观感受莲文化的魅力) 师:早在周代,莲花就已成为人们喜爱的装饰图案实物。洛阳出土的春秋时期的一种壶盖,有着直立而尖端外移的莲瓣装饰,设计风格清新瑰丽。到了汉代,墓室画像砖多用莲花图案作装饰,特征典型,组织巧妙。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装饰艺术中的莲花更是成为瓷器上最常见的装饰题材,形式多样,姿态美好,造型丰富。隋代,莲花图案的层次感得到加强,花瓣造型丰满,图案变化多样。唐代,莲花图案发展成熟,内容丰富,华丽繁缛,富有贵气,精湛的艺术水平超越了前代。宋元时期,莲花逐渐成为纯装饰性题材,姿态优美。明清时期,装饰图案表现出种类繁多、题材丰富的特点。 1.将莲花的自然属性分离出来。 通过抽签,将全班学生随机分为“莲叶防水与保洁”“藕断丝连的科学解释”“莲生长繁殖之谜”“千年古莲发芽之谜”四个小组。各小组分头探究,整合本组成员收集的资料,形成研究成果。然后由班级主持人引导各小组展示研究成果。交流过程中由负责速记的学生做好记录,学生评委则根据事先制定的评价标准(成果展示用说明性文字;要将莲花的自然属性说清;说明语言准确,让人信服)给各组成果打分。最后将结果记入《语文综合性学习记载表》。 2.将莲花的社会属性分离出来。 全班开展“莲花诗文会”活动。先展示学生收集的莲花诗文,然后举行“莲花诗文赏析对对碰”活动。由小组集体合作,每组推出一道莲花诗文赏析题,赏析题必须围绕“作品内容体现莲花哪种品质”展开,并指定其他小组回答。学生评委根据出题的质量和回答的情况分别给出评分。预设如下: 小组1:屈原在《离骚》中说:“制芰荷以为衣,集芙蓉以为裳。”为莲赋予了美丽、高洁的含意,使莲成为美好、纯洁的象征。 小组2:《汉乐府·江南》有这样的描述:“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作品描绘了江南美景,体现了莲的审美品质。 小组3:佛祖“拈花而笑,法相庄严”,说明莲具有特殊的宗教地位和象征意义,代表光明、美好、高洁,成了佛心的象征。最早提出莲出淤泥而不染的其实不是周敦颐,因为佛经已有记载:莲在泥不染。 小组4:荷叶“上催芙蓉赤,下助玉藕白”体现了奉献精神,荷花“不与桃李争春风”“碧水潭泮默默香”,象征和谐美好的君子人格。 学生评委依次亮分,并将小组得分记入《语文综合性学习记载表》。 屏显过渡语: 中国花文化体现出植物的自然属性以及由其发端的人文内涵。花成了文人寄托理想、情趣、追求的载体,它的象征意义是建立在花的形、色、香的基础上的。松树傲骨铮铮,柏树庄严肃穆,它们成了坚贞不屈的精神的象征。那么,莲花与牡丹又各有哪些文化上的象征意义呢? 各小组学生代表分别以手抄报的形式展示课前收集的牡丹、莲花的文化象征意义,预设如下: (1)“牡丹意义概括组”展示其手抄报《牡丹魂》。 “花王篇”要点:牡丹花开似锦,灿烂辉煌。自唐宋以来,就成为吉祥幸福、繁荣昌盛的象征。1959年,周恩来总理在洛阳说过:“牡丹是我国的国花,它雍容华贵,富丽堂皇,是我们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美好幸福的象征。” “鹿韭篇”核心:牡丹被赋予富贵的品格。追求富裕可以说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性。今天,中国共产党就明确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中国的根本出路是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牡丹,正代表着人民群众的期盼与追求。 “国色天香篇”:《牡丹之歌》歌词再现:“……冰封大地的时候,你正孕育着生机一片;春风吹来的时候,你把美丽带给人间。”“把美丽带给人间”体现了牡丹的无私奉献精神。 (2)“莲花品质搜寻组”同时也展示其手抄报《莲花颂》。 “泽芝篇”要点展示:莲花因其水生,在众多花卉中尤显洁净、高贵,所以人们经常把她与美人联系在一起。形容一个女子的美丽与清纯,多用“出水芙蓉”。 “水旦篇”妙意铺陈:美人总是与爱情联系在一起,而莲花洁净、美丽,最适合作纯洁、美好爱情的象征。