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学科的高校图书馆虚拟学习社区建设探讨_数字图书馆论文

面向学科的高校图书馆虚拟学习社区建设探讨_数字图书馆论文

高校图书馆面向学科构建虚拟学习社区的探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科论文,图书馆论文,高校论文,社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虚拟学习社区的概念

虚拟学习社区最初应用于远程教育,为学习者提供数字化协作学习环境,把在线课程学习和协作学习活动整合起来,营造集体学习的氛围。[1]关于它的定义多种多样,远程教育方面认为:虚拟学习社区是一个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在Internet上或者是在局域网内创建的学习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人们拥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进行平等的交流与合作。[2]远程教育的虚拟学习社区注重了隐性知识交流和外化,但却缺乏显性的学术资源,而占有学术资源最为丰富的是高校图书馆。高校图书馆构建的虚拟学习社区应该具备三项要素:一是具有以共同学习目标为基础的学科凝聚力;二是丰富有序的学术信息资源体系;三是开放平等的交流平台。具备了这些条件,才能让众人积极参与贡献;才会有思想的碰撞,智慧的升华,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环境。故高校图书馆构建的虚拟学习社区应该是一个整合了丰富学科资源,注重平等探索交流的有共同学习目标的网络空间,这个空间既针对科研需要,也满足学习要求,以及实现用户学术交流、情感沟通。

2 高校图书馆构建虚拟学习社区的目标

建设虚拟学习社区的主体可以是高校的院系、教务处,也可以是科研机构、行会协会,甚至个人。不同主体构建的虚拟学习社区服务目标各有差异,作为知识组织者的高校图书馆具有资源、专业、人才、服务和文化观念上的优势,其构建的虚拟学习社区服务目标有:

2.1 营造科研学习氛围

高校教育是自主式的松散管理,主要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所以高校的课堂教育仅仅是点睛之笔,大量的知识留在课外学习,这需要学生有高度的自觉性。事实上,网络冲浪虽然占据学生大量空余时间,但是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却寥寥无几。以一个学科的学习为目标建立虚拟学习社区,在这里可以获取想要的学习资料,可以解决学习上的疑难困惑,可以表达学习心得、学术观点,可以对共同的课题进行探讨研究,能排除单独学习的孤独感,形成学习和科学研究的气氛。构建一个协同式的学习环境让师生获得学科归属感。

2.2 整合学科信息资源

综合性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是大而全的,把所有的数字信息进行整合,建立一个覆盖所有学科的信息系统,从技术上讲并不是不可能,但是对于专业学习研究人员,他们关注的只是本学科领域及其相关学科领域的学术资源动态,笼统地对多个数据库进行跨库检索意义并不大。所以,整合需要按照学科范畴,根据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对各种分布的、异构的和多样化的信息资源进行收集、评价、排序、过滤、分类、标引、建库,从而形成新的信息系统,通过同一检索界面呈现给用户。[3]

2.3 搭建沟通交流平台

虚拟学习社区的沟通交流是面对面教学讨论的延伸和补充,鉴于授课时间有限,营建一个课外的答疑解惑交流平台必不可少。虚拟交流平台的构建还有利于集体智慧的外显并沉淀。在社区中,成员展现各自的见解、评论和才能,贡献各自的天赋、技艺和经验,便于集体探讨学习。当今时代缺乏的不是思想,而是思想的交流,思想的碰撞能产生拓展见识,启迪灵感,磨炼洞察力的作用;通过思想碰撞,才能显现真理,纠正偏见,摒弃谬论,促进社区成员对学科理解的深入。

2.4 评价学术信息资源

信息污染冗余已经成为信息资源建设的一大难题,学术信息资源的质量比较高,但同样也是参差不齐。用户对学术论文、著作价值的判断一般依据它的期刊社或出版社、著者等,这种评价方法存在着一定的偏颇。虚拟学习社区把Web2.0的理念和技术嵌入到学术数据库和OPAC,构建允许用户对学术资源进行开放评论的虚拟社区。如同豆瓣网站,用户可以方便地表达对某著作或论文的观后感,并借鉴掘客的理念,让用户推荐精品、掩埋劣品,充分利用集体智慧来辨别学术论文著者的优劣。

