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栏目主持
冯晓英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学习设计与学习分析重点实验室主任
【编者按】 “为未来而教,为未来而学”,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正在推动着世界各国掀起新一轮的教育变革。未来的学校需要帮助学生具备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同时又需要培养学生的社会技能和情绪技能。这场教育变革引发了各国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变革与重构,亦对教师和教学提出了挑战。
为了应对复杂的、难以预测的未来社会,顺应以核心素养为培养目标的世界教育浪潮,提升基础教育的国际竞争力,日本也于2017年正式拉开了新一轮课程改革。其培养目标强调“资质与能力”的培养,课程内容强调“面向社会的课程”,教学方式强调“探究性、对话性的深度学习”。
为此,本刊特邀日本关西大学久保田真弓教授团队,分享他们扎根日本教育改革第一线,围绕“促进探究式、对话性深度学习的学习设计”展开的研究与实践案例。“学习设计”与“深度学习”都是当前国际教育领域的热点,然而本专栏并不着重理论探讨。专栏内的三篇文章,希望能够更加真实、生动且深入地描绘日本在推动“以核心素养为培养目标”的教学改革中的创新实践。同时也希望能够为我国教学改革的实践者和研究者提供一个将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实践有机结合的生动示范。
基于积极学习的国际工作坊设计
久保田真弓
(关西大学,日本 大阪 569-1095)
张晓红 译
【摘 要】 本研究从大设计(Grand Design)的视角分析不同国家的学生在日本参加的积极学习研讨会,并探讨其教育意义。研讨会的参加者,由来自日本关西大学及其友谊学校(中国华南师范大学、韩国汉阳大学、菲律宾布拉卡国立大学)的中、日、韩、菲四个国家的24名本科生和研究生组成。该活动于2017年10月29日至11月4日在日本开展,目的是深化对社会性别(Gender)的理解,提高用英语进行讨论与发言的技能,促进不同国家间的文化交流。通过构建易于学生进行各种形式讨论的学习环境,深化了学生对于社会性别与媒介、教育、职业、社会的关系的理解。研究从大设计的协作性、即时性、具身性的视角分析和讨论本次研讨会的教育意义。通过分析在活动过程中收集的活动日志、观察笔记、研讨会期间收集的3次调查问卷等数据,研究发现:在有意识地融入了大设计的即时性与具身性的实践中,学生间的协作性有所加强。学生间友谊的深化,多角度理解问题意识的强化,在活动参加过程的愉悦体验中,实现了对社会性别的学习。其中,与他人的互动关系中的“关注—学习”模式,具有教育意义。
【关键词】 工作坊;积极学习;大设计;社会性别;异文化交流;本科生与研究生
一、前言
2016年,日本文部省修改了课堂标准,倡导以教师为中心转换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改革。2016年6月,日本的选举年龄由20岁下降到18岁,拉近了政治和社会与学生的距离。
随着小学/中学/高等学校课程标准的修订,大学教育也开始导入以学生为主体的积极学习(Active Learning)。于是,关于积极学习背后的理论与研究范式开始被关注。比如,沟上(2014)对比了Barr和Tagg (1995)提出的教学范式和学习范式,认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要求教师转变为“学习方法和环境的设计者”。松下(2015)指出了学习质量的重要性,认为应该通过“有深度的理解”和“有深度的参与”,实现“深度学习”。为了实现积极学习及动机相乘效果,有研究认为:①课题具有适度的挑战性;②有共同体的感觉;③对学生进行整体性的学习指导,是“有深度的参与”的条件(巴克利,2015)。
久保田(2018)邀请海外学生参加于2017年在日本关西大学开展的为期一周的“中、日、韩、菲积极学习”工作坊活动,从学生是如何参与策划/运营/实施/参加的视角探讨了研讨会的教育意义。通过对教师的角色、共同体的形成、学生的参与进行分析,发现学生们是在与他人的互动关系中形成的“关注—学习”模式。本论文从工作坊学习环境设计的视角再次对此项中、日、韩、菲积极学习活动进行验证。
二、工作坊的大设计与社会性别
(一) 工作坊的大设计
工作坊(Workshop)是“为了形成共同体与他人达成共识的练习”(刈宿,佐伯,高木,2012)。工作坊注重的不是通过讲义传达知识,而是通过学习者的自主参加与体验,实现与他人的共同学习或者创造性学习。也就是说,在工作坊活动当中也要求像大学课堂一样形成“共同体”,学习者自主地参加活动。这样的工作坊活动设计,如图1所示需要具备大设计中的协作性(Cooperation)、即时性(Improvisation)、具身性(Embo-diment)、自我归因性感觉( Personal Causation)(刈宿 等,2012)。
图1 大设计的结构
协作性:工作坊的开展以共同体的存在为前提,通过目的及形象的共有,促使参加者“共同参加”,形成“成员间协作关系”,“具有成员间相互补充”的特点。因此,需要根据成员间对“关系的变化进行持续不断的设计”(刈宿 等,2012,p.74)。设计工作坊的“协作性”是工作坊开展过程中最核心的因素。另外,教师作为活动的领导者,“不仅仅要根据学习者的特点,还要根据共同体的形成注意伙伴关系的发展”(刈宿 等,2012,p.75)。
即时性:在工作坊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参加者的意向和反应”,还要灵活地应用活动中产生的摩擦或意外等“异质性”(刈宿 等,2012,p.75)。为了避免共同体形成“安定的氛围”导致思维的固定化,要注意“激活新的关系”(刈宿 等,2012,p.76)。也就是说,不是将即时性作为目的,而是在关注成员间关系的固定性与变化可能性的同时开展工作坊,以形成新的协作性。
