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业化的历史必然性与中国的新工业化发展道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必然性论文,中国论文,发展道路论文,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新工业化”的涵义及其历史必然性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人们就不断描绘新科技革命新产业革命的兴起以及将带来的工业之后的新时代,先后提出了“原子能时代”、“信息时代”、“生物工程时代”、“纳米时代”、“生态时代”、“太空时代”、“知识时代”等若干不同的说法。对于这些不同的说法,人们普遍觉得说的都有一定道理,但又都不全面。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人们开始觉得新科技革命新产业革命造成的新时代并不是这些说法中的某一种,这些不同的说法单独看来只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新时代,而新时代有可能正是这众多不同说法的综合和统一。
大量事实表明,正在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新产业革命并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领域的单独变革,而是物质生产方式的全面革命。我们要切实关注当代社会生产领域中的新能源、新材料、新工具、新方法的一系列深刻转变,具体地说,信息科技、生物科技、纳米科技、新能源科技、新材料科技、环保科技、太空科技等一系列高新科技形成了一种整体的力量,推动并产生一场物质生产方式的新变革。此外,在目前进行的新科技革命新产业革命中,到处都可以看到它的应战性。这就是说,目前正在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新产业革命不同于工业化进程中的其他历次革命,它在很大的程度上正是为应战工业化生产方式的危机而兴起的,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将在新科技革命新产业革命中发生质的转变。
所以,经过长期的深入研究,我认为工业文明之后的更高级人类文明新形态应称之为“新工业文明”。需要讲明的是“新工业文明”有其特定的涵义,即指“人工创造和利用化学物质的文明”,这是从人类文明演进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线索上来确定的。
人类文明的演进在本质上是由浅入深地不断推进对自然物质层次的认识与改造,不同文明形态的根本标志是不同层次的物质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科学研究的成果表明,人类文明及其发展是建立在生命物质、化学物质、物理物质这三个自然物质层次上的。所以,人类文明的演进大体要经历三个由浅入深的大的历史发展阶段,这就是:对生命物质的认识与改造阶段→对化学物质的认识与改造阶段→对物理物质的认识与改造阶段,可以把它们简称为人类发展的生物文明阶段、化学文明阶段和物理文明阶段。每个阶段又可分为初级与高级两个小阶段:在初级阶段,人类活动主要是对天然存在的某类物质形态(层次)的采集和利用;而在高级阶段,人类则能够生产该类物质,这时人类活动主要是人工生产和利用该类物质形态。这样一来,三个大阶段又可分为六个小阶段或小时代,具体地说就是:天然生物时代与人工生物时代、天然化学时代与人工化学时代、天然物理时代与人工物理时代。
当我们把上述文明演进线索与通常讲的采猎时代、农业时代、工业时代相对照时,就可发现:采猎时代实际上就是天然生物时代(采集渔猎天然存在的动植物),农业时代实际上就是人工生物时代(人工种植植物和养殖动物),工业文明则实际上就是天然化学时代(采掘和利用天然化学物质)。工业文明之后的新文明,理所当然的就是“人工化学时代”即“人工创造和利用化学物质的时代(文明)”,由于从大时代的划分看它与工业文明都属于“化学文明”,因此,与工业文明相对应又可以称它为“新工业文明”或“新工业时代”。
“新工业文明”或“新工业化”作为一种“人工创造和利用化学物质的文明”,是一种比工业化更高级更深层次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它具有七个基本特征。(1)劳动对象(生产原材料)的微观元素化。(2)主导能源的物理化。(3)生产手段的高度智能化。(4)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循环化,包括深层循环利用和高层循环生产。(5)生产和生活环境的生态化。由于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层循环化,必然造成环境的生态化,这也是真正的可持续生产和可持续发展。(6)生产和活动空间的太空化。人类活动不再局限在地球上,将在大尺度的太空中展开。(7)新工业化对工业化的替代化。总之,新工业化是人类的更大发展空间和更高发展阶段,在新工业化框架中,人类将创造出更加丰富无比的文明新成果。
按文明演进的一般规律看,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工业危机必然出现,人类将迎接这种挑战并在应战中开拓出新的生产方式和新的文明形态。目前,全球范围内正在兴起一场新科技革命和新产业革命,它不同于工业化范畴内的前几次革命,而是一场突破工业化的新文明革命即新工业革命。世界上许多重要的发达国家已经和正在投入这场新工业革命。例如,它们正在大力发展信息科技、生物科技和纳米科技,正在努力开发新能源、新材料,正在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循环型社会,等等。
二、中国不能建设发达的工业化
上文的分析不仅说明了新工业化的本质,同时也揭示了工业化的本质及其局限。从本质上讲,工业化生产是一种“采掘和利用天然化学物质资源(即矿物资源)的生产”。有资料显示,目前人类使用的95%以上的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材料和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源都来自于矿产资源(即化学资源)。因此,这也进一步决定了工业化生产的历史局限性。
事实已无可争辩地表明,工业化生产方式正在日益陷入困境。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正是在这样一种历史大背景下展开的,这给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形成了不可逾越的历史性制约,这就是:中国不可能建立发达的工业化。
首先,中国建立发达的工业化缺乏必要的资源支撑。中国人口总量太大(约等于10个日本或4个美国),满足中国高度工业化所需要的资源也是巨大的,而不论能源还是原材料的局限都难以允许经济长期持续快速的发展,在21世纪的前20年就会遇到日益严重的发展障碍乃至危机。
