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分析技术的应用研究新进展论文_陈文 林艳珠

药物分析技术的应用研究新进展论文_陈文 林艳珠

(海南省食品药品检验所海口分所;海南海口570311)

摘要:近年来,随着药物应用越来越广泛针对药物临床分析变得越来越重要,药物的合理使用将为患者病情治疗提供良好的指导作用。药物分析过程中离不开基因工程、化学药物分析以及中药分析等技术,分析时针对选取的样本进行特殊技术分析。常用的药物分析技术主要有固态性质表征分析、高通量筛选技术、体内样本分析、中药分析以及杂质谱检测分析技术。本文针对相应的药物分析技术进行综述,希望能够为相关的药物分析者提供意见。

关键词:药物分析技术;应用;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917 文献标识码:A

药物分析在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制备与生产以及质量监控等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近些年来,我国在药物分析技术应用研究领域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通过对2012年我国学者在国内外发表的相关研究论文进行检索和整理,分类综述各类药物或生物样本的过程分析技术、高通量筛选分析技术、固态性质表征分析技术、杂质谱检测分析技术、体内样本分析技术、中药分析技术、生化药物分析技术等的应用研究新进展。

1 药物过程分析技术

传统的药物分析技术之中,主要是采取离线方式对药物进行原材料、中间产物和最终产物等进行详细分析,由于一些药物在生产过程中明显滞后,使得药物分析过程中不能确切的反映出当时生产的真实数据,也无法准确的表示出药物在生产线上的质量。但是采用药物过程分析技术可以对生产的药物实现实时监测,从而实现了药物质量的跟踪分析,符合药物生产质量控制标准。中药提取研究工艺之中,选用过程分析技术主要是根据红外光谱分析仪来进行成分分析。郑开逸等人针对药物过程分析提出了选用NIR光谱来对提取物进行测定,选用药物对照分析方法以及最小二乘法建立起药物分析模型实现了在线检测,测定的结果显示所建立起的色谱图能够反映出药物质量浓度、生产终点以及生产过程检测判断。

2 药物高通量筛选分析技术

高通量筛选分析技术其主要的依据是以分子水平以及细胞水平作为实验基础,并且通过微型化以及自动化分析技术来实现的一门药物分析技术。实验过程中采用大量实验作为技术基础,并且在短时间之内完成对候选化合物的甄选。目前所选取用的高通量筛选技术主要为微流控芯片技术以及微孔板和微阵列技术。郭常川等人采用结核分枝杆菌的苯丙胺酰作为靶点,建立起抑制剂高通量筛选模型,从而完成了对样本液体的筛选。通过高通量筛选模型针对化合物的细胞的毒性与抗菌活性完成筛选,从而为进一步寻找出有效的抗结核药物奠定良好基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药物固态性质表征分析技术

药物分析过程中不能够忽略潜在的固态反应和不同固态性质对于药物活性的影响,这就使得在进行药物分析过程中必须针对其固态原料、辅料以及混合物的物理性质等进行仔细研究,从而为研究药物晶体型组成部分提供借鉴。针对药物的表征研究主要从其分子表征、微观粒子表征、批量样品表征等着手研究。郭磊等人针对叶酸耦联纳米紫杉醇脂质体进行研究时,采用激光粒度测定仪器对于样本进行粒子直径和分散指数测定,并且测定了药物的包封率。结果显示叶酸耦联纳米紫杉醇脂质体与原料的药物紫杉醇纳米脂质体差异不显著,而叶酸耦联纳米紫杉醇脂质体则更具有较强的逃避非网状内皮系统,其药效具有明显增强效果。

4 体内样本分析技术

体内药物分析技术在近年来发展很快,我国也出台了相关的体内药物分析方法指导原则,从中国的药典中也针对体内药物分析进行了扩充和修订。体内药物分析技术主要的分析过程包含了:生物样本前处理(微透析技术、固相萃取技术)、体内药物分析(动物体内药物分析、人体内药物分析)、体内代谢物分析、体内生物标志物分析、体内原位测定。由于体内药物分析的时候存在着各种问题,其分析的目标以及分析的方法也会各不相同,因此针对不同的分析样本、不同的分析方法应选用恰当。狄斌等人针对小白鼠的颈部和头部皮下的生长因子进行原位测定,采用红外荧光量子法实现了对动物的无伤检查,采用这种探针技术对于鳞状癌细胞进行检测效果良好,对于癌症患者早期诊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5 中药分析技术

中药分析技术属于中药药学的重要基础,在中药组分分析的时候其影响巨大。目前所采取的中药分析技术主要有GC、HPLC、EC、GC-MS以及HPLC-MS等分析技术。通过中药分析技术对于中药组分进行准确、快速以及大信息量分离,从而极大限度的提升了分析效率。姜潇等人针对现代药物分析的时候,并对比分析了中药分析方法,采用UPLC技术来实现了对虎杖药材萃取分离,将药材中的5中活性成分进行了快速检测。

6 结束语:

药物分析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带动了药物分析学科的飞速发展,现代药物分析方法已经历革命性的变化,正朝着高灵敏、高通量、高专属和高自动化的方向迈进。药物分析学科的发展为创新药物的研究、开发与制备以及药物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动态监控提供了更强大的技术保障,并促进药物科学研究取得新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刘硕,陶晓奇.β-兴奋剂在动物性食品中残留的免疫分析方法研究进展[J].食品与发酵工业,,:1-8.

[2]梁振普*?,王彩平,张小霞,张俊庆,刘雅静,李鹏娟,冯文霞.单颗粒示踪技术及其在病毒侵染机制研究中的应用[J].病毒学报,2017,04:638-645.

[3]樊敦,余敬谋,黄皓,金一.环境响应性递释系统在基因与药物共传递应用中的研究进展[J].药学学报,2017,05:713-721.

[4]赵冠华,许斌,李晓燕,汤传昊,秦海峰,王红,杨绍兴,王伟霞,高红军,何昆,刘晓晴.应用MALDI-TOF-MS检测肺鳞癌患者血清多肽并分析其与化疗疗效相关性[J].中国肺癌杂志,2017,05:318-325.

[5]马英华,张晓娟.牛蒡子药物应用的研究进展[J].中医药信息,2017,02:116-119.

[6]程君琪,印春生,刘志高,叶属峰,杨颖.水体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线固相萃取及其联用定量分析技术与应用研究进展[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7,04:461.

论文作者:陈文 林艳珠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7月下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31

标签:;  ;  ;  ;  ;  ;  ;  ;  

药物分析技术的应用研究新进展论文_陈文 林艳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