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发展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的几点思考论文

农村发展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的几点思考

郭晶晶,赵翠萍,张颖,谭骁喆

(河南农业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摘 要: 农业硕士农村发展领域研究生在2018年开始招生,为满足社会对经管类人才的需求,农村发展领域专业学位需积极应对。本文根据农村发展领域的前身——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的实践教学经验,结合社会对经济管理类人才的需要,对农村发展专业研究生实践教学模式创新进行思考。

关键词: 农村发展;实践教学;模式创新

农业硕士农村发展领域是服务于我国农业及其相关产业体系、经营管理体系、服务体系及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学位教育类型,人才培养目标应符合职业导向,培养与相关行业、职业资质有效衔接的,懂得数据获取、分析和处理的应用型高层次人才[1]。因此,总结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的相关经验,结合社会对经济管理类人才的需要,探索适用于农村发展领域实践教学创新模式就成为农业硕士培养单位的迫切需要。

通过调研发现,以往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学生对课程设置满意度不高、课程设置与生产实践结合不紧密、校外实践基地不稳定、校外导师对研究生指导参与不足等。本文在分析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从校内实践案例研讨到实践基地实践训练,从实践基地的科学选择,到校外导师团队的确立,构建了一套校内外相结合的实践教学的体系。

随着当前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精神和物质生活不断提高,预期寿命也逐渐增长,随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老年人人口比例也呈现逐年上升趋势,需要进行护理和服务的老年人人数也在逐年增加。为了使医疗护理服务和老年人健康的需求得到满足,必须进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区护理干预。现在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患者,对其开展社区护理后的患者满意度进行分析观察,并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 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研究生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

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研究生课程体系分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大部分。为了了解本领域实践教学现状,笔者从培养方案实践课程设置、与校内外导师沟通交流情况以及对实践教学的意愿和需求三个方面,分别对河南省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的已毕业研究生和在校研究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87份,收回问卷281份。调查得到的样本数据的统计特征见表1。

表1 调查样本基本情况

(一) 学生对课程设置满意度有待提高

从接受调查的281名学生对本领域的课程设置的满意情况来看,3.18%的学生认为非常合理,53.57%的学生认为比较合理,43.25%的学生明确表示不合理,学生对本领域的课程设置总体满意度不高。

发挥导师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中的作用,依托导师的科研项目,让学生在做中学;另外,学校定期邀请农业类相关专家来学校进行专题讲座,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其科研创新和宏观思维能力。

(二) 课程设置与生产实践结合紧密度有待提升

为适应社会发展对专业学位人才的需求,以教指委农业硕士农村发展领域指导性培养方案为契机,总结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的相关经验,农村发展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模式创新有以下几点途径。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尤其是领域主干课和选修课的教学应该是与生产实践结合紧密的环节,学习理论是为了更好地应用于实践、指导实践。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分析了学生对本领域的课程理论与生产实践结合情况的评价,发现学生对这一问题的满意度较低。在被调查的学生中,16.98%的学生认为课程设置与生产实践结合的情况是“很好”;认为“比较好”的学生占36.79%;认为“不好”的学生占46.23%,将近有一半的学生认为课程设置与生产实践结合不好。因此,把课程设置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将成为下一步农村发展领域教学体系设置的重点。

(三) 校外实践基地稳定性有待加强

农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主要是依托实践基地,加强研究生实践训练,促进实践与课程教学和论文写作紧密结合,在生产实践中培养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对调研数据的整理发现,已毕业学生中,89.27%的学生表示因不清楚学校的校外实践基地,实践训练均在自己联系的涉农单位实习。通过对不同届学生的数据对比发现,校外实践基地每年不固定,变化较大。实践基地不稳定,导致学生实践训练效果不大,毕业后不能更好地融入工作当中去。

(四) 校外导师对研究生指导参与度有待提高

Cluster 4的代表性关键词含义比较集中,如“期刊”“数字出版”“数字出版产业”“手机出版”等,并且“数字出版”“手机出版”也出现在了高频词表比较靠前的位置,综合可确定Cluster 4的研究热点为“移动数字出版”。

双导师制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特色之一,学校聘请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并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专家与校内导师一起指导研究生,校内导师重点培养研究生科研学术能力,校外导师注重培养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2]。从接受调查的281名学生对校外导师参与培养指导情况来看,有8.49%的学生表示和校外导师联系较紧密,校外导师对其社会实践和论文写作指导较多;51.89%的学生表示和校外导师联系不多,仅社会实践校外导师有参与;39.62%的学生表示校外导师是实习实践过程中随机找的,学生仅清楚校外导师的基本信息,几乎没和校外导师联系过。从以往已毕业学生可以看出,校外导师在研究生实际培养过程中参与力度不够,未达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双导师制的效果。

我院一大批实验平台与实践基地已逐渐建立。以后我院每年都会派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按照所分配的校外导师,分配到各类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和企事业单位进行实践实习,从而提高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二 农村发展领域实践教学创新模式的几点思考