婚房的布置,对联和窗花就常有“并蒂莲”“鱼戏莲”“荷花鸳鸯”这些元素,古人也常以“并蒂莲开”来形容夫妻的恩爱。莲藕之“藕”又与“偶”谐音,而藕中又有千万条细丝,藕虽断,丝还连,这就是天造地设的爱情象征物。而莲子,因生长于莲房中,一子一隔,互不干涉,又与传统伦理“多子多福”“兄弟有序”的观念极为吻合,因此被赋予了“多子”的意义。 “芙蕖篇”巅峰体验:莲又称荷,与“和”谐音,因此荷就有了和气、和平、祥和、和合、和好的美好寓意。周敦颐描述了莲的四种品格:积极入世却不为世俗所染,本身美丽却不向他人献媚,行为正直而不趋炎附势,独立自尊而不可亵渎,将莲花的象征意义推到了顶峰。 通过手抄报评比,学生小结预设:几经对比,我发现,牡丹因为花朵灿烂明艳,寄托了人们对富贵、幸福、兴旺的追求,总体上属于受大众喜爱的花朵;莲花因为纯洁清秀,寄托了读书人对君子人格的憧憬,广受文人推重。莲文化强调的是个人的修养,这是做人的基础,更能赋予我们前进的力量。 请学生反复品读“莲,花之君子者也”与“菊,花之隐逸者也”,询问其中有没有逻辑错误。 学生发现:隐逸者中既有君子,也有企图走“终南捷径”的投机分子,与君子属交叉概念,因此不能并列。 请学生合作探究莲与菊在象征意义上的共同点,预设如下: 小组1成果展示:屈原在《离骚》中以“夕餐秋菊之落英”来象征自己的品格芬芳高洁,借菊花来比喻自己对高尚人格的追求。而“制芰荷以为衣,集芙蓉以为裳”一句,又借莲花来比表达对高风亮节的追求。 小组2探究所得: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黄英》中,黄英是菊仙的化身,清雅绝俗。在他笔下,菊花象征了男性心中的理想女性:端庄、柔情、灵巧、守礼。而曹雪芹笔下的香菱,“根并荷花一茎香”,同样集美丽、柔情、灵巧、善良于一身,也是当时男性心中理想女性的化身。 小组3公布发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菊花、莲花都与思乡情密切相连。唐代岑参作诗《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诗人因遇安史之乱而有家难归,借菊花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杜甫的名句“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也是相同的感慨。 而周邦彦作词《苏幕遮》:“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借眼前之荷思故乡之荷,荷花点燃了词人的故园情。现代诗人席慕蓉也说:荷是我无止境的乡愁。可见,在中国文化中莲与菊都代表了无尽的乡愁。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吴文化与莲文化的关系,将乡土文化与莲文化联系起来。 学生当堂小结预设:吴文化与莲文化有共同性,也有差异性:吴文化和莲文化都属于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吴文化是中华文化中的地域文化,而莲文化是属于中华文化中的一类;吴文化强调整体上的经世致用、知行合一,莲文化强调个人修养;吴文化更关注外在的现实,造就了无数文人才子,而莲文化则强调内在的修养,不求成名成才,但求心灵纯净。 六、结束语 莲文化的意义在当今社会是很重要的。周敦颐的名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提倡的是一种君子道德。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同时,经济的发展也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在天天和钱打交道的社会氛围里,要做到“出淤泥而不染”的节操是困难的,也是必要的。这正是莲文化的魅力所在。变异理论在语文综合学习中的应用--“荷花文化魅力”的综合学习设计_莲花论文
变异理论在语文综合学习中的应用--“荷花文化魅力”的综合学习设计_莲花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