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兴趣;小学数学;有效;原则;策略
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在个体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果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了兴趣,他才有可能去花费时间和精力,调动自己的潜能去积极主动地追求、思考、探索以及发展。数学作为我国课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教会学生们去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语言阐述世界,并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数学学科的特点是逻辑性和抽象性,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只有顺应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立足教学内容去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活动、落实学科教学,在兴趣的驱动下转变学生对学习的态度,让他们带着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走进每一节课堂,才能够让他们在数学的世界中获得必要的能力的品质,实现自身的自主发展。
一、兴趣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人脑是一个耗散系统。学习者一旦产生对学习的兴趣,就会激发大脑中的潜能,使得人的大脑系统处于开放状态,而且个体学习的兴趣越浓,知识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受到的信道干扰和损耗也就越少。那么个体的大脑就会在有限的时间内接受到更多有效的知识信息,人脑耗散系统熵减小得就越多,有序化程序就越高,即学习者的智能水平也会逐渐提高,这正是我们教育所希望达到的目标。
二、在小学数学课堂实施兴趣教育的原则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兴趣教育,笔者认为应该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首先,坚持适应性原则。要想让学生对学生产生兴趣,主动去学习、心甘情愿配合教师获得,教师就要立足这一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认知能力,为学生们设计一些活泼新颖的数学课堂,为学生们布置适度的数学任务。比如,现在市场上火热的“奥数班”,学习难度早已超过了小学生的智力范围,然而很多家长趋之若鹜,这样不仅给学生们带来了很大的学习负担,还严重打击了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挫伤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其次,坚持发展性原则。一旦学生们适应了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难度和节奏,学生们慢慢产生了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这个时候教师才能够结合社会现实、学生实际去拓宽数学教学内容、逐渐提升教学难度,来培养学生数学能力。但是要注意知识的难度和丰富性要循序渐进,在学生能够解决的范围内富有启迪性和挑战性。
三、在小学数学课堂实施兴趣教育的具体策略
1.游戏化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游戏化教学,又叫做学习游戏化,是教育者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多样化的游戏来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学习和技能获得的教育手段。
例如,在教学长度单位厘米时,在新课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在课堂引入一个“眼力大比拼”的小游戏,即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来展示三根外表相同、但是长度不同的铅笔,他们分别横着、斜着、竖着被摆放在同一张纸上,让他们猜一猜他们的长短,通过在新课导入环节引入“眼力大比拼”的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主动性,让小学生们熟悉物体长度比较的基本方法。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情感交流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数学教师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让学生们放松身心,在融洽、平等的学习氛围中活跃他们的思维,在教师的个人魅力和影响力之下学生们也愿意积极配合教师的活动,课堂可以实现共鸣,整个教学活动得以有序、高效地完成。
正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这启示我们的数学教师,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课下,都要坚持礼貌待人、平等待人,绝对不以教师的地位和角色去压迫学生,这样才能让学生们从内心接受教师,从内心认同教师的行为和思想。同时,教师无形的魅力也会感染着学生们,教师的一个亲切的微笑、一句关怀的话语、一个温柔的动作,都会带给学生们内心震撼,激发其学生内心的情感,推动学生们更加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推动每一个学生都以良好的心态、积极的态度参与到课堂中。特别是一些数学学困生,教师更是要用爱来打动他们,多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3.信息技术教学,提高学生学习体验
多媒体具有丰富的载体形式、强大的功能以及感染力,特别是通过播放一些与学习主题相关的音频、视频,可以极大地改善数学课堂的体验,利用动画、图形等帮助学生们去理解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突破一些数学教学难点,助力小学生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
例如,在开展“初步认识分数”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动画播放功能,帮助学生们去认识几分之一,在脑海中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如引入一个“分蛋糕”的问题情景,在课件上展示一个圆形的水果蛋糕,一共两个人围坐在桌前,要一起分吃这一个蛋糕。可是问题来了:蛋糕只有一个,如何进行分配才能更公平呢?在以上的问题情景中涉及到了一个关键词“平均”,这一概念也是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基础。为了让学生们进一步去理解“平均”这一概念的含义,教师可以在课件上演示切蛋糕的情景,鼓励学生们去探索验证蛋糕被平均分成两份的方法,如称量、用尺子量一量等。在思考和讨论中,借助“分蛋糕”的动画学生们更容易理解“平均”的含义,由此引入出了“二分之一”的表达,帮助学生建立了初步的分数概念。
4.开展合作学习,凸显学生主体性地位
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方式,合作教学也被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越来越多的教育者认识到了这一教学手段的重要价值。为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实际开展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们自由结组、提出问题、自主探究、探索答案,在集体智慧之下拓宽学生们的思维,也帮助学生形成有效沟通、团队合作等优秀品质。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们自主去阅读教材中的内容,并立足现实情景和相关信息,鼓励学生们去自由结组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在小组活动中,学生们利用课前准备的商品包装盒、直尺、纸板、剪刀与卷尺、胶带等工具和材料,在课上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随后成员之间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方法和心得,说一说自己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发现。通过动手操作、成员合作、讨论交流、思考探究,学生们全面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概念以及相关的计算方法,增加学生的学习感受和认知印象。这样的合作学习课堂突破了旧有单一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平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发挥所长,实现进步和成长。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贯穿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就会使学生们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到数学学科的魅力!
参考文献:
[1]何其俊.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兴趣的培养策略[J].学周刊,2019(25):28
[2]王小松.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游戏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9(20):126.
[3]安霞.浅析教育信息化技术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9(23):148.
论文作者:周腾飞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学生们论文; 数学论文; 教师论文; 学生论文; 兴趣论文; 这一论文; 课堂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