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管理创新中培植外贸核心能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管理创新论文,核心论文,外贸论文,能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新经济浪潮的兴起,企业间竞争的最终决胜点落在了核心竞争能力上。因此,对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研究便成为管理科学新的重点。
在我国,历经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外向型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而加入WTO后, 作为与国际经济直接接轨的先头部队——专业外贸企业将首当其冲经受外力的冲击与国内经营主体多元化格局的考验,必须重新培育自己的优势。根据哈佛大学迈克尔·波特教授等人最新研究成果表明,一国的经济发展及国际竞争力除了与政治环境和宏观经济条件有关外,包括竞争优势、创新能力、国际营销渠道等组成的微观经济环境同样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培育提升专业外贸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既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不败的内在需要,也是不断加强全省乃至全国经济全面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
(一)
所谓核心竞争能力,按照C·K帕汉拉德和盖瑞·哈默的观点,是指企业内部一系列互补的技能和知识的结合,它能使一项或多项业务达到世界一流水平,通常认为,任何企业本质上都是一种能力的集合体,无论是有形的物质资源,还是无形的规则资源,都是企业的构成要素,但这些只是表面的东西,而真正对企业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活的本质,乃是蕴藏在这些要素后面的能力,特别是作为战略管理能力、核心制造能力、核心技术能力、核心营销能力及组织管理能力等有机结合的核心竞争能力。
由于构成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核心是企业的研发、产品及工艺的创新等核心技术能力,因此,生产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往往表现得较为明显,包括专业外贸公司在内的流通型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相对较为模糊和难于把握。虽然生产企业和流通型企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方式不同,但核心竞争能力对于它们来说同样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一个外贸公司不具有核心竞争能力是难以抗衡即将长驱直入的无数跨国公司和综合商社的。事实上,服务型企业一旦拥有了与众不同的竞争能力,就会显现出鲜明的竞争优势。
我国的专业外贸企业虽然也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一定的竞争能力,但由于它们从体制到机制等等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使得这种能力在国际市场环境中显得较为软弱。它们中的绝大多数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深深地带着计划经济的色彩,有的至今仍然享受着政策优惠的庇护,缺乏与市场经济相匹配的运作机制,企业核心竞争能力赖以建立的制度基础相当薄弱。
从另一角度看,我国绝大多数专业外贸公司的组织形态仍然是国内生产企业和国外客户两者之间的中间商,它们通常只有销售环节,而对生产(包括产品开发、组织生产、售后服务等)参与甚少,同时,又由于外贸公司经营方式的特殊性和经营商品的多样化,其核心竞争能力的构成及其转化形成的核心产品具有特殊性,与工业企业相比,流通型外贸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可以表现在它的货源渠道和营销网络上,表现在产品的组织开发能力上,表现在企业管理效率上,表现在品牌价值上,但最终应集中体现在其综合服务上,谁的服务全面完善,及时有效,尤其是技术含量越高,谁的核心竞争能力必然越强,其最终产品——不同类型的物质商品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就越显著。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企业发展的动力来源于企业家的创新活动。随着新经济的出现,创新和知识应用能力在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中的作用更为重要。企业的创新,概而言之,主要包括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而对于流通型外贸企业而言,首先在于管理创新。通过管理创新,建立起与新的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发展战略、组织形态、运作机制、管理模式、营销体系等等。正如彼得·德鲁克所言:“知识经济社会是一个组织的社会,其中心职能是管理,只有管理才能使今日的所有组织成为有效。”
(二)