具身性:当协作性积极发挥作用的时候,参加者会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形成高度的合作性”(刈宿 等,2012,p.79)。在这样的情形中,参加者会“通过身体形成自己与他人之间的不安定的关系与非言语的合作关系”,在“非日常经验中对某些事物形成注意或领悟”。
自我归因性感觉:自我归因性感觉是指一种“自己是促使外界变化的原因的感觉”(刈宿 等,2012,p.80),能够将“外界的事物或事件”归结于“自己的东西”的感觉(刈宿 等,2012,p.80)。与之相关的是“他人归因性感觉”,即“将自己的变化归因于他人的原因的感觉”。“我们与某人相见,通过相互作用形成‘对方改变了我’‘我也改变了对方’,两种因果关系形成一体的感觉”,则被称之为“双因性感觉”(刈宿 等,2012,p.80)。
综上所述,工作坊是由“他人共享活动的目的和意义的协作性,促进主客体持续改变的即时性,通过身体发掘与他人关系的具身性,在各种场景中混合交错的自我归因性感觉、他人归因性感觉、双因性感觉等组成”。促进协作性、即时性、具身性,需要规划大设计中的结构,自我归因性感觉则是根据个体的解释而产生。本研究从大设计的结构因素的视角,分析中、日、韩、菲4国学生的积极学习。关于自我归因性感觉,将在他文另述。
民俗旅游的开发,其本质是通过旅游的形式,促进民俗文化的传承,且以此带动地区经济发展,而开发者大多将经济作为重点,将文化传承放在一边,因此,在民俗旅游项目开发时,政府必须明确其开发目的,并对民俗文化的开发及资源保护做出正确的指示,而对于已经成型的且不符合标准的,要严令整改,进而保证民俗旅游项目的民族性。
(二)关于社会性别
性别(Sex)是指生物学意义上的性别,比如:男性,女性。社会性别(Gender)则是“在社会文化中形成的”性别,比如:像男人一样,像女人一样。换句话说,性别指的是男女身体上的不同,而社会性别指的是“心理、行为、社会、制度、文化等侧面中的男女区别”(宇井,2016,p.1)。尽管性别与社会性别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但在日语中统一翻译成“性别”,认为社会性别的不同根源于生物性别的不同,并把社会性别归结于日常琐事中并不重要的问题,因此,社会性别成为一个很难理解的模糊概念。基于此,人们谈论社会性别的时候,往往会将自己归类于男、女或LGBT,因此很难客观地看待社会性别问题。LGBT指的是除了传统的男、女之外的性少数者。LGBT包括女同性恋者(Lesbian)、男同性恋者(Gay)、双性恋者(Bisexual)、跨性别者(Transgender)。
假如,在中国人和韩国人之间产生异文化摩擦的时候,日本人可以站在中立的立场客观地分析问题。但是当涉及社会性别时,任何一国人都是当事者,导致社会性别成为一个难以讨论的课题。但是,由于社会性别是“在社会文化中形成的”,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的人聚集在一起时,有利于从不同的视角探讨自己的经验。
在最后的蜘蛛丝活动中,首先让学生阅读一个菲律宾的年轻夫妇Anita与她的丈夫的故事(真实事例)。在遭受火山喷发灾害后,这对年轻夫妇不得不离开他们居住的村庄,住进了菲政府提供的避难所。尽管丈夫的收入并不稳定,但是他仍然希望妻子为他生一个男孩。Anita在明明知道自己身体状况不佳的情况之下,仍然冒着生命危险怀孕,最后她在难产中死亡。读完这个事例,让学生思考为什么Anita会死亡?为了呈现Anita悲剧的原因,按以下形式开展工作坊活动:
成联方:是有这些问题,但并不是所有教师都犯同样的错误。技法好的教师,在技法解读方面就会深刻一些,理论研究强的教师,对“道理”的思考就会透彻一些。各有所长,都有价值。理想的教育“大师”,那是很少很少的。《坛经》里说了:“自古传法,气如悬丝”。对书法教师要提要求,但是,太苛求也不现实。
周家庄古村占地面积约3ha,东西长约1km,村落兴盛时建有130余处宅院,420余间石碹窑洞,如今保存较为完整的院落100余个,窑洞230余间,仍保持较好的传统风貌,真实地反映了历史信息,生动地还原了原始生活场景。
三、研究目的
本研究以学习社会性别为目的的积极学习活动为对象,从大设计视角分析工作坊的教育意义。
根据日本关西大学(以下简称关大)的全球奖学金计划,关大邀请中国华南师范大学、韩国汉阳大学、菲律宾布拉卡国立大学三所友谊学校各派出6名学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参加于2017年10月29日-11月4日举行的中、日、韩、菲4国学生积极学习活动工作坊。本次工作坊以社会性别为学习主题,通过开展积极学习活动,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视角理解社会性别。同时,通过工作坊活动提高学生们的英语讨论与发言的交流技能。
四、工作坊的设计
(一)准备与内容
1. 参加者及准备活动
在最大限度地考虑中、日、韩、菲各自的入学时间之后,本活动于2017年10月29日至11月4日期间实施。由于出入境的原因,实际开展活动的时间是10月30日至11月3日。
本活动由关大1名教师及其研讨会(由本科3年级和4年级的学生组成的由1名教师指导开展主题活动的日本学习组织)的学生组成的组委会进行策划、运营和实施。关大研讨会的学员,包括本科4年级学生14名、3年级学生9名、研究生1名。由于工作坊跨时5天,学生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安排出勤及工作内容。组委会从2017年8月16日举行了10次准备研讨会的会议,研讨会结束后开展反思会议。
2. 活动内容与行程
