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崛起效应的实证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效应论文,中部崛起论文,实证研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24.9 文献标识码:A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中部地区,一般指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其面积之和占全国的10.6%,人口占全国的28.1%,其中农村人口2.44亿,占全国农村人口近1/3,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23.5%,在全国地位举足轻重。改革开放之后,由于种种原因,中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差距逐渐拉大,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有鉴于此,中国政府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之后,于2004年提出了促进中部崛起战略。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抑制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统筹区域发展,促进东中西互动,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从2004年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崛起战略以来,中部六省发生了很大变化,经济发展明显提速。这其中有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那就是这些变化是否意味着崛起效应开始起作用。有关这类问题的实证研究在目前的文献中还没有发现,本文通过统计模型对此问题进行实证研究。
二、实证模型
首先,我们建立一个依靠投资和消费贡献实现经济增长的模型:
当t<T时,D=0;
当t≥T时,D=1。
如果由于因素(事件)所引起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显著的,则w的结果不等于零,且统计作用是显著的。
建立这样一个模型的可以检验一些重大事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质是一种事件分析的方法,可以用来检验中部崛起这样重大事件的效应。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部崛起的实质是中部经济的崛起,是中部地区加速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过程。从经济增长的角度看,是中部地区通过增加投资、扩大消费,加快经济发展来实现的。借助上述的模型,我们可以检验中部六省的崛起效应是否存在,即:六省经济增长不仅与投资和消费增长有关,同时,还与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崛起这样一个政策效应有关,也就是说崛起战略提出对六省经济增长模式有显著影响。考虑到六省这样一个总体的单位数较少,我们在文中检验模型实际采用的是一个panel data检验模型。其检验模型如下:
其中:表示误差项,它服从一个均值为零、方差为常数的正态分布。
三、使用数据说明
这里检验模型使用的是中部六省从2002年到2006年的数据,其中经济增长率用的是GDP的增长率,投资增长率用的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增长率,消费增长率用的是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增长率。由于中部崛起正式提出是2004年。由此,模型中的2004年以后(含2004年)D的取值为1,以前的取值为零。2002年到2005年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和六省统计年鉴,2006年数据来源中部六省的政府工作报告。
四、模型的结果和结论
借助上述的模型(5)以及有关数据,利用SAS软件,我们得到模型的估计结果见表1。为了证实zu的结果,我们使用2004-2006年的数据以及模型(6),模型估计的参数结果(见表2)。通过验算,我们发现,其结果是符合方程(4)的要求的。
表1 模型(5)估计结果
参数 估计值 t值
α7.2478 11.63
α0.0708 3.57
β0.1443 3.83
w 1.0682 3.03
注:模型参数在5%显著性均有效
表2 模型(6)估计结果
参数估计值 t值
a′ 7.8732 5.31
α′0.0837 2.38
α′0.1478 1.68
注:模型参数除β外在5%显著性有效
从模型结果来看,中部六省经济增长不仅与投资、消费的增长有关,同时,也与崛起的政策效应有关。也就是说,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崛起战略,不仅使六省的投资和消费发生较大的增长,但除此之外,还有增长模式的变化。可以把投资和消费的增长理解为增长内在因素,把增长模式的变化看成是增长的外在因素,来源于外部强大动力的驱动。由此,我们可以说,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战略政策提出之后,崛起效应已经显现。
通过以上模型的分析,我们建议:
1.既然模型已经表明中部崛起效应已经启动,并且国家近期成立了促进中部崛起的政府机构,也出台了一些比照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中部崛起有中部特有的情况,建议国家加强对中部崛起的统一领导,更好针对中部地区的特点,在项目支持、财税权限下放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充实政策,支持中部快速崛起。
2.中部崛起效应启动,是中部六省联动的结果。建议中部六省应加紧组建协调机构,促进六省间加强合作和交流,共同承担起中部崛起的使命。
3.目前中部六省都把加强投资作为崛起的主要手段。但我们从模型发现,与投资相比,消费对中部经济发展的作用更大。由此,建议中部六省在加大投资工作的同时,也应高度重视消费对中部崛起的作用。通过大力发展服务业,改善消费环境,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一系列措施,扩大消费,促进中部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