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今世界,放眼当下,要说什么最火,那还得是互联网,而要说什么最热,那必然是创新,“互联网+”概念的提出和发展,让创新不再离我们遥不可及。“互联网+”时代已然来临,创新正牵引着我们向下一个文明高度迈进。处于变革当下,我相信我们每个人能做得还有很多。本文对中学数学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学 数学 教学改革 互联网+
作为一名基层中学数学教师,虽位微不敢忘己之责,然而在近年的执教中越发感觉到,传统教育方式在中学教育发展中正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地区经济的差异化发展使得教育资源的流动性增大,加之教育方式的局限性,使得教育的知识投入和产出比失衡,教育资源的配比在一轮轮的竞争发展中开始向发达地区倾斜。而对于我所在的县级中学来讲,优质生源以及师资的迁移,已经严重制约了学校的长期发展。我认为,引入“互联网+”模式是时候了。
一、“互联网+”嵌入教育的必然性
我们都知道,教育发展最大的限制就是区域化教育资源的倾斜,在传统教育方式下,受限于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同,教育资源差异化本无可厚非,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这种发展短板是可以通过技术来弥补的。中学教育正处于大量知识传授和积累阶段,广大学生对新事物具有极大的好奇心和兴趣,更有优于其他年龄段的接受能力。如果能将“互联网+”应用于中学课堂教学,那对教学质量的提升必是立竿见影,以此来带动学校,包括生源、师资、人才储备、硬件软件等各方实力的快速发展,便可打破传统循环式的堆积教育,使得知识的投入和产出形成最优比。所谓不破不立,只有打破瓶颈、开拓创新,才能使得这一系列问题得到有效地缓解,甚至向好发展,“互联网+”正是我们亟待要搭上的一班快车,“互联网+”嵌入教育教学更是大势所趋。
二、“互联网+数学教学”的目的
我以数学为例,通过调研发现,目前关于“互联网+”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研究与实践尚且有限。我们都知道数学是一门非常严谨和客观的学科,正是因为严谨和客观的特性,使得它能够更好地适应“互联网+”方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传统数学教学,以教师自我构建的知识体系为主导,而学生属于被动接受,每个学生会因为老师自身风格的不同和自我接受能力的差异,导致吸收知识的能力不同,而教育又必须是要以学生为主导,以构建他们自我的知识体系为目的,那么,在传统教育模式下,这就会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适应而越拉越开,而互联网就很好地弥补了这一不足,正如长江一般,无论有多少支流,终究会汇于同一出海口。“互联网+”提供的正如这一条条的支流,他们是无限种可能,使得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前行方式,从而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而在现有的成绩评测机制下,知识的掌握能力的考验还是以考试为主,所以,引入互联网由传统的“单一过程-结果论”转变为“多过程-结果论”,这正如数学题一题多解一样,虽然解法不同,但是殊途同归。这样,就使得学生能够快速、有效地以自我构建的思维体系来接受知识,从另一方面来讲,通过“互联网+”,老师也可以学习自身之外的知识体系,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从而做到真正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
三、将“互联网+”应用于中学数学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1.硬实力建设。国内中学大多都搭建有自己的校内服务器、校园网络系统、多媒体影音系统、远程教育系统等。而且相比于其他的固定投入来讲,搭建网络信息平台的投入是远小于其他硬性投入的,对于财政紧张的一些中学来说,可以选择性的以首要搭建网络平台为主、其它为辅,利用便携式多媒体通讯工具,也是一种选择。毕竟智能机在我国普及率达七成以上,已经成为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甚至学生与家长日常课外沟通的必备。而在很多财政经济良好的中学已经建立起计算机中心,只需通过购买相关软件即可将计算机中心拓展成信息化课堂,而像市级甚至省级有能力的学校,可以按区域对下级中学进行相关软件的授权,以此来节约成本、减少教育资源浪费。
2.软实力建设。中学的软实力主要体现在生源和师资。中学生源在政策稳定的情况下,可能不会出现过大波动。但是,师资队伍的建设是需要一定时间和科学规划的,从好的方面来讲,现有多数中学的师资队伍,都是以青年教师为中坚力量。青年教师的网络技术水平,以及对与新技术的学习和接受能力都比较强,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培养青年教师组成技术小组,完善“互联网+”大数据平台的建设和维护,学校在上层通过开展相关专业的培训和辅导,引入考核机制、人才储备机制、竞争激励机制等,以此来保证新技术队伍的使用达到最佳效果,并形成一种长效的机制,以此形成循环的师资培养。通过构建“互联网+”平台,从教学方式上实现对转,从以老师为主慢慢过渡到向以学生为主、以学生被动接受向主动求知转变,在课外交流上,使师生、生生、师长之间的交流更加及时与顺畅,做到信息对称。
参考文献
[1]王长杰 “互联网+”背景下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课程整合[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7,(1),225-226。
[2]吕雪飞 “互联网+”下的中学数学教育[J].才智,2016,(25)。
论文作者:谭国卿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3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7
标签:互联网论文; 中学论文; 知识论文; 自己的论文; 学生论文; 传统论文; 生源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3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