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论文_吴琼

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 江苏 淮安 223002

【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方法 选取2012-2014年我院住院进行放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护理组,每组50例。常规组进行肿瘤患者的常规护理;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进行全面、系统的心理干预,以减轻肿瘤患者身心的不良反应。两组患者人院后、放化疗前、放化疗结束后7d采用生活质量表(QLQ—c30)及简明心境量表(POMS)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试分析。结果 心理干预干预后护理组患者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总健康状况较常规组显提高(P<0.05),POMS评分各项情况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心理干预能缓解肿瘤放化疗患者的心理压力及放化疗不良反应,使其生活质量得以提高。

【关键词】心理干预; 恶性肿瘤; 放化疗; 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A

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及生命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近些年其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且发病的年龄逐渐年轻化(1)。研究发现,肿瘤患者在接受手术及心理的双重治疗下,不但延续了患者的生命,还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2)本研究着重探讨心理干预对肿瘤放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

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选取2012-2014年我院住院进行放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100例,有意愿参加本次调查,语言表达能力良好,能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调查,预计生存期大于6个月;排除非原发性的恶性肿瘤,伴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或脑功能障碍的肿瘤患者,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预期生存率低,预后恢复较差者。男56例,女44例,年龄18—65岁。其中肺癌28例,乳腺癌32例,食管癌30例,胃癌10例,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30例,大中专48例,大学及以上者22例。无糖尿病、冠心病等,无语言沟通障碍。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护理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等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2.方法

常规组进行肿瘤患者的常规护理,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进行全面、系统的心理干预,以减轻肿瘤患者身心的不良反应。具体方法:1.首先要求医护人员加强学习系统全面的理论知识,提高专业操作技能,使患者产生安全感。医护人员在和患者沟通的过程中要有耐心。医护人员切忌将自己在生活或工作中的负面情绪带到与患者沟通过程中,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从而起到相反的效果。随时掌握患者的放化疗进程,配合放化疗治疗前后的注意事项以及副作用的防治,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增加患者的信任。建立患者专人档案,对人院患者的既往病史、文化程度、个人喜好、家庭情况以及心理活动情况进行详细记录,随时掌握患者的实施情况。对患者实行专人管理负责,与患者互留联系方式,做到及时的相互沟通,拉近患者与医护人员的关系。2.对人院患者由专职医护人员解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问,深入了解患者现状,消除负面情绪。由专职医护人员向患者及家属讲述相关疾病知识,包括治疗后效果较好的病例,以增加患者战胜癌症的信心。互联网络大大方便了患者了解肿瘤相关知识,但网络上常常会有一些负面的错误信息流传,从而使患者的心理负担加重,此时医护人员应当及时的帮助患者,给予正确的信息和支持(3)。医护人员应随时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认真听取患者的倾诉,了解患者的心理感受,通过全面评估放化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从而能进一步的改进现有放化疗技术及护理方法,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降低患者的心理压力,同时,及时了解患者对社会支持的需求,以便医护人员更有计划性地为患者提供社会支持。肿瘤放化疗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会出现恐惧、抑郁、敌对等负面情绪,对肿瘤的发生、发展有负面影响,应提供肿瘤患者宣泄负面情绪的平台,帮助肿瘤患者疏导负面情绪,如愤怒、抑郁、焦虑等;及时倾听肿瘤患者的心里想法以及患者的埋怨,在情感上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从而与患者产生心理上的共鸣,和患者探讨一些其较感兴趣的事件和话题,讲述过往治疗效果理想的病例,激励肿瘤患者的信心,使其采取积极的自我心里护理,提高其自信心。设法减轻肿瘤放化疗患者的疼痛及不良反应,因疾病本身的原因面导致患者无法忍受的疼痛以及放化疗过程中引起的恶心和呕吐等放化疗反应,如果其程度大大超过了放化疗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事先想到的严重程度,很容易使放化疗患者刚刚建立起来的自信心处于崩溃的危险边缘(5)。因此,在患者进行放化疗前医护人员应向患者讲述清楚,使放化疗患者做好更加充分的心理准备。放化疗后还可以加以改善患者的房间环境,摆放放化疗患者喜爱的植物、花卉等物品,给患者讲述感兴趣的新闻时事,或播放患者喜欢的音乐,让其阅读喜爱的书籍等,均能有效地缓解放化疗患者的疼痛,降低其抑郁、焦虑和烦躁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3.恶性肿瘤给患者的整个家庭都带来了极大的伤害,患者家属的情绪直影响着放化疗患者的心理,如家属的情绪悲观,将直接导致放化疗患者情绪的更加悲观,从而加重心理负担。医护人员应积极对家属进行心理干预,耐心讲解患者的情况,以及治疗的过程和效果,了解患者家属的心理想法,及时沟通,使其尽快调整好心态,帮助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心理支持。多动员家人、亲属及朋友经常探望,也能使患者得到相应的心理支持。肿瘤放化疗患者获得的心理支持越多,其自信心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3.评价指标

两组患者人院后、放化疗前、放化疗结束后7d采用生活质量表(QLQ—C30)及简明心境量表(POMS)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试分析。

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用i 4-s表示,采用t检验。

二、结果

见表1、表2。心理干预后护理组患者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总健康状况较常规组显著提高(P<0.05),POMS评分各项情况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

三、讨论

恶性肿瘤的发生严重的影响患者身心及生活质量(6),研究表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与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有着密切关系(7)。肿瘤患者较一般人容易发生心理障碍,因此做好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能使患者获取许多知识,消除患者的担忧和疑虑,帮助其树立起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8),增强主观意识和及时配合治疗的积极性。在肿瘤患者护理工作中,应对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估和心理干预纳入肿瘤患者常规护理中,既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推动专科护理的发展。

本研究显示,经过心理干预护理组的患者疲乏感有所缓解、睡眠质量提高、食欲增加、情绪功能及生活质量显著提高。说明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干预使其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得以减轻,使患者能在情绪稳定的情况下接受治疗,同时健康的心理状况和良好的情绪能进而改善免疫力和提高生活质量,形成良好的循环,进一步加强了患者治疗的信心。

参考文献

1薛岚,杨志红,刘杨,等.心理干预对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0):787.

2闫风玉,李姚春,王淑琴.癌症病人心理干预研究[J].护理研究,2008,22(5c):1372.

3邵阿末,刘晓红.住院病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02,2(6):7—9.

4冯怡,薛筷明,倪淑红.护理人员使用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情况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1。16(6):333—335.

5郭雪华,邓辉,杨卿.心理干预对妇科恶性肿瘤放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8):4.

6郑佳佩,齐安利,程宝霞,等.肿瘤放化疗患者心理需求的调查【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9A):1305—1309.

7李燕.心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吉林医学,2010,31(30):5430.

8杨巧菊,王祥麒.心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放化疗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J].中医学报,2012,27(167):396—397.

论文作者:吴琼

论文发表刊物:《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5年第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24

标签:;  ;  ;  ;  ;  ;  ;  ;  

心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论文_吴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