2.5 获取“长尾”资源

按照二八理论,图书馆只要提供20%的热门书籍就可以满足80%的用户,达到成本与效益比值的最大化。由于图书馆的公益性,为实现“每个读者有其书”,也会收藏大量的冷门书籍,但仍然无法照顾到所有的用户。“长尾”资源如同稀有血型,需求量少但同样珍贵。如同通过“稀有血型社区”可以寻找到稀有血型;通过虚拟学习社区,依靠集体智慧也可以获取“长尾”资源或其线索。虚拟社区还可以利用协同过滤系统进行关联推荐,研究用户现有信息需求,挖掘潜在用户,推荐关联的“长尾”,从而带动“长尾”资源的合理利用。[4]

3 学科虚拟学习社区各服务模块的构建

高校图书馆构建虚拟学习社区要遵循专业化、零障碍、互动性、开放性和个性化等原则,具体可分为以下模块进行构建:

3.1 虚拟教学平台

学科虚拟教学平台打破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是课堂教学的反映和延伸。这一平台的内容多以视频、课件等供演示观看的形式出现,可以充分借鉴播客网站的运行机制来建设,例如著名的播客网站土豆网就设有科教频道(http://edu.tudou.com/)。对于面向一个高校学科开放的播客,资料的来源相对单纯,组织相对容易,只需要按照一定的著录格式让用户自己描述并上传演示资料,便能构建一个学科虚拟教学平台。在平台上,可以上传教师课堂录像、课件、学术观点等资料,上传网络免费学习资料和名家学术论坛资料,还可以让学生展示自我学习的天赋和才能。利用学科虚拟教学平台学习,能够针对薄弱环节,进行个性化学习,有针对性地弥补欠缺,使教学方式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汲取,使学习结构从封闭变为开放,最终从知识灌输转变为理念构建。[5]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列出与搜索结果相关联的作品以及该领域的热门作品,以便培养学习兴趣,把握学科热点,扩大学科视野,推进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利用播客反馈机制提交疑问,表达观点,及时解决疑点难点。通过反馈机制分析学生学习状况,教师可以及时调整教学方法、进度、重点等。播客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用户可以对节目进行投票,在土豆网上形象地叫“挖它”和“埋掉”,“挖它”或“埋掉”达到一定程度,“土豆”便会上浮或沉淀,达到淘汰劣品、推荐精品,这还可以作为课程质量评定的参考。

3.2 学科数据库

学科数据库的构建是将不同数据库中相同学科专业以及相关学科专业的数字对象抽取,优化整理这些资源,按统一规格入库或构造统一数据库接口,并提供统一界面和检索途径。学科数据库整合的对象主要是图书馆购买的或自建的各种电子版本的期刊、图书、学位论文、专利文献、标准等。按照整合层次可以分为:元数据层整合和应用层整合。[6]元数据层整合是从根本上解决不同数据库的异构性,使异构数据库在事实上或形式上转化为同构,兼容于同一信息系统。但是,商业数据库的元数据难以获取,本地存储、维护技术和成本高。应用层的整合仍然保持各数据库的异构性,只是构造一个中间访问层屏蔽各个数据库的异构,主要采用跨库检索方式和参考链接方式。图书馆通过自建或者商业数字图书馆软件系统,如TPI系统、TRS系统、Metalib/SFX系统等,来实现一个统一检索界面一次并发地对多个数据库同时进行检索,并将检索结果去重,重新排序。同时通过超链接方式(引文链接、相似文献链接、知识元链接等)关联各种数字资源,以实现数字资源不同层面的整合及资源调度。还要在检索结果界面中对每条记录显示相应的浏览次数,并开放用户对论文的价值、新颖性、适用范围等评定级别发表评价,开辟一个用户直抒胸臆地对论文赞赏、补充、探索、修正的场所,也利用这些评论来辅助用户甄别、筛选论文并指导阅读。

