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信仰与古代祥瑞思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祥瑞论文,古代论文,思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修订日期] 2006-03-25
[中图分类号]K89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936(2006)02-0031-04
陈宝信仰起源于渭水流域,又流传到汉水流域,它是怎样产生的,又经过了怎样的演变,在其信仰背后,又反映中国古代的什么思想?本文试就这些问题作些粗浅的探讨。
一、陈宝信仰的由来
关于陈宝信仰的最早记载见于《史记·封禅书》:“作岯畤后九年,文公获若石云,于陈仓北阪城祠之。其神或岁不至,或岁数来,来也常以夜,光辉若流星,从东南来集于祠城,则若雄鸡,其声殷云,野鸡夜雊。以一牢祠,命曰陈宝。”《史记·秦本纪》载其事谓:“文公十九年(公元前747年),得陈宝。”《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宝鸡祠在岐州陈仓县东二十里故陈仓城中。”
陈宝得名有二说,一是孙吴时韦昭谓:“在陈仓县,宝而祠之,故曰陈宝。”[1] (P1359)另一是近人王国维《观堂集林》卷一陈宝说条载:“秦所得陈宝,其质在玉石间,盖汉益州金马碧鸡之比,秦人殆以为《周书·顾命》之陈宝,故以名之。是陈宝亦玉名也。”《周书·顾命》中所载陈宝,古注疏家皆作陈列宝器解,王氏释为宝物之名,言之成理,然王氏谓其为玉名,则有未当。陈宝的传说与古人对流星神的崇拜有关,《晋书·天文志中》载:“流星之类有音,如炬火下地,野雉鸣,天保也,所坠国安,有喜。”所谓陈宝也即天保,杨雄《校猎赋》有“追天宝,出一方”,应劭注谓:“天宝,陈宝也。”晋灼注谓:“天宝,鸡头人身。”[2] (P3549)《汉书·郊祀志》注引苏林释秦文公所得陈宝谓:“质如石,似肝。”可见其质地与陨石无异。
正因为陈宝得之于天,所以历代以祭天之礼祭祀陈宝。秦以太牢祠之,(牛、羊、豕三牲齐备为太牢),汉沿其旧。故后来马端临指摘说:“至于岯畤陈宝之属,则皆秦中小神之为淫厉而惊动祸福者,秦人无知,亦为立畤而同于诸帝之祠。”[3] 实际上,与诸帝之祠相比,陈宝之祠在民间影响更为强烈。《汉书·郊祀志上》载:“及秦并天下,令祠官所常奉天地名山大川鬼神可得而序也。……唯雍四畤上帝为尊,其光景动人民,唯陈宝。……若陈宝,节来一祠。”所谓“其光景动人民”,当就是指陈宝信仰具有广泛的群众影响,而“节来一祠”,则是指在陈宝神降临时进行祭祀。如《史记·封禅书》所载:“其神或岁不至,或岁数来。”秦时陈宝神降临次数没有记载,但在西汉初年到成帝近200年间,就有百余次之多。《汉书·郊祀志下》载刘向对成帝问谓:“及陈宝祠,自秦文公至今七百余年矣,汉兴世世常来,光色赤黄,长四、五丈,直祠而息。音声砰隐,野鸡皆雊。每见雍太祝祠以太牢,遣候者乘传驰诣行在所,以为福祥。高祖时五来,文帝二十六来,武帝七十五来,宣帝二十五来,初元元年以来亦二十来,此阳气旧祠也。”武帝在位不过五十余年,而竟有七十五次之多,这恐与武帝喜好神仙方术之事,臣下投其所好有关。
