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井筒马头门是提升系统的瓶颈,一旦破坏,一方面维修较困难;一方面直接制约矿井正常生产,影响矿井经济效益。某煤矿主、副井马头门落于断层破碎带中,岩体强度低,巷道原设计支护方式为锚网喷、钢筋、混凝土联合支护,巷道施工一个月后,混凝土出现局部开裂现象。为保证马头门支护强度和服务年限,对其进行了壁后注浆充填和锚索群支护研究,通过对顶板移近量、两帮移近量的观测,表明该加强支护方式取得了预想效果。
关键词:破碎带;马头门;加固;壁后注浆;锚索群
某矿井采用立井单水平上、下山开拓方式,回采煤层为3下煤层,煤质为优质无烟煤。矿井设计主、副、风井,井筒施工方法为普通爆破法。
1 基本概况
1.1 主、副井井筒
主、副井井筒净直径设计分别为4.5m、5.5m,地面标高均为+155.5m。主井井筒实际井深为381m(含井底水窝10m),马头门底板标高-215.5m;副井井筒实际井深为389.4m(含井底水窝18m,原设计井筒深度为393m),马头门底板标高-216.1m。主、副井井深0~150m冲积表土层混凝土强度均为C35,井壁壁厚分别主要为500mm、550mm;基岩段混凝土强度均为C40,井壁壁厚分为为400mm、450mm。
1.2 主、副井马头门
主井马头门:主井马头门单侧规格为净宽×净高×净长=4000mm×3900mm×5000mm,支护方式为锚网+单层钢筋+混凝土支护。锚杆规格:φ20mm、L2000mm树脂锚杆,间排距均为800mm;钢筋规格:φ20mm;混凝土强度C30,壁厚400mm。
副井马头门:副井马头门单侧规格为净宽×净高×净长=5200mm×5500mm×5250mm,支护方式为锚网喷+双层钢筋+混凝土支护。锚杆规格:φ18mm、L2000mm树脂锚杆,间排距均为800mm,抗拔力不低于8t;钢筋规格:φ18mm;混凝土:喷射混凝土强度C20,喷厚100mm,浇筑混凝土强度C40,壁厚500mm(图1)。
图1:副井马头门剖面图
鉴于主、副井马头门落底于相同层位,破坏机理近似,本文主要以副井马头门加固方式进行阐述。
2 施工存在问题
2.1 副井井筒
副井井筒掘进至井深362m时遇一推断落差为13m的正断层,井深354~374m局部见煤线,岩层为泥岩、砂质泥岩,岩性破碎,岩体块度小、强度低,且伴有水流现象,施工时井筒岩层易片帮,影响井壁混凝土浇筑质量及副井井筒马门头落底位置的确定,致使井深362~370m未按设计铺设双层钢筋支护。副井马头门于井底水窝施工结束后上提吊盘开口(未预留马头门开口位置),马头门放炮破除井壁混凝土造成井深358~370m井壁出现不同程度的开裂现象。
2.2 副井马头门
副井井筒在井深268m处进行工作面第三次探放水,1#钻孔(方位角160)在深度415m遇水,单孔涌水量80m3/h。为保证井底水窝与涌水点间超前岩柱安全距离,同时使井底水仓远离奥灰水,副井马头门选择布置在断层带中。另,1#钻孔遇水注浆复钻时,钻孔出现偏孔且封孔质量不理想,副井北马头门(方位角200)掘进遇该偏孔,钻孔内涌水量约6m3/h,造成北马掘进时冒顶,影响井壁的稳定性。
另,主、副井马头门浇筑混凝土局部开裂及剥离,混凝土剥离处显示混凝土存在离析现象,影响混凝土强度。
3 加固方案
井巷掘进后围岩原三向受力平衡状态被二向受力取代,原平衡状态被打破,矿山压力重新分布、平衡。矿压压力大于井巷支护强度时,即造成井巷破坏。井筒马头门是提升系统的瓶颈,一旦破坏,一方面维修较困难;一方面直接制约矿井正常生产,影响矿井经济效益。
为保证主、副井马头门支护强度和服务年限,对其进行了壁后注浆充填和锚索群支护研究,对副井井筒358~370m段井壁开裂段采取壁后注浆充填和锚索、锚杆、井圈加固处理(井筒段此处不作阐述)。