3.3 虚拟读书社区

在网络书店界面友好、功能多样的检索书目映衬下,图书馆的OPAC越发显得单调呆板,改造OPAC已经势在必行,比如有些大学图书馆已经在OPAC中融入许多Web2.0功能。图书馆OPAC仅提供资源检索是不够的,应该充当虚拟读书社区角色。强化检索功能,省略检索途径,构造类似于网络搜索引擎的关键词检索入口,根据主题词之间的相应关系,进行拼写校验,提示和修改拼写错误,提供相关检索词,扩大或缩小检索结果。改善检索结果界面,提供分面浏览和导航功能,提供多种排序和推荐功能,特别是对返回结果为空的检索进行相关性推荐。[7]增添图书的推荐评介,推荐介绍不单包括图书馆撰写的摘要、书评,同时要开放用户参与,激发用户对图书添加评论、标签甚至图书封面,增添读书评论网站如豆瓣网、Amazon书评网的链接,共享大众的体验和智慧,馆员用户两者评论揭示相结合为用户提供客观的评价,辅助用户挑选适合的图书。整合实体馆藏和虚拟馆藏及相关网络资源,检索结果中有图书的不同馆藏地址列表外,还应有电子版的图书以及相关电子期刊的链接,还可以链接大型图书搜索引擎如Google图书搜索、百度图书搜索等,方便用户在线阅览,增强用户的一站式无缝体验。收集用户信息,挖掘用户检索数据,分析推测用户的兴趣,聚合同趣用户,有针对性地推荐新书;提供RSS个性化推送定制,并允许用户方便地保存检索词和检索结果,以便将来自动重复利用。

3.4 学科交流平台

学科交流平台的构建是为了解决图书馆服务过程中缺乏知识交流,忽视隐性知识,难以满足个性化需求等问题,既是学科馆员对用户的虚拟参考咨询平台,也是用户之间交流学科知识难题,馆员之间分享工作经验技巧的平台。学科交流可分为同步交流和异步交流。同步交流可以简便地借助QQ、MSN、Yahoo Messenger等即时通讯软件来实现,专业化的交流咨询利用专门的参考咨询方式,如Chat room方式、Web Conference方式和Web Call Center方式等。同步交流以互动性和交互性强,能即时解决用户的疑难问题,因此深受欢迎,但异步交流更有利于交流的深入以及隐性知识的外化沉淀,在构建过程中可以充分应用博客、维基、网摘等Web2.0产品。[8]学科博客可用于分享工作体验、宣扬学术观念、鼓励相互访问、参与评注与评价,实现相互争鸣、相互交融的学术探索氛围。维基是用户发挥专长的场所,每个用户都是某一方面的专家,维基记录各个用户独到的知识、经验,并通过不断修正,形成集体智慧的聚合,供其他用户参考借鉴。网摘让用户对感兴趣的网络资源赋予主题标签,进行个性化地收藏、分类和排序,有利于用户个人学习的积累和知识体系的形成,同时通过共享可以简易快捷地实现知识的采集与组织。还应该设置论坛作为探讨共同话题、交换索取学习资料的平台。最后利用开源软件分类集成博客、维基、网摘和论坛,构成一个学科交流平台。

3.5 学科开放资源区

学科开放资源区的建立是为了对丰富、杂乱、分散的网络免费学术资源进行整理,形成知识导航系统。开放资源区由开放存取数据库、学科信息动态、名人库、期刊报道等几部分组成。开放存取数据库的建设是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开放存取的论文资源库,对各个资源库的特征、检索方式进行揭示描述,并采用知识导航方式进行整合。学科信息动态的报道包括国内外学科研究动态报告,学术会议信息,会议论文,同行专家研究成果报告、最新出版专著的情况等。名人库需要收集和整理学科领域内著名专家的基本信息,如所属机构、研究方向、最新成果等,这对于促进本学科研究人员与同行专家的学术交流,从更高层次了解本学科相关领域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9]期刊报道主要对国内外该学科领域主要期刊、报纸进行收集整理并提供主页链接,介绍重要期刊的近期发行目录,评价各期刊的质量、特色,开放用户评价,指导用户投稿。由于网络信息资源的更新快且不稳定性,必须不断跟踪搜索网络信息,应及时增加新内容,更新或删除死链接,以保证导航系统内容的全面新颖。