成帝时,以在长安定南北郊祭天,遂废秦及汉高祖在雍所立五方帝之祭坛,陈宝祠也一并废除。但不久又重新恢复雍五畤及陈仓陈宝祠祭祀。“天子复亲郊礼如前”[4](P1259)。后世虽然陈宝祭祀的规格有所降低,但陈宝祠一直存在,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还因陈宝之瑞,将陈仓改名为宝鸡。①
二、叶公、刘秀与雌雄陈宝的传说
《史记·封禅书》谓陈宝神来时“则若雄鸡,其声殷云,野鸡夜雊。”这里的雄鸡,当是指陈宝声若雄鸡,与陈宝为雌雄无关。但陈宝信仰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容易产生各种传说。或许是此处的雄鸡记载为附会雌雄陈宝提供了引子。很可能在秦时即已产生相关传说。《艺文类聚》卷九十引《列异传》曰:“秦穆公时,陈仓人掘地得物,若羊非羊,若猪非猪,牵以献穆公,道逢二童子。童子曰:此名为蝹,常在地食死人脑,若欲杀之,以柏插其首。蝹复曰:彼二童子名为陈宝,得雄者王,得雌者霸。陈仓人捨蝹逐二童子。童子化为雉,飞入平林。陈仓人告穆公。穆公发徒大猎,果得雌,又化为石。置之、渭之间,至文公为立祠,名陈宝。雄飞南集,今南阳雉县其地也。秦欲表其符,故以名县。每陈仓祠时有赤光,长十余丈,从雉县来,入陈仓祠中,有声如雄雉。”虽然秦穆公在文公之后,此处所载与史不合,但此说还见于它书。《汉书·地理志上》南阳郡雉县条颜师古注谓:“《太康地志》云即陈仓人所逐二童子名宝鸡者,雄止陈仓为石,雌止此县,故名雉县,疑不可据也。”《太康地志》所载陈仓陈宝为雄,南阳为雉,与《列异传》所载陈宝雌雄正好相反,但都谓秦时南阳已置雉县。此事也见于《搜神记》,所载大同小异。
雌雄陈宝传说产生后,就有雌雄陈宝拟人化的传说。《史记·封禅书》《集解》引臣瓒语谓:“陈仓县有宝夫人祠,或一岁二岁与叶君合。叶君神来时,天为之殷殷雷鸣,雉为之雊也。在长安正西五百里。”这里的叶君神就是被附会为雄雉神,《史记·索引》引《列异传》对其有详细记载:“陈仓人得异物以献之,道遇二童子,云:‘此名为媦,在地下食死人脑。’媦乃言云:‘彼二童子名陈宝,得雄者王,得雌者伯。’乃逐童子,化为雉。秦穆公大猎,果获其雉,为立祠。祭,有光、雷电之声。雄止南阳,有赤光长十余丈,来入陈仓祠中。”《集解》释谓:“叶,县名,在南阳。叶君即雄雉之神,故时与宝夫人神合也。”《风俗通义》卷二叶令祠条载:“谨按《春秋左氏传》:叶公子高,姓沈名诸梁,古者,令曰公,忠于社稷,惠恤万民,方城之外,莫不欣戴。”楚惠王时,白公胜作乱,叶公与国人平定叛乱,迎接惠王重新登位,协助治理国政。晚年退居叶地,死后百姓为之立祠祭祀。
《战国策·楚》载:“昔叶公子高定白公之祸,宁楚国之事,相先君以掩于方城之外,四封不侵,威播于诸侯,当此之时,天下莫敢以兵南向。”叶公后世长期为人敬仰,北魏郦道元《水经汝水注》载:“醴水又东,迳叶公庙北,庙前有《叶公子高诸梁碑》。旧秦汉之世,庙道有双阙、几筵。黄巾之乱,残毁颓阙。魏太和、景初中,令长修饰旧宇。后长汝南陈晞以正始元年立碑,碑字破落,遗文殆存,事见其碑。”[5] (P1773)叶公祠后世屡经重修,到唐代,仙州刺史张景洪又重修叶公庙,到宋世还在(见《水经注疏》引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列异传》所载叶君,或即此人。
