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总趋势与国产化战略的调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世界经济论文,战略论文,总趋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 东西方冷战结束后,全方位经济联系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主流。我国国产化发展战略必须随着世界经济发展的总趋势的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国家应制定明确的国产化政策,发展壮大现代企业集团,培育名牌产品等。
一、世界经济发展的总趋势为我国的国产化战略提出了全新的课题
80年代末90年代初,战后长达40余年的东西方冷战局面结束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也随之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原属东方国家的经济与贸易联系,西方阵营内部由于传统敌手的不复存在,因此,政治立场的一致性迅速让位于经济利益的差异性。世界各国的经贸联系,也随之完全打破了以往以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政治立场划线的旧模式,全方位的经贸联系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主流。在这种经济发展主流的推动作用下,世界经济的总体趋势出现了日益显著的区域经济集团化、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倾向。市场的国际化、资金的国际化、金融的国际化、生产与销售的国际化、经营组织的国际化便是这种总体趋势的主要征象,其集中表现便是跨国公司,尤其是大型乃至巨型的跨国公司已在某种程度上日渐成为超国家的经济组织机构。国家对经济活动的管理与干预更多地倾向于宏观调控、主导规范和综合平衡。不论是推崇自由竞争的西方市场经济国家,还是奉行计划管理与约束的原计划经济国家,都在从不同的方向朝着这一点接近。世界经济发展的这种态势不能不对我国自80年代中前期以来开始进行的国产化工作带来重大的影响。
我们知道,从宏观经济的角度看,国产化主要是对经济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而言的。国产化的目标是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技术与工艺,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生产成本,缩短本国经济技术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进而创新、开发出可与先进国家相竞争的技术与产品。战后,许多较后进国家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经济的跳跃式发展,大大缩短了与经济先进国家的差距,有的甚至迎头赶上并超过了老牌先进国家,从而使自己也跻身于先进的发达国家或准发达国家(地区)的行列。其典型例子便是日本以及亚洲的新老“四小龙”。这些国家和地区在推行国产化战略、实现经济起飞时,正值东西方对峙期间,当时的国际政治形势对这些国家与地区推行国产化战略十分有利。其时,由于世界政治格局的制约,世界尚未形成我们今天所谓的“世界市场”。人们通常所说的“世界经济”,在当时往往意味着国别经济和国际间的经济往来。东西两方内部虽有较密切的经济交往,但无论是性质和内容,还是规模与形式,与今天相比,都不可同日而语。在此期间,这些国家和地区对经济要素的管理与调节措施是直接的、明确的。他们在推行国产化的过程中,可以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次对国产化发展的目标、步骤、程序、计划等进行强有力的调整和控制。
80年代前期,在我国开始大规模推动国产化工作之初,其整体情形与这些国家大体相仿,效果也是明显的。但是,随着世界政治、经济格局重大演变以及区域经济集团化、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加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经济体系已呈现加速度与世界经济体系接轨,国内市场日渐国际化,从而使国产化工作的内外部环境均发生了重大变化。80年代中前期到90年代初期,我国国产化的战略重点一直放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工艺以及提高国产化率问题上,国产化率是衡量国产化水平高低的唯一尺度。然而,到了90年代中前期以后,这样的战略工作重点就显现出了它的弊端和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由于经济要素的流动已经在越来越高的程度上和越来越大的范围内超越了国界的限制,各个商品生产厂商,尤其是规模庞大、实力较强的跨国公司,在构思、实施自己的全球发展方略时,都是从全球经济的角度来考虑要素回报率问题的。具体说来就是他们把控制和降低产品综合成本的着限点扩展到了整个世界经济体系。在哪里生产有助于控制并降低成本,提高要素回报率,就把生产基地放在哪里。当然,也要考虑到该地的诸如政治形势、经济状况、劳动力素质和交通运输通讯水平等诸多情况,这是不言而喻的。有的甚至把产品的各个零部件也分解扩散到各国、各地区分别生产。因此,在东南亚生产消费电子产品、在欧洲生产通讯设备、在美洲生产计算机、在本土生产大型机电设备;或者,在亚洲生产机翼、在欧洲生产发动机、在美洲生产机身、在本土进行总装,都已经成了司空见惯的事情。而迄今为止,在微观和中观层面上,我国在推行国产化工作中,仍大量存在着片面地将国产化率作为衡量国产化水平高低的主要尺度,将追求百分之百的国产化作为国产化工作的最高目标和最佳境界、不计较可比综合成本高低和要素回报率的现象。为国产化而国产化,没有充分分析和系统研究随着世贸组织的不断发展而出现的全球性的关税持续降低、本国经济加速与世界经济接轨这一现象会给我国的国产化工作带来什么样的挑战,使国产化进程出现脱离世界经济发展总趋势的倾向,如果不严肃对待,很可能将国产化的既有成果丧失殆尽。