工作坊的内容以社会性别为主题,包括4个子活动,分别为“社会性别与媒体”“社会性别与教育”“社会性别与职业”“社会性别与社会”。为了让学生们接近活动的论题,最初的时候开展“人生之河”(后述)的活动,思考日常生活中的社会性别。在最后一天的活动中,开展“蜘蛛丝”活动,从不同的视点分析社会性别。从而促使学生对社会性别形成一个螺旋状上升的理解过程。
活动的行程如表1所示。本活动要求参加者全程使用英语。由于所有的参加者都是来自于非英语母语国家,活动设计有效地利用表格、图片、照片、便笺纸等可视化工具。由于菲律宾是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英语相对最多的国家,我们注意避免让菲律宾学生掌握讨论的主导权。为了避免参与者长时间坐立,我们导入了一些让学生们活动身体的小活动。24名参加者分为6组,每个小组的成员由4国各1名成员组成。
表1 积极学习行程表
3. 共同体的构建
参加者说他们在本次活动中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隐藏了许多平时没有意识到的社会性别问题,还认识到社会性别与媒体、教育、职业、社会等紧密相关。通过对4个国家的比较,发现国家之间的社会性别存在明显的差异。
②你认为男性比女性更能成为政治领袖吗?
做好产业发展“加减法”,着力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在培育新动能上做“加法”,建立创新型省份建设“1+N”政策体系,制定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意见》,聚焦新制造经济、新服务经济、绿色经济、智慧经济和分享经济等主攻方向,“一产一策”支持航空制造、中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发展,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等成功获批。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转移转化试点落户鹰潭。在改造传统动能上做“减法”,积极化解钢铁、煤炭过剩产能;深入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图2 学生制作的海报
(二)策划与实施
策划书内容由组委会决定小组领导者,以小组领导者为中心撰写策划书,在会议中经过讨论之后实施。表2是策划书的一个例子。策划书完成后,学生们制作PPT,然后进行英语的练习。每个小活动的时长为2~3小时,为了让参加者抓住重点,关大的学生准备了专门的表格。
表2 策划书样例
(三)工作坊活动
主题活动1通过分析大众媒体中呈现的“男”“女”形象,引导学生思考社会性别与媒体关系。活动内容按以下顺序有层次地开展。
为了消除参加者初次见面的紧张,首先开展了几个破冰活动(通过活动放松身体的游戏)。然后,将参加者分为6组,每组4人,让学生描画自己的“人生之河”。通过开展“人生之河”活动,能够初步了解参加者的成长故事。比如,1名韩国男生画了一只飞机,他描述了其当兵的经历。这名男生服役结束后返回学校时,他比同一年级的同学大了2岁。听了他的发言,1位菲律宾的同学表示惊讶,因为他比同一年级的同学小了2岁(菲的教育制度为6-4制,现在正在向K12转变中)。部分参加者因为喜欢日本动漫所以擅长画图,部分参加者则并非如此。在“人生之河”活动中,不论参加者的绘画作品质量如何,通过借助可视化的“人生之河”图,他们积极地分享了自己的成长经历,拉近了彼此的心理距离。这样的初期活动帮助拘谨的参加者逐渐打开心扉,有利于话题向社会性别靠近。
2. 主题活动1:社会性别与媒体
1. 导入活动:“人生之河”与社会性别
首先,发放日本的男孩与女孩的玩具广告照片,让学生们思考为什么男孩与女孩的玩具不同(见图3)。接着,从男性及女性视角讨论一则广告。在一则婴儿尿不湿(时长2分钟)的广告③中,呈现了一位单身妈妈每天辛苦地育儿与工作的画面。该广告在播放后,一些人表示肯定,一些人则对该广告进行了猛烈地批评。基于这一由广告引发的社会事件,让参加者从母亲或父亲的视角进行分析和讨论。然后,参加者在小组内分享他们从自己国家带来的广告照片并进行讨论。比如,1位韩国学生分享了一则增高药的广告。由于韩国大部分人认为男子身高在180厘米以下不够高,所以许多男性希望增高。而这则广告药声称可以帮助男生增高至180厘米以上。最后,要求参加者扮演编辑角色,自己动手撰写展示平等的社会性别的策划案。一些组在完成策划案后进行了口头发表,一个组则自发地排练成了现场表演。
图3 男孩与女孩玩具的广告
3. 主题活动2:社会性别与教育
主题活动2要求参加者回顾其学校生活,思考是否存在固定的男女性别观。同时告诉他们:世界上存在着多种性别(男,女,LGBT),男女二分法并非绝对正确。接着,将6组划分为小学、中学、大学3个阶段,使用图表分析学校中的社会性别规则。
图4 从学校教育的视角看社会性别
接着,让学生填写自己或者他人的家庭成员表,并记录他们的职业状况。通过分析自己身边的人在生活中承担的社会角色,理解社会性别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讨论中,我们还了解到了学生的家庭情况,比如有学生不是跟父母,而是跟亲戚生活。也有学生跟单身妈妈一起生活。通过交流帮助学生们发现:4个国家的家庭成员承担的社会角色互不相同。
4. 主题活动3:社会性别与职业
主题活动3首先介绍日本女性劳动力曲线与欧美国家的差别。由于大部分日本女性在结婚之后专职育儿,孩子长大后再返回职场,导致日本女性劳动力曲线呈“M”字型。这种M曲线与欧美国家的劳动力曲线有着显著差别。
接着,用10点法的形式实施调查学生社会性别与职业的意识。10点法指的是将看法在“完全同意”与“完全不同意”之间分割成从1到10的10个等级,1为“完全同意”,10为“完全不同意”。现场调查的问题如下:
图5 第②题回答的统计结果
①你认为妻子的收入高于丈夫的时候容易产生问题吗?
