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影响浮力的大小因素》教学设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浮力论文,教学设计论文,大小论文,因素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
本课采取小组合作方式,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既重视知识的探究,更重视学生探究方法、探究思维、探究习惯的培养,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进社会。
二、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第八章第五节《探究影响浮力的大小因素》,是在学生学习过力、二力的合成、二力的平衡、密度和液体内部压强的基础上来研究浮力,因此该节内容知识的综合性强,对学生的能力要求高。内容包括浮力的概念、浮力产生原因、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三个知识点。这一节对于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科学探究思维是一个综合的尝试。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了解什么是浮力,知道浮力的方向。②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③知道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经历了解浮力实验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和分析能力。②经历浮力产生原因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③经历浮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②通过实验探究过程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合作精神与能力。
2.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难点:浮力产生原因
三、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小学自然和日常生活已经接触到有关浮力的一些现象,但学生对现象只能是表面认识,对其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知道较少,这种表面认识既是我们学习浮力的生活基础,同时生活现象的表面错误认识也为我们学习浮力设置思维障碍,通过学习深层次理解正确的认识,改正生活认识中错误的理解,这也正是我们学习物理知识的必要性。
四、学具的准备
水槽、木块、乒乓球、石块、两端橡皮膜的小筒、溢水杯、小筒、弹簧测力计、细绳、烧杯等。
五、教法学法
1.教法
浮力产生的原因需用二力平衡和液体内部压强等知识来分析,难度较大,因此本节通过实验探究的教学方式并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2.学法
“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通过亲身经历探究过程,来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因此安排下面三个重点探究问题:(1)浸在水中的物体受不受浮力?(2)探究浮力产生的原因。(3)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六、教学流程
1.激疑情境导入
教师讲儿童智力故事:“皮球是怎样浮出树洞的?”想知道浮力是怎样产生的,浮力大小与什么有关吗?我们今天通过实验探究来共同寻找答案。
2.学习目标展示
利用多媒体出示本节课的课题和学习目标,学生阅读初步体会要学习什么。
3.新课的教与学
(1)了解什么是浮力,知道浮力的方向
①教师演示:“漂浮在水面上的木块”“浸入水中的乒乓球上浮”,同学们注意观察现象。
②提出问题:浸在水中的石块受不受浮力?
③学生参与: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用2分钟时间结合图8-27认真阅读教材125页第一段,思考:你怎样证明浸没在水中的石块也受到水的托力?然后小组实际做一下,教师指导学生实验。
④教师总结归纳:由现象分析讨论得出: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浮力与浸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2)浮力产生原因
教师出示探究指导。
实验探究一 当小筒沿水平方向放在液体中:①两端橡皮膜在液面下的深度有什么关系?②受到水的压强有什么关系?③受到水的压力大小和方向有什么关系?④会看到什么现象?
教师指导学生实验。
实验探究二 当把它竖直放在水中时:
①两端橡皮膜在液面下的深度、受到水的压强及受压力大小有什么关系?②会有什么现象?教师指导学生实验,教师归纳总结:
浮力产生的原因:浮力就是液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向上与向下的压力差。(小筒水平放置时:;小筒竖直放置时:
)
4.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出示学习指导:请同学们阅读实验探究,思考并小组交流:①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②浮力的大小和这些因素可能是什么关系?③该实验需要哪些器材?④实验应如何进行?教师指导学生实验,教师总结: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到的重力:。
5.课堂小结
学生整理实验器材,交流本节探究实验的收获和体会。再现学习目标,梳理知识。
6.体验探究性作业
试思考:为什么皮球浮出树洞,而体育课上用的铅球能浮上来吗?预习物体浮沉条件,尝试解释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