其次,由于片面强调高百分比国产化率,主观上容易出现人为地从低制订产品质量标准的现象;在客观上容易造成国产化产品质量的下降局面,主要体现在国产化零部件质量比不上进口件质量,国产化整机质量比不上进口原型整机质量这两大方面。这一后果不仅从根本上违背了国产化的初衷,也严重损害了国产化的声誉。现在,许多消费者都有意无意地将国产化产品视作低质量产品的代名词,就是一个很值得引起我们高度重视与警觉的信号。国产化产品质量不稳定甚至呈下降态势,又往往能在根本上威胁甚至推毁整个国产化事业的发展前景。
二、国产化战略的调整及其实施措施
我国国产化的发展战略必须随着世界经济发展总趋势的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在今后半个世纪,国产化的发展战略可以概括为:在保证质量和最佳的综合可比成本的基础上,以提高自主开发和创新能力为主线,以掌握关键技术和技术诀窍为中心,通过广泛的市场开拓和建立完善的销售网络体系,实现产供销国际化,最大限度地提高国产化产品的市场占有份额。
从理论上讲,国产化的发展进程大致可以分为前期阶段和后期阶段这样两个时间段。前期阶段的工作重点主要应放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和工艺上,而后期阶段的工作重点则应放在自主开发及创新能力的提高上。一般来讲,在前期阶段的基础尚未牢固以前,若提早转入后期阶段,则会大大增加国产化失败的风险。从实践上看,到目前为止,我国国产化工作的前期阶段尚远未完成。但是,由于世界经济形势发生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化,因此,我国的国产化工作便面临着在前期阶段成果尚不成熟,前期阶段基础极不稳固的情况下,不得不提前进入后期阶段的繁重任务的考验。面对这种先天不足,如何运作才能较好地保障国产化发展战略的充分实现呢?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总结在前段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并结合我国现阶段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具体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笔者认为,应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
首先,从宏观上讲,国家应制订出明确的国产化产业政策,应有科学的总体布局和切实可行的长远规划。国产化是一项规模庞大、涉及面广泛、社会经济影响十分深远的系统工程。因此,要想使国产化工作达到预期的目的,国家就必须在宏观经济产业政策体系中确定国产化的应有地位,在立项、税收、信贷、基建、土地使用、外汇额度调配及配套资金来源等诸多方面给国产化以一定的优惠待遇。在总体布局和长远规划上也要有全面的通盘考虑。尽管国产化的具体承担者是企业个体,但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国产化又绝非某个企业或某些企业的微观经济行为。国家只有在指导思想上将国产化工作视作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全局和国家长远的根本利益的大问题来看待并加以高度重视,同时,组织研究部门进行专门性研究。才有可能发挥国家经济管理部门的组织、协调与监督作用,使全国的国产化工作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国家要重视国产化的专门性立法工作,建立并完善有关国产化的法律法规,使国产化工作能够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强化执法力度,从执行法律的角度杜绝国产化工作中的混乱现象、各行其事与恶性竞争。国家还应加强国产化工作的行政性指导,建立并完善专门的国产化工作领导组织机构,负责研究、确定国产化的重点项目、地域布局,制订并执行切实可行的国产化的长远发展规划,授权起草并执行有关国产化的法规、条例、细则。从根本上扭转在前阶段国产化工作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的各自为战、缺乏协调、不当让利、一哄而起的内耗和人财物力资源浪费严重的局面。
其次,从中观和微观层次上看,应通过发展与壮大现代企业集团,尤其是大型的跨国企业集团的力量来推动国产化战略的实现。企业集团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生产的社会和分工的专业化的有机结合体。建立现代企业集团的最大优势就是可以迅速地完成资本集中和资本积聚,迅速而大幅度地扩充企业实力,最大限度地实现规模经济效益。对于国产化来说,只有现代企业集团才能较好地满足它在引进、吸收、创新、开发以及在投入、组织、生产、市场、服务等诸多方面的严格要求。我们知道,现代企业集团是一个体系庞大、内部结构严谨完整、运作方式科学规范的综合性经济实体。就某种产品或产品系列而言,从研制、开发、试生产、批量生产到广告宣传、市场开拓、销售服务、信息反馈等各个环节,完全是一条龙体制,这种完整的微观经济行为与国产化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的一体化要求是基本吻合的。所以。现代企业集团是实现国产化战略最恰当的承载体。