红曲红色素是最为常用的替代物之一,是红曲霉以大米为原料经深层发酵获得的,具有色价高、光稳定性强、色调纯正、pH适用范围广、水溶性好等特点,同时还具备一定的防腐作用。该色素主要用于香肠、火腿、叉烧肉、肉禽罐头等肉制品加工。郑立红等[2]用红曲红色素、辣椒红、高粱红3种色素部分代替亚硝酸盐进行实验,研究表明腊肉中红曲红色素的添加量为0.14 g/kg,亚硝酸盐添加量为0.04 g/kg时,腊肉红色稳定、色泽效果最佳,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Park等[3]用正己烷提取红曲色素,研究发现红曲色素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较强,红曲红具有抗氧化作用。
为了促进学习共同体的形成,我们有意识地制作海报、指导手册、印刷品、标识,以作为活动的符号。海报(见图2)由对广告有兴趣的学生自主制作,经由组委会修改完成。各国学生来到日本的时候,关大学生高举海报在海关出口迎接。指导手册为22页,内容包括:活动的主旨说明、组委会介绍、中日韩菲的参加者名单、实施地点的地图、紧急联络等。通过使用相同的符号、资料,让参加者意识到共同体的存在。在本活动的准备过程中,教师只提出了一个关于形成共同体制作海报的提议,其余的准备内容与海报的最后制作全部基于学生的想法。
③你认为女性应该承担所有的家务吗?
通过现场调查发现,参加者对第②题的态度最不均衡。从同意1到不同意10的位置上,其选择人数分别为2、2、3、2、2、1、2、3、2、5人(见图5)。第③题的回答,从同意5到不同意10之间分散,相继为5、1、1、4、1、12人。选择同意5的是日本女性,她们认为:在日本女性理所当然承担所有家务。而选择不同意10的韩国男生则说:“如果妻子的工资高于我,我将会承担家务”。也有韩国的男生认为“妻子与丈夫都应该从事家务”。通过让学生站在意见的相应位置,可以快速地反映4个国家的参加者的看法。之后,他们讨论了选择相应答案的理由。由于菲律宾和韩国历史上女性元首辈出,并且他们周围也有一些女性政治领导者的存在,所以菲律宾和韩国的参加者倾向于认为女性也可以是优秀的政治领袖。
然后,播放一则题为“因为我是女孩”(Because I am a girl)反映非洲女性早婚问题的视频。中、日、韩、菲4国的学生聚在一起,他们意识到了在自己国家里意识不到的问题,认识到每一个社会都有义务保证女孩受教育的权利。
最后,用伊索寓言“狐狸与鹤”来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社会性别的“公平与公正”。关于社会性别的“公平与公正”,如果是物资的分配容易理解和操作,但真正实现社会平等却不容易理解。所以用伊索寓言帮助学生认识:要实现男女间的平等,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地对待。
社会风险因素,主要指由于宏观经济、对外交通、政策法规改变、非工程参与社会其他部门人员等,可能对水利工程项目施工进度构成的威胁和影响。水利工程投资大,周期长,项目建设离不开融资,导致资金受社会经济大环境影响较大,进而直接影响项目建设进度;交通落后会影响材料设备供应的及时性,进而影响项目进度;国家或项目所在地区的政策变动,会使建设项目被政策所约束,从而影响工程的正常完工;供电部门因对供电线路进行检修、外单位临近工程施工干扰、环保部门对施工时间加以限制等也会对工程建设进度产生影响。此外,社会不稳定、治安混乱等也会增加项目进度的控制难度。
5. 主题活动4:社会性别与社会
第4天上午,学生们参观关大校园祭,并用iPad拍摄他们认为反映了社会性别的活动内容。下午,开展“社会性别与社会”的交流活动。由于学园祭中呈现了日本日常生活中传统的男女特质,帮助学生认识到社会性别问题真真切切地存在于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在4个国家中进行“规则”“社团活动”“学习科目”“业余活动”“制服”5个项目的比较,分析其异同点。通过比较发现:菲律宾的大学不允许男生戴耳环,中国大学宿舍不允许喝酒,日本则既可以戴耳环又可以喝酒。但是,所有的国家都是理科男生多,文科女生多。最后,各小组从上述5个项目讨论社会性别自由的大学应该是什么样的,然后使用海报进行汇报(见图4)。
