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迪泌尿科诊所 湖南 长沙 417700)
【摘要】 近些年,前列腺癌的发病率逐年攀升,针对处于癌症进展期的病人,仍无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正是由于对这些癌症无计可施,才催生了对更多治疗方法的摸索。经临床研究与实践,基因治疗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最有前景的方法。对于前列腺癌,靶向基因治疗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然而,现阶段靶向基因治疗的技术并不成熟,缺乏安全、合适的载体便是最为重要的难点。本文就靶向基因治疗的最新成果进行报告,诣在寻找安全可靠的基因载体。
【关键词】 前列腺癌;靶向治疗;基因载体
【中图分类号】R73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5-0190-02
前列腺癌在欧洲属于发病率极高的恶性肿瘤,而在我国虽然发病率并不高,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前列腺癌的发病率逐年攀升,针对这一发展趋势应给予相应的重视。而且,这一疾病发展至今,曾经有效的治疗方法如传统的放化疗、局限性手术治疗、标准化内分泌治疗均起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由于缺乏对前列腺癌症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各国医学家们纷纷探求不同的治疗模式,其中,靶向基因治疗的治疗效果最为可观,既可独立治疗也可联合使用。然而,此项技术尚未成熟,仍有许多难点尚未攻破。缺乏安全有效的载体便是最要紧的一个。
1.自杀基因治疗
自杀基因治疗是在1986年由Frederid Moolten首先提出并描述的,是一种效果可观的具有前景的一种治疗手段。[1]自杀基因治疗是利用基因转移技术将自杀基因(即药物酶基因)导入肿瘤细胞中,并将前体药物转化为有毒药物,促使肿瘤细胞凋亡。这种治疗方法可与热、放、化疗联用,提升肿瘤细胞对热、放、化疗的敏感度,从而增强治疗效果。且基因启动子在某些射线下可被激活,产生明显的抑癌效果。这是自杀基因代谢产物的直接毒性作用。
此外,“旁观者效应”也是自杀基因治疗的机制之一。在进行自杀基因治疗过程中,人们发现,在肿瘤组织中自杀基因不曾进入的肿瘤细胞活动也受到抑制,即“旁观者效应”。而基因载体系统很难转染入肿瘤细胞,因此,这一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距离很远的两个肿瘤间也能产生旁观者效应,即为远程旁观者效应。这一发现引发了部分医学家的关注,甚至提出癌症疫苗的思路,但有关这方面,还需要大量的理论研究及临床试验。
在前列腺癌的治疗中。单纯疱疹病毒-腺苷激酶/更昔洛韦系统是使用最广泛的自杀基因之一,但治疗效果有限。针对这种情况,Chen等人[2]建立了一个新的双靶向基因系统,这种靶向系统可以有效地将质粒导入前列腺癌细胞并表达自杀基因。这一系统能抑制癌细胞生长,促使其凋亡。
大肠杆菌嘌呤核苷磷酸/氟达拉滨是最新发现的自杀基因,可被ARR2PB输送。在雄激素类似物R1881环境下,被以上基因转染后的前列腺癌细胞对氟达拉滨敏感性得到显著提高,其旁观者效应同样得到提升。
分化显示编码3是最为典型的前列腺癌指标基因之一,用微小DD3启动子联合治疗性IL-24增效,形成腺病毒Ad·DD3-E1A-IL-24,同时具有前列腺特异性与很强的抗肿瘤活性,于是,Ad·DD3-E1A-IL-24也可作为治疗方法之一。
2.载体
一个高效安全的靶向基因治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拥有能成功转运且可以复制表达体内基因的载体。最为理想的状态就是高效率转染、特异性凋亡肿瘤细胞,高效且低副作用。病毒载体是比较常用的载体,而由于病毒的非特异性感染,导致机体内细胞感染,极易引发严重不良反应,且靶细胞不易被转染,因此其治疗效果不甚理想。
某些非病毒载体也进入人们的视线,以纳米粒子、阳离子脂质体最为常用。Hattori[3]建立了一种新型NP载体,经瘤体注射实验表明其具有高效特异性。另外,维生素叶酸也被用作靶向输送。将叶酸与NP结合成NP-F,对鼻咽癌有显著抑制作用。天然高分子载体如壳聚糖,是自然界存在的唯一碱性多糖,安全无毒,有抗菌和直接抑制肿瘤癌细胞的作用,为前列腺癌的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高效载体的可能性。
3.联合治疗
3.1 联合病灶局部注射给药
可与病灶局部注射给药,产生协同促进作用,提高对癌细胞的杀伤力。同时避免了全身给药对身体带来的副作用。
3.2 联合免疫治疗
与免疫治疗联合作用,可以通过触发抗肿瘤免疫应答以提升治疗效果。这一点启示我们可用此法激活体内免疫,对抗进展期的前列腺癌。
3.3 联合抗病毒药物
与抗病毒药物联用,能有效降低病毒的不良反应与,减少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4.小结
基因治疗是目前最有前景的治疗前列腺癌的方法,且在此方面获得了不少突破,然而,在技术方面仍然不够成熟,难题依旧存在。仍需要努力寻找毒性小,副作用少的自杀基因;更安全、有效的基因载体,特异性高且高效转染。目前非病毒的天然高分子载体,质脂类,多糖类,多肽类,就提供了更好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 FL Moolten.Tumor chemosensitivity conferred by inserted herpes thymidine kinase genes:paradigm for a prospective cancer control strategy. Cancer Res, 1986,46(10):5276-5281.
[2] CHEN Y,WANG G,KONG D,et al.In vitro and in vivo double-enhanced suicide gene therapy mediated by generation 5 polyamidoamine dendrimers for PC-3 cell line[J].World J Surg Oncol,2012,10(1):3.
[3] HATTORI Y.Development of non-viral vector for cancer gene therapy[J].Yakugaku Zasshi,2010,130(7):917-923.
论文作者:宋新平,宋昊宇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9月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8
标签:基因治疗论文; 靶向论文; 基因论文; 载体论文; 前列腺癌论文; 转染论文; 肿瘤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9月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