对具体的企业集团来说,在提高国产化水平问题上又应采取哪些措施呢?第一,充分发挥信息情报和市场调研的作用,准确科学地选择国产化的产品标的;第二,在开发与创新方面要肯于投入巨资。一般来讲,只有当开发性投入达到一定限度以后,其投资效益才会显现出来。国外许多著名的跨国公司,其开发研制费用往往要占到其年总销售收入的5%到15%,而且,越是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企业,这个比例数也就越大。反观我国,即使是开发工作搞得较好、产品的技术含量较高的企业集团,其产品开发研制费用也很少有达到5%这个国外著名大跨国公司中的最低限度的。这既说明了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同时,也意味着我们在产品开发研制、尤其是国产化产品开发方面还存在着巨大的潜力。如果能够将这种潜力开掘出来,其效益、影响和作用都将是极为可观的;第三,在生产过程中,要充分发挥集团企业内部专业化分工的优势,在原材料、零部件及工艺流程等方面坚持高标准的原则,严格管理、科学管理,保证国产化产品的高质量、高性能和高稳定性。总结以往国产化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我们不难发现,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原材料和零部件生产的质量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工艺技术落后、野蛮生产相当严重,从而使国产化产品的整体质量失去了最根本的,也是最起码的保障。现代企业集团则可以利用生产组织内部协调机制较强的优势,有效地杜绝以往因受制于行业、部门、地区以及所有制的不同,或曰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低而造成的“散、乱、差”、成本高的被动局面;第四,现代企业集团要按照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办事,使企业集团在国产化的过程中能够完成由生产型向经营型的转轨。具体地说,就是企业集团不仅要在研制开发和生产组织与管理方面下功夫,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在组织开拓市场、完善销售服务网络方面投入更大力量。这是由现代经济的发展,已经将市场开拓能力和售后服务水平作为产品质量指标体系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的。在加强市场开拓能力和提高售后服务水平的同时,还要开展广泛的市场调查,深入了解产品行情和广大消费者的消费意愿,为新产品的研制开发提供第一手市场调研和市场预测资料。
再次,无论从宏观的角度上看,还是从微观的角度上讲,培育自己的国产化名牌产品,其意义和作用都是至关重要的。当今世界的经济竞争极为激烈。一个企业要想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并且能不断地向前发展,就必须有自己的名牌产品作为开山凿岩的利刃。一个企业在市场上的影响和地位,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其产品品牌的影响和地位。世界级的产品品牌,必须出自世界级的企业。相反,一个产品品牌如果一文不名,那么,生产这个品牌产品的企业的命运也就会十分令人担忧了。一个企业是如此,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如此。纵观世界经济诸强,哪个国家不可以罗织出一大堆耳熟能详、声名显赫的名牌产品。比如,美国的波音、IBM、可口可乐,日本的丰田、索尼、松下,德国的奔驰、宝马、西门子,等等,不一而足,谁又能否定,难道不是这些驰名品牌在提高各自国家的世界经济地位乃至世界政治地位的艰苦努力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吗?起码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一个产品品牌能够名符其实地被称为世界级名牌,尽管我国已有了一批在国际市场上有一定影响和竞争力的牌子,有的甚至还引起一些强大的外国竞争者的重视。它一方面说明我国的经济水平虽然已有较大发展,但总的来讲,在世界上的地位还不高,国产化的任务还很艰巨、很繁重;另一方面,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发挥后发致胜优势,迅速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的机会。
名牌产品既不是官方评选的,更不是自我标榜的,而是在长期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经过反复淘汰而逐渐遴选出来并为广大消费者所接受并喜欢的商品。国家权威机构的认定意见,仅是对名牌产品质量与信誉的一种肯定行为。名牌产品的特点主要包括:质量高、性能稳定,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并能长期保持这种状态;能在自己主要的销售对象领域占有较大的甚至是主导性的份额。那些风靡世界的诸 多名牌产品,基本上都具备上述两个特点。国产化战略能否实现以及实现程度,其中一个关键性的因素就取决于能否培育出世界级的国产化名牌产品,这需要我们付出长期的艰苦的努力,不可能一蹴而就,这是由国产化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所决定的。培育世界级国产化名牌产品的基本思路是:第一,在指导思想上,明确树立名牌意识。企业要勇于创名牌,国家也要在法律上、政策上、经济上积极支持企业创名牌。在创立国产化名牌产品的过程中,国家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和组织监督作用,尽可能地减少人、财、物力资源在配置上的重复和浪费现象。作为国产化的具体承载者,企业也必须在微观的层面上,依据有关政策法规,有效行使创立国产化名牌产品的执行者的责任。第二,国产化本身的长期性特点,决定了我们在创立国产化名牌产品的过程中必须采取长期的、大量的、稳定的投入人财物力资源的措施,尤其在提高开发能力和掌握关键技术方面更要舍得投入。必须坚决克服“蜻蜓点水”或“挤牙膏”式的投资方法,要肯于花本钱。开发性投入不达到一定规模,是很难见到效益的。第三,创立国产化名牌产品要有长远观点,要加强更新换代和多品种开发工作,形成完整的产品系列,满足广大消费者不同的消费意向,作到“东方不亮西方亮”,最终使自身产品的市场占有份额达到一个较为理想的程度,成为受广大消费者拥戴的名牌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