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发生了一些事前没有预测到的活动。如,学员会在看名单时发现,有些人的姓名除了姓和名之外,还有中间的名字,中间名字的数量又因人而异。韩国人的姓名有外号的情况下,经常会用括号强调他们的外号。在日本,根据法律要求,女性婚后改原姓为跟男方姓。对于日本学生来说,这也是一个思考姓名与身份(Identity)的机会。
6. 活动5:蜘蛛丝活动
根据2017年11月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全球性别差距报告》,日本社会性别指数为0.657(0为完全不平等,1为完全平等),位于世界第114位。社会性别指数包括经济、政治、教育、健康4个领域。日本在这4个领域中,分别位列114位、123位、74位、1位。也就是说,教育与健康发展得很好,但是经济与政治则非常迟缓。社会性别指数位列世界第1的是冰岛,综合指数为0.878。菲律宾的综合指数为世界第10位(0.790)、中国为第100位(0.674)、韩国为第118位(0.650)。在这样的背景下,中、日、韩、菲的学生聚在一起,可以通过比较自身体验,共同讨论社会性别。
首先,让一名参加者扮演Anita,站在圆的中心点。其他参加者站在圆的周边。组织者在圆的周边摆放教育、政治、经济、性、社会性别、文化、社会7张卡片。7名成员站在卡片的位置上以代表7种不同的观点。接着,当教师问为什么Anita会死亡的时候,7名站在不同卡片上的参加者分别从卡片对应的观点角度说出自己的意见及理由。然后,用毛线将所有参加者的意见呈现出来。例如:某学生认为Anita的死亡与政治相关,她站在政治的地方。将毛线在此学生的身上绕一圈后,在Anita身上也绕上。当意见反映了教育上的问题的时候,就在代表教育的人身上绕上毛线。最后,大家发现,Anita身上的毛线同时也绕在其他人身上(见图6)。
通过这样的体验性活动,让学生体会到Anita的死亡并不是一个偶然的事件,而是与社会上的各种因素密切相关。
图6 蜘蛛丝活动
7. 反思与汇报活动
第5天的下午,开展反思活动,并进行发言。
崩塌在航空正射影像的解译特征:崩塌体后缘发育有直线形或弧形陡峭山崖与绝壁。上部危岩体颜色呈亮灰色、棕灰色,呈凹槽状,下部堆积体呈亮灰色、灰色。多数崩塌堆积体上无植被,仅有少量灌木零星分布,见图6(b)。
首先,要求学生基于以下3个问题进行汇报:
①在本次的积极学习中学到了什么?
传统的活动中抽奖方式是利用“抽奖箱”抽奖,玩法低端而无趣,没有新鲜感可言,并且与图书馆的主营业务似乎也没有牵连,也毫无特色,即使读者参加,体验性也不高。这种不能将“抽奖”与“读书”相联系,某种程度上说使得图书馆举办的活动的意义离读者越来越远。浙江绍兴图书馆和泸西县图书馆他们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创新,在图书馆活动中推出了微信抽奖平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他们的做法值得借鉴。
②社会性别是如何形成的?
张仲平不得不停下来,急切地说:“我告诉你,左达就在楼上,刚才进去的那两个人一定是要债的。还有,我外甥徐艺是你的同学吧?他也在上面,打电话他不接,真不知道上面出什么事了。”
除了1名参加者从蜘蛛丝活动中的7个观点列举了社会性别的形成原因外,其他参加者从新的角度阐述了他们对社会性别形成原因的理解。例如,社会性别还与权利关系、男权、文化与习惯、刻板印象、生物学的性差、不同的社会分工相关。更有一些参加者认为对社会性别知识的不足以及知识不足的代代相传是形成社会性别的重要原因。
③如何促使社会性别自由社会的形成?
