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糖尿病胃轻瘫;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安全性
引言
糖尿病性胃轻瘫(DGP)又称糖尿病胃麻痹或糖尿病胃潴留,1958年由Kassander首先提出其概念,是继发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而引起的以胃动力低下为特点的临床症候群,典型症状为腹胀、腹痛、早饱、厌食、嗳气、恶心、呕吐、上腹不适等。中医学对合并胃轻瘫多归入“痞满”“呃逆”“呕吐”等范畴。糖尿病胃轻瘫是糖尿病并发症,其主要临床特点是在未出现任何机械性跟组的前提下胃排空出现延迟情况,包括胃排空极度延缓及胃排空相关性胃动力障碍。糖尿病胃轻瘫典型症状包括早饱、体重下降、恶心呕吐、厌食嗳气、腹胀等,症状多在餐后加重,目前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和糖尿病神经病变、微血管病变、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导致胃部平滑肌形态改变相关,现多用促进胃动力西药治疗。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4月~2019年5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63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对照组31例中,男17例,女14例,年龄30~70岁,病程1个月~3年。治疗组32例中,男17例,女15例,年龄31~70岁,病程1个月~3年。两组患者上述数据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两组均用莫沙必利片(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9990317)5mg,每天3次,于餐前30min顿服。中西医组加用雷火神针联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①雷火神针。药饼用乳香、独活、枳壳、没药、硫磺、艾绒、杜仲、细辛、全蝎、雄黄、川芎、穿山甲、皂角、松香、白芷、麝香,混合粉碎储存,用适量药粉,用艾草油调和成为药饼,厚约1cm,置入艾桶,点燃无烟艾条加热药饼·置于中脘、关门、足三里、三阴交、气海、天枢、水分、神阙等穴位。每次5s,每个穴位5~7次。②方剂。半夏15g,党参10g,厚朴12g,黄芩9g,大枣9枚,黄连、炙甘草、陈皮各6g,干姜5g。明显胃痛加木香、延胡索各6g,大便溏泻加薏苡仁30g、苍术10g,腹胀加佛手、砂仁各6g。400mL水浸泡0.5h,煎煮后取液200mL,每天1剂,分2次饭后温服。两组均治疗2周。
1.3观察方法
在进行治疗进行患者症状的观察和记录,接受治疗后对每周患者症状的变化进行观察和记录,主要观察症状包括胃脘胀满、早饱、餐后不适、上腹痛和恶心呕吐等,依照患者不同的症状程度将其划分为4各等级,从轻到重依次为0分、1分、2分和3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7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G-17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G-17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G-17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安全性比较
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低于对照组的25.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1958年第一次提出了糖尿病胃轻瘫,其症状主要有厌食、腹胀、恶性、早饱以及嗳气等。通过不断研究发展患者自主神经病变、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肠胃激素不正常以及胃肠缺血等都可能引发糖尿病胃轻瘫。一旦患上糖尿病胃轻瘫自主神经就会发生形态学改变,主要症状有残留的轴突出现直径变小,不断降低无髓鞘轴突的密度以及大量胶原将其包围,进而导致胃酸分泌减少、胃排空以及蠕动速度减缓。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的胃肠道激素发生了变化,减少了胃酸的分泌,增加了胃泌素,同时患者的胃动素、胰多肽等这会发生改变。这些激素分泌的变化均与胃肠道功能的改变有关系。当患者血糖较高时,就会延迟胃排空,降低胃窦收缩能力,胃消化能力减少,进而导致胃轻瘫。我们由糖尿病胃轻瘫的发病原因可以看出,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治疗就是控制血糖。本文通过使用胰岛素泵来控制高血糖治疗糖尿病效果显著,有效的缓解了代谢紊乱,同时使用吗丁啉治疗消化道,加快胃排空,防止食物倒流,防止出现呕吐等作用。红霉素作为抗生素也对治疗消化不良有显著效果,在研究中发现,红霉素能够有效增加胃排空,缓解胃动力。在中医范畴来讲,该病属于“呕吐”“消渴”“痞满”,不同人的体质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即先天禀赋和后天调养,不同的人存在阴阳燥湿寒热等诸多差异。中医理论认为,先伏温后受湿,或先受湿后化热,脾胃气机升降失衡,水谷运化失调,则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从而造成“消渴”“痞满”等病症。治疗应主要注重清热化湿,兼以消食祛瘀等。半夏泻心汤中半夏、干姜性温驱寒,大枣、甘草顺气补胃,可起到调理脾胃功能、发挥消痞、降逆、升阳等功效。该院对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病情进行综合分析,在采用西医胰岛素等药物控制血糖、莫沙必利促进胃动力的基础上,加以中医方剂治疗,取得了良好成效。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效果显著;观察组治疗后脘腹疼痛、恶心呕吐、早饱、厌食等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可有效快速地缓解患者临床症状;观察组治疗后胃排空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可大幅促进胃排空,增强胃动力;并且中西医结合并不会引起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增高,安全性较高。综上所述,糖尿病胃轻瘫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更加显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G-17水平,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临床安全性较高,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侍崇妮,王现龙.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疗效观察及对患者血清胃动素、瘦素、生长抑素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7,25(9):682-685.
[2]钱燕,王永红,秦超萍.Hp感染根除疗法与血糖水平对2型糖尿病患者胃轻瘫的影响[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8,28(3):390-393.
[3]白颖,丛佳林,田文杨,等.浅析糖尿病胃轻瘫的发病机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7(35):3982-3986.
[4]高炎,卢刚,王雅媛,等.针刺治疗糖尿病胃轻瘫机制研究进展和思考[J].针刺研究,2017,42(4):367-371.
[5]冯庆春.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诊治进展[J].实用糖尿病杂志,2018,14(2):70-71.
论文作者:王聪聪 李尚胜 周金文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20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0
标签:患者论文; 糖尿病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两组论文; 中西医结合论文; 症状论文; 差异论文; 《医师在线》2020年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