在研究生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仍然按照传统的教学理念,只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讲授,而不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培养定位的深度及专业性与社会生产实践相差甚远,无法满足现代企业对经管类高层次专业人才的需求,直接导致就业情况“不景气”。

(一) 结合农村发展领域指导性培养方案,加强案例教学

实践训练是提高农村发展领域研究生的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是确保应用型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的有力保障[3]。通过实践基地,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训练,促进实践内容与课程教学以及与学位论文工作的紧密结合。近几年来,我院积极推进和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目前已为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研究生签订了5家稳定的农业硕士农村发展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实践基地,并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实践教学管理规程。

为了进一步分析学生对课程设置满意度不高的原因,笔者又设置了一项多项选择题进行深入的分析,结果显示,68.68%学生认为所学课程中,实践课程太少;64.06%学生认为所学课程没有形成农村与区域发展独有的教学特色;36.65%学生认为所学课程内容有重复和交叉;10.32%学生认为目前课程门数开设太多。应加强实践教学比重,并且探索领域独有的教学特色。

(二) 利用校内外资源,开拓校外实践基地

以农业硕士教指委给出的农村发展领域研究生培养方案为指导,结合我校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课程教学模式,对课程设置和培养环节进行了重新设定,对实践环节有了更明确、更详尽的要求,注重增加与技能和经验相关的实践环节,与社会需求接轨,发挥大数据时代下实践教学的独特作用,培养懂得数据获取、分析和处理的应用型人才。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增强大数据时代要求的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提高数据分析处理能力,更加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注重以案例教学来引入相关知识点。

得到媳妇的肯定(特别是媳妇说“你们城里人”这句话),让哥们儿朝洛蒙信心百倍。觉得被冰箱砸着的脚不怎么疼了。解开缠着的绷带,虽然指甲还淤青着,但能穿进鞋子,行走自如了。他想一鼓作气,把媳妇从搬进新居以来的恐惧情绪彻底清除得干干净净,为刚刚开始的新生活铺平道路。哥们儿朝洛蒙主动和媳妇要件旧衣服穿,并用旧报纸叠个尖帽子戴在头上。

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必要补充,在高等教育阶段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文中叙述了数字图像处理实验教学中开展思维教学的必要性,从实验性质、实验原理和实验目的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所开设的设计性实验项目,并以直方图绘制实验项目的实验教学为例,详细地探讨了面向思维教学的实验教学过程的4个步骤.实践表明,将思维教学引入数字图像处理的实验教学中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是有益的教学方法尝试.

“地平线欧洲”将以任务和使命为导向设立项目,并着力拓展其国际科技合作的维度和深度,为欧洲经济、社会发展获取全球优质科技人才和资源。我国可借助这一政策导向,在当前我国自主高新技术发展攻坚克难、产业升级阶段,以完成共同使命/任务为目标拓展同欧洲在共同利益领域的技术合作,共同开辟中欧高新技术合作的新局面。同时,双方尝试在联合资助机制、旗舰计划等合作机制下,推动中欧项目的同时申报、联合评审等新的项目管理合作模式,提高中欧联合资助机制的执行效率,简化合作项目申请、管理行政流程。

(三) 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制

综合分析调研结果,目前农村与发展领域研究生双导师制仅仅实现了形式上的双导师制,实际仍然只有校内导师指导学生论文写作工作。

针对以上问题,我院按照《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校外指导教师遴选办法》,利用院内导师的资源,选拔与农村发展领域相关的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实践课题制成的专家作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校外教师,逐步形成专业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稳定的校外导师团队,从而确保农村发展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其次,选派我院青年教师到农村发展相关领域企事业单位兼职,提高其实践教学能力,进一步稳固实践教学基地。建立校外导师的管理制度,包含:定期培训、学期考核以及退出机制,从而保证校外导师实际参与农村发展领域研究生的培养过程当中。建立校内外导师定期交流合作制度,校内外导师联合制定研究生培养计划,共同参与毕业论文指导,有针对性地提升校外实践基地导师的实践指导能力。

三 结语

通过实地调研发现,以往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本文针对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存在的这些问题,从校内实践案例研讨到校外实践基地实践训练,从开拓校外实践基地,到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制的确立,探索农村发展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内外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创新模式,从而确保农村发展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立中,吴卓尧,钱伟聪.农村与区域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问题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5(50):192-193.

[2] 杨晓波.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研究生“双导师制”培养模式研究[J].管理观察,2013(11):121-123.

[3] 陈勇,周发明,彭健民.全日制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三双四模块七学段”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7(03):37-43.

本文引用格式: 郭晶晶,等.农村发展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的几点思考[J]. 教育现代化,2019,6(74):48-49,62.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74.021

基金项目: 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农业硕士(农业管理领域)培养体系构建研究,2017SJGLX065Y。

作者简介: 郭晶晶,女,汉族,河南开封人,助理实验师,研究方向:农林经济管理。

标签:;  ;  ;  ;  

农村发展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的几点思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