参加者提出了以下意见。例如,为了减少人们对LGBT的偏见,从日常生活着眼,给人们选择服装的自由,尊重每一种性取向的权利;从宏观的视角,政府应该积极地推动社会性别自由;向周边的人分享在本次活动中学习到的内容。通过以上内容,笔者认为本次活动是非常有意义的。
众所周知,保证睡眠的时间和质量对身体健康极为重要,尤其是对于青少年而言,缺少睡眠会增加患肥胖症和Ⅱ型糖尿病的风险。据法国健康杂志《TOPSANTE》报道,美国休斯顿大学的研究表明,睡眠时间不足或睡眠质量较低的青少年患抑郁症和焦虑症的风险很高。
五、结果
(一)联想图的结果
在活动开始和结束的阶段,以“社会性别”为中心,让学生用联想图(Image map)快速联想相关的词汇。活动开始的联想图,大部分人的印象是男性、女性、LGBT、服装。由于许多中国学生是住在学校宿舍,所以中国学生还联想到了宿舍和厕所。最后一天的联想图,则是媒体、教育、差别、肤色、问题、平等等反映活动的词汇。
关于联想单词数,中国学生由10个增加到了16个,韩国学生由15.6个减至14个。菲律宾的学生由于台风的关系,第一天没有使用联想图。最后的单词数平均为11.75个。从社会性别引申出来的单词数,中国学生平均个数由3.75增加到了4.5。韩国学生则从4.2增加到了4.4。菲律宾学生为7.25。也就是说,不论是总数还是派生词个数,大部分呈增加的趋势。另外,由于没有日本学生参加全部5天的活动,所以没有使用联想图进行比较。
(二)问卷调查结果
5天之间实施了3次问卷调查。第1次调查是活动的第1天,关于“破冰活动”和“社会性别与媒体”。第2次是第3天,关于“社会性别与教育/职业”。第3次是最后一天,关于“社会性别与社会”“蜘蛛丝活动”与整体回顾。3次的问卷调查的项目数为35项,在每一次的问卷中设置了自由项目栏,以5点法进行测量。
从问卷整体来看,平均值=4.67,说明参加者对本次活动整体上比较满意。参加者认为社会性别这一学习主题“适宜在国际交流活动中开展”(=4.7)。在5天的活动中,认为第1天的破冰活动“觉得有趣”(=4.3),观赏与参加学园祭“觉得有趣”(=4.45),和不同国家的人交流“觉得有趣”(=4.85)。笔者认为,参加者觉得有趣是工作坊成功开展的基础。因为通过不学习(Unlearn)实现学习(刈宿 等, 2012)是工作坊的目的,所以引发学生们的兴趣是极其重要的。
由于参加者使用非母语(英语)进行交流,初期的时候他们认为“我的英语不好”(=4.1)。但是,参加破冰活动之后,他们认为“破冰活动有利于促进大家的交流”(=4.2),“开展社会性别与教育活动的时候,更加流畅地进行了交流”。也就是说,虽然4个国家的参加者都在初期的时候认为自己的英语不够好,但是渐渐能够用英语或非语言交流方式进行交流。
关于协助性,第1天的时候参加者表示他们“努力思考新点子”(=4.1)、“在社会性别与职业的活动中尽了最大的努力”(=4.5)、“在最后的发表环节中尽了最大的努力”(=4.625)。平均值呈递增趋势。也就是说,在各种各样的讨论环节当中,每个人都努力地进行了交流。这样的结果是与参加者的英语与非语言交流的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
那么,在协作性得到提高的工作坊中,参加者学到了社会性别的知识吗?根据问卷,发现学生认为他们“学到了社会性别与媒体的知识”(=4.3),“学到了社会性别与教育的知识”(=4.5),“学到了社会性别与职业的知识”(=4.5),“学到了社会性别与社会的知识”(=4.6)。从表面上来看,是他们在活动中学到了知识,但是从每天的平均值都在上升的结果来看,是协作学习积累的结果。
1)针对2月中下旬嫁接后,3月下旬或4月上旬萌芽展叶的苗木,要注意收听天气预报,如有倒春寒,要及时在倒春寒来临前用遮阳网苫盖苗木,以防受冻。
储罐火灾产生强烈辐射热,消防人员难以靠近。油罐火灾燃烧时高温可能使罐壁塌陷、破裂,储罐火灾统计数据表明,10 min内储罐罐壁温度最高可达700 ℃,罐壁钢板机械强度降低90%左右,此时储罐将发生变形和破裂,形成大面积流淌火及燃烧死角,一次性扑灭比较困难[6]。
在最后的总结活动后,认为“学习到社会性别是在社会中形成的”(=4.525),说明尽管社会性别的形成原因很复杂,但是学生们理解了社会性别是由多种原因共同形成的。另外,认为“积极学习的手法帮助他们获得了知识”(=4.5)。
在自由记述环节,关于工作坊活动中印象最深的内容,他们表示在对话中发现不同国家存在较大差异令人印象深刻。也有学生表示由于在日常生活中没有思考过社会性别,在工作坊活动中讨论这个话题觉得既新鲜又有趣。
在“对你而言,社会性别意味着什么?”的问题上,有人认为社会性别不只是男与女的区别,而是一个涉及教育、媒体等复杂问题的混合体。这说明他们对社会性别的理解有了提高,与问卷调查的知识增加相关。此外,社会性别应该被社会更加关注,社会应该更加积极地解决社会性别的问题。对于一些参加者而言,这样的学习主题是想都没有想过的,因此觉得十分新鲜且有意义。
根据以上结果,笔者认为5天的社会性别学习活动,对参加者而言是一个思考社会性别的有意义的学习场所。在5天的积极学习活动中,中、日、韩、菲的参加者们一直讨论社会性别与媒体、教育、职业及社会。与一般的课堂不一样,在活动之外,参加者在一起住宿,在不同的校区间移动,为参加者们创造了易于交流的环境。大家一起用英语进行对话和交流,使最初对用英语表达没有信心的学生也能够自然地进行交流了。
概念分层提供了有用的背景知识,有利于试验简明的高层术语表达发现模式,并有助于多个抽象层的知识挖掘。这实际上就是对多边矩阵剖面的选择。