锚杆、锚索支护原理有悬吊作用、减小跨度作用、组合梁作用和挤压应力拱作用。结合该地段地质岩性及实际施工情况,先采取壁后注浆充填空洞、裂隙,将破碎岩体胶结成一整体,减少岩体位移空间,提供岩层自身承载能力;后进行锚索群支护,利用锚索群形成大范围、高强度挤压应力拱,进一步承载矿山压力。
3.1 壁后注浆
注浆锚杆规格:1吋钢管,L1500mm,钻孔孔深3000mm,间排距均为2000mm,采用玻璃水、水泥封孔,注浆单液浆水灰比为1:0.5~1:1,注浆压力不超过1.0MPa,水泥为P.C32.5复合硅酸盐水泥。
3.2 锚索群
3.2.1 锚索群参数设计
副井马头门单侧规格:净宽×净高×净长=5200mm×5500mm×5250mm,锚索群间排距设计均为2000mm,每排7组,总计42组(图4、图5),锚索群抗拔力不低于50t,锚索托盘规格:长×宽×厚=400mm×400mm×20mm。
锚索群孔深度为12.5m,钻孔采用砂浆充填,砂浆配合比为1:1,注浆压力控制在0.6~0.8MPa,不大于1MPa。
3.2.2 锚索群构件及充填材料
锚索群构件:①锚索:φ15.24mm,L12300mm(含外露300mm);②锚索套管:φ20mm,L5000mm的蛇皮软管;③注浆管:1吋钢管,L4500mm;④排气管:φ20mm,L12000mm的蛇皮软管;⑤固定环:2吋钢管,L80mm,固定环外侧环节φ5mm,L100mm钢筋,便于锚索绑扎固定;⑥钻孔堵口材料:破布、树脂锚固剂;⑦水泥:P.C32.5复合硅酸盐水泥;⑧砂子:细砂。
3.2.3 锚索群
每组锚索群由4根锚索组成,锚索均匀绑扎在间距为1000mm的固定环焊接钢筋上(锚索里端头则放置在端头固定环的内部),排气管及注浆管放置于固定环内部,与锚索一起绑扎,锚索外端5m采用φ20mm蛇皮软管套上,作为锚索预应力张拉段。
锚索群钻孔施工顺序:先钻设底部钻孔,后搭设工作平台施工拱部钻孔。
锚索安装工艺:锚索群组装→放入锚索群→检查注浆管通气情况→破布、树脂锚固剂封孔→注浆→拔除注浆管、等凝→安装锚索托盘、张拉锚索群→外露锚索处理。
4 矿压观测
主、副井马头门壁后注浆和锚索群加固后,经过近4个月的矿山压力观测,巷道顶板移近量、两帮移近量无明显变化,△S≈0;混凝土无开裂及剥离现象,表明锚索群加固及壁后注浆充填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支护效果。
5 结论
1、地质条件复杂、矿压显现是马头门及井壁开裂、破坏的直接原因;工程未按设计施工及工序安排不合理是马头门及井壁开裂、破坏的重要原因。混凝土离析直接影响混凝土强度,长距离输送商品混凝土应加强混凝土振捣,必要时进行混凝土二次搅拌。
2、壁后注浆一方面充填了岩体之间裂隙及施工空洞;一方面将破碎岩体胶结成一整体,提高了岩体自身承载力。
3、锚索群与单根锚索支护相比:增大了支护范围及支护强度,抗拔力超过50t。壁后注浆及锚索群对庙口煤矿主、副井马头门加固支护取得了理想的支护效果,该支护方式可借鉴为大断面硐室支护方式。
作者简介:
闫鹏,1988年11月,男,汉族,山西省朔州市山阴县人,一级建造师,矿业工程专业,2009年毕业于山西煤炭职业技术学院,煤矿安全监控网络技术,现在大同市煤矿建井工程公司任职,从事矿建工程施工技术与安全管理,成本与质量控制等工作。
论文作者:闫鹏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4
标签:马头论文; 井筒论文; 混凝土论文; 井壁论文; 注浆论文; 钻孔论文; 强度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