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幼儿教育;提升能力;幼儿自理
幼儿教育具有特殊性,教师面对的是仍未进行过雕琢的“白纸”,孩子们都保留着最原始的状态,因此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来说,教师们不单单要传授幼儿基本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自立、如何做“人”。其中自理能力的培养是不可或缺的部分,自理能力的提升不仅是表现在行为的独立上,对孩子们的心理成长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在游戏玩乐中加强幼儿自理能力
幼儿的心理、行为等方面还不成熟,因此他们的注意力易分散,所以幼儿教育更多的是要采用快乐、轻松的教育理念对幼儿进行正确引导,其中最为有效并且常用的教育方式就是“游戏教育法”。在游戏中教育既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兴趣,也有利于在玩乐中让孩子们获得成长,这种方式在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上具有重要作用。
笔者经常会在课堂学习中穿插一些小游戏,比如在游戏“表演小课堂”中,笔者会引导孩子们根据笔者的指定内容进行表演,比如设定一个场景是妈妈下班回家了,孩子马上给妈妈递上了拖鞋并且给妈妈倒上了一杯水。之后教师会扮演妈妈,孩子们依次进行表演:轻轻地把拖鞋放到了“妈妈”脚边,并且都给“妈妈”倒了水。随后笔者又根据沿着话题进行了提问:孩子们觉得我们在家里还可以做些什么呢?孩子们纷纷抢答到:“我能帮妈妈洗碗、扫地。”还有的孩子说:“我还能给妈妈按摩,帮妈妈摘菜”......在孩子们回答完后,笔者就趁热打铁地给孩子们布置了一项作业:今天回家后为爸爸妈妈倒杯水,并且做一项力所能及的“工作”,第二天到校后跟同学、老师进行分享。在游戏中让幼儿成长,方法既有效又充满乐趣,有效地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幼儿的自理能力。
二、在鼓励表扬中激励幼儿自理训练
孩子们的心灵是十分纯净的,一次小小的鼓励就可能对他们造成深远的影响。因此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和责任心,随时发现孩子们成长中一点一滴的变化,并及时对幼儿成长中的小改变进行表扬,让孩子们在有爱的氛围中获得自理能力的提升,从而激励孩子们继续向更好的方向迈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比如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笔者就会有意识地加大对孩子们生活习惯的关注,并制定一些奖励制度:在孩子们吃午餐时,笔者会暗中观察哪位小朋友的桌子最干净、谁的碗里没有剩饭,吃完饭后及时对这些孩子们进行表扬并奖励一颗小星星;在睡午觉时,也要奖励给那些能够自己脱衣服、拖鞋的孩子们一颗小星星;在排队上厕所时,笔者会记录哪位小朋友最安静,之后给听话的孩子们奖励一颗小星星......在一周后获得星星数量最多的孩子就是本周的“智多星”,并且获得该称号的孩子照片会贴在班级的展示墙上,这样不仅能够对表现最好的孩子以鼓励,也能起到激励其他孩子的作用。在日常的方方面面中给孩子们传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观念,鼓励孩子们学习生活中的点滴进步,让幼儿能够在成长的过程中获得自豪感和幸福感,逐渐培养孩子在学习自理方面的能力。
三、在家校配合中提升幼儿自理水平
学校对于幼儿的成长、发展固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家庭的影响也不能忽视。很多父母尤其是爷爷奶奶会心疼孩子年纪小,而减少孩子的自理锻炼。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时刻与家长保持联系,将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予以沟通,时刻将孩子们的在校表现与家长进行交谈,同时询问孩子在家情况,并针对不同孩子的问题进行不同方式的处理。
每隔一段时间笔者就会邀请家长来校进行亲子活动,比如共同做点心、一起做手工等等,让孩子们与父母一起动手,享受在劳动中获取成果的乐趣。并且笔者也会经常召开家长座谈会,与家长一起探讨孩子的身心发展情况,并且也向家长传达锻炼孩子自理能力的必要性,使得家长改变一些过于保护孩子的行为,在家里也要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同时家长也要给孩子们树立榜样,给孩子们打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家校之间进行积极地联动、配合,有利于共同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为孩子们带来快乐童年的同时,也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
幼儿时期是幼儿人格养成的基础时期,这个阶段的孩子对于身边事物已经有了自己的初步想法,因此进行正确的幼儿教育与引导是十分重要的。幼儿的自理能力培养是一个复杂又漫长的过程,因而孩子们的身心发展离不开教师的耐心引导以及家长对于孩子的正确指引,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幼儿基础教育时,能够积极地与家长沟通,并能够采用合理的教育方式方法激励孩子不断成长,从而促进孩子在幼儿时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戴玉华.论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J].吉林教育2010年32期
[2]韩秀珍,田秀英.家园配合加强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J].山东教育2007年09期。
论文作者:张文彬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6
标签:孩子们论文; 幼儿论文; 孩子论文; 能力论文; 笔者论文; 家长论文; 妈妈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