许多来到日本的学生对日本的动漫有着深厚的兴趣,因此他们很容易与日本的学生进行交流。对于韩国的电视剧,日本学生也积极地进行了讨论。由于许多韩国学生的第二语言是中文,因此他们用中文与中国学生进行了交流。菲律宾学生之间有时候会用菲律宾语进行交流,但是此外他们用英语唱歌跳舞做游戏。通过这样的活动,4个国家的参加者交流得很活跃,渐渐成为了朋友。一些日本学生也与他们同住,产生了深厚的友谊。
参加者相互熟悉之后,活动成员重组时变得顺利。社会性别是一个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话题,参加者只要略对自己的生活有所意识,就能找到很多的事例。特别是,4个国家的文化、社会、制度不同,所以交流时大家对不同国家的信息产生了兴趣。比如,虽然同样是在亚洲,韩国存在男性征兵制度,中国学生生活在集体宿舍,对菲律宾人来说LGBT已经习以为常。这种体验的不同,促进了社会性别的交流。
六、讨论
(一)即时性与具身性
即时性与具身性是实施大设计时两个不可缺少的要素(见图1)。本次活动注重根据学生的反应进行及时的提问,深究意见后面的背景信息。一个人的回答是基于对方的谈话内容,因此不是进行一对一的辅导,而是注重向全体提出疑问,促进他们进行积极地思考。
由于每个活动的时间在开展前已经计划好,需要根据时间安排调整内容以掌握进度。但即使如此,有些活动的开展还是无法按照计划完成。这就要求教师灵活地进行指导,因此即时性很重要。
在本次活动实施的过程中,了解到有一名参加者是LGBT。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该如何安排其住宿的问题。工作坊中学习的主题实际上促进了现实问题的解决。
活动注意让参加者不是一直隔着桌子坐着,而有意重组小组,让参加者对新的伙伴保持身体交流的新鲜感。思考的时候避免学生长坐,注意经常让他们进行活动。隔着桌子会产生距离感,因此有时候会撤掉桌子,构筑让学生们能够用身体进行思考的轻松环境。
(二)协作性
协作性是实施工作坊的大设计时与即时性及具身性紧密相关的因素,也是大设计的基础(见图1)。协作性要求及时地捕捉“现在/这里”的状况,根据状况灵活地开展。本次工作坊历时5天,不仅开展了关西大学3个校区的参观、学园纪念活动、京都观光等,还包括学生所住酒店出行的交通及饮食等生活内容。学习层面及日常生活的支援与相互合作,强化了参加者的朋友意识。
作为策划者的学生们,根据情况灵活地开展分组、移动桌椅、发放资料、制作PPT进行说明等活动。但是,3小时的活动还是比较长的,有些参加者会感到疲惫。这个时候,教师通过对组织者与活动开展的观察,进行适当的支援。比如将参加者的意见整理在白板上,提示一些简单易懂的事例,发现并解决“现在/这里”的问题。这样的协作性,不仅仅是教师或组织活动的日本学生,也是中韩菲学生的即时性与具身性推动的结果。
(三) “关注—学习”的关系
在一般的大学课堂中,即使导入了积极学习,学生的学习意愿低下仍然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本活动是一次无成绩与评价的学习活动。但是,学生们不仅仅积极地参加了活动,最后分别的时候也是依依不舍。为什么参加者们如此积极地参加了本活动?
佐伯(2014)认为,人的本质是互动的。婴儿在与养育者的互动中成长。当从互动的视点去看婴儿成长的时候,不是将婴儿作为第三者去看他如何成长的,而是从养育者的视点去看。也就是说,不是以第三人称的观点去理解,而是从“我”与“你”的关系中去理解对方的成长。第二人称关系指的是:①尊重对方为有感情的个体,包括喜悦、微笑、悲伤、愤怒等。也就是说,不是从认知的角度,而是从情感的角度去看待对方;②对方是在关系中因为关系而存在的个体(根据“我”的言行进行反应);③对方是一个渴望快乐、幸福、有趣、应答关系的个体(佐伯,2014,p.48)。人是在相互关注中,在双方产生愉悦关系的过程中进行学习的(佐伯,2014)。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本次活动中存在多种类型的关注。首先,存在教师与学生的关注,这是本活动的基础。其次,活动组委会的领导者在上一年度中也参加了多国学生的积极学习活动,通过关注当时的研究生是如何指导的从而学习到了如何运营本次活动。菲律宾的学生认识日本的参会学生,因为他们在前一年度曾在菲律宾开展过了活动,彼此的关注度比较高;中国与韩国的学生,虽然是第一次来日本,但是因为指导教师间相互熟悉,他们对日本教师及其学生有着较高的关注度。
上述各种关注形成了学生学习的基础。由于工作坊活动内容大部分是由学生自主运营、实施、组织,对参加者的强烈关注以及由此产生的互动,更一步强化学习者之间的相互关注。同时,日方的学生产生了强烈的责任感,促使活动的良性循环。因此,本次活动不仅仅是一次研讨会的实施,其准备及运营活动本身也促使了学习的产生。
综上所述,各国学生通过本次研讨会,在各种形态的“关注—学习”的结构中学习到了社会性别相关的知识。工作坊与大学一般课堂不一样,它具有“开方式学习”的特点。因此,学习的目标往往不固定,由参加者自主形成,其评价也因人而异(刈宿 等,2012)。本研究分析了研讨会参加者的“关注—学习”的有效性,今后将继续分析其评价。
致谢
本论文是基于2018年在华南师范大学举办的Asian Student Seminar Round Table的演讲稿进行整理后完成的。受邀撰写后,增加了工作坊的介绍内容。对在贵刊快速刊发深表谢意。
注释
① 能乐:表演者头带面具,身着传统服装,融音乐与舞蹈于一体的日本传统艺术。
② 学园祭:以学生自主参加为主的日本大学生课外活动。
③ 第一次当妈妈广告歌曲(2016年).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XzrzfgMP1c.