由于我国尚处于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阶段,面对着市场经济的专业外贸公司的创新活动必需具备自身的独特条件。首先,领导者要有战略眼光。“经济发展动力来源于企业家的创新活动”(熊彼特),领导者是企业的核心,企业的创新活动必须由领导者来决策并组织实施。第二,要紧紧跟踪市场。企业与市场犹如鱼水关系,企业要生存要发展,不仅要适应市场而且要努力去创造市场。日本索尼公司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始终坚持了其创始人盛田昭夫的经营理念:我们的政策,并不是先调查消费者喜欢什么产品,然后投其所好,而是用新产品去引导他们进行消费。第三,精简企业机构。当前,许多行业都出现了从纵向一体化向实质上的横向一体化发展的倾向,企业组织形态正逐步趋向于扁平化。特别是专业外贸公司经营商品的丰富性和不同商品经营方式的趋同性这种个性特点,要求企业必须形成反应迅速,运转高效的组织形态。第四,有一整套合理的激励机制。有激励才能有创新动力,国内外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众多的激励方法和途径都为外贸企业在这方面提供了借鉴,关键是要在解放思想的前提下建立起一套适合于自身发展的激励机制。第五,拥有一个合适的外部环境。企业组织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它不断与外部环境进行相互作用,企业家的创新思想和企业创新能力的形成摆脱不了外部条件的影响。
(三)
企业的管理创新从构成要素来说,是非常丰富的。松下电器公司总裁松下幸之助提出的“五个第一”,可以说是管理创新的典范。而美国90年代企业管理创新与变革的核心则是“重新构建公司”。结合我国专业外贸企业实际,要有效进行管理创新,提高服务水平,建立核心竞争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第一,制定科学合理而明晰的企业整体发展战略。市场发展到今天,企业间的竞争已非仅靠几个人的聪明或直觉所能左右得了的。西方先进企业在管理上普遍具有清晰的不同阶段的发展战略,而我国的专业外贸企业很少对自己的长远战略目标定位有明确计划,企业的经营、决策很多只是一种短期行为,明显带有急功近利的色彩。有的企业即便制定了长远战略,也只是纸上谈兵,或缺乏实施的延续性。成功的企业发展战略必须做到战略重点突出、实施步骤明确,有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为企业成员制定行动方向,为高效决策奠定基础等。
第二,调整和建立适合企业发展战略的组织结构。这是避免外贸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产生危机的有效途径。我国的专业外贸企业大多是沿袭了传统的金字塔式的公司制模式,组织管理不力的问题较为普遍,抑制了企业规模真正而有效的扩大。按照知识管理要求,企业业务工作的开展应重新予以组织,在“再造”中获得“新生”,使企业组织单位的优势从专业化职能部门转化为以任务为导向的组织,以充分发挥个人能动性和多方面才能。
企业组织的转变是个艰难的过程。西方企业近几年来进行的业务流程重组中,失败者不乏其例。因为组织变化不仅仅是硬件的转变,更在于与之相匹配的管理控制机制、企业文化及价值体系等,软件的转变包括了领导者的能力、知识、品格以及个性等等在内的人的综合素质的转变提高。
第三,建立健全高效的营销网络。对于流通型外贸企业而言,营销网络的作用尤为突出。目前的关键在于如何提高这种营销网络的营销层次,扩大它的覆盖面。提高广度,就是要积极向一些新的市场领域延伸;加大深度,就是通过营销方式的创新,运用电子商务手段或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战略等,不断提高贸易的有效性,同时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
第四,明确产品战略,与世界跨国公司产品策略取得一致。一是从产品多样化向产品专业化转变。从理论上说,核心能力具有很强的“溢出效应”,即能为企业进入广阔市场提供潜在机会。同时,多元化经营在避免或化解企业经营风险方面也有着显而易见的优势。但是,多元化经营的基础是专业化经营不能满足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前提下做出的选择,它不仅要求企业有相当高的品牌价值,更要求企业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竞争能力。否则,“一个企业的多元化经营程度越高,协调活动和可能造成的决策延误就越多。”(彼得·德鲁克)。当然,流通型外贸企业对产业专业化要求不可能等同于生产企业,但即使扩大产品类型,也应紧紧围绕竞争优势产品,根据市场需求,实施相关多元化产品发展战略,失去自己的优势。二是从产品差异化转向产品标准化。当今大量跨国公司产品差异化程度正表现出愈来愈小的趋势,产品标准化从长远看无论是对于塑造企业形象,还是组织规模生产特别是适应迅速发展的电子商务等新的国际贸易方式,都是不可缺少的基础条件。三是从资源性产品向环保型产品转变。要在国际市场取得牢固的地位并逐步赢得主动,必须向环保型、资源节约型产品开发方向努力。四是从效用性创新向组织性创新转变。加强研发、开发双高产品,打响自己的品牌。
第五,建立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这方面,日本企业给我们的启示就尤为突出,盛田昭夫表示,“如果说,日本式经营真有什么秘密的话,那么,我觉得‘人’就是一切秘诀最根本的出发点。”松下幸之助也说,松下公司的口号是“企业即人”,并多次宣称“要造松下产品,先造松下人”。人才问题向来是制约我国企业快速发展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对于专业外贸公司来说,虽然外贸人才相对较为充裕,但人才结构单一,与新经济形势要求相适应的组织管理、生产管理、战略管理、技术管理等方面人才十分缺乏。特别是我国入世后,专业人才流动的空间将更加宽广,因此,必须着眼于造就一个能够引来人才、又重视人才,并能留住人才的机制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