东汉以后,将光武帝刘秀附会于陈宝的记载多起来。《水经注·淯水注》载:“关水又西南迳雉县故城南,昔秦文公之世有阳伯者,逢二童曰舀、曰被。二童,二雉也。得雌者霸,雄者王。二童翻飞,化为双雉。光武获雉于此山,以为中兴之祥,故置县以名焉。”雉县置于秦时,并非东汉新置,《水经注》此处有误。但将刘秀与陈宝相联系的并不仅是《水经注》,《宋书·符瑞志》在载雌雄陈宝故事后,谓“雄南飞集南阳穰县,其后光武兴于南阳”。刘秀虽然是西汉宗室后裔,但“九岁而孤”,“性勤于稼穑”(《后汉书·光武帝纪》),社会身份地位并不高。他有着强烈改变自己身份地位的愿望,《后汉书》卷15《邓晨传》载:“王莽末,光武尝与兄伯升及晨俱之宛,与穰人蔡少公等宴语。少公颇学图谶,言刘秀当天子。或曰:‘是国师公刘秀乎?’光武戏曰:‘何用知非仆邪?’”光武以谨厚著称,此处虽为酒后戏言,实际上也反映了他内心欲光复汉室刘家帝业的心愿。刘秀后来起兵,也是信宛人李通所说图谶。② 甚至他后来登上帝位,也与民间流传的赤伏符有关。③ 因而东汉一代,图谶学说十分流行。《后汉纪》卷十八载:“王莽篡位,闻道术之士西门君惠、李守等多称谶云刘秀为天子。自光武为布衣时数言此,及后终为天子,故甚信其书。郑兴以忤意见疏,桓谭以远斥忧死。及明、章二帝,祖述此意,故后世争为图谶之学,以矫世取资。”刘秀与雌雄陈宝的传说无疑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三、陈宝传说与古代的祥瑞思想
陈宝传说的产生与中国古代的祥瑞思想分不开。所谓祥瑞思想实际是天人感应思想的一种,即认为天人相通,祥瑞就是天对帝王治理天下德政的一种褒奖。甚至有人将它追溯到黄帝时期。《淮南子·览冥训》载:“昔者,黄帝治天下,……使强不掩弱,众不暴寡,人民保命而不夭,岁时孰而不凶,百官正而无私,上下调而无尤,法令明而不暗,辅佐公而不私,田者不侵畔,渔者不争隈,道不拾遗,市不豫贾,城郭不关,邑无盗贼,鄙旅之人相让以财,狗彘吐菽粟于路而无仇争之心,于是日月精明,星辰不失其行,风雨时节,五谷登孰,虎狼不妄噬,鸷鸟不妄博,凤凰翔于庭,麒麟游于郊,青龙进驾,飞黄伏皂,诸北、儋耳之国莫不献其贡职。”不用说,所谓日月、星辰、凤凰等等,都是传说夸张之词,但所反映的正是天人感应的思想。虽然其未必就一定起源于黄帝,但一定是历代沿袭下来的传说,有着久远的历史无疑。
秦文公在秦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在位五十年,将秦国疆域拓展至岐;同时又积极接受华夏文化制度,设立史官纪事,制定法律。作为一个刚刚列为诸侯的小国来说,他希望能够尽快得到华夏族的认同。制造祥瑞,说明自己受命于天,是从道义上为自己争得地位的方式之一。其父秦襄公在位时已作西畤,祭白帝。文公即位后,又以梦黄蛇自天下属地为由,作岯畤,仍祭白帝。在这之后,又以获“若石”为名,在陈仓立祠祭祀,号曰陈宝,其祭祀规格与岯畤相同。五帝说是华夏族的信仰,秦襄公、秦文公都立祠祭祀,是接受华夏文化的结果。秦文公积极祭祀陈宝祠,无疑也是炫耀自己的祥瑞。
如前引《史记·封禅书》所载,陈宝神来自于天,“其光辉若流星”,也如前所论证的,其质地也如陨石,因而奉之以为宝。郧石是中国古代的祥瑞之一。如前引《晋书·天文志中》载:“流星之类有音,如炬火下地,野雉鸣,天保也,所坠国安,有喜。”虽然《晋书》是后起的文献,但其思想与此前的祥瑞思想是一以贯之的,或不如说,是对中国传统祥瑞思想的纪录,从中仍可以反映先秦时期的祥瑞思想。