参考文献
[1] 宇井美代子(2016).序章 ジェンダーをアクティブに学ぶこと·研究すること[M]//青野敦子 編著.アクティブラーニングで学ぶジェンダー,京都:ミネルヴァ書房:1-12. | 宇井美代子(2016).序章 对社会性别进行积极学习与研究[M]// 青野敦子 编著.积极地学习社会性别,京都:弥涅尔瓦(智慧)书房:1-12.
[2] 刈宿俊文,佐伯胖,高木光太郎(2012).ワークショップと学び1——まなびを学ぶ[M].東京:東京大学出版会.| 刈宿俊文,佐伯胖,高木光太郎(2012).工作坊与学习1—对学习进行学习[M].东京:东京大学出版会.
[3] 久保田真弓(2018).日中韓比合同アクティブラーニング·セミナーにおける「学び」―企画·運営·実施·参画の観点から―[J].関西大学高等教育研究第 9 号 3月:7-18. | 久保田真弓(2018).中日韩菲学生在参加型研修会中的学习—从策划、实施参加的视角[J].关西大学高等教育研究,第9号3月:7-18.
[4] 佐伯胖(2014).そもそも「学ぶ」とはどういうことか:正統的周辺参加論の前と後[J].組織科学,48(2):38-49.| 佐伯胖 (2014).“学习”到底是什么:合法的边缘性参加的前与后[J].组织科学,48(2):38-49.
[5] バークレー, E.F.(2015).関与の条件:大学授業への学生の関与を理解し促すということ[M]//松下佳代·京都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開発推進センター編著.ディープ·アクティブラーニング:大学授業を深化させるために,東京:勁草書房:58-91. | 巴克利(2015).参与的条件:为了促进大学课堂学生的参与度[M]//松下佳代·京都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 编著.深度学习:为了提高大学课堂的质量,东京:劲草书房:58-91.
[6] 松下佳代(2015).ディープ·アクティブラーニングへの誘い[M]//松下佳代·京都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開発推進センター 編著.ディープ·アクティブラーニング:大学授業を深化させるために,東京:勁草書房:1-27. | 松下佳代(2015).深度的积极学习[M]//松下佳代·京都大学高等教育研究开发中心 编著.深度的积极学习:为了提高大学课堂的质量,东京:劲草书房:1-27.
[7] 溝上慎一(2014).アクティブラーニングと教授学習パラダイムの転換[M].東京:東信堂.| 沟上慎一(2014).积极学习与学习范式的转换[M].东京:东信堂.
[8] Barr, R. B., & Tagg. J. (1995). From teaching to learning: A new paradigm for undergraduate education[J]. Change, 27 (6):12-25.
The Design of an International Workshop Based on Active Learning
Mayumi Kubota
(Kansai University, Osaka 569 -1095, Japan)
Abstract :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propose the educational significance of the design of the active learning seminar with graduate students from Japan, China, Korea and the Philippin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 grand design of a workshop. This active learning seminar was held at Kansai University from October 29 to November 4 by inviting twenty four undergraduate and graduate students from South Normal University, Hanyang University, Bulacan University, since these universities have a sister relationship with Kansai University. The purpose of this seminar was to let students majoring Informatics learn about gender issues through a participatory workshop while acquiring the skills of utilizing English in discussion and presentation. The seminar was designed to learn about gender issues in relation to media, education, career, and society, through lectures, group work and discussion. Thus, the educational significance of this seminar was analyzed using the grand design of workshop, represented by four concepts: “cooperation,” “improvisation,” “embodiment,” and “personal causation.” Records of the seminar, committee meetings, observations, field notes, and questionnaires were gathered as data for analysis. The analysis confirmed that “cooperation” was established through “improvisation” and “embodiment”, “Personal causation” was not analyzed due to limited data. Throughout the workshop, participants became acquainted with each other and learned gender issues harmoniously. Therefore, it was proposed that “concern-learn” would be an important educational pattern for participants to learn relevant issues.
Keywords : active learning; workshop; grand design; gender; intercultural exchange; university students/graduate students
【中图分类号】 G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1510(2019)04-0001-09
[DOI编码] 10.19605/j.cnki.kfxxyj.2019.04.001
作者简介
久保田真弓,日本关西大学综合信息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传播学、异文化传播学。
译者简介
张晓红,日本关西大学综合信息学研究科在读博士研究生。
标签:工作坊论文; 积极学习论文; 大设计论文; 社会性别论文; 异文化交流论文; 本科生与研究生论文; 张晓红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