其次,大量消耗矿物资源建设工业化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生态环境的恶化将难以承担起建设发达工业化的重负。中国的大气污染、水域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都已十分严重,生态破坏造成的荒漠化形成了每年特大的沙尘暴,几乎刮到太平洋彼岸。事实证明,中国在获得经济巨大发展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生态代价。
其实,在今天的中国,建设发达的工业化不仅不可能,而且也不可取。
第一,在追逐建设高度发达的工业化过程中,资源的匮乏和生态的恶化将会使我们陷入不可避免的工业危机,一旦陷入危机势必造成经济社会的停滞和衰退。我们必须严肃对待这个问题,必须避免陷入工业危机,因而必须放弃追逐建设发达的工业化。
第二,目前正在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新产业革命将开拓出比工业化更高级的新工业化发展方向,这是更可靠更先进的发展途径,也是21世纪的现代化尺度,所以,中国实现现代化已不必要追逐建设发达的工业化,进一步讲,如果不能积极开拓和建设新工业化,即使建成了发达的工业化也达不到21世纪的现代化。从这个角度看,我们也应放弃追逐发达的工业化并必须走向新工业化。
三、中国必须走新工业化的发展道路
第一,初级发展战略:适度工业化战略。由于资源匮乏与污染严重,工业生产方式已走向困境,又由于中国是一个后发展的人口超级大国,中国不可能建设最发达即过度的工业化,同时,新工业革命的兴起又为中国的发展展现了一条新的更加宽广的道路,因此中国也不再需要建设发达的工业化,在未开拓出新工业化道路之前,中国应选择“适度工业化”发展战略。“适度工业化”就是比较发达而不过度的工业化,它主要包括:适度的工业化开发、适度的工业化生产、适度的工业化消费等。总之,是工业化经济的有控制的适度发展,是能够持续较长时期的发展,以免陷入工业危机,以便顺利地进行新工业革命。
第二,高级发展战略:新工业化战略。建设“适度工业化”并不足以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尤其是到21世纪中叶,人类文明将逐步进入新工业化时代,所以,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必须在建设“适度工业化”的同时积极开拓和建设新工业化。中国建设新工业化的目标是,建设一个以智能化微制造科技为关键科技支撑体系、以深层次循环式生产为主导生产方式、以有限消耗自然资源的循环经济为根本经济体制、以崇尚创造和以人为本为核心价值观的新工业化社会。在新技术比重、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等方面,都会有一个数量上的体现。我们可初步提出如下一个新工业化的主要指标体系,这就是:(1)资源深层循环利用率>50%;(2)一次能源中物理能源(如核能、太阳能)比重>50%;(3)新工业产值与农工业产值比>1;(4)物质生产业、生活服务业、科教文化业的劳动力各占社会总劳动力的1/3或物质生产业劳动力<1/3。在这三项指标中,资源深层循环利用率>50%是一个关键指标,因为这个指标最突出地表明社会物质生产方式是否进入以人工化学生产体系(即新工业)为主导的时代。其次,物理能源使用率>50%和新工业产值高于农工传统产业产值,也都是很重要的指标。此外,随着新工业化的提高,从事科教文化业的人员将大幅度上升。
当然,不论建设“适度工业化”还是开拓建设“新工业化”,都需要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所以,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发展战略的实施需要一个百年战略计划,这就是:21世纪前20年是工业化实现期与新工业化开拓期;2021年到2050年是工业化持续期与新工业化发展期;21世纪后50年是工业化转变期与新工业化实现期,力争在21世纪末基本实现新工业化。
在21世纪的现代化发展历程中,我们的新工业化建设主要包括七大发展战略。(1)新工业化科技发展战略,主要包括信息科技、生物科技、纳米科技、新能源科技、新材料科技、生态科技、太空科技等新科技的发展,它们作为一个完整的科技体系而成为新工业化的科技支撑。(2)新工业化产业发展战略,主要包括信息产业、生物产业、纳米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生态产业、太空产业等新工业产业的开拓和发展,这些新工业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最终将取代传统的工业部门。(3)新工业化循环经济发展战略,新工业化经济是一种深层循环生产和循环经济,只有把工业化的单向生产经济体系完全转变为深层循环生产经济体系才能彻底摆脱工业危机和进入新工业化社会。(4)新工业化水资源发展战略,从传统的工业化水资源开发和使用方式转变为新工业化水资源开发和使用方式,即从单纯利用天然淡水向“人工制造淡水”转变,主要包括水的深层循环利用、海水淡化,以及海水淡化后的东水西调、再造西部秀美山川的生态建设,彻底解决生活、生产、生态的淡水匮乏问题。(5)新工业化能源发展战略,主要是物理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包括太阳能、风能、热核聚变能等物理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最终是月球能源基地的建立,彻底克服能源危机问题。(6)新工业化材料发展战略,其核心是原材料的深层开发,实现材料元素化,从而大大开拓原材料的范围和使各种物质材料都可进入循环利用,彻底解决原材料资源匮乏问题,并开发生产出众多性能奇特的人工新材料进而制造出丰富奇异的新产品。(7)新工业化太空开发战略,主要是对月球和太阳系的行星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和开发,包括资源开发利用以及生态化改造。只要认真积极地实施这七大发展战略,就能够从根本上保障实现从工业化向新工业化的转变。
应当看到,21世纪前20年是中国工业化的实现期和新工业化的开拓期,不论对工业化还是新工业化都是一个关键时期。关于21世纪前20年的发展,国家已制定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战略,现在,需要我们从建设适度工业化和建设新工业化这样两套长远发展战略的宏观视角去进一步诠释21世纪前20年的发展。这一时期是实施21世纪长远发展战略的第一阶段,即工业化实现期与新工业化开拓期的阶段。这一阶段的任务很明确:第一,实现适度工业化;第二,重点开拓新工业化。这是一个统一的发展战略的两个方面。
摘自《济南大学学报》,2005.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