刘秀被附会雄陈宝也不是偶然的。在荀悦《前汉纪·序》中,将“神光见”作为祥瑞之一,陈宝神出现时常常伴以祥光,或“光辉若流星”(《史记·封禅书》),或“光色赤黄,长四五丈”(《汉书·郊祀志》),因而陈宝神又被看作“光精”。成帝时人杨雄《校猎赋》即谓:“追天宝,出一方,应砰声,击流光,野尽山穷,囊括其雌雄。”如淳注谓:“陈宝神来下时,砰然有声,又有光精。”应劭注谓:“下时穷极山川天地之间,然后得其雌雄也。”[2] (P3548—3549)而刘秀自出生起就一直有神光祥瑞显现。《宋书·符瑞志上》载:“哀帝建平元年十二月甲子夜,光武将产,乃开而居之。时有赤光,室中尽明,皇考异焉。使卜者王长卜之。长辟左右曰:‘此善事,不可言。’……(刘秀)初起兵,望见家南有火光,以为人持火,呼之而光遂盛,赫然上属天,有顷不见。”所以班彪特意为作《王命论》,论述“神器有命,不可以智力求”,为刘秀作为汉家正统正名。刘秀身上的赤光或属天之光,为附会“光精”陈宝提供了某种相似性。
除秦文公外,也有将雌陈宝附会为秦穆公的,此当是由于秦穆公曾称霸“西戎”,符合它所象征的意义。也有人认为陈仓祭祀的是雄陈宝,而将南阳作为雌陈宝,如前引《太康地志》即如此,颜师古注《汉书·杨雄传》中《校猎赋》时也谓“雄在陈仓,雌在南阳也”。但一般认为秦文公或秦穆公只偏霸一方,而汉光武帝统一中国,更符合王者之说。《唐会要》卷二十八祥瑞上载:“(贞观)十七年三月二日,皇太子初立,有雄飞集东宫显德殿前,上问褚遂良曰:‘是何祥也’?遂良对曰:‘昔秦文公时,有童子化为雉,雌者鸣于陈仓,雄者鸣于南阳。童子言曰:得雄者王,得雌者霸。文公遂以为宝鸡祠。汉光武得雄,遂起南阳,而有四海。陛下旧封秦王,故雄雉见于秦地,此所以彰表明德也。’上大悦,曰:‘立身之道,不可无学。’”本来只是停在显德殿前的几只野雉,经过褚遂良牵强附会的解释,成了唐太宗的祥瑞。无怪乎连李世民都感叹人臣立身处世要有学问。不过,它也说明,不论是秦文公找到的陈宝也好,还是唐太宗由陈宝所连带上的野雉也好,本身是什么并不重要,因为它们都只不过是一个象征,是为了帝王歌功颂德的工具。由此,也就不难理解陈宝信仰及祥瑞思想历代长盛不衰的原因了。
注释:
①《元和郡县志》卷二宝鸡县条载:“宝鸡县本秦陈仓县,秦文公所筑,因山以为名,属右扶风。大业九年移于今理,在渭水北,乾元二年改为宝鸡,以昔有陈宝鸣鸡之瑞,故名之。”
②《后汉书·光武帝纪》:“宛人李通等以图谶说光武云:刘氏复起,李氏为辅。光武初不敢当,然独念史伯升素结轻客,必举大事,且王莽败亡已兆,天下方乱,遂与定谋。”第2页,中华书局。
③《后汉书·光武帝纪》:“光武先在长安时同舍生彊华自关中奉赤伏符,曰: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群臣因复奏曰:受命之符,人应为大,万里合信,不议同情,周之白鱼,曷足比焉?今上无天子,海内淆乱,符瑞之应,昭然著闻,宜答天神,以塞群望。光武于是命有司设坛场于鄗南千秋五成陌。六月已未,即皇帝位。”第22页,中华书局。
标签:光武中兴论文; 汉朝论文; 历史论文; 光武帝刘秀论文; 列异传论文; 陈仓论文; 东汉论文; 中国历史论文; 西汉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