3.6 个人数字图书馆

个人数字图书馆是对个性化需求信息进行管理,是实现个人知识管理的一种工具,是公共数字图书馆发展与服务的延伸,应当是为社会服务的、开放的、交互的、共享的。[10]以上各部分服务针对个体用户集成深化形成个人数字图书馆,个人数字图书馆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促进交流互动。传统的建立在个人计算机上的个人数字图书馆软件,如网海拾贝、良友收藏家、TRS个人信息中心等,难以实现资源共享。Web2.0的网摘网站,如美味书签、天天网摘等为个人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提供很好的借鉴,基于网摘技术构建个人数字图书馆能很好地平衡个性与共享之间的矛盾。一方面,用户在互联网上阅读到有收藏价值的信息,作必要的描述和注解,收入到个人数字图书馆,积累形成个人知识体系;另一方面,每个用户的视野都是有限的,个人数字图书馆的分享减低用户获取信息的成本。个人数字图书馆可以反映个人图书借阅情况并保留借阅记录和读后感;制定个人喜爱的检索界面和浏览界面,设置所需的频道、功能;通过RSS订制以及用户检索浏览数据的挖掘,让系统推送个性化资源;随意保存网络论文,撰写简明的摘要、评论,添加标签,进行整理、组织、存储;添加志同道合的好友,推荐分享个人资源,形成以共同兴趣为凝聚力的学习圈。可以设置阅读权限,保护个人隐私,也可以在整个虚拟社区分享个人建设成果。

以上各服务模块是相互融合的,是能够让用户无缝体验的一个整体。个人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是其他各部分服务的集成个性化,也促进其他各部分的发展。同时Web2.0理念要求虚拟学习社区向社会开放,资源的有限性和版权制约要求限制开放,因此在建设中,还应根据不同的资源,寻找一个开放与封闭的平衡点。

4 学科虚拟学习社区服务的实现

高校图书馆虚拟学习社区的服务内容是“资源+交流”的服务。资源服务就是整合信息资源并提供导航;交流服务除了参考咨询外,还包括营造师生沟通探讨的空间,提供师生评价学术资源的平台。它的构建将促进高校图书馆由信息知识中心向学习科研中心转变。其服务的实现是在图书馆数字服务的基础上,以院系的教学科研为主题,以远程教育中心和网络技术中心的技术为支撑。在建设和服务过程中,要协调相关部门,即图书馆、院系、远程教育中心和网络技术中心等部门的互相合作,发挥所长,也需要图书馆内各部门沟通,还需要与其他学校图书馆之间的互助;要培养一支新的学科服务团队,由于工作人员的来源部门多、服务层次不一,对队员进行业务培训,改变松散的人员组合为充满活力的学科团队,营造凝聚力至关重要;要创新管理体制和激励机制,由于服务内容的复杂性,有高层次的知识服务,也有简单的文献传递引导,服务形式的多样性,只要通过网络,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以提供服务,故制定合理的工作绩效考核制度以便激励馆员发挥聪明才智;要鼓励用户积极参与,用户的参与度是评价虚拟学习社区作用的重要标志,虚拟学习社区只有不断减少“隐客”,吸引足够多的用户,才能形成社区的规模效益,只有培养用户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参与感,促进用户积极参与、相互尊重和自觉规范,才能实现社区资源的良好组织和交流的有效进行。

高校图书馆构建的虚拟学习社区是以丰富的馆藏为资源,借助Web2.0的互动理念和技术,将图书馆服务嵌入到学科教学科研中,营造一个资源丰富有序,交流有效平等的虚拟空间。在新的形势下,虚拟学习社区将带动图书馆服务的创新,满足用户的需求,促进学习、科研和学术的发展。

收稿日期:2008-04-15

标签:;  ;  ;  

面向学科的高校图书馆虚拟学习社区建设探讨_数字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